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系统规划1. 问题的提出所谓电力系统规划,实质是指对电力系统未来发展进行重新设计。这个重新设计,实际就是解决从一种平衡关系如何合理地实现到另一种平衡关系问题,而在这 个过程中,负荷增长是原因,而改变的结果是电源规模和网架结构,如图1-1虚线部分所示。由此也引出了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以下几个问题。1.1. 电力负荷预测 它是规划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涉及如何估计系统未来的需用电量、峰值负荷以及负荷分布的形态等。 图 1-1电力系统图1.2. 电源容量确定 这需要明确系统未来何时何地增加多少容量问题,既包括建设新电厂也包括旧电厂扩建增容,涉及机组类型选择、装机进度安排、整个电源布局等内容。1
2、.3. 电力电量平衡 这个供求平衡实际是规划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但是合理实现这种平关系,还需要考虑备用容量设置、运行方式确定、计划检修安排、水文条件影响等。1.4. 输电途径选择 即解决系统未来何时何地架设何种线路问题。包括确定架设新线路的路径、连接方式,并明确这些路径上新建线路的电压等级和导线截面。1.5. 规划设计方案经济比较 通常规划设计的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那么在满足一定技术条件下,那一个更经济以及如何选择,或者说给出方案的经济评价,这涉及工程经济分析的有关内容。总之,上述问题便构成了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如果用较完整的话来概括,所谓电力系统规划:就是以负荷需求为条件,电力平衡为约束
3、,制定电力系统所处地区未来电源建设和电网结构的规划方案,并使之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2. 教学目的学习这门课程,主要要求大家熟悉和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流程、计算模型和主要技术原则,为以后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改造,电力系统运行及调度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电力系统规划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的边缘学科,除了掌握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到数理统计、可靠性、运筹学(规划理论)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对未来的电力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实际上,在电力系统的设 计、改造、调度、
4、运行、建设、管理等各领域工作都涉及到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因此,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和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3. 第一章 绪论3.1. 第一节 规划的任务与流程3.1.1. 目标要求1.技术上的合理性2.投入上的经济性即是说,规划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技术性能合理和总支出费用最低的问题。在解决新的平衡过程中,这两个问题均有可能在 以下的各种因素或指标中反应出来:诸如电源布局设计、网络潮流分布、电能质量好坏、可靠性水平高低、年运行费多少等,反过来说,这些数据实际上也往往是评 估规划结果是否合理的主要判据。因此,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相对好的合理性,就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电力系统的
5、自身特点和规划系统的具体环境,然后采取选择有效的量化分析手段,以便使 决策行为最大限度符合预定的目标。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规划方案形成的科学性和求解过程定量化成为可能,这对于保证规划系统未来运行的 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当注意到:电力工业是一个投资密集型和一次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一般说,它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电力系统实际 就是电力工业的具体体现。因此合理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便可以有效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资、重复改造和重复建设,这直接关系到巨大得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同时,电力工业又是一个设备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设备使用寿
6、命相对较长,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又将造成连续性的损耗费用和维护费用的极大浪废。正因如此,近年来电力系统规划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电力系统的发展从宏观上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电力负荷的增长水平;一次能源的开发供应能力;电力技术的可供性(包括设备性能、输电电压、单机容量等)。通常把上述因素称为电力开发的三个战略条件。此外,由于电能为二次能源,因此它的产生必然与一次能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还要对能源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3.1.2. 任务及流程按照这个流程图,可以概略说明规划设计各环节的主要任务。3.1.2.1. 能源规划 属于电力系统规划的前期准备,主要任务包括:
