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_陆玥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469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_陆玥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_陆玥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_陆玥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言“明星”一词最早被用于指代戏剧界有名望的演员,如今被赋予更多含义,其存在场域与政治场域、文化场域等相交,因此文章使用明星的引申义: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名望、成就和影响力的人物。目前国内对于明星崇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关于流行文化的研究,如高小康1指出明星不是属于个人的特质,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特殊的文化价值和消费价值;对偶像崇拜和粉丝文化进行研究,如蔡骐2指出收稿日期:2022-11-23作者简介:陆玥嫔(1998),女,浙江桐乡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23年第2期巢湖学院学报No2,2023第25卷 总第179期Jo

2、urnal of Chaohu UniversityVol25 General Serial No179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3.02.020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陆玥嫔徐柳凡(安徽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摘要: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呈现多元交融的复杂图景。研究表明,明星崇拜呈现高卷入度、符号消费和以理性为主的特征,并导致媒介场域中价值取向偏离、明星“物化”带来伪需求与伪体验、“泛偶像化”等问题。该现象形成是粉丝群体“迁移”与“代偿”需要、文化与消费联结供给、资本与媒介融通催化共同作用的结

3、果。一方面,明星崇拜为粉丝意识彰显、明星角色期待供给、社会交往辐射范围与身份建构提供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使主流价值理念的传播、道德系统的“软约束力”、话语的区隔与冲突面临更多风险。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净化网络媒介生态圈、发挥明星角色“建构力量”是发挥明星崇拜正功能、化解负功能的可靠之策。关键词:大学生;明星崇拜;原因;功能;引导策略中图分类号:C912.6;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68(2023)02015312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Rational Examin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Star Worshi

4、pamong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LU Yue-pinXU Liu-fan(College of Marxism,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ar worship presents a complex picture of multiple integration.Theresearch shows that star

5、worship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volvement,symbol consumption and rationali-ty,and leads to the problems including devi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media field,the materialization ofstars bringing false demand and false experience,and pan-idolization.This phenomenon is the result

6、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migration and compensation needs of fan groups,the connected supply of culture and con-sumption,and the integration of capital and media.On the one hand,star worship provides new thinking for fansawareness,star role expectation supply,social interaction radiation rang

7、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on the otherhand,it brings more risk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mainstream values,the soft binding of the moral system,and thedivision and conflict of discourse.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urify the network mediaecosystem,and give play to the ro

8、le of stars as the construction force,is a reliable way to enhance the positivefunctions of star worship and avoid its negative influence.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tar worship;reason;function;guide strategy153粉丝的参与性、过度性和区隔性最终都将呈现为各种消费行为,并以符号消费与情感消费为主要特征;对明星崇拜现状进行阐述并细化分析,如董育硕和郭跃3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9、了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国外学者则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野出发进行阐述:如让鲍德里亚4描述了一个消费取代生产、一切物品皆符号的消费社会,人们在表面富裕的陷阱中沉醉于符号与物品的消费,导致社会整体人际关系逐渐空虚,社会不断被物化、异化。总体而言,学术界对明星崇拜的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该现象细致分析、深入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对该现象作为每个时代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如今发展中所体现的特殊性仍有待深挖和完善。针对当前以互联网为主阵地、商业资本与娱乐媒介携手、明星符号异化、大学生为明星崇拜主群体的复杂现象图景,对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

10、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内容的丰富和视角的扩展,以个体的思想行为为落脚点,以社会群体的具体实践为延伸,进一步探索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交融的平衡点,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借鉴。一、大学生明星崇拜现状为切实考察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本次问卷以总结大学生明星崇拜特征、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功能及引导途径为调查思路,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了解统计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基本概况、研究分析大学生明星崇拜的程度及相关思想行为和各群体对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态度及建议为调查内容。问卷的编制主要参考McCutcheon和John Maltby等制定的名人态度量表以

11、及彭文波等修订的偶像崇拜量表中文修订版(CAS-R)5和马赫编制的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问卷。经检测,彭文波等修订的名人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在0.80.9之间,信度较好。在效度上,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根据Maltby等对名人崇拜检测的处理方式,以3分为临界值,平均分高于3分则该维度非理性阳性,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崇拜状况。因此该问卷信效度均较理想,可以作为调查的有效工具。网络问卷借助问卷星生成链接,并通过微信转发、问卷互填社区等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分享提交。本次问卷总体情况如下:共计发放网络问卷803份,排除不满足填写特定对象要求及数据收集不准确的无

