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精准扶贫的措施.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66735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的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准扶贫的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准扶贫的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准扶贫的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准扶贫的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准扶贫的措施、成效及政策2017-08-17 14:40宣讲家网施红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字号: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解决存在问题必须深化精准扶贫。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老师做客宣讲家网,介绍我国扶贫成效、贫困标准及扶贫开发进程,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梳理我国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基本方略和政策举措,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和具体政策落实。关于精准扶贫问题,学习这篇报告就对了。说到精准扶贫的意义,就不能不提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

2、标之一,就是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也就是说,对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并使之精准脱贫,我国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我国扶贫成效、贫困标准及扶贫开发进程(一)我国扶贫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共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为97.5%,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而到2016年,贫困发生率降至4.5%,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4335万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更是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

3、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深入推进扶贫发开工作,在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不断加深,脱贫难度日渐增大的条件下,脱贫攻坚工作仍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足见成效之显著。(二)我国贫困界定和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在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提出贫困的概念:贫困一般是物质生活困难,即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艰难境地。针对这一界定,我国提出了各阶段的贫困标准。比如,1986年的贫困标准是206元(以1

4、985年不变价计算),贫困人口1.25亿人;2001年的贫困标准是865元(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贫困人口9423万人;2011年的贫困标准是2300元(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贫困人口1.66亿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标准水平的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国贫困标准现价为4000元(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现行2300元的贫困标准是一个怎样的标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按这个目标要求,我国制定了现行农村

5、贫困标准,即“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那么,这一标准能达到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可支持每人每天1斤米面、1斤蔬菜、1两肉蛋等食品,可保障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和60克左右的蛋白质,满足健康生存的基本需要;同时还可支持基本的衣着、用品、水电、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非食物消费支出。另外,这一标准若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是每人每天2.2美元,略高于国际通用的极端贫困标准1.9美元。联合国在2030年发展议程上提出,全球要在2030年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到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个目标比联合国明确的全球目标提前10年完成。我国将走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的前列。(三)我国

6、农村扶贫开发政策演变第一阶段(1978-1985):体制改革带动脱贫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承包权。这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有数据统计,1978年至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1.25 亿,年均减贫17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3.6%下降到1985年的15.5%,年均减少2.6个百分点。这种农村制度扶贫所带来的脱贫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第二阶段(1986-2000):以“县”为单位的扶贫开发1986年,我国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确定国定贫困县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

7、0元的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的革命老区县。由此开始,我国以“县”为单位进行扶贫开发。1994年,我国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调整国定贫困县标准:年人均纯收入高于700元的原国定县退出国家扶持范围;到2000年,贫困人口下降到3000万人左右。第三阶段(2001-2012):以“村”为单位的扶贫开发这一阶段,在全国范围内选定14.8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83%。我国开始对这些贫困村进行扶贫开发。第四阶段(2013-至今):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将扶贫瞄准机制精确到“农户”层面。在这一阶段,有很多扶贫创新,主要为: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

8、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县到村,现在到户;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这是精准扶贫的“四个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他在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

9、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满怀深情地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1.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使命感、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还指出:“贫穷不

10、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2.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而且他还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度、有效性习近平总

11、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拔苗助长、图虚名。”4.内源扶贫贫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所以他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5.社会扶贫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齐,泰山移。脱

12、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各部门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6.阳光化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7.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

13、施工、强力推进,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强化“五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创新意识、廉洁意识。三、“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基本方略和政策举措(一)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和“两个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指的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

14、国平均水平;“两个确保”指的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总体目标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目标的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二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地解决,也就是到2020年脱贫对象将由绝对贫困人口转为相对贫困人口;三是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二)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是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1.“六个精准”“六个精准”,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它解决的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

15、题。“扶持谁”,强调扶贫对象精准;“谁来扶”,强调因村派人精准;“怎么扶”,强调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如何退”,强调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从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无一不强调精准。2.“五个一批”“五个一批”,实际上是脱贫攻坚的实现路径。“十三五”期间,重点通过发展产业脱贫3000万人左右,劳务输出脱贫1000万人左右,易地搬迁脱贫1000万人左右,低保兜底脱贫2000万人左右,积极推进教育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资产收益脱贫。在这些路径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产业脱贫,只有产业发展了,才有长效机制,脱贫才可持续。第二