7、研究规划区一次能源平衡关系和开发条件;分析各类能源的储存分布、输送方式、可供能力、成本估算等,为电力规划及其它能量转换需求提供依据。3.1.2.2. 电力负荷预测 主要任务是,依据规划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及要求,预测规划期内,该地区对用电总需求的相关数据。3.1.2.3. 电源规划 主要任务是,根据能源规划和规划期电力负荷需求,提出电源布局与电源容量建设方案。3.1.2.4. 电网规划 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提出主干网络结构设计的规划方案并给出系统地理接线图。实际上,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是发电,一是输供电。但在规划设计中,如果同时统一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则比
8、较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将两者分开处理,然后进行总体协调。 3.2. 第二节 规划的分类 3.2.1. 用途划分主要分为运行规划与发展规划3.2.1.1. 运行规划主要是针对电源环节而言的,它的基本任务是解决电力系统在较短期内(常指小时,天及年等时间单位)的电力供求平衡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制定发电设备检修计划; (2)确定机组出力分配(调峰,调频部署); (3)进行发电成本和互联系统效益分析; (4)制定燃料需求及贮存计划等。 制定运行规划已成为电力系统调度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的客观需求。 3.2.1.2. 发展规划它的基本任务是解决电力系统在远景(
9、5-20年之间)的电力供求平衡问题。其内容包括:电源布点、装机规模、更新计划、网络结构、输电走向、联网设计等。并在总体上力求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合理,电能质量合格和运行的经济性。发展规划若按规划的周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1)短期规划,一般指5年左右的规划设计,它主要针对网络部分进行优化设计或改造设计。(2)中期规划,一般指10年左右的规划设计,它主要对系统未来的发展结构或方向进行规划估计,通常一个中型水电站的建设周期约为10年左右,为此需要将电源和电网综合在一起来规划设计。(3)长期规划,一般指20年左右的规划设计,它主要是对系统发展的未来给出一种趋势性的设想方案。 在我国,由
10、于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常以5年为一个周期,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中也都以5年作为规划设计的一个阶段或称水平年。因为总体规划目标的制 定都是以电力发展速度适应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个比例为依据的,实际上,短期规划只是中长期规划的一个过渡点,这样将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规划设计未估计到的 变化因素,以便于完善远景规划设计的合理性。3.2.2. 环节划分 电力系统规划如果按系统环节划分,则又可分为:电源规划、输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3.2.2.1. 电源规划又称发电规划,主要内容是确定系统未来的电源开发策略,这个策略具体涉及:各类能源(水,火,核电)开发利用比例和布局;各类电站建设优先次序;规划期装机水平和
11、进度;各种备用容量确定;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等。3.2.2.2. 输电网规划一般是指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电力网规划,输电网的规划目标是,为实现规划期内所需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使投入的 总输电费用达到最少。输电网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合理选择输电路径并确定出这些路径上的相关参数。输电网规划的主要技术性能表现为:潮流分布是否合理;网络 主要节点电压是否合格;主干线路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安全稳定能力等。3.2.2.3. 配电网规划一般指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的农村电网或城市电网规划,与输电网规划相比,不仅仅是在电压等级方面的区别,而且是在网络结构、运行方式、电能 质量
12、、供电半径、导线截面、线路数目等诸多方面存在区别。因此,在配电网规划设计时所遵循的规划准则,相应的技术要求和使用的规划方法也不同。此外,对于 配电网不仅仅是规划设计问题,还必须重视它的技术改造问题。3.3. 第三节 规划的方法常规规划法的特征是以方案比较为基础,采用手工计算和经验判断为主的规划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从几种给定的可行方案中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推荐的方 案。由于给定比较的方案大都是由规划人员根据经验分析提出的,其中并不一定包括客观上的最优方案,因此最终选择结果就包含有相当的主观因素。 3.3.1. 常规规划法实际上,如果规划的系统规模较大且规划的周期较长,如何合理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
13、设计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较多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在这 种情况下,只凭借积累经验提出可行方案进行比较而得出规划设计的最终结果,已难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实施的可靠性,此亦常规规划方法的局限性所在。但是,常规规划方法在农村电网规划设计中仍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方面,农村电网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线损率高、电压质量低、供电可靠性差等,因此希 望规划设计一次性就基本实现网络结构的合理性,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当重视规划与改造相结合,逐步向优化结构过渡。另一方面,农村电网结构简单,负荷增长水平相对低,在中短期规划中常常只是涉及几条线路路径选择或改造更换问题,
