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复合木模板工程施工工法
1、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柱、框架梁、墙、板模板施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准备:
(1)模板;
(2)嵌缝材料:如木条、橡皮条、马粪纸、薄铁皮、油灰刮腻子等;
(3)脱模剂:主要分油质类、水质类、乳化类、树脂类四类;
(4)其他辅助材料:如花兰螺丝、铅丝、木楔、定位基准钢筋撅头、定位基准角钢头、墙板混凝土顶块、墙板塑料套管等。
2.2作业条件
2.2.1现场技术准备:
模板工程施工设计技术交底:
工程对象,模板工程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模板拼装,支承系统布置、节点处理、预埋件、预留孔洞和插筋的处理方法;施工方法,操作顺序和流水段的划分;模板安装质量和安全措施。专业钢模队或操作班组,经技术交底后,还应认真熟悉配板设计图并做好模板施工作业的分工准备。
2.2.2现场机具准备:
施工工具按用途分主要分为:常规施工工具、量测工具、其他工具。
2.2.3现场作业条件:
模板和配件,应根据施工程序和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分批运往现场并按规格品种定点堆放,避免二次或多次搬运。
对方场地应疏通沟渠保持现场整洁和避开交通要道,以便钢模板安装。
预拼装大模板对方的场地还应平整夯实,堆放时应垫离地面10~15cm,以防模板不均匀下沉和受潮。
3、工艺流程与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安装前检查→安装模板并用联接角模连成整体→设置模板支撑→搭设钢管井字架→逐块安装模板→安装箍→安装固定支撑→校正模中心调正好固定→群体固定
3.2操作工艺:
3.2.1墙模板安装时,先在基础或地面上弹出墙的中线及边线,根据边线立一侧模板,临时用支撑撑住,用线锤校正模板的垂直,然后钉牵杠,在用斜撑和平撑固定。也可不用临时支撑,直接将斜撑和平撑的一端先钉在牵杠上,用线锤校正侧板的垂直,即将另一端钉牢。用大块侧模时,上下竖向拼缝要互相错开,先立两端,后立中间部分。待钢筋绑扎后,按相同方法安装另一侧模板以及斜撑等。
为了保证墙体的厚度正确,在两侧模板之间可用小方木撑好(小方木长度等于墙厚)。小方木要随着浇筑混凝土逐个取出。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的墙身鼓胀,可用8~10号铅丝或直径12~16 mm螺栓拉结两侧模板,间距不大于1m。螺栓要纵横排列,并在混凝土凝结前经常转动,以便在凝结后取出。如墙体不高,厚度不大,亦可在两侧模板上口钉上搭头木即可。
墙模板的用料尺寸,可参考下表。
墙模板用料尺寸(mm)
墙 厚
侧板厚
立档间距
立档断面
间距
断面
200以下
25
500
50×100
1000
100×100
200以上
25
500
50×100
700
100×100
3.2.2柱模板
矩形柱的模板是由四面侧板、柱箍、支撑组成。其中的两面侧板为长条板用木档纵向拼制;另两面用短板横向逐块钉上,两头要伸出纵向板边,以便于拆除,并每隔1m左右留出洞口,以便从洞口中浇筑混凝土。纵向侧板一般厚40~50㎜,横向侧板厚25㎜。在柱模底用小方木钉成方盘,用于固定。
柱子侧模如四边都采用纵向模板,则模板横缝较少。
柱顶与梁交接处,要留出缺口,缺口尺寸即为梁的高及宽(梁高以扣除平板厚度计算),并在缺口两侧及口底钉上衬口档,衬口档离缺口边的距离即为梁侧板及底板的厚度。
断面较大的柱模板,为了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产生鼓胀变形,应在柱模外设置柱箍。柱箍可采用木箍、钢木箍及钢箍等几种。
柱箍间距应根据柱模断面大小确定,一般不超过100mm,柱模下部间距应小些,往上可逐渐增大间距。设置柱箍时,横向侧板外面要设竖向木档。柱模板用料尺寸参考下表:
柱模板用料尺寸(mm)
柱断面
木档间距(模板厚50)
木档断面
木档钉法
300×300
450
50×50
400×400
450
50×50
500×500
400
50×50
平摆
600×600
400
50×50
平摆
700×700
400
50×70
立摆
800×800
400
50×70
立摆
柱模板安装时,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弹柱轴线及边线。同一柱列应先弹两端柱轴线、边线,然后拉通线弹出中间部分柱的轴线及边线。按照边线先把底部方盘固定好,再对准边线安装两侧纵向侧板,用临时支撑支牢,并在另两侧钉几块横向侧板,把纵向侧板互相拉住。用线坠校正柱模垂直后,用支撑加以固定,再逐块钉上横向侧板。为了保证柱模的稳定,柱模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
同一柱列的模板,可采取先校正两端的柱模,在柱模顶中心拉通线,按通线校正中间部分的柱模。
3.2.3梁模板
梁模板的用料尺寸参考下表。
梁模板用料尺寸
梁 高
梁侧板(厚不小于25)
梁底板(厚40~50)
木档间距
木档断面
支承点间距
支承琵琶头断面
300
550
50×50
1250
50×100
400
500
50×50
1150
50×100
500
500
50×75(立摆)
1050
50×100
600
450
50×75(立摆)
1000
50×100
800
450
50×75(立摆)
900
50×100
1000
400
50×100(立摆)
800
50×100
1200
400
50×100(立摆)
800
50×100
