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_王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576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_王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_王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_王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8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王杨王杨:鲁迅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立裁制版。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GULAR SLEEVE IN FIT CLOTHING摘要:插角袖为常见衣袖造型,具有优雅、柔顺、随意的特点,外观流畅飘逸,多用于休闲装与各种时装,能够提高合体服装舒适性与外观表现。为此,文章以合体服装中插角袖必要性为切入点,简要分析插角袖相关人体手臂动静态特征及运动范围,以此为基础,提出插角袖应用措施,进行案例分析,从而为相关设计者提供参考,优化合体服装设计水平

2、。关键词:合体服装;插角袖;应用Key words:Form-fitting clothing;Angular sleeves;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256(2023)08-0108-04我国作为服装出口与生产第一大国,生产总量占世界第一,是贸易顺差重要来源,成为带动GDP增长、出口创汇的关键行业,并且能够创造千万劳动就业机会。但是,时装产业的繁荣与经济发展,更多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带来全新设计理念、高档商品的同时,也增加了本土企业竞争压力,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无法预测的金融危机,促使服装企业向品牌型、知识型转变。个性化、时装化成为

3、服装业发展趋势。衣袖是服装重要部件,合体服装结构无法根据人体动作进行改变,必须提高服装袖子灵活性与伸缩性,采取插角袖方式,利用适当插角连接服装已有袖子结构,从而提高服装舒适性与视觉性,满足社会对于服装舒适性及个性化的要求。一、合体服装中插角袖必要性插角袖是连身袖的形式一种。以往连身袖剪裁方法十分简单,原始样式无肩斜、其他等适体手段,使得服装合体性不足。而现代设计思想下,连身袖产生变革,从局限于装饰的设计,变成大量款式变化,促使连身袖剪裁也演变出复杂裁剪方式,利用腋下插角方式,对基本连身袖结构进行调整1。插角功能能够将服装穿着舒适性与外观个性化相结合。服装手臂位置主要受到“肩颈到手腕”、“腰部到

4、手腕”这两个数据的影响。而肩颈到手腕明显长过腰部到手腕距离,只有分离衣片,袖子单独剪裁,方能适应长度变化,对于不同位置留有余量,使得人们落下或抬起手臂时,余量堆叠于腋下与肩部2。而连身袖无袖窿与袖山,无法对余量自由调节。因此,为保证连身袖和体型,需要在不同袖位中进行选择。袖位如果以腰部到手腕数据为主,腋下将拥有充足余量,确保人们自如抬起手,落下手臂则肩部将产生不适,导致臂根位置与腋下出现褶皱,或肩部绷紧、吊起,相反,以肩颈点到手臂数据为主,手臂倾角变化余量充足,腋下则丧失余量,抬起手臂将产生不适感。为解决上述问题,需选择恰当袖斜度,保证肩部造型圆润,腋下以插角方式,减短或加长袖底缝长度,保证放

5、松腋下,手臂能够自如运动。二、插角袖中 人体手臂动静态特征成品服装可根据大小、款式分为合体、较合体、较宽松、宽松四种类型。合体服装能够凸显身材比例,服装和身体部位贴合,广受欢迎3。为提高合体服装穿着效果,保证服装肩口与袖子结构完美缝合,不会产生缝隙或褶王杨-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indd 1082023/7/14 15:17:16DOI:10.20100/11-4548/ts.2023.08.023Fashion China 109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皱情况,连接处整齐平滑,则需要对人体手臂进行特征分析。1、静态特征静止状态下,人体手臂的自然形态,可从人体站立时

6、从正面观察手臂情况,肘关节略向内弯曲,贴近束腰位置,手腕与前臂稍微向外。侧面观察时,肘部至肩端点位置呈垂直状态,肘部前弯曲显著,整体手臂趋势为前倾斜,角度则因人而异4。所以,服装袖缝需要向前倾斜,便于符合手臂形态。静态分析中,将手臂划分为上臂与下臂两部分,以人体侧面中心线为核心,人体上臂静置时存在向后趋势。2、动态特征手臂动态形态较多,从不同运动支点进行分析,可分为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支点运动。肘关节运动:该关节仅能向前屈曲,无法向后伸展,桡骨与尺骨上端关节运动,能够形成前臂外旋、内旋及扭转运动,对衣袖松紧度具有影响。肩关节运动:该关节为多轴关节,可实现自由、多方向运动,手臂以肩关节为支点,

7、进行手臂环转、回旋及肩峰上下运动5。腕关节运动:该关节从远侧列腕骨近侧面和近侧列腕骨远侧面构成,活动范围狭小。3、运动范围手臂有关衣袖设计联系密切位置,是支点为肩关节的上臂对躯干运动,是插角袖设计中关键要素,见表1。表1 手臂关节运动范围关节身体部位活动状态最大范围/最大角度/肘关节 前臂对上臂 伸展、弯曲1450145肩关节 上臂对躯干上下摆内外摆前后摆225210180-45180-30180-40140外关节手对前臂伸展弯曲内外摆13560-5085-1545人们日常手臂动态,主要在于用电脑、握手、写字、拿东西、吃饭、乘车等动作,多数动作躯干与上臂夹角为45,动作使用频率高。而在高处拿物

