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62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百年椒子映月泉清李乃清“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对于悲痛和酸楚,她从不多著一字,潺潺湲湲地道来,举重若轻。“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敛起丧亲之痛,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人们惊讶地发现,没多久,这位纤小瘦弱的老太太在忘我的文字中硬硬朗朗地站起来了!这十多年来,面对时间这位严酷

2、的判官,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译、写作之外,她还一人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杨绛的一生,为默存而“默存”,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钟书的治学和创作。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打翻了,“不要紧”,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一生。钱钟书的母亲夸她“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钱钟书对她也恋慕至极,将写在人生边上“赠予季康”。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两人“仝存”的样书上,钱又写下浪漫痴语:“

3、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对于从小出嗣的钱而言,这份博大的“三位一体”的情感中或许还包含着一份母性关怀。有一次,杨绛要捐掉她为钱钟书织的一件毛衣,钟书抱住不放,说:“慈母手中线。”两人相濡以沫63载,共同营造了最纯净的婚姻,钱钟书曾如是总结:“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丁伟志回忆道:“钱先生当时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每个菜都是杨先生亲自给他做,菜都做成

4、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先生一根一根剔掉的。 ”“哎呀,后来不得了了!钱先生在北京医院,女儿钱瑗在西郊,杨先生这么大年纪两边跑。一家三口人,后来一下走两个,尤其是女儿的走毫无思想准备,我想她一定受不了,这个打击太大了啊!她居然非常坚强,一滴泪都不掉。”今年2月23日,张佩芬突然接到杨绛一个电话。“因为她只懂英文和法文,不通德语,偶尔也会找我帮忙,她把字母念出来,我记下来查,查好后我给她回信,她收到后第二天马上就电话回我道谢。”据张佩芬回忆,杨绛所寻德语共18个字母,一口气读完,好似一个拗口的游戏,倘若加以分割,便是3个独立的单词给予,赠与了,已经离开了。(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

5、011年17期,有删改)注钱钟书,字默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翻译家、文学家。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称“杨绛的一生,为默存而默存”,是对杨绛甘愿隐藏起自己的光芒,默默奉献的情怀给予了正面肯定。B对于钱瑗和钱锤书的先后离世,杨绛举重若轻,是因为她在他们生前乃至病中已经尽了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责任,所以了无遗憾。C杨绛的“不要紧”伴随钱钟书一生,既体现了她对钱钟书的体贴关爱,又表明她是一个有担当的女性。D钱钟书卧病期间,杨绛力求“夫在前,妻在后”,所以尽量保养自己,不愿错了次序,体现了其“夫唱妇随”的传统美德。E文章结尾“给予,

6、赠与了,已经离开了”,言简意丰,隐含着丰富的人生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杨绛对钱钟书的“默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结尾“给予,赠与了,已经离开了”,言简意丰,隐含着丰富的人生内涵,请结合文本,分别诠释这三个短语的具体内涵。参考答案:(1)B、D(2)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钟书的治学和创作;体贴关爱丈夫,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让钱钟书能够专心做学问;悉心照料缠绵病榻的丈夫,无微不至,甚至保养自己也是为了照顾病中的丈夫;丈夫去世后,她致力整理钱钟书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保存钱钟书的学术遗物。(3)“给予”是付出,包括付出真心、付出关爱、付出

7、努力等具体行动,在杨绛身上,这种可贵的“给予”不仅表现为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用默默的付出让钱钟书生活无忧,全心投入学问研究,还包括她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的努力和成就。“赠与了”是无偿地赠送,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态度,杨绛面对生活的苦痛与酸楚,还生活以平和、淡然和隐忍的态度,在先后失去丈夫和女儿后,她敛起丧亲之痛,整理钱钟书学术遗产,以几近九十的高龄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这些都是一种对生活、对学术的无偿赠与和不求回报的表现。“已经离开了”,是指生命的消逝,意味着生命终究是要结束的,这里包含了杨绛对生命的理解,她一生无求、无悔付出,因此,当面对终将结束的生命时,她才能享受离开时的平静和祥和。(1)试题分析