12、效样本后,回收有效问卷721份。问卷设计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用户画像分析。样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调研女性用户群体占比86.41%,1922岁人群占比56.66%,大学本科群体占比79.89%。表1大学生问卷调查样本人口特征信息性别年龄就读学校类别男女18及以下19222325263535及以上大学本科大学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数(位)98623684552392714576371008比例(%)13.5986.418.4756.6629.763.361.7479.895.1313.871.11二是样本特征分析。调研群体中有或有过明星崇拜的大学生占比85.16%,且有高达75

13、.24%的群体参与过粉丝活动,说明调研用户对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具备一定的了解度和参与度(见表2)。三是样本态度分析。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涉及样本的认知态度相关性。大学生及其家人、老师对明星崇拜主要持中立态度,分别占比64.08%和62.69%(见表3、表4)。表2是否有过崇拜明星及参与粉丝活动情况项目人数(位)百分比(%)有过崇拜明星61485.16从来没有崇拜明星10714.84参与过粉丝活动56975.24未参与过粉丝活动15224.76巢湖学院学报154表5不同年龄组明星崇拜情况卡方检验数据值自由度渐进显著性(双侧)精确显著性(双侧)精确显著性(单侧)39.00皮尔逊卡方.c有

14、效个案数3965.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65200.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200390.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390总计皮尔逊卡方319.697a10.000连续性修正b316.76310.000似然比337.09410.000费希尔精确检验0.0000.000线性关联319.23610.000有效个案数694a.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91.26。b.仅针对22表进行计算。c.由于年龄和有无明星崇拜是常量,因此未计算任何统计。四是差异性分析。本次问卷通过SPSS软件对1922周岁和2335周岁大学生间明星崇拜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如表5所示,皮尔逊

15、卡方值为319.697,显著性水平为0.000,卡方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明星崇拜状况有显著性差异。如表6所示,皮尔逊卡方值为16.897,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不同性别明星崇拜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如表7所示,皮尔逊卡方值为5.869,显著性水平为0.015,说明不同学历明星崇拜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表3大学生对明星崇拜的态度表4家人、老师对明星崇拜的态度态度十分支持基本支持中立态度人数(位)16106452比例(%)2.2214.7062.69基本反对13618.86强烈反对111.53态度十分支持基本支持中立态度人数(位)29194462比例(%)4.0226.9164.08基本反对2

16、53.47强烈反对111.53陆玥嫔,徐柳凡: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15538.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3860.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60244.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244379.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379总计皮尔逊卡方16.897a10.000连续性修正b16.00510.000似然比16.68510.000费希尔精确检验0.0000.000线性关联16.87410.000有效个案数721a.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41.32。b.仅针对22表进行计算。c.由于性别和明星崇拜情况是常量,因此未计

17、算任何统计。数据值自由度渐进显著性(双侧)精确显著性(双侧)精确显著性(单侧)卡方检验表6不同性别明星崇拜情况卡方检验数量值自由度渐进显著性(双侧)精确显著性(双侧)精确显著性(单侧)51.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5157.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57247.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247366.00皮尔逊卡方.c有效个案数366总计皮尔逊卡方5.869a10.015连续性修正b5.36810.021似然比5.79910.016费希尔精确检验0.0200.011线性关联5.86010.015有效个案数721a.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45.54。b.仅

18、针对22表进行计算。c.由于学历和有无明星崇拜是常量,因此未计算任何统计。表7不同学历明星崇拜情况巢湖学院学报156图1大学生明星崇拜消费主要支出(二)符号消费在市场经济与商业利益相挂钩的生态链中,衍生出服务于现代市场体制的消费,即符号消费。如表9所示,消费型明星占据了明星崇拜的主体。崇拜者对明星的情感呈现也依赖于消费,如图1所示,大学生明星崇拜消费主要支出为购买明星代言产品及其相关实体周边(如海报、专辑等),分别占比63.35%和59.16%。数据表明,在符号消费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弱化,而明星所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日益凸显。(三)以理性为主大学生的明星崇拜是基于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基础上的判