8、品时,动作夹角150,动作频率较低。三、合体服装设计中插角袖的应用措施(一)人体测量1、计侧点人体表面十分柔软,却存在非静止性,测量中为获得准确测量值,应当标记人体正确计测点及基准线,确定上肢计测点,为插角袖设计提供参考。例如,计测点中,肩点是指肩胛骨肩峰位置外侧突出点;后腋点是指后腋窝裂缝上端;前腋点是指前腋窝裂缝上端点;肘头点是指尺骨肘头肘窝对应侧突出点;桡骨点是指桡骨上缘上端点;尺骨下突点是指尺骨茎状突起下端点;桡骨下突点是指桡骨茎状突起下端点;指尖点是指中指前端下方点。2、测量方法人体测量中常用方法有莫尔计测法、马丁计测法、石膏法等。笔者主要介绍马丁计测法,是马丁学者于1928年提出的

9、测量方法,为通用手工测量方法6。马丁测量仪,包括杆状计测器、高度计测器、晃动计测器、触角计测器、卷尺、直尺等配套计测器。(二)插角袖结构1、设置分割线分割线设置能够将袖片与衣片巧妙重叠,对其进行分解组合,融入衣片之内,部分结构与圆装袖的袖窿、袖山类似,造型美观。但是,对于合体要求较高的服装款式,易出现手臂活动松量不足的情况。设置分割线方式较多,插肩袖是常用的一种,将其设置于肩颈部位。而衣片其他位置也能设置分割线,包括袖窿至腰部、胸围线附近等。还可在袖片上设置分割线。2、设置插角腋下插角设计能够通过调整服装插角参数,满足人体手臂活动的余量需求,保证造型美观度。但是,设置插角点如果不足,可能出现外

10、露插角点的情况。3、插角与分割连接服装分割线设置的同时,将插角并入其中,能够将插王杨-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indd 1092023/7/14 15:17:16110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角与分割连接一体。常用延展式插角,即分割位置安装三角插角进行连接,保证服装造型美观,也能解决人体手臂运动问题。该插角方式可根据不同分割线情况,分为衣袖分割插角与衣身分割插角。其中,衣身分割插角能够将分割衣片与插角组合(AXYB插入ABC后变成延展式插角AXYBC),或是将袖子与插角组合(AB位置添加ABC插角和袖子连接),衣袖分割插角也存在以上两种情况

11、。(三)腋下插角形状合体服装为解决运动舒适度与合体的矛盾,腋下追加插角,能够增加腋下袖底缝长度,减小手臂运动张力。手臂自然下垂时,折叠插角隐藏于腋下,手臂侧举或前举,张开插角,宽度可满足手臂运动需求,使得合体服装能够展现出圆装袖舒适度。而插角形状较多,包括条形插角、三角形插角、方形插角、多边形插角等,需结合合体服装要求,选择恰当插角。条形插角:该插角是从腰部至袖底缝的腋下布条,或是设计为腋下隐藏的“短条”,或是腋下进行花式设计,成为合体服装一部分,无需将插角隐藏起来。合体服装使用条形插角,具有易于拼装、不显眼的特点,增加腋下缝长度,腋下合体性高,适用于多种体型。三角形插角:该插角由两个三角形构

12、成,底边是内凹弧线,两边是直线。底边采取弧线处理方式,尽管会减少腋下余量,却不会对手臂活动松量造成影响。当手臂侧举时,服装腋下弧线与衣身侧缝、袖底缝连接起来,线条流畅。三角形插角拼接时,通常先将前后插片缝合至衣身,后拼装袖底缝、插角底边与衣身侧缝,有效降低拼装难度。方形插角:该插角为最早插角形式,尽管结构简单,将其缝入腋下后,展开面能够为手臂活动提供追加量,满足腋下活动余量需求,手臂自然下垂却会导致余量外露,使得合体服装稍显笨拙,直线展开面也予以人僵硬之感。多边形插角:该插角为三角形插角变形,两者本质相似,仅增加了插角边数。衣片与插角拼装后,拼装线也增多,容易外露,可将其用作花式设计,无需隐藏

13、,提高服装设计性。(四)腋下插角方式合体服装腋下插角中,不同插角方式将呈现差异化设计效果,可分为隐形式、嵌入式与延展式。隐形式:合体宽松连袖装,腋下通常不设置插角,也可以将插角融入款式内,通过衣片与插角的一体化连接,可将插角隐形。该插角腋下缝长度在于服装款式。以蝙蝠袖为例,即为隐形式插角,腋下悬挂部分尺寸不同,使得袖底缝长度也随之变化。嵌入式:该插角方式是将分离插角片改变尺寸、形状后和拼装至衣片内,条形插角、三角形插角、方形插角、多边形插角均为嵌入式插角。以插角展开方式,获得腋下追加量,仅大小形状有所不同,外观着装与缝制工序不同。延展式:该插角方式无需将腋下插片与衣片分离,是将合体服装的袖衣部