14、因此直接依据电力供求平衡关系易于形 成可行方案,,并基本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当然,由于农村电网元件数目众多,使用常规规划方法难以实现规划方案在各方面的技术与经济上的量化分析。因此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常规规划方法应在建立数据库,实现人机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进,以克服其不足。3.3.2. 优化规划方法或称数学优化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运筹学中的规划理论,将电力系统规划的具体问题形成数学优化模型,然后利用计算机求解的一种方法。电力系统规划数 学模型常以发电费用或输电费用最少为其目标函数来形成,从理论上讲,该方法可以自动形成规划问题的全部可能存在方案,并一定包含最优方案。显然,这种方法 为我们提供
15、了寻找最优方案的途径,这不仅使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更加全面准确,而且也大大减轻了规划人员的繁琐工作,加快了规划工作进程。但是,优化规划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在数学模型中,为满足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要求,常常会概括和考虑较多的影响因 素,结果却往往导致规划中的变量具有高维数、离散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从而给计算求解带来了较大困难,很多情况下则无法求解。因此,优化规划法在使 用中常常不得不采用适当的简化假定以提高它的实用性。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方法的优势,但从解决问题而又追求效率的角度讲,预计今后相当一段时期 内,常规规划方法与优化规划方法会继续并存下去。3
16、.3.3. 启发式方法从理论上划分,它属于优化规划方法的简化形式,目前在输电网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参与规划人员的分析和决策,再从形成的实际 可行方案中进行优选。该方法虽然无法保证求解的最优性,但却解决了规划设计计算困难的问题。启发式方法在应用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规划网络进行多次的潮 流分析和计算,由于其数学模拟电力行为的方法较为得当,因此规划结果一般可以满足工程实际要求。3.3.4. 可靠性分析从技术角度讲,在电力系统各环节规划设计中都不能脱离可靠性的分析和校验。其中,在电源规划中,利用可靠性分析确定未来的装机容量和进度已有典型方法 并达到了实用化阶段。在优化方法中,
17、也常常把规定要求的可靠性指标作为约束条件加入模型中进行求解。通常任何规划设计的结果在技术性能评估中,可靠性分析 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检验手段或判断依据。实际上,如在任意时间内电源出力能否满足负荷需求;电网线路输送电能是否过载等情况分析均属于可靠性的分析范围。 3.3.5. 随机生产模拟主要功能是模拟发电过程,即电力系统的发电调度或生产过程。这里的随机是指考虑了发电机组随机停运和负荷波动的影响因素。随机生产模拟主要应用于电源 规划模型中,其作用是估计规划期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及燃料消耗量,最终目的是计算发电费用或发电成本。由于考虑了随机因素,模拟过程较为符合机组的实际运 行情况,从而使规划设计的目标
18、函数的形成更为全面和准确。此外,还有遗传算法,神精网络规划法,模糊规划法等,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不是很成熟。一般说来,规划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原始资料;二是 规划方法。没有足够和可靠的原始资料,任何优秀的规划方法也不可能取得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而规划方法的先进性就在于,既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又使规划 结果最大限度满足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3.4. 第四节 规划的工作程序3.4.1. 收集资料,阐明基本条件其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条件:主要指一次能源的水利和煤炭的开发利用状况。2系统条件:是指规划设计的起点情况,包括用电水平、电源布局、电网结构、设备状况等。3地理条件:
19、主要指规划地区的交通、地形、环保等情况。3.4.2. 预测需用电量和峰值负荷电力负荷预测一般应提供系统规划期内电力增长水平、负荷曲线形状以及负荷点的分布状况等。3.4.3. 一次能源分析一般只有中长期规划才进行能源规划,能源的分析和规划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即: 能源需求规划; 能源供求平衡分析; 能源优化应用研究等。3.4.4. 电力电量平衡这里的平衡主要是指规划期系统供求双方的有功电力平衡及电量平衡,特殊情况下也进行无功平衡。实际上,在过去的传统规划中,电力电量平衡就是电源规划的简单规划方法。由此平衡分析,即可以初步确定规划期的装机容量及备用容量等。3.4.5. 提出电源和电网规划方案在形成的
20、规划设计方案中,应提出规划期电力系统连接图;列出规划方案的设备清单和工程建设进度表;给出规划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总投资额、供电可靠性分析、电能质量检验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等。3.4.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该项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投资概预算结果;列出资金提供的来源、途径和方式;进行投资效益、投资回收期及投资还贷能力分析等。3.4.7. 前期准备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规划地区的勘测设计;规划方案的形成和规划方法的选择比较;电力部门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协作计划(土地、交通、通讯等)等。可行性研究包括:规划目标的确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形成任务设计书并列出完成各项的任务及要求。
