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_艾显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459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_艾显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_艾显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_艾显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期巢湖学院学报No2,2023第25卷 总第179期Journal of Chaohu UniversityVol25 General Serial No179DOI:10.12152/j.issn.1672-2868.2023.02.008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艾显斌1,2姚磊1(1.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巢湖238024;2.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 国际教育中心,马尼拉1004)摘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集聚特征,旨在传承大别山区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大

2、别山区38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区不同级别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县域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以民俗游乐类项目为主;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整体上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别形成了以沈丘县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圈以及以寿县、岳西县和利辛县为核心的低密度圈;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级别、类型和聚集规律受当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中图分类号:G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68(2023)02005809Spatial Ag

3、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in Dabie MountainsAI Xian-bin1,2YAO Lei1(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ohu University,Chaohu Anhui 238024;2.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Philippine Christian University,Manila 1004)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

4、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spa-tial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are studied,aiming toinherit the goo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Dabie Mountains,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and consol

5、i-date and expand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38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Dabie Mountains were analyzed by GIS spatial analysis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different levels of sports intangibl

6、e cultural heritages in Dabie Mountains show un-even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counties;the types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Dabie Mountains aremainly folk entertainment item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 is cohesive,forming a high-density core circle of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

7、ritages centered on Shenqiu County and a low-density circle with Shou County,YuexiCounty and Lixin County as the center;the quantity,level,type and aggregation law of Dabie Mountains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re affected by the local geography,historical cultur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

8、rs.Key words:Dabie Mountains;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spatial aggregation引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与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报国、省、市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这一类珍贵文化形态的抢救和保护。近年来,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相关的政策文件,如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收稿日期:2022-05-04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

9、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Q2021D87)作者简介:艾显斌(1990),男,湖南永州人,巢湖学院体育学院讲师,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58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体系档案和数据库。”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

10、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展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推进体育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又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体育非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传承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对体育非遗的研究,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国内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对体育

11、非遗的保护机制、保护路径、保护策略、数字化传播、学校传承、空间分布等开展了深入研究1-6。在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研究方面,主要从经济带(京津冀)、河流流域(黄河)、地域文化圈(湘江文化圈)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地(新疆地区)的视角对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7-10。整体而言,现有研究关注体育非遗保护较多,注重分布规律较少,针对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大别山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曾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地区,区域内体育非遗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与原生态性,但该区域的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特征

12、尚未明确,影响因素也未进行深入探讨。文章以大别山区36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进而为推动大别山区乡村文化振兴和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提供智力支持。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区域大别山区地跨鄂、豫、皖,区域范围包括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11地级市36县。基于研究数据完整性和研究结果代表性原则,将大别山区域内36个县作为研究范围。其中,安徽大别山片区包括亳州市利辛县,阜阳市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六安市金寨县、寿县、霍邱县,安庆市太湖县、宿松县、潜山县、岳西县、望江县。河南大别山片区包括周口市商水县

13、、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商丘市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开封市兰考县,信阳市横川县、固始县、淮滨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驻马店市新蔡县。湖北大别山片区包括黄冈市团风县、红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孝感市大悟县、孝昌县。(二)研究方法利用Arc GIS 10.8对截至目前已公布的大别山区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非遗项目(共计38项)进行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算及最邻近分析。1.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是度量地理要素空间分布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度量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的集中性情况。其计算公式为:G 100ni=1(XiT)2G为地理集中指数;Xi代表

14、大别山区第i个县内的体育非遗数量;T代表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总数;n代表大别山区县总数。G值越接近100,说明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说明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分布越分散。假设G0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平均分布与各县市的地理集中指数,若是G G0,说明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呈集中分布;反之说明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呈分散分布。2.最邻近分析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能有效判断点状要素(随机、均匀、凝聚)空间分布类型。最邻近距离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其计算公式为:rE12m/A=12D式中,rE为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m代表点数,A代表区域面积,D为点密度。艾显斌,姚磊:大别山区体育非

15、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59最邻近点指数是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R r1rE 2r1D式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1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r1为最邻近点之间距离r1的均值;当R=1时,即r1=rE,说明点状要素为随机型;当R 1时,说明点状要素为均匀型;当R 1时,说明点状要素为凝聚型11。3.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KDE)是一种通过某个(连续的)概率分布的样本来估计这个概率分布的密度函数的方法12。核密度估计的计算公式为:f(x)=1nhnn=1k(x-xih)式中,k(x)为核函数,h 0称作带宽(bandwidth),(x-xi)表示估值点到事件

