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7986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抚顺市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1-13 题。(8分)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11、品读“绵绵”与“潇潇”,说说这两个词的表现效果。(2分) 12、划线句子的停顿不同于平常,请体会这样表达的作用。(3分) 13、本节把雨

2、比作音乐。它写出了这种音乐哪三个特点?请摘录原文词语概括。(3分) 参考答案:11、“绵绵”表现了春雨细密、绵长、雨声轻柔的特点(1分);“潇潇”表现秋雨清冷、夹着秋风、带着秋声的情状(1分)。12、(3分)运用长句,很好地表现了雨势的在时间上的连绵不尽,在空间上的铺天盖地(2分)。并由绵绵不尽的雨联想到绵绵不尽的乡愁和情思(1分)。13、(3分)单调而耐听、回忆、潮潮润润、冷冷。每处1分,写出三处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秃子光张灏他生来长得丑,蒜鼻豁嘴,头上长瘌子,蓄不了发,人送诨号“秃子光”。他不仅长相不入眼,且生性顽劣,干的都是上房揭瓦、下田摸瓜的事,父母头疼,乡邻嫌恶。他

3、家紧挨着镇上的码头。大富水虽算不上气势磅礴,但来往船只颇为频繁,河面上的景象也显出几分壮观。十三岁那年,有两只大船停靠在码头。船看上去很普通,但围观议论的人不少。因为船上有人在咿咿呀呀吊着嗓子。这是往县城去的戏班。停靠半日,戏班的船往县城方向去了。 戏班的船还没从眼前完全消失,他就跑回家,把锅里几个炕馍全部打了包,又去菜园扯了几个黄瓜,摸了烧饼摊上的几个烧饼。卖烧饼的转身发现是他,也不追赶,只骂了一声“秃儿子”。他身无分文,搭不上便船,硬是沿着大富水走了一整天,走到了县城。戏班是县城首富请来为老母祝寿的,连唱七天,他便连看了七天。戏看完了,脸也饿绿了。看着戏班打点行装,他魂不附体。等到戏班离开

4、县城的时候,他托人给父母捎信,从今以后他是戏班的人。十年之后,有一个青年找到汉口福兴戏班。他站立堂前,向班主自报家门,请求搭班入行。他的一番话引得戏班几个人掩嘴偷笑。班主仔细瞧他,秃头,蒜鼻,豁嘴,如此模样,莫说上台,假使真能唱戏,扮个丑角倒罢了,怎么可能担小生?班主只字未言,兀自捧起茶杯,低下头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声音很响地啜了一口茶。堂前之人正是秃子光。见班主摆出送客的姿态,他竟然没有半分张惶。他将肩上的包袱取下来放到地上,然后向班主恭恭敬敬抱拳作揖道:“献丑了。”当场来了凤仪亭中的两段。先是吕布与王允对饮,再是吕布与貂婵调情,活脱脱一个骄横好色的匹夫莽汉。唱罢,班主不错眼珠地盯着他看,

5、早忘了一杯茶一直端在唇边,已有半柱香的工夫。堂上其他几个人突然齐声叫了一声“好”。接下来的一个月,福兴戏班每天都挂他的“旗”。柜中缘、白蛇传、长坂坡,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秃子光在台上唱腔圆润,韵味超群,行似秋风落叶,站如玉树婷婷,武戏的身段和表演更是令人叫绝。秃子光声名鹊起。汉口报界评论他与京城杨小楼好有一比。一些新秀慕名而来,拜秃子光为师。他最满意的弟子是花云桥和白牡丹。当花云桥和白牡丹在汉口唱出名头后,秃子光渐渐淡出舞台,深居简出。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汉口。汉口一夜之间,好像汹涌的潮水溃堤,人们都在逃离,脸上写着慌乱和惊骇。大多数戏园都关门歇业,只有极少数在夜晚来临时,依然醉生

6、梦死。一天,白牡丹到秃子光住所向师傅辞行。她和戏剧社的十几个年轻艺人决定离开汉口。她说,日本人刚刚在南京屠城,我们怎能坐以待毙?我们坚决不为日本人唱戏,我们要一路宣传抗日,走到重庆去。秃子光问及花云桥,他知道白牡丹正与花云桥相恋。白牡丹怅然道:“人各有志,从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见。”汉口的冬天,虽不是滴水成冰,但也是一种慢慢渗透到骨子里的冷,十指外露,不知不觉会冻得关节僵硬不能弯曲。久未露面的秃子光忽然夜访花云桥。花云桥赶紧为老师请茶让座。秃子光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壶酒道:“天寒地冻,还是喝酒暖暖身子吧。很久没见了,今天陪师傅喝一杯,如何?”花云桥恭敬从命。三杯酒入肚,秃子光问:“你随我学戏有七八年