2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大致是遵循上述工作程序进行的。实际上,它是围绕两个中心进行的,一个是电力电量平衡,由此确定规划目标;二是规划方案的形成,以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要求或部署。 3.4.8. 本章结束语总之,电力系统规划的结果实际是对电力系统发展的未来做出一种趋势性的估计或预测。为使这种估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就必须对各种规划方法的 特点和应用进行研究和比较,包括合理简化模型;提高算法效率;降低计算的复杂性等,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总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景、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规划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4. 第二章电力负荷预算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
22、和前提,同时也是电力系统进行运行调度以及安全状态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电力负荷预测已成为电力工业各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目前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的几种常用方法。4.1. 第一节 概述4.1.1. 预测的作用预测,或者说就是预计和推测,是对事物发展的未来作出科学的估计或推断。进一步说,预测是人们对未来客观事物可能产生的结果及其发展趋势,利用已经掌 握的知识和手段,事先作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估计。预测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统称为预测技术。预测技术就是研究如何对未来客观事物的发展,作出科学估计的 专门技术。但是,在预测过程中,如何使这种估计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值,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23、。实际上,由于事物发展的未来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预测所提供的信息往往都不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揭示出其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便可以为我们采取有目的的行动 和决策分析提供有效的依据。通常,任何一项决策都要有一定的依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对未来事物的科学预测,没有科学的预测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因此,科学的预测是正确决策的 基础。科学的预测之所以得以实现,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多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同时客观事物之间又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具有相关性。科学的预测,就是在对客 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寻找和发现预测对象的变
24、化规律,然后利用这种规律预测未来。预测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因而以讨论方法论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预测技术在生产、技术、经济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 资源需求、产品销售、经济结构、规划设计、技术政策等方面,大都是经过预测技术的应用及分析,以决定其相应的生产规模、开发次序、建设速度、发展方向等。 因此,预测技术已成为我们制定计划、决策分析并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手段。预测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更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电能在目前尚不能大量贮存,电力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负荷预 测中,若负荷预测值偏低,将会引起电力供应紧张,导致
25、供电可靠性下降;相反若负荷预测值偏高,将使得发输变电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造成大量资金积压,影响系 统运行的经济性。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电力负荷的增长水平及其分布特性,则基本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因此,电力负荷预测已不仅仅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 前提条件,而且也是电力系统建设改造、状态估计、调度运行等内容的基础工作。所以,搞好预测工作并提高预测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1.2. 预测的分类按照预测的对象或内容划分,可以形成多种类别,其中主要包括有: (1)社会预测。诸如人口增长、教育水平、人均寿命等。(2)经济预测。诸如经济增长率、产值增长率、人均消费水平等。(3)市场预测。诸如产品
26、销售、广 告投入、更新周期等。(4)科技预测。诸如技术政策、开发应用、发展方向等。此外还有生态环境预测、生产预测、军事预测、气象预测等。 而电力负荷预测则属于生产预测中的内容。电力负荷预测一般包括最大负荷功率,负荷电量及负荷曲线的预测,这些预测内容在规划设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1)最大负荷功率预测(或称峰值负荷预测),主要用于确定电力系统未来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备的容量设置。(2)负荷电量预测,是对系统未来在电能总需求量的估计,用以选择机组类型和合理的电源结构以及确定燃料计划等。(3)负荷曲线的预测,可为研究电力系统的调峰问题,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以及发输变电设备的协调运行提供原始数据。在制定现有