8、: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B.“所以了无遗憾”有误,杨绛举重若轻是她坚强柔韧的性格使然;D.“夫唱妇随”有误,杨绛因为“照顾人,男不如女”,所以才希望“夫在前,妻在后”,体现了妻子对丈夫深沉的爱。(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整合文章内容。要结合全文内容筛选,从第4节后面开始筛选杨绛为钱钟书做的事,要分为学术研究,生活两方面,从钱钟书在世和钱钟书去世后,然后概括整合: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钟书的治学和创作;体贴关爱丈夫,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让钱钟书能够专心做学问;悉心照料缠绵病榻的丈夫,无微不至,甚至保养自己也是为了照顾病中的丈夫;丈夫去世后,她致力整理钱钟书几

9、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保存钱钟书的学术遗物。(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是实用类文本的探究题,探究理解关键词句的含意,实际上是探究人物身上闪光的精神品质以及对我们的熏陶和影响。分析这三个关键词,首先要弄懂这三个词语“给予”、“赠与了”、“已经离开了”的词义,然后结合本文对杨绛的事迹的介绍和描述加以概括:“给予”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的付出。“赠与了”是无偿地赠送,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态度,杨绛面对生活的苦痛与酸楚,对生活、对学术的无偿赠与和不求回报的表现。 “已经离开了”,是指生命的消逝,当面对终将结束的生命时,杨绛才能享受离开时的平静和祥和。点睛:语文学科的探究题

10、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设置,体现了教与考的统一。在传记类实用文本的阅读中,希望阅读者不仅从文章中提炼信息,了解其生平事迹,还能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和感染,从而较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更广阔的精神天地。此题探究关键词语的含义,实际上依然在着重探究传主的精神品质和影响,依然要从词语的本意和人物文本性格特征和精神影响角度分析。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青狮何休“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

11、。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锵,锵锵!狮子出巡了。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狮头的颜色褪得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当青狮来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何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比武开始了,一点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精彩

12、。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青狮没了,面子也就丢了,李村的狮队既然栽在禾村,就一定要从那里取回来。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不,十八年后的今天,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带着青狮队开进了禾村,目的最明显不过,要夺回他父亲留下的青狮,挽回面子。早不来迟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禾嫂心里很难受。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崴崴地找来一挂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锵锵的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禾

13、嫂知道,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兄给请回去。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两颗白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等候“狮子”大驾光临。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也有几个成年人。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禾嫂就想,如果丈夫不死,如果儿子不入监,李村的狮队绝对不敢如此猖獗。当然,丈夫肯定是要死的,人老了哪有不死的道理?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平时感冒都没有患过的丈夫,说走就走。儿子不入

14、监倒是完全有可能的。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不敢来的原因。但是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儿子农闲时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资。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何代兵以为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动了市委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锵锵锵!锵!锵!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禾嫂赶紧点燃那挂小百响。领队的是李长富的儿子

15、李尚武,他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圈。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李尚武挥挥手,锣声停了。焦点聚在李尚武身上。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人群静得出奇。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

16、。”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开路!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锵锵锵! 锵锵锵!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舞狮队“锵锵锵”的锣声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既是对舞狮队巡游时的热闹气氛的渲染,更是对禾嫂紧张忐忑心理的有力烘托。B. 相隔十八年的两次“比武”都写得很有特色:前一次既有平民打斗的真实感,又有武者交手的侠士范儿;后一次更是干脆“无中生有”,出人意料。C. 对于“偷贪”,何代兵自认为是“义举”,法律却视之为罪行,然而又令对手李尚武敬服,这似乎暗示何代

17、兵、李尚武等所秉持的行为准则,与法律有微妙的冲突。D. 小说人物不多,但大多特点鲜明;叙事生动,善于制造波澜;构思独特,善于设置悬念,结尾出人意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5. 禾嫂并非故事的主要人物,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一人物形象。6.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A 5. 情节安排上,禾嫂是前后事件的见证者,便于作者灵活运用顺序、补叙等手法,连缀故事,人物刻画上,作者通过禾嫂不仅侧面烘托其丈夫、儿子的孔武有德的形象,尤其衬托出了李尚武明礼崇德,不计个人恩怨的人物形象,方便作者表现出以禾嫂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的生活面貌。主旨表达上,作