19、断选择。如图2所示,在完全不了解和比较不了解的情况下,处于比较崇拜和非常崇拜程度的仅21人;而在一般了解的情况下,处于一般崇拜程度的人数占比最大,共138人。数据表明,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在总体上呈现理性特征。三、大学生明星崇拜存在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展现出大学生明星崇拜的认知程度及其行为方式,并反映出大学生明星崇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媒介场域中价值取向偏离、明星“物化”带来伪需求与伪体验、明星崇拜“泛偶像化”。表9大学生明星崇拜类型(消费型/生产型)比例二、大学生明星崇拜的特征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将崇拜对象、崇拜原因、消费情况、崇拜方式等作为测量指标展开问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将大学生

20、明星崇拜的特征概括如下。(一)高卷入度明星崇拜高卷入度特征,主要体现在涉及范围广与参与程度深。如表2所示,一直没有崇拜明星的人数仅占14.84%,85.16%的大学生都有或者有过崇拜的明星,在大学生群体中明星崇拜现象较为普遍。在大学生明星崇拜程度上,划分15个级别,1为几乎不崇拜,2为比较不崇拜,3为一般崇拜,4为比较崇拜,5为非常崇拜。由表8可知,处于一般崇拜到非常崇拜即3级至5级的人数占比82.91%,即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身对明星的崇拜程度都在中度及以上,参与程度较深。表8大学生对自身明星崇拜程度的反馈崇拜程度123人数(位)1491274比例(%)2.2814.8244.63418429

21、.975518.31娱乐偶像明星(影视歌、主持、综艺等)(451)虚拟人物(二次元、书籍、影视人物等)(23)生产型偶像政治军事领袖(14)14.01历史先贤(11)科学技术研究人员(14)文学大家(作家等)(17)商业精英、企业家(6)老师、家人、朋友等(9)社会英雄及榜样人物(8)其他(7)消费型偶像体育明星或运动员(54)85.99类型内容(位)百分比(%)陆玥嫔,徐柳凡: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157表11大学生明星崇拜平均每月支出消费情况100元及以下100500元5011000元1000元以上人数(位)226125229比例(%)59.1632

22、.725.752.36(一)媒介场域中价值取向偏离本次调查所涉样本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922岁,占比56.66%。据本次调查统计,有549人通过社交媒体关注明星,占比89.41%。当代大学生借助媒介平台能更自由、自主地与崇拜对象进行交流互动,其主体意识更加浓厚,崇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大幅提升。同时,该群体对媒介的过度依赖及其缺乏理性和不成熟的年龄特征在客观上限制了其自主化水平,导致在明星崇拜过程中易发生媒介场域内的价值取向偏离。如表10所示,明星崇拜群体中明确具有极端不理性思想或行为的共计243人,占比33.70%。(二)明星“物化”带来伪需求与伪体验表11数据表明,大学生明星崇拜消费行为普

23、遍化,拥有巨大消费潜力。明星在“物化”过程中成为彰显身份和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符号,其价值、意义得到实现和转换。大学生消费目的可概括为物的消费、精神需求满足与社会关系建构,其消费行为使粉丝经济成为新兴消费热潮,引发经济效益。但审视其消费行为下暗藏的消费思想、意识,充斥着盲目从众的心理,是逾越了物的实用性及实际需求的消费。明星崇拜消费实质是以明星代替物的使用价值,涵盖崇拜者在明星身上寄托的思想情感。而以客观存在的物代替明星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是对物本身功能的分裂与剥夺,由此所建构的需求与体验是虚假的,最终将导致崇拜者主体个性的湮灭,使其成为“物”的“奴役者”。图2大学生对明星的了解程度与崇拜程度的交

24、叉分析表10大学生明星崇拜极端思想行为调查极端行为是否人数(位)243299比例(%)33.7041.47不清楚17924.83(三)明星崇拜“泛偶像化”根据表12数据对比可知,娱乐偶像明星是大学生主要崇拜对象,但并非大多数人期待成为对象。这表明娱乐偶像明星身上缺少传统意义上榜样所具备的强烈的感召力。如今社会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大学生崇拜对象涉及领域日益宽泛,进入“泛偶像化”阶段。“泛偶像化”是指“后现代社会中人人都能成为偶像的社会现象”6。“泛偶像化”现象导致明星制造呈现后现代文化工业批量生产的特征,其对可预测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的强调反映明星受制于粉丝、公司等角色所赋予其对应的“符号”价值本