27、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计划时,往往强调电力负荷随时间的变动情况,这时负荷曲线的预测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按照预测的周期来划分,电力负荷预测可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1)短期预测。预测周期一般指在一年以内,可能是未来的1h,一天,一周或一年等,短期负荷预测,是用于制定运行规划的主要依据,例如确定现有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开停机计划、机组出力大小等。(2)中期预测。预测周期一般为5年左右的时间,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为系统未来的发展规模提供依据,包括电源扩建计划、电网结构改建计划、以及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等。(3)长期预测。预测周期在1030年之间,主要用来制定电力工业战略规划或发展设想,包括燃料
28、需求量、发输电方式、一次能源平衡、系统最终发展目 标以及必要的技术更新,科研规划等。在分析某些大型电力建设项目时,为了充分论证其效益,也需要知道较长时期的负荷发展资料。此外,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还可以进行另外形式的分类,如按用电行业分:有农村用电、工业用电、生活用电等。按系统环节分:有发电负荷、供电负荷、用电负荷等。按用电的重要程度分:有一类负荷、二类负荷、三类负荷等。4.1.3. 预测的方法目前,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粗略估计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方法比较直观而简单,但有的方法在数学上却比较复杂,不过它们都各有其自己特点和实用范围。通常由于预测的对象及预测的周期不同,则所选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而
29、绝对准确和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预测方法是不存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常需要配合使用几种方法来进行预测,而且预测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应当说,尽管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几乎所有的预测方法的建立和产生都是基于以下两点的认识研究而形成的。其一、研究预测对象的历史痕迹与现状变化的必然联系。其二、研究预测对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总的来说,负荷预测方法可以归纳为外推法和相关法两大类。4.1.3.1. 外推法外推法是利用历史数据和资料来延续推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方法。因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种联系亦为外推法赖以建立的客观 基础。在负荷预测中,外推法的
30、实际表现是,假定未来的负荷增长规律就是过去增长模式的继续,通过把历史的记录数据与某种标准的趋势曲线相拟合而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一般说来,当电力负荷在相当长时期内稳定增长时,外推法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外推法主要是寻求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因此,由外推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主要特征是以时间为自变量,而以预测变量为因变量。属于这类的方法有:趋势线法(又称最小二乘法)、灰色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法等。4.1.3.2. 相关法又称为因果关系法,它是通过找出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相关模型,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在负荷预测中,相关法是以电力负荷与之选定的有关社会或 经济因素的内在关系为
31、基础实现量化分析的,由该方法可以看出电力负荷增长趋势与其它因素,如工农业产值、产量、经济增长率、人口等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相关法主要是寻求电力负荷随其它社会或经济因素变化的趋势曲线,其自变量主要为产值、产量、人口等等。属于这类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经济 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由于相关法在于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总体上把握了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这类方法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得到了广泛 应用。4.1.4. 预测的程序预测是一个过程,因而需要经历一定的步骤。首先预测的基础是准确而及时的情报资料,然后用科学的预测技术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整理,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最后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进
32、行预测。通常预测可遵循以下程序进行。4.1.4.1. 确定预测目标确定预测目标,首先要分析预测的对象和内容。要明确规定预测的目标,也就是要明确预测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涉及预测的期限和预测范围。一般 讲,预测时间越长,不肯定因素越多,难度越大,造成精度下降,因此必须慎重。预测目标的不同,需要收集的资料和采用的预测方法也往往不同,因此,预测目标 不仅是预测的最终目的,而且为收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指明方向。4.1.4.2. 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情报资料是预测的依据,必须取得尽可能充分而正确的资料。如电力负荷和用电量的预测,则需要收集电力系统现有情况,用电结构,用电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及 其影响因素,