18、者通过禾嫂,体现了当地民众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传统急公好义道德标准的尊崇。氛围营造上,作者通过再三刻画禾嫂听到锣声的焦躁心理,烘托了紧张的小说氛围,设置重重悬念,吸引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6. 传统文化:舞青狮是一种传统民俗,在禾村继续流传。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是对真善美和正义真理的崇尚追求,李村人对于禾嫂儿子的尊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现实性:文中反映了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禾嫂儿子是农民工,是一个为讨要工钱而触犯法律的“悲情英雄”的形象。小说把传统的舞青狮的民俗和现实社会问题巧妙结合起来,既刻画了民风民俗之美,又是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佳作。【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

19、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人物的探究,也有对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A项,末尾写锣声,并非烘托禾嫂紧张忐忑心理,而是渲染出场面的热烈,烘托出李尚武的形象及人们内心的激动和震撼。【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上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从全文来看,禾嫂这个人物贯穿小说始终,她既是事件的见证者,也是小说行文的线索。小说中涉及的人物有禾嫂的丈夫、儿子、邻村的李尚武,禾嫂对这些人物起到了衬托的作用。禾嫂是普通群众的代表,小说通过禾嫂和禾嫂身边的人反映出人们内心的道德标准,有突出

20、主题的作用。小说中多次写到的锣声都是通过禾嫂的耳朵传达出来的,因此设置禾嫂这样一个人物又起到了设置悬念烘托氛围的作用。点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2)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4)引出主要人物;(5)对情节起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本题从上述角度进行思考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既要求分析出小说中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元素,还要求考生理解小说中的“现实性”。解

21、答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小说中能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再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从全文来看,小说是围绕一种传统民俗“舞青狮”展开的,反映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元素;小说中写到了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小说把上述二者结合起来,就体现了题干所说的“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现实佳作”一说。3.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北京四中网校暗能量与宇宙宇宙至少还能再活300亿年左右。美国科学家里斯于2004年2月公布这一研究结果时,将其称为一个“好消息”。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里斯等科学家说,他们首次对宇宙中暗能量的持久性进

22、行了富有意义的测量,并得到上述结论。里斯等人的研究显示,暗能量的特性似乎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宇宙可能会永远膨胀下去,而不是像一些科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会走向“大分裂”和“大坍塌”。上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而是在膨胀。1998年,科学家施密特通过超新星观测到宇宙在加速膨胀,他们用暗能量来解释这一现象。暗能量据认为可以产生与引力相反的排斥力。2003年7月23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瑞安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宣称,发现宇宙暗能量存在的证据。观测还发现近73%的宇宙由暗能量组成,这种奇特的力量似乎正在使宇宙加速膨胀。 目前,关于暗能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

23、观点认为,暗能量类似爱因斯坦曾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入能产生排斥力的“宇宙常数”,是一种从真空中弥漫出来的能量,不会随着时间改变,强度固定。但也有科学家提出,暗能量与一种变化的动态能量场相关,能量场导致目前宇宙加速膨胀。按照暗能量稳定存在的假设,宇宙将会永远加速膨胀下去。而如果暗能量本身不稳定,那么宇宙有可能迎来动荡的末日。比如有科学家认为,如果暗能量的排斥力超出爱因斯坦的预测,那么宇宙可能最终会走向“大分裂”,所有物质将在宇宙的急剧膨胀中被撕裂。还有科学家预言,如果暗能量是可变的,那么暗能量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生跳转,由排斥变成将膨胀的宇宙往回拉,宇宙最后将在向心挤压下产生“大坍塌”。里斯等人利用“

