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北京互助养老视角的分析...经验观察——以合肥为试验地_隋京含.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572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北京互助养老视角的分析...经验观察——以合肥为试验地_隋京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北京互助养老视角的分析...经验观察——以合肥为试验地_隋京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北京互助养老视角的分析...经验观察——以合肥为试验地_隋京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6XDYX区 域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快步进入老龄社会。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人口比例逐年增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随着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我国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在社会成员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种“银发浪潮”下,社会期待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从养老的主体来看,有学者把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3种。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模式中最基

2、本、最普遍的一种养老模式,随着当今社会生育率的下降,也逐渐失去往日的活力。独生子女能够给予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都非常有限,家庭养老逐渐显示出脆弱性。尽管老年人的高龄化和空巢化使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逐渐从“补充”到“支撑”,但我国养老机构由于缺乏社会资本投入,呈现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床位闲置的两极化局面。为了弥补养老机构成本高、与家庭分割的缺陷,社区将家庭和机构有机结合,链接社会资源,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服务。然而由于资源有限,社区内的养老床位紧张,目前的社区养老仍是政府主导,与市场的合作机制不够清晰。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使得养老问题无可回避,面对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衰减

3、和机构养老在农村的种种“水土不服”,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现实情况的养老方式迫在眉睫。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得益于自古就有的互助养老传统和互助养老本身的优势,农村互助养老这一模式已得到政府和学界的肯定。二、概念界定农村互助养老毕竟为新生事物,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互助养老内涵的界定并不明确,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学者认为,狭义的农村互助养老是指“以老养老”,是以村委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为组织依托,以村落、村庄及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通过政府支持、多元参与的形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搭建互助养老平台,实现社区内老年人在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互

4、惠互助,提倡健康状况较好的低龄老年人帮助需要照护的高龄老年人。也有学者认为,互助养老的内涵更丰富,并将这一概念界定为:将互助理念寓于社会养老之中,在政府领导和扶持之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作用,将以(准)老年人为主的各类农村人力资源有序组织动员起来作为主要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资金互助、服务互助、文化互助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基于学者们已有的观点,本文认为互助养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感情的邻里互助、亲戚互助和同乡互助,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施方法与路径。三、互助案例分析(一)北京密云区“邻里互助点”案例分析1.密云区“邻里互助点”的构建近年来,密云区按照北京市新型养

5、老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建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区探索建立“邻里互助点”的养老模式。这种建设成本低、服务覆基于北京互助养老视角的分析与经验观察隋京含肖柳倪培铭(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银发浪潮”的加速来临,以往的老龄化认识及其应对之策已经捉襟见肘,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及时获取并实时回应这些占总人口比例将近20%的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发展诉求是必要的。北京市“邻里互助点”作为一个探索中的社会养老模式,既提升了养老服务能力与水平,又展现了富有人情味的邻里和睦关系,是积极

6、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的重要创新实践,在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北京密云区互助养老点作为推广互助养老的先驱者,值得各地借鉴。而合肥作为新一线城市,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为共识。基于此,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号召,本文经实地观察调研后,立足于合肥市养老服务现状,借鉴密云经验探寻互助养老模式在合肥实施的可行性。关键词:互助养老;村域社会;老龄化社会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基于北京互助养老视角的分析与经验观察以合肥为试验地(编号:202210357242)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识别码:ADOI:10.19932/ki.22-1256/F.2023.06.08

7、8以合肥为试验地088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6XDYX区 域盖面广、高度适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很快得到了推广。2021年,北京密云区“邻里互助点”养老服务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全国公共服务典型的案例。2.密云区具备的优势密云区在地理位置、人口现状以及政府等方面具有优势。(1)地理位置:密云区生态环境较好;(2)人口现状:老年人数量较多;(3)政府方面:密云区政府及时解读中央互助养老政策,健全互助养老领域的政策措施。3.密云区“邻里互助点”的思想准备工作该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行是传统养老观念的现代化转变。传统养老观念中,老年人有恋家情怀,不愿接受陌生人的援助。考虑到这一点,密云区“邻里互助点