33、经济资源,动力资源及自然情况等。对已收集的历史及自然统计资料,还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以求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此外, 在资料分析整理过程中,还要区分不同因素引起的变化,排除由于偶然因素影响所出现的异常现象,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以及代表性。资料的收据是整个预测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是预测工作的关键环节。4.1.4.3. 选择预测方法(即建立预测模型)首先根据预测的对象、预测的目标、预测期限和预测精度的要求,以及收集整理的资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确定适当的预测方法,这是预测过程的核心步骤。一般来讲,各种预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
34、谈不上哪种预测方法在预测精度和预测效能上压倒一切。因此,方法的选择就在于深入了解预测对象的特点,以及预测的周期长短,尽量采用多种预测方法的分析比较来确定。4.1.4.4. 预测误差分析预测总会有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在计算预测值的基础上,分析时间和空间各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估计可能产生的预测误差,并修正预测结果。通常的做法是,将预测的结果进行反复的核对,并与实施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和测定其预测的误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如果误差较大,说明此模型已不能反映预测对象的发展趋势,需要修正或更换预测模型,以提高今后预测的精度。其实预测误差分析,实际是对预测的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因为预测是在事
35、物发生前进行的,它是一种估计,因此预测值与实际发生值存在一定的误差是绝对的。预测的成功主要表现在这个误差较小而已,这将取决于对预测方法选择得当和对数据充分合理利用的结果。同时,对误差分析实质就是提供一个判断,即给出预测值可能偏离真值多远才认可的一个尺度。目前对误差分析的方法有,相对误差、标准离差、置信区间、后验差检验等多种形式。总之,预测的核心在于精度,这样才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而提高精度则在于建立相适应预测对象的预测模型。4.2. 第二节 回归分析法4.2.1. 问题的提出社会上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原因的,一定的原因会引出一定的结果,事物发展的这种因果关系是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
36、因此,通过对事物内部关系的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就可以用来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回归分析法就是从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出发,利用数理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 进行预测的一种法 。在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与其影响变化的有关因素可以用变量来表示,从数学角度讲,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关系,例如欧姆定律: U=IR,自由落体运动 等,特点是变量之间有着一一对应(或依从)关系,已知某些量即可求出待求量,即表现为一种函数关系。另一类是非确定性(或相关)关系,例如人的身高与体重,设备台数与故障次数等,它们之间有关系,但却不能由已知某量确定出另外的量,这在数学上称为随
37、机变量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可以通过大量观测数据找出其统计规律,即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必然趋势。回归分析就是通过对观察值的统计来确定它们之间联系形式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将这种随机变量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用某种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式给予表达出来,就称为回归分析。由回归分析导出的数学关系式,称为回归模型或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如果是线性的,称为线性回归分析,否则称为非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中,若只有一个自变量,称为一元回归分析,若有两个及 以者称为多元回归分析。通常,回归分析首先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然后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它的可靠性一般要比时间
38、序列预测法高,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回归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回归模型的类型(2)计算回归方程的参数(3)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选择回归模型的类型,主要是根据已知的一组观测数据,通过在坐标上分析其散点图变化趋势,选择标准函数类型,如直线方程,指数方程等。计算回归 方程的参数,指估计出回归方程中有关变量的系数及常数项,以形成真正的数学表示式,求取参数采用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是用以判别回归效果,原本随机变量关系现在用确定性的关系式表示后,其可信度如何,必须加以验证,此是回归分析较为麻烦的步骤。4.2.2. 线性回归模型4.2.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回
39、归分析法进行预测的关键,在于建立回归模型。而在建立模型时,需要分析研究预测变量与之影响变量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相关关系。事物之间相关关系呈线性关系时,用线性回归解决,反之,事物之间相关关系不呈线性关系时,用非线性回归解决。在线性回归中,解决两个事物(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用一元线性回归,解决多个事物(多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例如,对电力负荷增长,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有: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气象条件变化等等。但多种因素对同一事物的影响程度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 只考虑单一因素对预测变量的影响关系,则就是一元回归分析。如某地区一段时间内年用电量和国