25、身的特定性,导致明星示范效应的削弱。巢湖学院学报158类型政治军事领袖体育明星或运动员娱乐偶像明星(影视歌、主持、综艺等)历史先贤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文学大家(作家等)商业精英、企业家老师、家人、朋友等虚拟人物(二次元、书籍、影视人物等)社会英雄及榜样人物其他,请注明崇拜明星(位)14544511114176923877比例(%)2.288.7973.451.792.282.770.981.473.751.301.14期待成为(位)494714814981101166730366比例(%)6.806.5220.531.9413.5915.2616.099.294.164.990.83表12大学生期

26、望成为明星类型四、大学生明星崇拜形成的原因分析社会学专家托马斯 卡莱尔曾说“只要有人的存在,崇拜就会永远存在。”7崇拜起源于母系社会而发展至今,崇拜对象由自然、灵魂、图腾等转变为领袖、英雄、娱乐明星等。大学生明星崇拜正是粉丝群体“迁移”与“代偿”需要、文化与消费联结供给、资本与媒介融通催化的产物。(一)粉丝群体“迁移”与“代偿”需要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物,归属感、成就感等情绪体验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性。网络社会社交虚拟化的方式加重了个体的孤独感,而符合自身心理认同或与之有情感共鸣的明星为个体提供了弥补自我空虚及宣泄情感的通路:粉丝个体将明星视作精神寄托对象,构建出与对方的拟态亲密关系,将自身对成功的

27、追求、对归属的渴望、对情绪的宣泄“迁移”“代偿”至明星身上,藉此摆脱自我概念形成中产生的迷茫与孤独感。同时,明星崇拜实践可以使个体快速融入并归属到因某一明星而聚集形成的粉丝社群中。粉丝社群是粉丝摆脱造星产业被动收编者的身份,主动借助社交网络形成的分工明确的群体。在社群组织运营中,内部垂直分工,进行分级管理,外部根据规模和侧重点不同进行横向分工。群内成员使用相同的话语范式、创造相近的情感价值、遵守共同的制度规范体系,由此产生的归属感、获得感等正向情感反馈将进一步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活跃度,推动粉丝社群的传播效力显著增强,也使明星崇拜现象进一步广泛传播。(二)文化与消费联结供给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社会

28、矛盾实施“奶头乐”战略,并将其演化成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与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工具,该战略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侵蚀:一是给青年人提供“奶头”,即娱乐明星;二是以娱乐明星的高额收入诱导青年人由拜金主义向拜星主义发展;三是在资本市场中通过娱乐明星及自媒体工具操控青年人的言行8。随着社会阶层的改变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出现了泛娱乐化、拜金主义、新利己主义等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下暗藏的意识形态,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消费品9。大学生在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不断输出下,逐渐将追逐崇拜明星与为其消费当成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需求的手段。明星在这一过

29、程中不断物化,明星崇拜成为暗藏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一个符号,作为文化上的一个坐标而存在10,并将文化价值与商业消费相联结,形成新的生态链,为明星崇拜的流行创造了契机。(三)资本与媒介融通催化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11。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进入5G时代,媒介作为承载、传播信息的载体,成为联结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纽带。据本次调查统计,大学生通过报纸杂志来关注明星的占比22.8%,而借助社交媒体、网络搜索的分别占比89.41%和65.8%。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关注度和使用率降低,微博、微信

30、等新媒体及网络搜索以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渗透性、创新性等优势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明星作用机制中,明星借助媒介获得高度曝光,打破与粉丝间的无形壁垒,并通过虚拟交往空间中构建的新型人际关系网络,形成“游离性”社会资本12,实现明星崇拜现象“由点及面”“逐级分裂”传播。如表13所示,大学生更新崇拜明星频率选择“基本不换”的占比49.35%,表明粉陆玥嫔,徐柳凡: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159图3大学生明星崇拜积极影响表14大学生明星崇拜主要原因原因欣赏Ta的个人魅力(如容貌、气质、成就、声望等)在Ta身上寄托情感(如好奇、精神支柱、猎奇、宣泄等)丰富自己

