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浏阳社港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歌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变化真可以称得上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据说,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唱歌就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出现了。千辛万苦弄到只小野猪大野牛,终于有肉吃了,别急,篝火晚会先。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歌词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劳动监督。淮南子中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大家一起抬一块巨大无比的木头,前面的人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嗨哟”,后
2、面的也紧跟着喊“嗨哟”。大家一起用力,发扬蚂蚁搬山的精神,同时谁也别想偷懒。歌词与诗最早是难以区分的,但是,当“诗”明明白白还是“歌”的时候,它的地位绝对是高得让人没话说。所以孔夫子就教导人们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不掌握两首流行歌词,就没法开口与人交流,那也就没法在社会上混了。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有人将其归功于那位会唱歌的皇帝汉武帝,他创作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当年也是唱红大江南北的。但乐府的首创权确实不属于他,出土的秦朝乐器上就已经刻有乐府字样。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
3、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后世皇帝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桂冠恐怕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到了宋代,歌词创作更是盛极一时。但不知怎么回事,它怎么搞都弄得不像正经行当。词甚至一度沦落为厕所文学,据说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初有个叫钱惟演的人只有在如厕时才读词。显而易见,这词的地位眼看着是每况愈下了。至于作者,柳永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被皇上赐了“且去填词”,不得不去当了专业的歌词创作者。黄庭坚的“淫词艳曲”被人责为要下“阿鼻地狱”,秦观的小词被讥讽为“娘娘腔”。到了清代,受乾嘉考据派的影响,这种小词也被人赋予了“微言
4、大义”,把宋人好不容易找出来的一块轻松地弄得又紧张起来,把好端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地高唱“我爱你,你爱我”的场所政治化了。今天的宋词读者绝大多数正是冲着宋词那副“不正经”的腔调去的,而那些“不正经”的腔调,上有诗经的“郑卫之风”顶着,下有元曲垫着,倒是那位“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的那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真正说出了宋词的关键风情。如果没有了风情,宋词的吸引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选自侯皓元宋词是黄昏的窗棂)1. 下列关于“歌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唱歌作为一种本能的娱乐方式,在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的时候就出现了。B. 在劳动的时候,歌词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职能,就是劳
5、动监督。C. 在歌词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是由政府出面正式成立了皇家音乐学院乐府。D. 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了诗礼并举的重大意义。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皇帝中的“最佳歌词创作者”,其词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B.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的钱惟演如厕读词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对词的喜爱。C. 宋词最吸引人的是风情,如果没有风情,那宋词的吸引力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D. 到了清代,轻松的小词被赋予了“微言大义”,变成了“政治化的场所”。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乐府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
6、趋势,在汉武帝的乐府之前就开始了。B. 乐府的首创权不属于汉武帝,但他创作的秋风辞在当年却唱红了大江南北。C. 在宋代,歌词创作盛极一时,词的地位却是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D. 柳永、黄庭坚、秦观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在当时却都不被人理解。参考答案:1. D 2. B 3. A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
7、“说明了诗礼并举的重大意义”错误,原文说“诗礼并举可见其意义重大”,意在表明当时诗歌地位之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说明了人们对词的喜爱”曲解文意。该故事说明词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一度沦为厕所文学。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8、A项,“在汉武帝的乐府之前就开始了”说法有误。原文是说“只是汉武帝的乐府正式明确了它作为歌词收集兼创作中心的职业化趋势”。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
9、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
10、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
11、“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12、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中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的特征看法也一致。B. 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C. 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D. 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是为了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B. 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C
13、. 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D. 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的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B. 费氏的学术交往圈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文史专家,呈现出类似“差序格局”的特征。C. “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D. 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参考答案:1. D 2. A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
