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7993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

2、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

3、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

4、,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1. 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B. 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C. 文言在现代社会中,并非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而是已经死亡。D. 文言的学习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5、,文言功不可没。B. 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C. 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运用。D.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可以彻底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3. 根据文意,下列论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而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文言已经死亡,毫无生命力。B. 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C. 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文,循序渐进,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D. 因为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6、方言差距巨大,所以文言无法跨越时间、空间,不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参考答案:1. C 2. D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些概念,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C项,曲解文意,“已经死亡”不正确,原文第二段第一句话是“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故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说法过于绝对,“可以彻底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7、不正确,原文第三段说的是“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故选D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强加因果。“所以”前后的内容无因果关系;“无法跨越时间、空间,不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故选D项。【点睛】第1小题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类题目的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8、、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要求及所给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仔细分析比对,得出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读书(节选)朱光潜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

9、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

10、“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11、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1. 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

12、没的工具。B. 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C.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D. 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2. 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B. 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C. 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D. 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

13、的一项是A. 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B. 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C. 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D.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参考答案:1. B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

14、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说法错误,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故选B。点睛: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重要概念是作者论述说明的重点,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此外,还要认真核对原文,善于发现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特别注意两者在数量、范围、程度、语气等方面的差异。试题选项往往会丢掉、添加或者偷换一些词语

15、,改变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本题就是这样丢掉一些词语改变原文的所表达的意思。【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D项,本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

16、项,“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D项,“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说法错误,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17、、“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

18、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3.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

19、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

20、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

21、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

22、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

23、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

24、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5、(8分)参考答案:(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C“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D“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2)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

26、学术争鸣。(每答出一点给2分)(3)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集体;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4)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每答出一点给2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2分)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

27、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

28、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D、天祥临

29、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因见故相江万里因人之力而敝之 B、君其勉之越过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失其所与,不知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3分)捧诏涕泣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尽以家赀为军费 左右命之拜,不拜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

30、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4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

31、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参考答案:10A 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11、C A因:于是依靠,介词;B其:可要,句中表语气的副词,表示期望代词,这;C以:凭的身份,介词;D与:跟、和结交,动词12B 表示文天祥忧思国难;表示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表示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13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14(1)(张弘范)的近侍(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下拜,张弘范于是就以礼相待(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两处省略;古今异义词“左右”;虚词“遂”和“以”。)(2)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这是困难的。(3)他们可耻的人格

32、,卑贱的行为,比较这五个人的死,谁轻谁重到底怎么样呢?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

33、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

34、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

35、年仅四十七岁。5. 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日:“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

36、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

38、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39、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至鸿门,谢日 谢:谢罪,道歉。 B常以身翼蔽沛公 蔽:遮挡,遮蔽。 C会其怒,不敢献 会:恰巧,适逢。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过失,错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从此道至吾军6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客有吹洞箫者 c得复见将军于此 相与枕藉乎舟中 D竖子不足与谋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刘邦能屈能伸、狡诈多端的一组

40、是(2分)( )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鸿门宴名为宴会,实为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有张有 弛,惊心动魄,矛盾错综交织。 B樊哙闯帐,项羽不仅不怒,反称之壮士,先赐坐,后赐酒,再赐彘肩,表现了自大轻敌、直率豪爽的武夫性格。 C范增作为谋臣,不能针对项羽的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他急躁易怒,一旦计谋不成, 徒作愤激讥诮之言。 D张良作为赴宴的随臣,宴会上他如坐针毡,离宴找樊

41、哙告急,帮助刘邦逃离宴会,体现出足智多谋的性格。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誊写在表格里。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译文: 参考答案:(22分)(4-8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9题12分)4(D 责备,加罪)5(A 戮力:合力 其它均为古今异义词)6(B。A,宾语前置句 B,判断句;定语后置 C,介词短语后置句 D,省略句)7(C 是侧面 表现果断)8(B, 先赐坐,后赐酒,再赐彘肩表述错误)9 书写4分,翻译8分。 书写4分,没有错误且字迹工整得4分,有错误、字迹不工整酌情扣分。译文: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接连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多次示意项王,项王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身,出

42、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慈手软,你入账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用舞剑来助兴),趁机(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共8分,“数目”“三”“不忍”“若”“因”“为所”句式各1分,句意2分。)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

43、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

44、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

45、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0.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B.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C.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D.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之为“

4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以子之才”的“子”,是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类似的还有荆轲刺秦王中的“荆卿”,“卿”即是对荆轲的一种敬称。C.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上的分类,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多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宗庙祭祀的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宫廷乐歌。D. 离骚多用比兴,即东汉王逸所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借芰荷、芙蓉表明诗人不断修养自身的美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B. 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