16、位的是劳务输出脱贫,就是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人口输出。第三位的是易地搬迁脱贫,让农村贫困人口从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搬出。接下来的就是低保兜底脱贫以及教育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生态保护脱贫、资产收益脱贫。(三)政策举措1.加大财政投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这说的就是财政投入,同时习总书记还强调了县级扶贫资金的整合,他说:“支持贫困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脱贫规划为引导,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举措,一方面强调增加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强调资金整合使用。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

17、,国家将向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注入2500亿元资本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2.加大金融支持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贵州省推出的“特惠贷”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个“特惠贷”基本上给贫困户提供的是期限3年、额度5万的贷款,且相对来说利息较低。而贫困户的贷款用途也并不相同,有的用于农业生产、有的用于投资。3.强化土地政策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是一篇大文章,对财政扶贫投入是一个巨大的补充。中共中

18、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规定,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专项安排。贫困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允许在省域范围内使用。4.动员社会参与动员全社会一起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们讲有“老三样”“新三样”。“老三样”是指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新三样”是指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扶贫。总之,就是要把全社会都动员起来。5.创造良好氛围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造声势、鼓干劲、推典型。四、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和具体政策落实(一)面临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亟待冲破数量多、难度大、时间紧的

19、难题。数量多,是指贫困人口数量多。截至2016年,我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有4335万人。难度大。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脱贫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时间紧。自2017年开始,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才能如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具体政策落实1.精准识别,分类施策首先,精准识别,就是要识别出那些绝对贫困人口。那么,如何精准识别?各地都有一些因地制宜的好做法。比如,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干部群众总结出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精准扶贫“四看法”。再比如,贵州赫章县综合“四看法”和“评议法”等识别方法建立的“四二四”综合识别模式,通过占比

20、权重计算分数,开展综合评定。按100分计算,“四看法”评分占40%、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评分占20%、村民主评议大会评分占40%。这两个县的做法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意见、贫困户的收入支出及家庭状况等因素,真正把最困难、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识别出来。其次,探究致贫原因。据统计,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致贫原因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因病致贫占42.2%,因缺资金致贫占35.4%,因缺技术致贫占22.3%,因缺劳动力致贫占16.8%,因学致贫占9.0%,因残致贫和因灾致贫各占5.8%。可见,在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疾病,尤其是大病、慢性病,而后依次是资金、技术、劳动力、孩子上学、残疾和灾害。最后,

21、分类施策。针对这些致贫原因,分类施策,确保脱贫政策覆盖每一个贫困户。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低保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对于居住地不适合生存发展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于因病、因学、因残、因灾致贫的贫困户,根据具体原因实施具体政策。总体来看,按照致贫原因分类实施的政策已形成一个体系,就是基础设施+产业+易地搬迁+民生,称为体系扶贫。其中,基础设施体现的是“要想富,先修路”,产业扶贫是主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使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贫困户搬出来,民生扶贫覆盖了因病、因学、因残、因灾致贫等方面。另外,体系扶贫要打“组合拳”、“倾斜拳”。一方面,脱贫攻坚要多管齐下、多措并

22、举。另一方面,对绝对贫困人口要有政策倾斜。2.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把贫困人口纳入产业发展中来。对于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农业可以说是主打产业,当然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产业扶贫,最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他认为传统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农民运用世代传承的土地、劳动力和技术要素进行小规模的农业生产,而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使得生产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条件下,舒尔茨提出了改造传统农业的路径,概括来讲,就是改变土

23、地、劳动力和技术这三大生产要素。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在实践中确实体现了舒尔茨的思想。比如,浙江湖州通过改变技术、劳动力、土地这三大生产要素,深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在改变技术方面。湖州开展“市校合作”,就是湖州市与浙江大学进行合作,让大学教授为湖州农民做技术指导,同时研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大大提升了农业产生水平。在改变劳动力方面。湖州要专为农民办所大学,学制3年,接收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入学深造,让他们学习先进理念以及现代农业管理与技术等知识,最后为他们颁发资格证书或文凭。这些人回到农村,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时我们便会发现,劳动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改变土地方面,主要体现

24、在土地规模的扩大。湖州的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很多农民脱离农业到企业工作,使得农村土地大量流转。随着一些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发展,一个一个小块的耕地就变成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用地。由此,土地、劳动力、技术要素的改变,相关资金的加大投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产业扶贫,要保证脱贫之后不返贫,需要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大家同时推广一个农业扶贫项目,使得农产品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所以,各地在设计农业扶贫项目时,要因地制宜,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另外,产业扶贫所涉及的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土地制度改革、农业技术研发、扶贫资金扶持、传统劳动力改造等