14、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错误,原文“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B项,“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错误,为了说明“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C项,“提出差序格局概念”错误,原文“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
15、概念等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错误,应是为了说明“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影响较为显著”。【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文中无据,无中生有。3. 现代文阅
16、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全球化时代与“游子”情怀张颐武 孟郊游子吟中那位“游子”的情怀,其实也就是今天到处漂泊的人们的心声。为了种种原因,离开故土,走上了漂泊之路,其间的情境今古有天壤之别,但其心理和情绪却跨越千年,彼此相通。孟郊的时代时空的距离当然比今天小得多,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咫尺天涯的时空经验,却仍然无法消除我们的“游子”的感情。孟郊其实是对于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的发现,也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精神分析曾经有一个命题对于人生很有说服力。这个命题是:我们不得不失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的追求“游子”的情怀其实就是,我们失掉了母亲、故乡的感情,去追
17、求我们的人生的目标,但这种追求又总是无法阻止我们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我们不可避免地失去,却又不可避免地怀念。于是,游子吟不朽。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到处是“流动的世界。全球的资本、产品、人口和信息的巨量的流动正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的表征。资本冲破了过去阻滞它流动的一切要素,不断地在一种逐利的冲动中跨出边界,寻找新的机会。这种进程使得人口的 流动也在一个全球的水平上进行着。流动当然有不同的方向,一面是寻找机会的人从自己贫困或缺少机会的故乡向经济发达、充满机会的地方“流”过去。这可以说是一种从低向高的流动。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如有一部有关这种从低向高
18、流动的绝妙的电影我的美丽乡愁中的由罗家英扮演的饭馆老板对他的那些来自内地的员工训话时说的:人象流水,总找财富聚集的低地去发展。你们要好好干。这话其实道出了这种从低到高的流动的本质。这里有正式的移民,也有非正式的隐在幽暗处的移民,他们构成的景观几乎到处可见。另一面从高到低的流动也在进行着,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总是要向大有希望的新兴地区滑动。于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等的白领也在迅速地流动着。他们的身份“灵活”了,往往被批评数典忘祖,也会使自己漂在半空中。但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冲击。其间的那份进退失据的痛苦
19、和彷徨的确难于厘清。我发现“游子”的生涯里有投入异乡的动力,却也有对于过去的绵绵不尽的怀念感情。 游子的情怀其实就是在漂泊中的一份认同感,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纯物质性的,而是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浮现。它不仅仅是我们的意识中的,而且是无意识深处的东西。人可以四海为家,可以获得一种更灵活的身份,但无论游走到何处,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但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的情感仍然存在。母亲的记忆乃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这种童年生活的最原初的记忆不是一种滥情,而是一种人确立自己的主体的途径。人正是从最初的感情上展开自己的。我们的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迹无
20、法擦去,人赖以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能没有影子,一个“游子”毕竟有卸不掉的问题。没有过去的记忆,我们根本无法构筑我们自己,但没有今天,过去的自己也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必须在记忆中,却又不能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其实,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于故乡和祖国的今天的期望。回忆其实依然是现实的不可化解的部分。 其实,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这个国家在全球化中间所日渐显示的活力和冲力都给了她的游子一份无法摆脱的力量,这力量一面来自它的传统,一面也来自它今天的能量。“游子”曾经分享过这个民族的
21、百年的悲情和屈辱,但今天游子却有机会分享这个国家和这些人民的力量。正是中国今天的力量才使得游子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1. “游子的情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游子的情怀”既是我们为追求人生目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也是我们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B“游子的情怀”是人若身份“灵活”常被批评为数典忘祖。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的那种进退失据、难以厘清的痛苦和彷徨。C“游子的情怀”是我们情感、记忆、感觉、意象的诸多浮现,是既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也存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东西。D“游子的情怀”在今天也包括了人们对这个在全球化中所日渐显示出活力和冲
22、击力的国家给予他们持续力量的欣慰之情。2.下列各项中,对“对于过去的缅怀又何尝不是对故乡和祖国今天的期望”这句话的依据,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由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已经多么灵活,游子吟中的那份真诚地情感仍然存在。B.由于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过往的生命痕迹无法擦除C.因为人来已成为人的一切都不是简单地由当下的处境决定的,他的过去不可能没有影子。D.因为个人和故乡、自我和国家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的,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扣连。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游子”情怀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
23、的呈现,这正是游子吟不朽的缘由所在。B全球化时代各种流动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既有从低向高的人口的流动,也有从高向低的资本流动。C自我虽然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个人的记忆无法抹去,个人的国王的生命痕迹无法擦去,这些东西毕竟是一个“游子”卸不掉的。D正是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化中所日益显示的活力和冲击力都给予了它的游子一份持续的力量,这才使得有字的文化有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参考答案: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车驾南伐,肇表谏,不纳。寻迁太子中庶子。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
