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民宿产业”的旅游扶贫研究 民宿旅游是指当地居民提供自家房屋给游客居住,为休闲旅游创造便利条件的一种新的度假方式。贵州省贫困的重点主要在于高山造成的不便和闭塞,但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夏蓉高速”的建成,为贵州省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然而,贵州省内的各个贫困县贫困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仍是不容忽视的重大民生问题,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各少数民族的建筑,服饰,文化,生活习惯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若能大力开展贵州的山地旅游,并将山地旅游与当地居民的原始生活状态完美结合,打造精品“民宿”工程,无疑会极大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一、贵州省开展民宿工程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2、(一)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环境气候适宜,若开发得当,便能将这些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变成当地老百姓口袋中的财富。旅游扶贫与传统扶贫方式不同,它是一种开发式扶贫,将旅游和扶贫结合起来,以旅游促扶贫,既开展了旅游,又使得当地群众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脱贫致富。(二)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5 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开展了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在 28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560 个村启动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其中贵州省有 38 个村入选。并在 2015 年 11 月举行了启动仪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
3、562号)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旅游扶贫工程已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这说明旅游扶贫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旅游扶贫已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视。二、贵州省开展“互联网+民宿产业”旅游扶贫中应考虑的问题 (一)受益对象的不明确 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扶贫,目的是使旅游促扶贫,带动当地贫困人口一同发展。但贫困又是阻碍旅游顺利发展的因素,旅游扶贫无疑会面对一大困境,即乡村旅游地区交通设施不完善,当地群众素质不高从而导致游客不愿前往。所以,一方面扶贫工作组势必会招商引资,对外部旅游企业大开绿灯,出
4、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而这恰恰导致当地群众不仅不能获益,反而会因为旅游景区的发展造成更高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扶贫工作人员会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参与,但由于其经济基础薄弱和贫富差距的存在,有少部分群众条件优越,获得信息的速度较快,从而抓住机遇,改善生活条件,其他条件较差的群众则是“望旅兴叹”,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旅游扶贫可能导致该地区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但仍有大部分群众无法摆脱收入低下,生活条件差的状态。(二)破坏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造成千村一面的低端状态 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的确是促进乡村经济大力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改变原有居住百姓
5、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并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旅游扶贫项目的引进使得当地居民极大受益,为更多地吸引游客,大力改善居住环境和原有的乡土风貌,导致原住居民的生活习惯被改善,原有的特色建筑被拆建等等。显然,这与旅游扶贫的初衷是相悖的。其实,民宿旅游模式的最初形式是“农家乐”,自从最初形成以来便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被各种旅游乡村效仿,盲目攀比,极易形成千村一面的雷同的状态,使得乡村旅游呈现出单一,陈旧,过时的特点。三、“互联网+民宿产业”的旅游扶贫模式的特点 将互联网与民宿旅游产业结合便形成了“互联网+民宿产业”的经济模式,“互联网+民宿产业”意味着一种共享经济模式,是
6、指将民宿产业作为一种工具被互联网使用,而不是民宿产业将互联网视为辅助工具的传统思维,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开放,利他,高效。发展“互联网+民宿产业”的旅游扶贫项目,首先要求参与民宿产业旅游扶贫的乡村和政府从封闭和传统走向开放,比如将自己的风景资源放置在网络环境下(微博、微信、微电影及专门网站等)供他人欣赏,分享当地节假日庆典活动等等,开放的数据与资源将大大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其次,发展“互联网+民宿产业”是利他行为,是闲置资源的共享,形成了旅游过程中“使用不必拥有”的一种生态经济,既能为游客带来温馨的体验,又能使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最后,“互联网+民宿产业”的旅游模式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游
7、客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拟入住的民宿的装修风格,民宿的业主可快速了解预订情况,有效避免了农忙与接待民宿旅游可能相冲突的状况,而且“互联网+民宿产业”的旅游扶贫模式势必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使用,这将极大地便利游客与民宿业主。四、关于贵州省“互联网+民宿产业”旅游扶贫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民宿产业的发展建议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文素质。大部分乡村面临的现状是,自然风光旖旎,建筑风格迷人,对外来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有待改善,且村民居住环境较为恶劣。这些原因都成为了留不住外地游客的因素。所以,当地政府首先应改善其居住环境,改善交通状况,去除这些恶劣的影响因素,吸
8、引游客并留住游客。除此之外,民宿产业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也十分重要,这些乡村长期的闭塞导致部分原住居民无法与游客顺利沟通也是阻碍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当地开展培训班,普及普通话,提高服务质量,能使百姓真正受益,带动就业,发展经济。除了带动经济的发展以外,(下转第 68 页)(上接第 66 页)民宿产业的发展衍生出的其他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民宿产业的发展会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将留住很多在外打工的当地居民,便能极大地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城市游客的到来将加强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的交往,当地居民能学习城市居民文明的生活习惯,更有利于乡村人文环境的改善。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
9、农户的业务范围。民宿产业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协助,如公路的修建,服务意识的培养等问题都离不开政府的帮扶,游客到达旅游地所在县后通过自驾游会造成原本拥挤的乡村公路交通更加拥堵,大大降低出行效率,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也会参观自然风光并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这些都需要相关旅游企业的引导与组织。所以,在民宿产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协助,然而企业拥有大量的信息和物质资源,若不清晰界定其业务范围会使得当地农户无法与其公平竞争,从而使得农户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分一杯羹。(二)融入互联网的民宿产业的发展建议 构建地域集聚性宣传平台。民宿产业的发展依赖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而不同地域的风光和文化才会有
10、较大的区别,所以在对民宿旅游进行宣传时,应整合同一区域的资源进行综合宣传。民宿产业目前处于低级阶段,与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若不整合当地资源进行综合宣传很难与旅游企业抗衡,客源数量也将得不到保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其声、象、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生动地呈现当地的风景名胜和居民生活,使得游客能够更好地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民宿旅游类型,比如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原住居民生活方式和主题风光。追求高品质的旅游产业链。民宿产业的发展旨在为久居城市而远离乡村的城市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便于来自城市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感受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所以在其发展中应尽量保持该地区
11、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农耕习惯,但应杜绝单一的休闲形式,如仅限于提供住宿和餐饮就是典型的单一模式。农耕过程中的种植,施肥,除草和采摘活动,游客在能力范围内都可以积极参与,参与到农活劳作过程中,对于远离大自然的游客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发现之旅,不仅能丰富旅游形式,也能帮助农民减轻劳动负担。建立和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及游客保障体系。民宿产业专门网站不仅是宣传网站,还应集民宿预订、票务预订、资金结算、旅游信息、天气预报和行业管理于一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新型游客,他们的出游方式与传统形式有很大差别,不再通过传统旅行社和旅游团,而是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新兴的“驴友群”。在民宿产业的旅游模式中建立综合
12、服务平台和保障系统将会极大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服务成本。五、结论 贵州山区面临严重的贫困问题,交通不便捷,经济条件差,人们为寻求生存资源不得不背井离乡,导致乡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且农民工进城务工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为其自身身体状况带来重大隐患,这些都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然而,贵州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将这些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并惠及当地百姓,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则是最好的扶贫方式。过去大水漫灌的扶贫方针应当有所调整,开展旅游扶贫,使得贵州山区当地百姓得以“靠山吃山”的民宿产业发展是最生态的扶贫方式,结合互联网形成新型的旅游模式将极大地改善现有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