梁模板安装时,应在梁模下方地面上铺设垫板,在柱模缺口处钉衬口档,然后把底板两头搁置在柱模衬口档上,再立靠柱模或墙边的顶撑,并按梁模长度等分顶撑间距,立中间部分的顶撑。顶撑底应打入木楔。安放侧板时,两头要钉牢在衬口档上,并在侧板底外侧铺上夹木,用夹木将侧板夹紧并钉牢在顶撑帽木上,随即把斜撑钉牢。
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才能运行。其底板及侧板两头是钉在主梁模板缺口处的衬口档上。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要按搁栅底标高钉上托木。
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
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0.2%~0.3%。
当楼板采用预制圆孔板,梁为现浇花篮梁时,应先安装梁模板,再吊装圆孔板,圆孔板的重量暂时由梁模板来承担。这样,可以加强预制板和现浇梁的连接。安装时,先按前述方法将梁底板和侧板安装好,然后在侧板的外边立支撑(在支撑底部同样要垫上木楔和垫板),再在支撑上钉通长的搁栅,搁栅要与梁侧板上口靠近,在支撑之间用水平撑和剪刀撑互相连接。
当梁模板下面需留施工通道,或因土质不好不宜落地支撑,且梁的跨度又不大时,则可将支撑改成倾斜支设,支设在柱子的基础面上(倾角一般不宜大于30度),在梁底板下面用一根50mm×100mm的方木,将两根倾斜的支撑撑紧,以加强梁底板刚度和支撑的稳定性。
3.2.4平板模板
平板模板用料参考表
混凝土平台板厚度
搁栅断面
搁栅间距
底板厚度
牵杠断面
牵杠撑间距
牵杠间距
60~120
50×100
500
25
70×150
1500
1200
140~200
50×100
400~500
25
70×200
1300~1500
1200
平板模板用料参考上表。
平板模板安装时,先在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弹水平线,水平线的标高应为平板底标高减去平板模板厚度及搁栅高度,然后按水平线钉上托木,托木上口与水平线相齐。再把靠梁模旁的搁栅先摆上,等分搁栅间距,摆中间部分的搁栅。最后在搁栅上铺钉平板模板。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如用定型模块则铺在搁栅上即可。如中间设有牵杠撑及牵杠时,应在搁栅摆放前先将牵杠撑立起,将牵杠铺平。
平板模板铺好后,应进行模板面标高的检查工作,如有不符,应进行调整。
4、质量要求
4.1主控项目
4.1.1模板的安装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1.2模板的拆除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球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实验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4.2一般项目
4.2.1模板的安装
模板安装须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2.2模板的拆除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主要质量关键点的控制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6、安全和环境
6.1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实际施工情况,结构施工期间采用双排脚手架,内挂绿色密目安全网。
脚手架采用φ48×3.5钢管和扣件搭设,架体宽度1.50m,脚手架基础要求素土夯实,上面铺设脚手板和立杆底座,将脚手架立杆座于底座之上,内排架立杆距墙500mm,外排架距墙2.0m。
立杆横距为1.50m,纵距为1.50m,相临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立杆与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25m以下立杆采用双立杆。
大横杆步距为1.40m,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500mm。
小横杆应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相邻立杆之间加设1根,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拆除小横杆。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采取预埋管拉结的方法。
剪刀撑的设置采用垂直10m,水平10m的架体为一单元连续布置,斜杆与地面夹角控制在4 5°或60°沿架体高度连续布置。
架体内侧采用中眼和密跟安全网全封闭,在操作层上满铺木脚手板,并设置 150mm挡脚板。
6.2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地加强,这种意识从某一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障了建筑工地周围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
【最新资料 Word版 可自由编辑!!】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