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456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7 卷第 3 期2023 年 5 月长沙大学学报 Vol.37No.3May 2 0 2 361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袁潇潇,沈富儿,黄靖,陈友珠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摘要: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养老面临三重困境,一是正式养老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及有效供给不充分,二是农村非正式养老资源大量流失,三是农村老年人口生理及心理脆弱性强。在共同富裕视角下,应对农村养老难题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制度保障,整合政府资源并激活民营力量,确保正式养老资源配置均衡且有效供给;二是重塑农村养老的非正式支持网络及家庭养老功

2、能,发展互助养老并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石作用;三是提升农村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其自身生理及心理韧性。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村养老;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23)03-0061-06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 裕。”1 40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让数量庞大的农村老人“急难愁盼”的养老问题得以解决,事关百姓福祉和国家发展全局,是我们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挑战。农村老人养老

3、需求的有效满足既取决于国家及政府提供的制度性保障,主要包括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及老年社会救助制度,以及以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为主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即正式养老资源;也取决于来自乡邻、宗族、朋辈、志愿者及家庭的非制度性支持,即非正式养老资源2;还取决于农村老人自身3。我们以共同富裕赋予农村养老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基础,分别从农村正式及非正式养老资源的现状、农村老年人口的脆弱性等维度对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进行系统梳理,对其成因进行解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一共同富裕赋予农村养老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首先,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基数庞大且脆弱性强的农村老年群体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4、既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农村老年人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一方面要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养老差距,推动各种养老资源向农村倾斜,补齐农村养老的民生短板和弱项;另一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注意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满足其在社会联结、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其次,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这意味着在应对农村养老问题上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的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厘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各自的本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建立全覆盖、多支柱、系统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再次,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要基于城乡一体

5、化及区域融合化发展的思路,充分收稿日期:2022-11-15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项目“积极应对老龄化背景下福州智慧医疗服务适老化建设研究”,编号:JAS21074;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位点培育项目“老年友好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X2021017-学科;2022 年度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公共事业管理线下一流课程”。作者简介:袁潇潇,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服务政策分析。沈富儿(通信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622023 年 5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城乡同步、区域协同

6、的养老保障体系。既要强化发展经验和理念的交流,也要促进资源的共享。然后,要充分意识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协调好 2035 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中期目标和 21 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的远景目标。最后,共同富裕要以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乡村振兴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要把破解农村养老问

7、题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分析(一)正式养老资源配置不均衡、有效供给不充分1.城乡、区域之间及县域之内的正式养老资源配置不均衡首先,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农村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 23.81%,比城镇高出 7.99 个百分点4,而农村人均基本养老金则是同期城镇退休职工的 1/21 5。农村居民主要参保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低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且比例不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社会救助方面,城镇的低保平均标准约为农村的 1.4 倍6。其次,不同

8、区域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发展状况、人口结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支出和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及社会救助的筹资标准、给付能力及补贴能力会有所不同。相较于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老年人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高,2021 年广东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每月 8 332 元,而贵州则为每月 6 379 元7。再次,受财政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扶持、人才紧缺、农村老年人消费水平较低及传统观念较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的能力都严重落后于城镇。目前,农村养老院覆盖率仅为城镇的 50%,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或托

9、老所的覆盖率仅为城镇的 25%8。最后,县域之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也存在配置不均的状况,呈现出从县到乡(镇)再到村的上强下弱逐层递减的差序格局9。条件设备较好的养老机构大多布局在县级层面,以照料“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为主。乡镇层面的敬老院及其他养老服务机构则要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服务数量庞大且支付能力弱的普通农村老人。这种资源向上集约的安排提升了对农村重点人群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水平,却抑制了资源下沉的动力,降低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2.农村正式养老资源的有效供给不充分21 世纪以来,农村的正式养老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却相对较低,存在大

10、量无效或低效供给的供需错位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从供给主体上看,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格局尚未形成。“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强调要确保政府承担兜底性养老服务主要供给责任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10。然而,目前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存在职责边界模糊的状况,社会资本的进入壁垒仍未破除,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再加上养老服务存在高成本、高风险与公益性并存的特征,致使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养老资源的供给严重依赖政府财政补贴。第二,从供给模式上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在以供养“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为主的机构上,随着这类老人逐年减少,多余的床位并没有向普通

11、农村老年人开放,导致机构床位空置从 2010 年的 18.9%提高到 2019 年的 46.7%11。第三,从供给内容上看,养老服务以基本生活照料为主,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不足。截至 2021 年底,全国 60 岁以上人口有 48%来自农村,但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仅占全国的 15%和 11.4%12,这导致农村老人尤其是长期患病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难以被满足。此外,农村养老服务在内容上缺乏创新,导致老人的康养旅游、情感疏63总第 173 期袁潇潇,沈富儿,黄靖,陈友珠: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导、智慧生活、继续学习等高层次或新型养老需求无法被满足。(二)农村非正

12、式养老资源大量流失1.农村养老的非正式支持网络瓦解农村养老的非正式支持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养老资源,由乡邻、宗族以及朋辈群体构成,主要依靠情感、价值观、地位、信仰等社会要素来维系。非正式支持网络把养老助老的思想和责任从“小家”扩展到“大家”,并将其上升到了乡规民约的高度,内化于村民的思想和行为中1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正式支持网络的结构十分稳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大量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既包括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帮扶,也包括老年人丧失劳动力或罹患疾病时所需的支持。然而,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浪潮的作用之下,农村的社会形态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型,大批劳动力适龄人口外出务工导致