31、的日常生活周围环境影响(如朋友带动、媒体推动、企业宣传等)说不清楚其他,请注明人数(位)4148870161610比例(%)67.4314.3311.402.612.611.63丝对明星的黏性较强,也意味着市场和利益被聚集在少数人手里。资本以获取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经济主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势必要对内不断调整消费与生产的结构,寻求产品、市场、资本间的平衡,对外探索新的资本扩张道路13。在挖掘用户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消费产品下隐藏的意义的过程中,发现粉丝的崇拜情绪可以转化成购买力。此后,资本参与到明星制造、营销的全过程中,与媒介联手共同指向粉丝群体的消费意识与消费行为引

32、导,通过报道内容设计和报道频次构建起“崇拜意向”14,粉丝的情绪价值被市场策划和操纵利用,延伸出明星崇拜流量变现的产业链。表13大学生崇拜明星更换频率频率经常更换一段时间更换很长时间更换人数(位)37104134比例(%)6.0316.9421.82基本不换30349.35不确定365.86五、大学生明星崇拜的功能当前,大学生明星崇拜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价值以充分发挥正功能,同时防范该现象暗藏的错误思想及由此引发的行为方式,从而化解负功能。(一)正功能明星崇拜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在粉丝意识彰显、明星角色期待供给、社会交往辐射范围与身份建构等方面具有正功能。

33、1.粉丝意识彰显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来自对“客体”的寻求,“客体”指与一个人有重要关系的他者或与他者相关的象征物。粉丝将自身与明星通过崇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将自我的满腔热情和欲望与目标投射到崇拜对象身上,从而代替性地完成自我实现的愿望15。如表14所示,有88人将寄托情感作为明星崇拜的主要原因。在明星崇拜中,一方面,粉丝作为消费者的意识彰显。粉丝作为独立的个体,对于崇拜哪类明星或崇拜几位明星享有高度主动权与自主权。基于粉丝消费者身份,其对明星的发展路线与事业规划也享有表达权和建议权。另一方面,粉丝作为生产者的意识彰显。大学生参与的粉丝活动包括进行艺术创作、打赏投票、为其宣传

34、作品等,这是粉丝主动以各类文化资源、各种文化形式全方位展现、塑造所崇拜明星的形象,以此实现粉丝社群的自我价值,在构建出的意义世界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2.明星角色期待供给明星是一个嵌入了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在明星崇拜过程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被我们接收并再次被话语性建构,实质上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现实化、人格化、理想化。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将社会和人生看作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关心自己如何在观众面前塑造和包装自身形象。现实社会中的人格模式与大众所期待的理想人格间存在一定张力,明星所扮演的就是符合常人标榜的道德水准及能巢湖学院学报160表16大学生应对明星遭人诟病时的态度态度坚决拥护,采取反击查找证据,理

35、性维护默不作声,不予理会人数(位)25350157比例(%)4.0757.0025.57毫不在意,无关痛痒7011.40其他,请注明121.95图4大学生应对明星负面问题的态度影响几乎都是积极影响积极影响明显多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差不多消极影响明显多于积极影响几乎都是消极影响没有影响人数(位)16125477171194比例(%)26.2241.3712.542.771.7915.31表15明星崇拜对大学生自身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力的角色。大学生在明星崇拜的自我认知上呈现积极主动的特征,即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明星崇拜产生的更多的是积极影响。如表15所示,26.22%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都是积极

36、影响”,41.37%的大学生选择了“积极影响明显多于消极影响”。如图3所示,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导向”上。明星在公众面前对自身行为调整和约束,以正面的形象作为榜样,为个体提供精神导向和行为标准,促进粉丝进一步完善人格、塑造价值观。3.社会交往辐射范围与身份建构依托于电子媒介为群体性社会交往构建的虚拟空间,受益于网络天然的隐匿性与低对话成本,社会交往辐射范围扩大,建立起“明星粉丝”“粉丝粉丝”“粉丝路人”的拟态亲密关系。同时,明星崇拜为大学生社会交往带来新的身份建构。粉丝个体由媒介平台连接,以对明星的态度为标准建立起统一认知共同体,在交流过程中将一致的意见转化为集体意识,从而实现粉丝或黑