7、了吧?”“感谢师傅教诲,从十六岁开始,整整八年零九个月。”“你记得倒清楚。弟子当中,你悟性最好,白牡丹最能吃苦。师傅有一个心愿未了,指望有一天喝你们俩的喜酒。”花云桥脸色黯然。“让师傅您老失望了。活在乱世,只能苟且。怎奈她过于倔强,我实难留住她。”“我懂了。来,喝干这最后一杯吧。时间到了,该走了。”翌日,秃子光离开了汉口,从人们视线里彻底消失。连白牡丹也没有见到过师傅。花云桥再也没有走上戏台,听说一夜之间嗓子哑了。 抗战胜利后,听说有人在五台山见到一位老僧人,蒜鼻,豁嘴,仿似曾经红极一时的汉剧名伶秃子光。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富水、汉口、汉剧、福兴

8、戏班、日军侵华等既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地域色彩,也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关于汉口的冬天的几句景物描写,渲染了寒冷的气氛,暗示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面对毛遂自荐的秃子光,班主一言不发,捧起茶杯、吹茶叶大声地喝茶等一连串的动作,让读者感觉到其内心的不屑。同时为下文“早忘了一杯茶一直端在唇边,已有半炷香的工夫”作铺垫。C. 小说欲抑先扬,先写秃子光的不堪,后写他成了汉剧名伶,并且在民族大义面前做出选择,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岁月,他最终在佛门清净处找到了精神皈依。D.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秃子光夜晚前往得意门生花云桥处,对得意门生花云桥说了一句“时间到了,该

9、走了”,这句一语双关。可以断定是秃子光毒哑了汉奸花云桥。5. 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汉剧名伶的形象。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6. 对比手法是小说的一大亮点,请你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艺术效果。参考答案:4. C 5. 容貌丑陋,少年时顽劣不堪,。醉心汉剧表演,学成归来。乐于提携后生,认真授徒。有气节有血性有尊严。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6. 秃子光前后性格和形象特征的对比。年少时的恶劣行径,迷上唱戏后的执着,后来成为汉剧名伶、收徒、出家,最终成为世外高人,秃子光人生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之前的阶段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人物成长进步的过程,年少时的不堪,反衬了日后的成熟和德高望重。秃子光丑陋外表和高

10、超纯熟的表演形成对比。外表丑陋,似乎只能演丑角,却能凭借精湛的表演和唱腔担纲小生的重任,本尊和角色的反差更加突出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班主及众人前后反应的对比。秃子光唱凤仪亭之前,班主和众人对他不屑一顾;唱完以后,深深被其折服。侧面烘托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也写出了班主和众人以貌取人的肤浅。白牡丹和花云桥的对比。白牡丹悟性不如花云桥,却能勤学苦练,她有气节,有尊严,勇敢投入革命;花云桥悟性极高,有表演天赋,却在民族大气面前变节,成为汉奸。说明真正的艺术家不能只有艺术水平,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

11、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错在“欲抑先扬”。正确应是:欲扬先抑手法。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汉剧名伶的形象。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此题考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题目要求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这就表明要求只需要概括形象要点就可以了。该小说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汉剧名伶的形象。从作者客观叙述可以得出第一点:容貌丑陋,少年时顽劣不堪,令人嫌恶。上房揭瓦,偷鸡摸狗。从离家出走到学艺归来的情节可以概括第二点:醉心汉剧表演,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十年时间学成归来。从培养白牡丹和花云桥两个弟子的情节可以概括第三点:乐于提携后生,认真

12、授徒,且培养出了白牡丹和花云桥这样的优秀接班人。从找花云桥喝酒的情节和花云桥的第二天哑了的结局可以概括:有气节有血性有尊严,在民族大义面前立场坚定。毒哑了汉奸徒弟花云桥。从“花云桥和白牡丹在汉口唱出名头后,秃子光渐渐淡出舞台,深居简出”和抗战结束后皈依佛门可以概括: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归纳: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次要人物和物象衬托)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

13、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6.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比手法是小说的一大亮点,请你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此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首先,要审题明确,对比手法是搜索对象,第二是分析对比这一技巧的效果:为了更鲜明地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有了这个方向就先分角度找对比,不可只局限于主人公,还有其他人物,并且要横向、纵向对比都找全,这样不容易失分。所以,纵向对比:秃子光前后性格和形象特征的对比。效果:突出他的成长与蜕变。班主及众人前后反应的对比。效果:侧面烘托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

14、平,也写出了班主和众人以貌取人的肤浅。横向对比:秃子光丑陋外表和高超纯熟的表演形成对比。效果:人丑技高的反差,更加突出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白牡丹和花云桥的对比。效果:两个弟子一正一邪,说明真正的艺术家要德艺双馨。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

15、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

16、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

17、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

18、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B. 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C.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D.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2. 下

19、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B.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C. 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D. 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

20、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考诗歌照亮。B. 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C. 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D. 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参考答案:1. A 2. D 3. A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

21、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前后两者之间强加因果关系,另外不会改变人的命运表述有误,原文第二段说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

22、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D就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的信息概括成“不会改变人的命运”。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D项不需要时空概念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

23、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是对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它不受时空的阻隔”理解为“不需要时空概念”,这是偷换概念。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夸大其词。原文第五段是“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

24、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夸大其词。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

25、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B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C若入前为寿 寿:祝寿。D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蔽:掩护。(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乃以手共搏之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C若属