25、,都是需要我们重点思考和研究的。3.易地扶贫搬迁调研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贫困户,有的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可以让他们搬出来,搬到哪里呢?适宜居住的乡镇、县城或者市区。一些地方政府非常尊重贫困户的意愿,先是带他们参观,之后让他们自行选择要搬迁的地方。由此可见,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产城融合。贫困户集中搬到一个城市,形成人口集聚,那就要发展产业,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有的地方做得很好,在贫困户搬迁前选好地址,建好住房和产业园区,形成发展配套,达到产城融合。这既给产业园区提供了劳动力,又为搬出来的贫困户解决了工作问题。除了产城融合,易

26、地扶贫搬迁还需注意搬迁后村寨的再利用问题。有的地方把搬迁后的村寨拆掉了,并未注意到这是一笔资源,如果能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带来可观的收入。现在,乡村游发展火爆,一些地方的特色民俗村、农家乐颇受国人喜爱。我认为,搬迁后的村寨也可以借鉴这种发展模式,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挖掘特色,并打造成旅游休闲地,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游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对此,各地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云和县实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跨村流转,鼓励对空闲农房进行二次创业。说到农村资源的再利用,我更强调的是它的历史感。在南方的一个村子里,既有老村也有新村,一条马路是明显的分界线。老村这边是

27、一个个土墙、黑瓦的平房院落,一条条石头小路。新村这边是一栋栋新式小楼,一条条水泥马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同一天同一时间段,在老村比在新村感觉要更凉快,环境更舒适。因为老村的植被更多,它的石头小路上冒出了一些草,伸出的房檐带来了很多阴凉。而新村都是钢筋水泥建造的楼房和马路,自然会更热一些。这时候就觉得还是老村更宜居。所以我认为,在易地扶贫搬迁时,要尽量保留这些具有历史感的村落和房屋,将其开发、打造成民俗村、农家乐,并通过网络等形式推出去。4.医疗扶贫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如果一个家庭有病人,那基本就是贫困户。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贫困人口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疾病。所以,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28、会时,我们必须要解决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脱贫返贫的难题。对此,贵州的赫章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赫章县在2015年出台实施了赫章县提高城乡特殊人群医疗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赫章调研指导工作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赫章这样一个贫困县实行医疗兜底的做法,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值得认真总结。”那么,赫章是如何实施医疗兜底的呢?具体讲,就是“两保三助一兜底”。其中,“两保”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补充保险制度;“三助”是民政医疗救助制度、计生利益导向资金救助制度、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一兜

29、底”是对特殊人群政策叠加兜底保障制度。“两保三助一兜底”不仅在基本医疗保障中引入大病补充保险,也就是商业保险,还通过其他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层层医疗兜底,有效遏制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另外,医疗兜底要打倾斜拳,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要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5.教育扶贫对于因学致贫,有的地方通过为每个学生每年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免学费、书费和住宿费等措施,要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教育扶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脱贫举措,目的是要阻断代际贫困,不能让贫困一代代传递下去。它可以从根上解决贫困问题,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在,教育扶贫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农村孩子并不愿意上学,中学一毕业就出来打工

30、。单就上学意愿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上了高中也不见得能上大学,上了大学也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索性还不如先融入社会打工挣钱。这是社会对他们形成的一种负面导向,我们对此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再比如,一些贫困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那么上学时的助学贷款就成了欠账。这样一来,他们的脱贫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还走向了恶性循环。如何解决?一是学校、社会要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就业帮助和指导;二是公司企业可以在岗位设置、招聘中更关注贫困大学生一些。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就业问题打了一套“倾斜拳”,使他们自愿上学、上得起学、毕业后有工作,这样就阻断了代际贫困的延续,形成脱贫的良性循环。6.内生动力首先,调

31、动贫困户脱贫积极性,形成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十分必要,但脱贫不能包办代替,贫困户也不能“等靠要”地进入小康社会。那么,如何调动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贵州望谟县的做法值得参考。该县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出一套与群众“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五共”工作流程法,点燃了群众的搬迁热情,很好地解决了搬迁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要引导贫困户摆脱“等靠要”的意识,调动脱贫积极性,让他们不仅有想法、有能力,还能主动找办法、找出路,从而形成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其次,贫困户、带头人和各级组织形成合力。实践证明,“农村要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农村要脱贫,必须选好带头人”。可见,带头人的好坏对村子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要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发挥好组织、协调、领导的作用,带领大家脱贫。这样,贫困户主动脱贫、村里带头人带领大家脱贫和各级政府着力抓脱贫这三者形成合力,脱贫攻坚才能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