16、处理的距离,n为带宽范围内的已知点数目。(三)数据来源及处理笔者收集的体育非遗项目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务院公布的五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扩展名录)和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市政府公布的不同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扩展名录),时间为2022年3月31日截止。对收集的体育非遗项目进行如下处理:1)去除戏法、口技等体育属性不明显的项目;2)去除市级项目中后期被列入省级、国家级以及省级项目中后期被列入国家级的重复项目;共整理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3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1项、市级25项(表1、图1)。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位,使用百度地图的坐标拾取器

17、系统获取体育非遗的精确地理坐标,将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申报与保护的地址精确到具体乡镇。表1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统计数据一览表地理区域县域国家级/项省级/项市级/项合计/项占比(%)利辛县00112.63临泉县00112.63阜南县01012.63颍上县00000.00金寨县00000.00寿县01125.26霍邱县00112.63太湖县00000.00宿松县00000.00潜山县00112.63岳西县00112.63望江县00000.00河南大别山片区兰考县00000.00民权县00000.00宁陵县02137.89柘城县00000.00横川县00112.63固始县00000.00淮滨县00000.0

18、0安徽大别山片区巢湖学院学报60地理区域县域国家级/项省级/项市级/项合计/项占比%河南大别山片区光山县00225.26新县00000.00商城县00112.63商水县01012.63沈丘县242821.05郸城县00112.63淮阳县00112.63太康县00112.63新蔡县00000.00湖北大别山片区团风县01237.89红安县00112.63麻城市00000.00罗田县00000.00英山县00112.63蕲春县00000.00大悟县00337.89孝昌县01237.89(续表)图1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级别分布示意图艾显斌,姚磊: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61二、研究结果

19、与分析(一)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级别分布特征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共38项,其中国家级体育非遗2项,占比为5.26%,省级体育非遗11项,占比为28.95%,市级体育非遗25项,占比为65.79%。从地理区域来看(图2),河南大别山片区体育非遗最多,总数为19项,占比为50%,其次是湖北大别山片区,总数为11项,占比为28.95%,安徽大别山片区体育非遗数量最少,总数为8项,占比为21.05%。从县域尺度来看(表1、图2),沈丘县体育非遗最多,总数为8项,占比为21.05%;寿县、宁陵县、光山县、团风县、大悟县、孝昌县的体育非遗数量在23项之间,共占比68.42%;利辛县、临泉县、阜南县、霍邱县、潜山

20、县、岳西县、横川县、商城县、商水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红安县、英山县的体育非遗数量均为1项,共占比36.84%;其他县域体育非遗数量为0。从级别结构来看,国家级体育非遗仅有2项,且都分布在沈丘县;省级体育非遗数量方面,沈丘县最多,占比为36.36%,其次是宁陵县,占比为18.18%,阜南县、寿县、商水县、团风县、孝昌县的省级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均为1项,共占比45.45%,其他县域无分布;市级体育非遗数量方面,大悟县较多,占比为12%,光山县、沈丘县、团风县、孝昌县的市级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均为2项,共占比32%,利辛县、临泉县、寿县、霍邱县、潜山县、岳西县、宁陵县、横川县、商城县、郸城县、淮阳

21、县、太康县、红安县、英山县的市级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均为1项,共占比56%,其他县域无分布。图2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县域分布示意图(二)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类型分布特征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公认的体育非遗分类方法和体系,本研究参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崔乐泉的体育非遗分类方案11。经统计发现,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涉及武艺武术、棋类活动及民俗游乐三个类别。从体育非遗数量来看(表2),民俗游乐类项目最多,占比为55.26%,其次是武艺武术类项目,占比为39.47%,棋类活动类项目数量较少,占比为5.26%。从空间分布来看(表2、图3),武艺武术类体育非遗沈丘县较多(4项),其次是宁陵县(3项),临泉县

22、、阜南县、寿县、商水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团风县的武艺武术类体育非遗数量较少(均为1项),其他县域无分布;棋类活动类体育非遗共计2项,其中沈巢湖学院学报62丘县、孝昌县各1项;民俗游乐类体育非遗沈丘县、大悟县较多(3项),其次是光山县、团风县、孝昌县(均为2项),利辛县、寿县、霍邱县、潜山县、岳西县、横川县、商城县、红安县、英山县的体育非遗数量较少(均为1项),其他县域无分布。(三)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空间集聚特征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总数(T)为38,县总数(n)为36,根据公式,计算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地理集中指数(G)为29.07。假设38项体育非遗平均分布在各个县,则每个县的体育非遗数量

23、约为1项,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G0)为99.99。G G0,说明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在县域尺度的分布上较为分散。利用ArcGIS10.8软件中的Average Nearest-Neighbor工具对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最邻近距离和指数进行运算,得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实际最邻近距离平均值r1为20.69 km,理论最邻近距离rE为26.25 km,最邻近指数R为0.79(p 0.01)1,表明从区域整体来看,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利用ArcGIS10.8软件中的工具(Kernel Den-sity)估算大别山体育非遗核密度。经多次试验,确定带宽(h)为64 km,在此基础上生成大别山