24、。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孝文欲令禄养,出为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王薨,复为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为政清简,加以匡赞,历佐二王,甚有声绩。以父忧解任。复授黄门侍郎,兼侍中,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宣武之舅,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迁侍中。梁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以为不宜劳师争海岛之地,帝不纳。及大将军高肇伐蜀,肇又陈愿俟后图,又不纳。明帝即位,迁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至于再三,必
25、穷其理,然后下笔。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元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卒,谥文贞公。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善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谦廉不竞,曾撰儒磬,以表其志。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为廷尉时,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日:“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固辞不应。论者高之。(选自北史游肇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26、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B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C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D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薨就是“死”的意思,在古代,一般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B畿内,在古代是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指京城
27、管辖之地。C经,文中指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传,文中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D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包括实物和钱币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游肇颇有政绩,处理政事稳妥。他辅佐南安王、高阳王及担任相州刺史时,政绩突出;他处理政事不求速决,反复斟酌之后才决断。B游肇上疏皇上,请求谨慎用兵。他担任侍中时,上疏反对派兵支援梁军主将徐玄明,后来又请求暂缓征讨蜀地,但建议都未被采纳。C游肇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对于权贵的请托一律回绝;元叉准备加害元怿,游肇召集公卿聚会,在众人沉默时,他一人高声发言反对元叉。D游肇喜欢读书,著述非常丰富。他通
28、晓周易毛诗三礼,手不释卷;撰写易集解冠婚仪白哇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5分)_(2)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5分) 111_参考答案:4D5C6C7(1)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2)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4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做此题时要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还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其次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或宾语。可用排除法,找到答案。
29、文意为: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白侍巾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日:“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白处?” “近侍群官”是句中主语,“肇”是句子的宾语,“文安县侯”是游肇的官职,中间不可断开。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C项经文中指儒家经典著作。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C“游肇召集公卿聚会”错,应是元叉召集公卿聚会。张冠李戴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翻译时
30、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 (1)见、以、扶侍(2)以、执志、嘉。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游肇,字伯始,孝文帝赐给他名。博通经史。孝文初年,担任内秘书侍御中散。皇帝南下亲征,游肇上表劝阻,皇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不久迁任太子中庶子。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孝文帝想让他以俸禄供养,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南安王去世后,又担任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游肇为政清廉简约,加以匡正辅佐,历辅二王,很有政绩。因为父去世解除官职。又被
31、任命黄门侍郎,兼侍中,任畿内大使,罢免坏的官员,提升好的官员,赏罚分明。 游肇是位儒者,时常注重礼教,以法度制裁所纠举的,没有一个不是伤风败俗的。他执法仁明公平,断案务求怜悯宽恕。尚书令高肇,是宣武的舅舅,百官畏惧,因为游肇的名字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名。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迁任侍中。梁军的主将徐玄明斩杀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脑袋,率郁州归附朝廷,朝廷商议派兵赴援,游肇上表认为不应使军队劳累去争夺海岛之地,皇帝不采纳。等到大将军高肇征讨蜀地时,游肇又陈辞请求等待以后图谋,(皇帝)又没有采纳。 明帝登位后,升任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游肇处理
32、政事不是很快决断,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多次,一定穷究事情之理,然后下笔处理。尽管宠贵权势请托,他始终不屈服,正直无邪的节操,为当时人敬服。到元叉废黜灵太后时,将加害太傅元怿,于是召集公卿聚会商议此事。在那时,群官没有不失态变脸色顺从元叉旨意的,唯独游肇高声发言,认为不行,元怿终究没有下到官署处理。去世,谥号文贞公。游肇外表宽缓柔和,内心刚强正直,特别爱好儒家典籍经传,手不释卷。通晓周易)毛诗,尤其精通三礼。写有易集解,撰写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游肇谦虚廉洁不争逐,曾经撰写儒巷,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清贫寡欲,生活来源凭借俸禄罢了。游肇任廷尉时,宣武曾经命令游肇,希望(他对罪犯)有所减
33、罪宽恕,游肇执意不听从,说:“陛下自能宽恕(他们),怎能命令我徇情枉法呢!”他坚持己见就像这样。到了明帝初年,参与恭迎的亲近侍从和百官,从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受到加封,封游肇为文安县侯。唯独游肇说道:“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因为这一点而获得加封,将怎么自居?”坚决推辞不接受。评论者推崇他。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
34、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