8、”聘请老年人熟悉的老乡进行上门服务。一方面,让老年人逐渐认识到现代化养老模式给家庭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让他们的家人充分理解互助养老模式“以老帮老、邻里互助”的养老内涵;另一方面,为全面顺利推广该养老模式做好思想准备。4.“邻里互助点”的可取之处第一,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有拓展服务,如送餐上门、日间照料等,迎合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老年人对这种养老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也比较高。第二,试点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精神、身体状态进行定期记录,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服务到位。第三,密云区“邻里互助点”依托于众多驿站,以政府招标的方式聘请中年闲置人员,带动了就业。第四,工作人员基本为

9、本村的成员,为老年人所熟悉,老年人的接受程度较强。工作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相处融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目前,密云区“邻里互助点”蒸蒸日上。在政府的引导下,北京市多数地区也开始逐渐推行此模式。政府为老年人的幸福着想,不求回报,只为给老年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以安享晚年。(二)合肥市肥西县木兰社区互助养老点1.建设的背景和原因截至2021年,相关调查显示,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木兰社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由此成为合肥市居家养老和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结合的改革试点之一。木兰社区的人口现状是,70岁以上老年人有400余人,在总基数仅3328人的基础上略显庞大。农村空心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大量年轻人外出

10、务工,老年人独居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木兰社区的新农村建设中,高层自建房的普及为大量独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行动上的不便,生活质量难以保障。按照合肥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肥西县木兰社区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的方式,构建木兰社区互助养老工作站,加强农村互助式养老建设,满足农村老龄群体的服务需求,以解决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2.木兰社区互助养老工作站的特点(1)支持主体多元。按照合肥市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结合的试点要求,政府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拟定了实施过程,并最终确定在三河镇木兰社区开展试点工作。木兰社区通过公开招标吸纳企业,利用社区安置小区公共用房建设肥西

11、温馨老年公寓,提供丰富的配套基础设施以满足入住老年人的生活需要。(2)软硬环境相宜。通过线下实地访问得知,互助养老服务站的服务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分为日托照料、全托照料以及上门服务三类。日托照料服务,即在子女白天上班无暇顾及父母的情况下,子女将父母白天托管在互助养老服务站,晚上接回;全托照料服务,即子女在外务工的老年人在服务站享受食宿和各种个性化服务;上门服务,即工作站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优惠性的送餐服务,定期为其开展家政服务。互助养老服务站共设置了十余间供老年人日常起居的房间、一次容纳几十人的小型餐厅,还配备了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利用社区卫生室设置了健康咨询和康复服务室、电教播放室。在互助养老

12、服务站护工的设置方面,该服务站设置了四位护工,都是本社区内未从事全职工作的中年妇女。这种社区内招工的方式不仅便于护工兼顾家庭,同时减少了老年人对护工的陌生感,也间接为部分中年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服务站的护工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在工作分配上较为明确,四人分别负责主要事务的统筹、食堂物资的采购、提供一日三餐、轮流照顾残疾老年人起居,也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给予关注,并定期开展一些文化活动。(3)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互助养老服务站由于资金投入有待加强,规模和专业性远不及大规模企业级养老院;护工未取得护工资格,且四名护工服务几十位老年人,护工数量极其匮乏,休息时间和相应的福利保障有限;该服

13、务站并未设置内嵌的医疗设施和服务,需要通过与社区外的医疗机构合作,以保障服务站内老年人的就近医疗服务需求。四、案例对比(一)合肥肥西木兰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比较初级,密云区相对成熟合肥肥西县木兰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是木兰社区探索发展新型养老院的过渡,处于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中间区域,是养老院的一种形态,并不是完善的互助养老模式。与北京密云区互助养老模式对比可知,木兰社区的互助养老模式仍处于互助养老的初级阶段,规模较小,互助方式较为简单,服务流程和响应速度并不固定,需根据护工的时间和分配来决定,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北京密云区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项目覆盖区域涵盖五六个乡镇,在不断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已具备较