37、粉身份的建构。这类粉丝在身份建构中获得自我身份认同与群体认同,形成独特的饭圈文化模式。(二)负功能大学生明星崇拜的负功能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与主流意识的对抗冲突上,包括主流价值理念的传播受限、道德系统的“软约束力”削弱、诱发话语的区隔与冲突。1.主流价值理念的传播受限如今,明星通过现代社会的传播机制宣传价值观,但随着各种利益主题和诉求多元化,强大的粉丝传播效应成为各方争夺话语权的武器。受制于现代社会信息碎片化、复杂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度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产生出认识不完整的自我,粉丝身份一定程度上是充满风险的心理补偿机制。粉丝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不断受到泛娱乐化、拜金主义、新利己主义等社会思潮冲

38、击,不免使主流价值理念的传播受限,最终解构和颠覆其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社会的联结状态。如图4和表16所示,面对明星在道德品质、法律法规等方面出现负面问题(如出轨、嫖娼、偷税漏税、吸毒贩毒等)和明星遭人诟病时,仍有部分对象选择“完全原谅”和“坚决拥护”等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选项。2.道德系统的“软约束力”削弱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道德失范乃至违法犯罪事件频出,在私德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形象发生极大冲突,这类事件将对部分沉迷于明星崇拜的大学生的道德观产生破坏性影响。明星崇拜无底线化与狂热化将导致道德系统的“软约束力”被削弱,从而引发个体行为失控甚至群体理性丧失。如私生饭,热衷于窥探明星私生活并贩卖隐陆玥嫔

39、,徐柳凡: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161图5不同群体态度对比私信息,甚至做出跟车堵截、轻生威胁等行为。而粉丝社群受群体精神统一支配,具有“分离性”功能,常表现为群体间的对抗,如以“网络骂战”、无差别举报等“氓群”意识和行为来无条件维护崇拜对象的声誉。这种将“共同误识”刻意合理化、机械性从众的行为将使其思维窄化,并逐渐与其他社会群体交往关系断裂。3.话语的区隔与冲突粉丝群体将文本符号重新组合和架构,形成该社群独有的话语符号体系。在不同语境下,不同身份对其诠释和解读将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易导致话语隔阂与冲突的发生。一方面,是与父辈的代际隔阂与冲突。如图

40、5所示,大学生本身对明星崇拜持中立与支持的态度,而长辈持中立和反对态度的人数更多。创新的话语体系不同于传统的父辈话语交往形式,导致文化圈层间的差异化,对明星崇拜相关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理念持不同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粉丝与非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区隔和冲突。前者矛盾的根源在于非粉丝无法理解粉丝对明星的强烈情感及由此引发的极端情绪与行为,后者矛盾在于利益冲突。网络的裂变式传播特征极易诱发与扩大群体情绪,尤其在拥有更为开放的权利却缺乏文化宽容度与理解度的媒介场域中,更易导致对话两极分化“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前者强调极端化的决策,后者指意见环境压迫下的趋同。六、正确引导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正确引导

41、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需因时而变、随时而制,既要包容开放地从中吸取有利因子发挥其正功能,又要批判其中的错误思想行为以化解其负功能。因此,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二是净化网络媒介生态圈,三是发挥明星角色“建构力量”。(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位,素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作为引导规范大学生明星崇拜的主阵地,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和创新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将人

42、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目前,我国在思想教育上更偏向理论知识层面上的交流碰撞,在情感上的沟通有所缺乏。对此,要利用好学校特有的资源和教育前沿的优势,使思想教育工作以开放性、实践性的形式开展,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明星崇拜中的故事性经历相结合,通过社团和校园公众号等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生活观念。2.学校应积极开展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是以榜样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为载体,将崇高的思想、高尚的品格内化为受教育者精神品质的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与其将明星这一具体的复杂个体作为榜样,不如将其身上值得学习的特质作为榜样,如顽强拼搏的斗志、敬业的职业精神等

43、。同时采取辩论赛、班会等手段和榜样现身说法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智追星,以生活中的榜样形象激励自己,以此促进思想在代际间的传递。3.学校应以制度规范崇拜者的不良行为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由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文化-认知要素构成,不仅仅指法律、规章等实体制度,同时也包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行动的逻辑及共同信念等16。目前,各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17。针对明星崇拜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各大高校应结合法律法规与社会规范,利用崇拜者对明星的认同心理和群体准则,将符合

