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仙桃市第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18题。(16分)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的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
2、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
3、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4、。大体上说,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16.选文第二段中写道:“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此句中“如此”指代什么?(4分) 17.文化传统的特点有哪些?(6分) 18.“文化传统”受外界
5、影响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6分) 参考答案:16.(4分) 它指代的是文化传统的惰性力量,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17. (6分)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每点2分)18. (6分)接触交流变化(每点2分)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
6、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
7、,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8、。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
9、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
10、金子。他疯了。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A“我”平掉爷
11、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_(3)小说多次写到爷
12、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_(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_参考答案:(1)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B项,那句话主要说明“父亲”的恶习肆意形成背离了“爷爷”的愿望;C项,“情节跌宕起伏”错误,本文情节发展自然,水到渠成;D项,“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错误,主要是“爷爷”要偷学染布手艺。(2)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
13、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3)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示三:就传承而言
14、,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3.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霍金:人工智能不一定是好事或导致人类灭亡 腾讯科技讯 5月3日消息,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veb Hawking)在讨论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主演的新片超验骇客时称,人工智能或许不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而且还有可能是最后的事件,他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当你为人工智能
15、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观看了德普主演的新片超验骇客后,霍垒在为独立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担忧。 霍金担忧的对象不仅仅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还包括现在的一些公司比如谷歌和Facebook,他说:“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取决于由谁来控制它,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被控制。” 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角度来说,人工智能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实际上,霍金似乎根本就不信任所谓的人工智能专家。 他说:“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到底是好是坏完全是无法预料的,面对这种情况,专家们肯定会尽一切可能去保证得到最好的结果对吗?错!如果有一个优越的外星文
16、明给我们发来一条信息说:我们将在几十年之后到达地球。我们是否应该回答说:好的,当你到达地球的时候请通知一下我们,我们将给你留门?我们可能不会那么做,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继续发展下去,差不多就会出现那样的情况,” 实际上,坚持技术发展似乎可以消除或避免最终产品可能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无人汽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工程师们似乎并不关心人们在开车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 霍金承认,机器人和其他的人工智能设备也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如果那些设备的设计非常成功,就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他说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然而他同时也提醒说,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事件。实际上,人类在考核人工智能技术的
17、潜在风险和收益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太少。霍金对此表示担忧和哀叹。 他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程度时,我们将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的最好或者最坏的事情。” 霍金以前就曾试图提醒人们注意一点,即科幻的魅力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它有时会掩盖住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引发一场浩劫。他曾经说过,外星文明可能会憎恨地球文明。 人类有一种自恋的倾向,盲目相信自己很聪明而从不考虑事情有时可能会出错。或许正如霍金所说的那样,科技行业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未雨绸缪上面。(来源:腾讯科技 2014-05-03 作者:林靖东) l.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长期来看只在未来存在着巨大的潜
18、在风险,所以我们必须防范未然。 B. 基于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霍金根本就不信任所谓的人工智能专家。 C.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程度时,人类历史上最好或最坏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D. 霍金认为,机器人和其他的人工智能设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2. 下列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人类终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短期影响取决于由谁来控制它,唯利是图的人掌握它,会损人利己;心怀叵测的人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会毁灭人类甚至地球。 B. 人工智能长期影响取决于人类能否控制它,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或许无法控制它。 C. 人工智能专家们只看到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而往
19、往忽视了它可能无法预知的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D.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发展,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到底是好是坏完全是无法预料的。 3. 根据文章内容,下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无法预料的未来,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会引导人类走向灭亡。 B. 如果人工智能设备的设计非常成功,就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C. 对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人类还没有足够关注,研究工作太少。 D. 人类过于自恋和自信,以至于只专注好的趋势,而忽视危机的来临。参考答案:1. (3分)C(A. 短期也存在风险,“只在”表述不准:B. 只是“似乎”,并未确切;D. “也许”、“如果”等词,说明霍金的表述是不确定的。) 2. (
20、3分)A(原文没有说“毁灭地球”。) 3. (3分)A(只是“可能”,并没有那么确切。所以这种推断是片面的。)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
21、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尽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后赤壁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2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1. 下列对选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辞藻的文风。将抒情和说理依托于景物描写中,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B. “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皆借用道家典籍所记成仙之事表明内心自由,不虑世情之境。C. “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 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
23、孟子等。与“将子无怒”中的“子”基本相同。12. 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的是初秋之景。B. 后赤壁赋中的“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写的是初冬之景。C. 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一样都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景的不再有清风明月,而只有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D. 后赤壁赋写的是作者在散步时为“月白风清”的美景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参考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
24、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2)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有声”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发出声响的应该是“江流”,所以“声响”后断句,所以排除选项CD。“几何”是“多少”的意思,指的是“日月”多少,也就是相隔多少日子,所以“几何”后断句,排除选项A,故选B。句子翻译: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
25、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选项“与将子无怒中的子基本相同。”错误,将子无怒中的“子”是“你”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
26、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选项“但描绘景的不再有清风明月”错误,后赤壁赋也写到了明月清风。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舞:使起舞。泣:使落泪。(2)望:十五日。步:出发。将:准备。【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
27、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28、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
29、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赤壁赋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
30、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后赤壁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
31、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
32、,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录其弟继让,试校书郎。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B.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C. 明
33、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D.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作监”是古代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等材质的器皿的制作、纱罗缎匹的刺绣和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B.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为了防止知州职权过重,由宋太祖创设的。C. “嗣位”是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指经过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 “礼”指礼记,其
34、与诗经尚书周易大学并称“五经”,对后世影响极大。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世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成绩。他因奏疏切中时弊,得以升官;又因深谙世事,被选为雄州通判。B. 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C. 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不能治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所以朝廷就允许他到别地为官。D. 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思想
35、宗旨是一致的。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2)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参考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从来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2)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来契合当今之事,然而担心自己学识不够广博,因而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以防备缺失遗忘。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作者:脱脱和阿鲁图 朝代:元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
36、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
37、”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
38、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D 项“其与诗经尚书周易大学并称“五经”错误,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咨恕”“自用”“德”;(2)“契” “患”“简”“阙”。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
39、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
40、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雍熙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他就写了守成箴呈献。淳化初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
41、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任梓州知州。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
42、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6. 阅读下
43、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44、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5下列句中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6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
45、于楚国。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分)译文: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6分)译文:参考答案:4. C 5 D 6 B 7 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A. 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岀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B. 母亲拖看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一躺,女儿见状,很快端来热水
46、,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C. 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彩地趴看,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D. 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台上的蜂窝煤,她气冲冲地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巴也不管!”参考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A项,“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表述语言不礼貌;C项,对待老师的态度不正确;D项,楼上住户并不是故意的,不应该辱骂人家。故选B。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