24、区体育非遗核密度图(图4)。从图4可以看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形成了1个高密度核心圈,3个小核表2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类型县域统计一览表注:大别山区无体育非遗分布的县域不统计。地理区域县域武艺武术棋类活动民俗游乐合计/项占比(%)安徽大别山片区利辛县00112.63临泉县10012.63阜南县10012.63寿县10125.26霍邱县00112.63潜山县00112.63岳西县00112.63河南大别山片区宁陵县30037.89横川县00112.63光山县00225.26商城县00112.63商水县10012.63沈丘县413821.05郸城县10012.63淮阳县10012.63太康县10012.

25、63湖北大别山片区团风县10237.89红安县00112.63英山县00112.63大悟县00337.89孝昌县01237.89艾显斌,姚磊: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63图3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类型分布示意图图4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核密度分布示意图巢湖学院学报64心圈,其中高密度核心圈以沈丘县为中心,辐射范围包括河南大别山片区和湖北大别山片区的多个县;3个小核心圈分别以寿县、岳西县、利辛县为中心。三、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自然地理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体育非遗作为一种特色地域文化,其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等自然地

26、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地形地貌来看(图5),大别山脉以北为华北平原,以西、以南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区域地势平坦,体育非遗数量多,占比高达65.79%,且分布较为集中。而大别山脉地貌主要由低山丘陵和中山峡谷构成,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此部分区域体育非遗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从河流分布来看,淮河自西向东贯穿大别山脉以北的平原地区,支流密布,并向南北两岸延伸。此外,涡河、颍河、沙河、废黄河等河流与其支流也密布于大别山脉以北的平原地区。大别山脉以北的平原地区因水系与支流发达,产生的体育非遗数量较多,形成了以沈丘县为中心的体育非遗高密度核心圈。大别山区西南侧多为长江水系,流经团风、宿松、望江、蕲春

27、等县城。以团风县为主要代表,长江于此一分为三,左江、右江、中江将其环抱,使其成为江河湖泊中的高地,产生的体育非遗数量也相对较多,占比7.89%。从土壤类别来看,大别山脉土壤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大别山脉以北的淮北平原土壤多为黄棕壤、潮土、江沙黑土,大别山脉南侧邻近长江的部分区域则多为灰潮土与棕红壤。肥沃的土壤促使人类的聚集扎根,从而产生了长久流传的文化13。大别山区体育非遗主要分布在土壤比较肥沃的淮北平原及邻近长江的地区。(二)历史文化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对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军事战争、名人效应、民俗节庆等方面。在制度文化方面,始创于武周时期的“武举”制促进了大别山区体

28、育非遗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以武术为主的传统体育项目社会地位。“武举”制的实施,为普通民众打开了“以武入仕”的大门,形成了尚武的社会风气,为大别山区传统体育项目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军事战争方面,大别山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军事战争活动刺激了军事武艺和军事身体训练的发展,衍生了大量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刻影响了体育非遗的分布和发展。例如,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大别山东麓首设安庆军,促进了安庆民间体育项目的发展;大别山区北部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军事战争活动更是不计其数,使得该地区军事武术人才集聚,产生了大量的体育非遗项目。在名人效应方面,大别山区武术人才辈出,对当地体育非遗的分布和发展产生

29、重要影响。例如,五音八卦拳的创始人刘怀来自豫州陈州(现为河南淮阳县)、心意六合拳创始人袁长青(清末武举)来自淮阳、西凉掌拳创始人唐殿卿来自商丘、圣门莲花拳创始人陈德忠来自商水,这些武术大师对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开创、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民俗节庆方面,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尤其是民俗游乐类项目与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别山区有四顶山庙会、王圩灯会、邀大岭灯会、花园胡氏龙灯会、岳西灯会等众多民俗节庆,这些民俗节庆是大别山区舞龙、舞狮、龙舟竞赛、划旱船等民俗游乐类体育非遗展演、保存与流传的重要载体13。(三)社会经济因素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图5大别山区体育非遗与地

30、形地貌、河流分布耦合图艾显斌,姚磊:大别山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研究65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民众对健身、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需求越高,参与体育非遗项目锻炼及相关活动的人群也随之增多。同时,体育非遗管理部门对其申报与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会越高、支持力度越大,体育非遗获批立项的数量也会越多。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分布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在不同社会时期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影响着其分布。例如,大别山区寿州大洪拳、忠义门拳、小崎武术等武艺武术类体育非遗项目在古代统治阶层的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在古代民间的主要作用是健