14、分延伸至插角内,弥补插角缝长度,能够在袖片部位延展,或是在衣身上延展。无论哪种情况,设计师均需在衣片样板上裁剪部分,以分割片与育克为例,增加延展量,不适合无装饰、简单的合体服装款式。四、案例分析以女装设计为例,年龄约为1828岁,胸围8085cm,身高155165cm,胸腰差1418cm年轻女性。(一)测量方法前后腋点坐标,以胸围线与中心线焦点为原坐标,计算胸围线深度,则前腋点垂直至胸围线距离是前腋点纵坐标,至中心线距离则是横坐标。测量被测者胸围尺寸,对所需部位描线,包括后中心线、前中心线、胸围线、领围线、臂根线、肩线等。寻找人体前后腋点进行标记,卷尺测量前、后腋点坐标,记录数据。该设计中,6

15、名女性平均身高160.5cm,平均胸围线深20.8cm,平均净胸围83cm,前胸宽均值16.3cm,后背宽均值17.3cm。(二)插角袖样板1、规格尺度王杨-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indd 1102023/7/14 15:17:16Fashion China 111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样衣为合体插角袖款式,三角形插角,无领,门襟为可脱卸拉链,腰围74cm,胸围92cm,袖长52cm,臀围96cm,袖口13cm,前袖斜度45,袖山高15cm,后袖斜度40。2、基础样纸法步骤一:在合体服装原型上设计衣身结构,样衣胸围92cm,由于片省道及中分割线会减少0.5cm胸围

16、,故将胸围开大0.5cm,前片增加余量lcm。袖中线倾角前后分别是45、50,设置袖山高15cm。前片肩点外加1cm,主要是人体肩部不是直线构成,稍有弧线,圆装袖袖山有复曲面,符合人体肩部形态,造型优美、穿着舒适。而合体服装,肩点延伸设置距离,做等腰三角形,即可予以肩部松量,以外袖线为补偿,随体型、造型确定外延量,取值控制在05cm内。步骤二:前片省道转移,胸省量向腰部转移,胸部下方衣片进行旋转,稍微外扩即可。步骤三:后片侧缝和袖底缝焦点剪开点,经过前片省道转移,其与袖底缝焦点不是前腋下,需对其进行校正,可在腋下至腰部衣片取一点,保证其长度等于原有衣片该部分长度,剪开点位。步骤四:设计前后片插

17、角结构,细条前后侧缝长度。步骤五:前后袖中线向前偏移1.7cm,需重新绘制前后袖口关系,调整袖口线,控制偏移量。步骤六:设计插角,确定插角参数长度。3、参数选取合体服装插角袖的结构参数,包括插角宽度及插角斜度。其中,插角斜长与点位相关,取前后腋点作为基点,设置为圆心,半径为1.5cm,分别取八个方位的点位,进行编号,相邻方向间隔为45。半径如果小于1cm,大于2cm,样衣将出现效果不明显,或是跨度较大情况,不利于比较分析。合体腋下插角宽度多是812cm,以2cm为差距,取数值为8、10、12cm,便于数据分析。样衣编号中,前插角点标注P,后插角点标注Q,P、Q代表插角移动点位方位。8、10、1

18、2cm分别为三挡A、B、C三挡宽度。以P1Q1A编号为例,表明前后插角点向相同方向移动至1号位置,8cm插角宽度的样衣。4、制作样衣在合体服装制作中,不考虑面料影响,为保证结果准确性与可比性,选用白坯布,可缝性效果良好。拉链则为可脱卸安装的拉链,进行动静态测试。为减小误差,样衣均使用相同缝纫机,人员、针迹、针型相同,以记号笔标注插角点位,根据净样线进行缝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腋下插角宽度为10cm时效果最佳,满足服装时尚性与合体性需求。结论:在社会经济全球化下,服装业受到国外服装新式概念冲击,更为注重整体服装的结构设计。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多使用肩部与手部运动,合体服装设计中,应当对插角袖合

19、理运用,保证服装袖子能够适应人体动作幅度、形态的变化。为此,服装设计可结合实际,从人体测量、插角袖结构、腋下插角形状、腋下插角方式这几方面出发,保证袖子与服装整体有效衔接,满足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注释:1鲁虹,宋佳怡,李圆圆,滕峻峰:基于合体两片袖的内旋造型结构设计 J.纺织学报,2022年第8期,第140-146页。2曲超群,张琦,董智佳,储开元:经编成形运动T恤衫插肩袖设计与尺寸预测 J.针织工业,2022年第4期,第63-66页。3倪军,张昭华,王文玲,韩依恬:衣袖结构设计对上肢运动灵活性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41-46页。4杨奉娟,傅菊芬:基于Style 3D插肩袖旗袍衣袖的适配性研究 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19-26页。5张丹,常婷,王沁心:袖山高与袖中线倾斜角度对插肩袖的影响 J.山东纺织科技,2020年第6期,第4-8页。6陈涛,王芹,陈嘉毅,柏昕:耸肩袖造型及结构分析 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期,第23-26+40页。王杨-插角袖在合体服装中的应用分析.indd 1112023/7/14 15:17: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