44、社会共同期望的价值追求和共同认同的行为准则规范作为稳定的内在约束机制,从制度层面杜绝不理智的明星崇拜行为。4.学校应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巢湖学院学报162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曾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他认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和所达成的价值应该是“心理成长”。在健康的明星崇拜现象中,大学生在对明星的追捧中表达喜爱与崇拜,并在社会反映中思考、改进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实现在心理上的成长和情感上的修正。但现实社会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仅靠学校很难实现理想的明星崇拜状态。对此,可依据大学生社会交往集聚性与蛛网化的特点,借助同辈群体的力量来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

45、关系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二)净化网络媒介生态圈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以盈利为目的的媒介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媒介以“短平快”的商业模式谋求变现,片面迎合部分群体的低级需要。因此净化网络媒介生态圈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必要手段。1.正确发挥社会媒介的监督功能针对部分媒介热衷于用猎奇夸张的标题或频发明星“吸毒”“偷税漏税”“出轨”等方面的负面新闻来吸引大众目光的情况,仅强调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与分辨能力无法根除问题,还必须提高社会媒介素养,加强其社会责任感,督促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对真实客观的报道进行正确把控,以正面积极的明星事迹向大众传播社会主流思想,弘扬正

46、能量。同时应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以媒介内部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以评议会等形式解决问题,如对违纪的媒介工作者进行行业驱逐。2.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联结和传播的功能媒介于个人交流圈的关系网和社会经济、文化等网络中做到“双重嵌入”,为大学生明星崇拜交流提供了群体交往和人际拓展的大环境,使娱乐与社交结合有了更好的切入点。一方面,利用媒介的传播功能获取和保存信息,以不同类型的新闻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知识储备、拓展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利用媒介辐射范围广的特点,促进社交圈的拓展。明星崇拜中崇拜者作为交流主体在网络中拥有开放性权利,其身份逐渐虚拟化,更勇于表达自身思想并寻找志趣相投的同

47、伴。3.发挥社会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社会媒介向崇拜者群体灌输“良好的粉丝形象将对明星事业产生积极的建构推动作用”的思想,引导崇拜者将精力和财力用在自身的人生规划中,以文化软性约束力引导理性追星。“明星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之所以能进行互动,实际上是彼此之间通过符号建立共识并从中获取意义,再进一步进行意义交换的结果。”因此要注重发挥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提升所传播信息的质量与深度,以扎实有力的报道抢占思想舆论的制高点,进行正面宣传。(三)发挥明星角色“建构力量”明星在大多数混合型的场景中作为意见领袖存在,其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针对大学生在心理、情绪等方面“不稳定”的状态,需发挥明星

48、角色“建构力量”,依托其“稳定”的外在实体完成社会化改造。1.明星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在大数据时代,明星多通过三部曲被制造,即“演绎产品媒介关注话题营销”,流水线的制造形式导致出现常态化的明星德不配位现象。明星崇拜的存在不是为泛娱乐张目,而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因此明星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素质和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改变大众眼中明星即娱乐明星的固有印象,将侧重点放在自身承载的精神引领、榜样示范上。如通过参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议题,以自身“先锋”作用和公共传播的优势在崇拜者群体中形成强大的引导力,以此发挥正向影响力。2.明星要遵守职业道德明星作为文化与商业相联结的符号,其崇拜者的消费力逐渐成为

49、其商业价值的代名词,以致出现明星煽动崇拜者盲目消费的现象。对此,明星应坚守本心,以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提升自身竞争力,拒绝成为资本和文化投机者的附庸,劝诫崇拜者理性消费,拒绝资本和媒介的催化下产生的过度欲望与虚假需求,防止被“物”支配构筑单向度、狭隘的精神与行为模式。3.明星要加强对崇拜群体的管理规范作用明星的不作为也是崇拜者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明星应客观评估崇拜者取得的成就及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在事实支撑和现实允许的条件下,对有突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公开肯定其行为价值,对有极端行为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批评与谴责,提出整改建议等,从而借助文化软性约束力引导崇拜者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追星。陆玥嫔,徐

50、柳凡:大学生明星崇拜现象的文化解读与理性审视基于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163七、结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明星崇拜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出明星与粉丝、粉丝与非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文化关系,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规范、行为”三个维度中对立统一的展现,如今与虚拟网络、社会媒体、商业经济等相结合形成全新的生态链,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并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机遇。因此,解读大学生明星崇拜行为有助于了解文化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内部规律,并对解决大学生明星崇拜延伸出的具体社会问题和探索新媒体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应进行怎样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一定意义。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明星崇拜与促进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