24、哈勃”太空望远镜寻找到42颗超新星,对它们进行观测,以研究宇宙在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膨胀速率。研究结果显示,暗能量似乎更接近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即使暗能量产生变化,速度也不会很快。里斯称,新观测结果使他们对爱因斯坦“宇宙常数”正确性的信心倍增。科学家们指出,根据他们研究的新结果,即使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误的,最起码在今后300亿年中,暗能量的变化不会导致宇宙毁灭。不过他们也强调说,要想加深对暗能量的理解和确定宇宙的最终命运,尚需要进行更多的观测。5下列对“宇宙膨胀”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里斯认为暗能量的特性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必将导致宇宙永远膨胀下去。B埃德温哈勃认为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地膨

25、胀。C施密特认为宇宙加速膨胀是暗能量可以产生与地球引力相反的排斥力所致。D瑞安斯克兰顿认为宇宙约有73%由暗能量组成,并且使宇宙加速膨胀。6从全文来看,下列不属于里斯的研究成果的一项是A宇宙至少还能再活300亿年。B宇宙不会走向“大分裂”或“大坍塌”。C如果暗能量产生变化,速度也不会很快。 D暗能量本身不稳定,宇宙有可能迎来动荡末日。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里斯首次对宇宙暗能量的持久性进行测量,并最终确定宇宙还能再活300亿年。B如果物质在宇宙的急速膨胀中有的发生撕裂,那么宇宙最终会走向灭亡。C科学家认为,如果暗能量是可变的,那么地球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生跳转。D科学家强调说

26、,只有细致的观察深入地研究,才能加强对暗能量的理解和确定宇宙的最终寿命。参考答案:5-7 BDD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II,完成后面练习。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

27、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

28、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B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C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D平阳

29、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B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愈手下任

30、职;担任德清县丞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局面。B熊鼎面对威逼,正气凛然。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责骂叛寇,最终被杀。C熊鼎治政有方,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把残暴的伪官悍将全部迁走,百姓得以安定;逮捕杀人犯陈德仲,审讯后立即治罪。 D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查访,而熊鼎认为既已颁布赦令,就不应该失信于天下。参考答案:11C12B13D1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推断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平阳知州梅镒因犯贪赃罪,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

31、: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了我们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B御史“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错误。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3试题分析:D项“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察访”分析有误。“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即“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文言翻译】熊鼎,字伯颖,临

32、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叛乱,熊鼎集结乡兵自行守卫。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守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便向皇上推荐他。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来松江人钱鹤皋反叛,临近地区大为惊骇,熊鼎镇抚他们,使这个地区恢复了平静。(熊鼎)升任起居注时,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将其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遣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

33、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这样做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前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管台、温。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因犯贪赃罪,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了我们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

34、的妻子多次投诉都不能申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朝廷)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熊鼎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述说(报告皇帝)。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他们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

35、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他与赵成及知事杜寅都被杀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36、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B.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C.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D.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得到,取得。7. 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 ( )A.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B.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C.

37、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D.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8.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B. “及其所之既倦”一句是说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C.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D. 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后世人读到这个集子也会有同感。参考答案:6. D 7. B 8. D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句中加点词的

38、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意思是“人们兴发感慨的原因,人们的情致还是一样的”。所以“致”意思为“情致,思想情绪”。故选D。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信息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有直接的情感流露。A项,“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快然自足”直接表现作者情感。B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思是“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没有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故不属于直接表现作者悲喜之情。C项,

39、“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意思是“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其中“感慨系之矣”直接表现作者情感。D项,“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意思是“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其中“岂不痛哉”直接表现作者情感。故选B。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作者认为古今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说法错误,作者感到可悲的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故选D。参考译文:

40、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

41、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

42、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43、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44、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

45、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恨。 B众辱之曰众:众人 C数以策干项羽。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乃晨饮蓐食此乃信所以去也 B王曰:“以为大将。”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汉王之入蜀上未之奇也10以下六句都是萧何的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希望汉王重用韩信的一组是(3分

46、)(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至如信者,国士无双顾王策安所决耳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虽为将,信必不留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AB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