40、民收入的关系,画在图上其散点变化是一个线性关系,这里只有一 个自变量(国民收入)和一个因变量(用电量),这个关系便可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我们以X和Y来表示两个随机变量,自变量x的统计值为 x1,x2,.xn , 因变量y为 y1,y2,.yn ,则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可用下述线性函数来表示:即(2-1)式中 xi 称自变量,即影响预测变量的因素变量;yi 称因变量,实际是依赖于自变量 xi 的随机变量;n称样本容量,即观测数据点个数;a,b 待求的回归方程的参数;称回归剩余项(或称随机干扰项),即不能由X和Y线性关系解释的那部分剩余量。其中数理统计分析中要求剩余项 应具有以下的特性(1
41、) 是一个随机变量,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 (2) 各个 之间相互独立; (3) 与自变量 xi 无关。 指出,正是 存在,x与y之间才不是真正的线性关系,但在 ,即均值为零假设条件下,则意味着对回归分析的全过程而言,其干扰总和为零,即从统计特性证明预测量(即回归结果)有着必然的变化规律性。上式(2-1)这个线性函数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式中a是截距称常数项,b是斜率称回归系数。此时,解决这个模型的具体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历史统计值来确定a和b这两个系数。而确定a和b的方法常用最小二乘法。若上述n组自变量x,与因变量y有线性关系,以自变量x为横坐标,因变量y为纵坐标作平面图,并以线性方程表示如下:
42、式中 预测变量估计值(或称预测值);yi 实际发生值(或称观测值)图2-1 回归直线及其误差因此,所谓一元线性回归,实际就是根据一组观测数据来确定一条直线,并希望这条代表x与y之间关系的直线和实际发生值之间的误差达到最小,我们把式(2-1)变为真正的直线方程即为待求的预测式(2-2)。式(2-2)直线上的点 和实际统计点 (xi,yi) 之间的偏差 为显然,实际发生值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就是随机干扰项,问题是如何使这个误差达到最小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先分析一下散点图的变化情况,由散点连 成一条直线,理论上可形成若干条,结果无非是a,b不同而已,但我们的目的是选出这样的a,b,即由它们所确定
43、的直线最能代表散点的变化趋势。我们先任画一条直线来分析 yi 与 之间的偏差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对点x1 ,对点x2 ,对点x3 ,显然若取n个点结果无非上述三种可能。因此,为使直线最能代表散点变化趋势,则应使各个观测点与回归线上各个点的偏差都很小。但偏差 有正有负,为了避免偏差正负抵消(即掩盖偏差的表现),不能采用代数和的形式分析计算,若采用绝对值的形式分析计算又较为麻烦,为此,则采用每个点的偏差平方和最小的方式来满足上述要求。设有n个观测点数,则各个点偏差平方和(总偏差)为(2-3)式中 称离差平方和,它反映了观测值对回归线( yi 对 )的分散情况。为使 达最小,据数学中求极值的原理
44、,可对上式a,b分别求偏导并令其等于零,即可求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两个参数。则有(2-4)由式(2-4),对a求偏导可以得到或表示为(2-5)对b求偏导又可以得到(2-6)最后则解出(2-7)上述求取参数a,b的方法称最小二乘法其中 为x的样本平均值;为y的样本平均值。根据式(2-7)求出a,b后,就可求得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i=a+bxi(2-8)当已知预测期的 xi 值时,由式(2-6)即可求得预测量 yi 值。例 2-1 19921998年某地区用电量和国民收入的统计数据(以1992年为准的相对数)如表2-1,试就表中数据确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当国民收入为已知时的预测。其步骤如下
45、:1)将表中统计值x,y绘制在平面坐标上,如图2-2,横坐标表示国民收入,纵坐标表示用电量。从图中可见,散点分布趋势呈线性趋势。2)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i=a+bxi表2-1 原始数据及计算表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合计国民收入xi1.01.141.211.281.461.531.879.49用电量yi1.01.221.481.662.122.483.5213.48xi21.01.301.461.642.132.343.5013.37yi21.01.492.192.764.496.1512.3930.47xiyi1.01.391.792.123.103.
46、796.5819.770.871.291.491.702.242.443.450.0170.0050.0020.0140.0020.0050.0453)由式(2-7)求得上述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a,b,n=7。图2-2 例2-1散点分布图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i=-2.1+2.97xi5)利用上述预测模型,根据已知的国民收入单位数为2时,则可求得其相应的预测用电量单位数为3.84。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任何n组统计数据,都可求出其回归模型。但回归模型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检验及论证,为此引出相关系数的概念。4.2.2.2. 相关系数是来用以说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如何,或是用以说明所求得的回归模型有无实用价值。为说明相关系数的概念,先观察图2-3。(a)(b)(c)图2-3 散点分布图我们从图2-3散点分布图可以看出,图2-3(a)的散点分布情况最接近直线,其次是图2-3(b),而图2-3(c)的散点分布最不规则。对这三种散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