35、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36、。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B.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C.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37、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D.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麾下:在文中是“部下”之意。B. 侯:在中国周代有公、侯、王、子、男五爵。C. 臣:男性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地位尊贵,翻译为“我”。D.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12.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围绕项王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B.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
38、,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C. 项王带兵逃到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人,他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他的自负。D. 项王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于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表现了项王的视死如归。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参考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项王渡过淮河以后,能够跟上的骑
39、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县,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农夫,农夫欺骗(他们)说:“往左走。”(2)况且我和八千江东子弟(一起)渡江向西(征战),现在没有一个人东还,纵使江东的父兄辈们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意思是于是项王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据此可推知“四向”是向四面,“四向”后应断开,由此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意思是项王命令四面的骑兵疾驰退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而“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则解释不通,根据文意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11题详解
4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公、侯、王、子、男”不正确,应为“公、侯、伯、子、男”。故选B。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41、【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不正确。项羽面对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表现的是项羽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淮”,淮河;“骑能属
42、者”,定语后置句,能够跟上的骑兵;“田父”,农夫;“绐”,欺骗;“左”,往左走。(2)“且”,况且;“与”,和;“西”,向西征战;“还”,东还;“纵”,纵使;“王”,让我称王;“之”,代词,他们。参考译文: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耗尽。汉军以及各个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围困起来。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大吃一惊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那么多呀!”项王于是起来,在帐中饮酒。有一位美人名字叫虞,常常受到(项王)宠幸而跟随(他);有一匹骏马名字为骓,(项王)常常骑着它。在这种情形下,项王就慷慨地唱起了悲歌,自己做了一首诗为:“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啊我的气势
43、举世无匹,天时不利啊我的名骓也失去了奔驰的雄姿。名骓不能奔驰啊我无可奈何,虞姬啊虞姬,我们即将永离,我又将如何!”(项王)连唱数遍,虞美人(也)应和他(一起唱)。项王的眼泪一行行落下,左右的军士都哭了,没有人能够(忍心)仰视(他)。 在这种情形下,项王于是上马独骑,部下的八百多名壮士骑马随从,当夜从南面突围杀出,疾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觉察到这种情况,派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赶他们。项王渡过淮河以后,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县,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农夫,农夫欺骗(他们)说:“往左走。”(项王的军队)往左走了,就陷入大片沼泽之中。因此之故,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
44、兵向东跑,到了东城县,(此时)只剩下二十八骑了。而汉军的骑兵追上来的有数千人。项王自己忖度不能脱身。(就)对他的骑兵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参加了七十多场战争,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从来)不曾失败过,于是(我)雄霸天下。然而今天我最终困在此地,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今天(我)本来必死(无疑),(但是)我愿意为各位痛快决战,一定要三次战胜他们,为各位突围,斩将,砍旗,令各位知道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 于是(项王)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向四面(杀出)。汉军重重包围了他们。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拿下
45、他们的一位将官。”(项王)命令四面的骑兵疾驰退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在此情况下,项王大声呼喊,骑马飞奔而下,(所到之处)汉军都纷纷溃散,于是斩了汉军一将。这时,赤泉侯为(汉军)的骑兵将领,追赶项王,项王怒目喝斥他,赤泉侯人马都受到了惊吓,后退了数里。(项王)与他的骑兵们聚集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于是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再次围困了他们。项王于是骑马疾驰,又斩了汉军一个都尉,杀了数十上百人,(项王)再次聚集自己的骑兵,楚军仅仅折损两人而已。于是项王对他的骑兵们说:“怎么样?”众骑兵都服气地说:“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 在此情形下,项王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拢船靠岸等候,(他)对项王
46、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尚有)千里,民众(也有)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之后),没有办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让我灭亡,我渡江还有什么用呢!况且我和八千江东子弟(一起)渡江向西(征战),现在没有一个人东还,纵使江东的父兄辈们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吗?”(项王)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马)没有能战胜它的,(它)曾经一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把(它)送给您。”(项王)于是命令骑兵们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接着战斗。只有(项王)籍所杀的
47、汉军(超过)数百人。项王也身受十几处重伤。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面对项王,(把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军用千金和封邑万户悬赏我的人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说完话,项王)就自刎而死了。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