31、身、自卫、防身等;大别山区霍邱龙灯、岳西狮舞、詹家龙等民俗游乐类体育非遗项目在古代民间的主要作用是祭祀求雨、祈福辟邪等,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这些武艺武术类及民俗游乐类体育非遗项目发展成为当代民众健身、娱乐、交往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此外,近代以来大别山区各民间体育组织、团体、培训机构等的盛行对当地体育非遗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因素方面,经统计,大别山区各县近15年的GDP平均值为154.85亿元,其中河南大别山片区各县近15年的GDP平均值为177.66亿元,安徽大别山片区各县近15年的GDP平均值为145.82亿元,湖北大别山片区各县近15年的GDP平均值为122.79亿元

32、(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大别山区各县统计年鉴)。只有河南大别山片区各县近15年的GDP平均值高于大别山区各县近15年的GDP平均值,且河南大别山片区体育非遗最多,占比高达50%。由此说明,从整体来看,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数量和GDP值呈正相关。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助推大别山区乡村文化振兴、巩固拓展大别山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体育非遗的布局与建设是彰显大别山区文化内涵、推动大别山区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大别山区不同级别体育非遗在不同县域呈现出分布不

33、均衡的特征。第二,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类型以民俗游乐类项目为主,其次是武艺武术类项目,棋类活动类项目较少。第三,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在县域尺度的分布上较为分散,但在区域整体上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并形成了1个以沈丘县为中心的体育非遗高密度核心圈以及以寿县、岳西县和利辛县为核心的3个低密度圈。第四,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数量、级别、类型和聚集规律受当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二)建议首先,根据大别山区不同级别体育非遗空间分布格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理念,开展大别山区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加强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增加高

34、级别体育非遗比例,尤其是国家级体育非遗的比例。统筹规划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发展目标,制定实施细则,精准定位不同体育非遗的优势与亮点,实现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精品化、差异化发展。其次,根据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体育、旅游等管理部门可以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民俗游乐类、武艺武术类体育非遗项目文化内涵,创新体育非遗旅游产品,并通过建立体育非遗博物馆、民俗园、开展体育非遗相关节庆赛事活动等方式展示体育非遗旅游产品,扩大体育非遗产品影响力,推动大别山区体育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再次,根据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空间集聚特征,以沈丘县为发展引领,协同其他县域打造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区域化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体育

35、非遗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开展体育非遗项目交流切磋、拓展新媒体宣传平台等手段,促进大别山区体育非遗可持续化发展。最后,根据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非遗活动,并组织、动员广大民众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大别山区体育非遗的健身、娱乐、交往功能,增强民众对大别山区体育非遗文化的认同感。针对目前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县域,当地政府可以打造特色化的体育非遗研学基地、传习基地和训练孵化基地,增强体育非遗文化体验式消费,在推动体育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适当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发体育非遗传承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体育非遗项目数量和质量。(下转

36、第89页)巢湖学院学报66(上接第66页)参考文献:1闫艺,李雪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1):96-104.2孟峰年,李颖侠.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性、分类及路径选择基于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观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335-342.3聂惠敏,董德龙,赵妍.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动因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6):140-145.4郑奥成,郑家鲲,王学彬.后疫情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现实挑战与推进路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1):57-61.5

37、刘喜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困境与进路J.体育文化导刊,2021(8):91-96.6胡天弄,左逸帆,陈小蓉.中国游戏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点以及文化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1-56.7李萍,袁芳,张健,等.京津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9):36-47.8常媛媛,赵馨,刘耀龙.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11):137-150.9左逸帆,胡天弄,陈小蓉.基于GIS的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6):125

38、-131.10廖建媚,耿宝军,闫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92-101.11徐柏翠,潘竟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5):188-196.12张康聪.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原著第8版)M.陈健飞,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3查建芳,孙小龙.安徽省大别山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1):121-126.责任编校:陈凤10肖玉静.汪道昆及其剧作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6.11脱脱,等,撰.宋史:卷二十一M.长春:

39、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721.12汪廷讷.环翠堂乐府三祝记M/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13梅鼎祚.昆仑奴M/侯荣川,陆林,校.梅鼎祚戏曲集.合肥:黄山书社,2016:27.14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40.15赵越.清代皖南诗歌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16佘翘.量江记M/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17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522.18刘晓东.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3-108.19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7833.20佘梅美.陈士业先生集整理与陈弘绪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21张浩.贾而任侠:明清徽商精神气质的另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8-32.22汪道昆.太函集:卷四十M.合肥:黄山书社,2004:860.责任编校:陈凤唐钟禹,蒋小平:晚明皖南曲家吴修德偷桃记创作风格论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