26、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惧D寿毕,请以剑舞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与“河南”是指河北省与河南省,河北省位于黄河以北,河南省位于黄河之南。B“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在不同朝代职责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文中的曹无伤即为沛公左司马。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用于自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籍”是项羽自称名。D在我国古代宴席的四个方位中,东向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最后。项羽东向坐,表明他的自高自大。参考答案:(1)C (2)D(3)A(1)试题分析:寿

27、:奉上一杯酒。此处的“寿”解释为“祝寿”与语境不合适,应为“敬酒”。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目的连词,译为“来” | 介词,用B连词,于是,就| 介词,趁机C副词,将要| 副词,尚且D请求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是指黄河以北, “河南”是黄河之南。古汉语中的“河”专指“黄河”。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种师道字彝叔。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两郡。议役法忤蔡京,迁庄宅使、知德

28、顺军。又诬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以武功大夫知怀德军。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彦坚无以对。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召诣阙,徽宗访以西夏边事,对曰:“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妄动生事,非计也。”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帝复访之,对曰:“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知渭州,督诸道兵筑席苇城,敌至,坚壁葫芦河。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阴遣偏将曲充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

29、、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卒城而还。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官军小怠,列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令曰:“今日城不下,视此。”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完颜氏兴兵叛辽,贯谋因之伐燕地。师道谏曰:“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贯不听。既次白沟。辽使来请曰:“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贯不能对,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责为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延庆败绩于卢沟,帝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

30、金人南下,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宜授师道兵柄。上曰:“种师道老矣,难用。”翰见师道于殿门外,师道不语,曰:“国家有急,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师道始言:“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翰叹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金师退,师道请屯兵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既而种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太原陷,又使巡边。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大臣以为怯,复召还。既至,病不能见。十月,卒,年七十六。帝临奠,哭之恸,赠

31、开府仪同三司。(宋史)4、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 本来B、无乃不可乎 恐怕C、国家有急 危难之事D、朝论以大敌甫退 刚、才5、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B、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C、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D、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6、下列各项对文段内

32、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种师道颇有领军才干,但是年轻之时,被列入朋党名册,弃置十年,并非因其诋毁先烈,而是因议论朝政违背了蔡京的心意。B、童贯抽调内郡的弓箭手到边境来扩充军力,皇帝向种师道咨询此事,种师道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给边境郡县带来滋扰。C、种师道提议占据要道,截断金兵的粮道,以逸待劳击败金兵。许瀚把师道的意见上报,认为其人可用,朝廷于是授予种师道兵权。D、金兵退却后,种师道提议在要地屯兵,但是被朝廷驳回,不久后,种师中和姚古两路大军战败,朝廷惊动,才又启用种师道。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

33、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参考答案:4A(本句是坚决的含义)5C6C(从倒数第二段实无兵自随一句看,只是授予官职,并未授予兵权)7征讨臧底城,约定(1分)十天(1分)必定攻克。不久逼近(1分)城下,敌人守备很牢固(1分)。(句意1分)驻扎(1分)河阳,估计(1分)敌人必定大举进攻(1分),急忙上奏折(1分)请求钦宗驾临(1分)长安来避金军锋锐。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6分)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34、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35、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3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

37、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

38、眩良久。4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5对文中实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使以闻大王 闻:听说。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士兵。D.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6.对文中虚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之:助词,无实义。B.樊

39、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而:连词,表修饰。C.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以:连词,表承接。D.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为:语气助词,凑足音节。7从原文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4分)(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40、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5分)(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参考答案:4C5D6B7A8(1)现在听说(秦国)(注:补充主语1分)用一千斤的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1分)作奖赏来悬赏征求将军的首级(1分),您将怎么办?(1分)(2)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1句1分)(3)北方边远地区粗俗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1句1分)4【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

41、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5【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D项,荆轲顾笑

42、武阳,“顾”:回头看,代入原句中译为“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所以是对的。A项,使使以闻大王,在原文指“派人来告诉大王”“闻”应指“使听闻”,是使动用法,所以译为“听说”是错误的。B项,持千金之资币物,在原文指“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C项,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在原文指“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料到,都失了方寸。”所以“卒”指“突然”。【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

43、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D项,可以联系“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这一语境分析其意思。6【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

44、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比如本题中C项,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以”和“而”用法一样,都是连词,表表修饰关系。A项,秦之遇将军,可以分析句子结构。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问“从原文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A项,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其中“荆轲虽屈于权势”说法错误,原文中有“荆轲怒”,是说荆轲不被太子信任,发怒,才动身的。【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

45、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1)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2)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3)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4)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5)凭空添加,无中生有;(6)强加因果关系。如本题A项,从原文第8节找出相应内容“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第一句中,现在听说(秦国)(注:补充主语1分);“购”,悬赏;“奈何”,怎么办。第二句中,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转

46、换成现代汉语语序;“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第三句中,“鄙”,粗俗;“少”,稍微;“假借”,原谅。【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如第二句中,“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要转换成现代汉语语序,“白衣冠”,名词作动词,指“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参考译文】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