14、大规模。其服务的开展并非局限于驿站内部的简单互助,而是依托于养老机构和驿站,模式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将服务精准辐射到服务对象所在地点。密云区互助养老模式拥有完整的体系支撑其运营,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089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6XDYX区 域(二)合肥肥西木兰社区互助养老运转困难,密云区互助养老运转稳定有序木兰社区的支持力量较为薄弱,缺少资金与人力的支持。在投入方面,木兰社区互助养老的运营主要是依靠相关企业投资资金的支持,投资主体虽多元却缺乏足够的支撑力量。在收入方面,木兰区的互助养老公寓对老年人入住所收取的费用极低,导致该公寓只能勉强支撑运营。在护工资源方面,社区内仅有四名护工,而老年

15、人数量众多,每位护工的服务范围及分工难以明确和细化,每位护工身兼数职,休息时间被任务挤占,工作任务艰巨。而面对护工工作负荷较重的现实,社区无盈余资金聘请更多护工为老年人服务,由此,木兰社养老模式运转十分困难。北京密云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链条通畅,政府主导互助养老项目且投入大量资金。密云区地方政府支付邻里互助养老驿站服务工作者的工资以及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费用,企业投入相对零散且薄弱。密云区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为:由密云区民政局统筹,建立互助养老驿站,并将邻里互助养老的项目分配至各养老机构和互助养老驿站;由互助养老驿站作为第三方组织,对邻里互助养老驿站的服务工作员进行分配与管理,制定养老服务内容,划

16、分服务范围;政府、驿站、养老院三方互相配合,层层分工和反馈。在非营利性质的状态下,密云区养老模式的运转较为顺畅有序。(三)肥西县互助养老模式为点状分布,密云区互助养老模式为相互联系的面状分布肥西县木兰社区的互助养老模式仍不成熟,为零散式的点状分布,养老服务的辐射范围仅为当地与邻近社区,且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微弱,未形成服务关系网络。密云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覆盖范围已由点及面地逐步发展壮大,在密云区内共有一百余家互助养老驿站相互联系,辐射范围已基本覆盖整个区。(四)合肥肥西木兰社区互助养老仍具有养老院的部分特征,密云区互助养老已基本脱离养老院模式合肥市木兰社区的互助养老在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养老院的特点,在

17、养老院模式的框架基础上加入了互助养老的形式。密云区互助养老完全采取了养老互助驿站模式,内设大量驿站,范围覆盖大,体系成熟完善,已脱离养老院的基本特征。五、结语第一,推行互助养老模式是大势所趋。通过对北京密云区和合肥木兰社区的养老模式的探究可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推行邻里互助的养老模式与推行其他养老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解决家庭养老困境和提高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可行路径;而与其他养老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互助养老具有极强的“互助性”。第二,合肥部分区域推行互助养老模式有一定可行性。合肥的四县地区仍在发展,需要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缩小与四区的差距。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老龄人口的活

18、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推行该互助养老模式需要对合肥市老年人口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在高龄、独居、特困、失独家庭中寻找服务对象,针对老年人具体情况提供养老服务,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撑。第三,在合肥部分区域推行互助养老模式仍有局限性。市内邻里间大多无血缘关系,若陌生人上门服务,老年人接受程度有待提升;城市里安保力度较大,换人等状况会加大服务的难度和服务的工作量;人员培训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资金支持不容匮乏。基于此,该互助养老模式在部分区域或有试点和推广的可能性,但较难扩大规模。参考文献:1李璐.从七普数据看我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经贸导刊,2021(10):62-64.2高新宇,周静舒.时

19、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理与优化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1):30-39.3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优化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09):56-58.4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J.河北学刊,2006(03):83-87.5桂雄.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经济纵横,2015(06):100-103.6罗津.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治理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9(04):63-70+129.7肖丽萍,吴飞.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需求情况、运行模式及实践困境:一个文献综述J.金陵科技学

20、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1):42-49.8张杏利.农村互助养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35(01):58-61.9张志雄,孙建娥.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互助养老J.老龄科学研究,2015,3(05):33-41.10孙海婧,李实.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代际补偿机制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1(03):26-34.11吴芳芳,刘素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空心村”互助养老探究J.学理论,2020(07):61-63.12刘妮娜.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121-131.作者简介:隋京含(2003),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肖柳(2002),女,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倪培铭(2002),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0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