13、非正式支持网络的重要主体大量流失。再加上文化开放、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削弱了老年人在传统农村社会的权威,邻里互助的乡村风气日渐式微,村民的相互关系变得陌生化和功利化,宗族文化变得逐渐淡薄,基于人情伦理规范的助老帮老失去了稳定的预期和基础,导致原来的养老非正式支持网络逐渐解体。2.农村家庭赡养功能弱化家庭养老主要依靠子女向老年人提供代际转移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来实现,明确的“哺育反馈”代际契约和互惠是我国农村地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具有低投入、高效、稳定的优势。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农村家庭的养老模式。20102020 年,全国农民工的总量由 2.42 亿人增长到

14、2.80 亿人14,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离乡发展以及农村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农村家庭结构出现了空巢化、少子化现象,导致家庭养老的内部供给者越发不足。另外,随着被供养的农村老年人口平均寿命增加,其养老需求会因身体机能下降及患病概率的上升而增加,这种供养者和被供养者之间的失衡弱化了农村家庭的赡养能力。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知识和生产经验不再具备独特优势,他们所掌握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对子女尤其是那些选择进城发展的子女所起到的帮扶作用微乎其微,老人的家庭地位也因此出现下降,维系着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父代权威”逐渐被“子代权威”所取代。再者,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相互碰撞、利益关系和价值取

15、向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孝伦理被弱化,农村子女赡养父母的意愿降低,他们更重视家庭未来的发展和自身的保障,倾向于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子女的教育以及自己未来的养老储备中,而家庭中老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则容易被忽视15。(三)农村老年人脆弱性明显1.生理脆弱性明显农村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比城市老人差,生理机能退化速度更快,因病失能的风险更高16。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出发,农村老人在幼年时期容易因营养不良、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欠佳而导致健康储备不足,青壮年时期因大多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而健康损耗较大,步入晚年后一部分老人留守农村,在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并兼顾照料孙

16、辈或配偶,还有一部分老人随子女进入城市照料孙辈或继续务工以减轻家庭负担。这样一来,从幼年开始不断累积的健康风险导致他们的生理机能在进入老年阶段后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再者,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健康危害行为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发生率较高且聚集性明显。另外,他们的就医观念过于保守,往往因担心费用而选择“小病扛、大病挨”的做法,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导致健康状况恶化。这些情况都增加了他们的生理脆弱性,对老年生活构成威胁,从而加重各方的养老负担。2.心理脆弱性明显相较城市老人,农村老人的心理脆弱性更明显,较容易出现孤独、无助、焦虑等

17、负面情绪,抑郁症发病率更高17。除了身体机能退化、慢性病、受教育程度低、经济压力大等因素外,农村老人因子女流动而选择留守或随迁的行为导致他们的社会网络、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让他们面临较高的心理健康风险。留守老人容易受到“空巢综合征”的困扰,其心理脆弱性主要来自家庭网络受损。由于留守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代际联系也随642023 年 5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之弱化,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减少,导致老人从子女处获得精神慰藉或寻求其他帮助变得困难,从而增加了留守老人负面情绪产生的风险。对随迁老人而言,他们的心理脆弱性主要由城市生活适应性障碍、身份认同和新居住地

18、的社会融入等问题所引起。作为老年流动人口,随迁老人与带有“熟人社会”特征的乡土社会分离,与原本的文化和习俗断裂,难以从以血缘和地缘为主的乡村社会关系网中获取资源。另外,他们又因为观念、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而较难从新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因此,随迁老人容易陷入由思念故土而引起的心理困境中,心理失衡的风险较高,其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就生活在城市中的老人。三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的应对策略(一)均衡正式养老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1.完善制度保障,确保正式养老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养老保障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老年人口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核心作用是保证社会公

19、正。统筹城乡及区域间的正式养老资源,确保正式养老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是促进农村老年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一步。第一,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逐步构建城乡基本养老保障融合发展的格局,补齐农村的短板。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农村养老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将其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方向,并基于各地的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优化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农村养老财政负担比例,通过多种手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另一方面,要破除制度壁垒,构建城乡之间社会保障资金的动态调节机制和接续机制,完善对农村社保缴费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第二,要基于“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原则,完善政府间财政

20、转移支付机制,优化中央调剂金制度、提升养老保险统筹层级,加大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本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缩小养老金及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域待遇差距。同时,鼓励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养老对口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养老事业或产业的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区域间理念、人才、资本、产业、技术的互鉴、互通、互联,打造城乡及区域发展共同体。第三,要健全“县乡村”三级上下双向联动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各层级的资源禀赋明确分工,强化协同配合。县级资源应承担集中供养特困失能老人的任务,并对县域内养老事务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统筹。乡镇应在县级主体的帮助下以养老院为核心发展区域性养老服务中

21、心,接收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特困人员,同时向村级机构提供支持。村级主体应该以建立和管理幸福院和村级养老综合服务点为主要工作,为选择互助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常服务,并建立向上转移服务需求的通道。2.整合政府资源并激活民营力量,促进服务提质增效要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激活市场力量,引入社会资源,从而丰富服务内容,创新供给模式,促进服务的提质增效。第一,创建多元供给主体共治的格局。要打破政府的行政壁垒,提高组织协同能力,从而整合多部门的资源积极制定并执行优惠政策,优化农村养老服务市场的营商环境,选择一批管理成熟、品牌优质、连锁经营的养老服务组织

22、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采取加大宣传、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措施,配合土地、融资、财税、人才等各方面的激励机制,提高民营资本的参与热情。同时,要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督环境,通过多部门联合的专项行动、定期走访调研、风险分级管控等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第二,丰富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特许经营、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模式,利用民营资本或社会力量盘活农村现有集体闲置资源或使用效率较低的养老设施,以老年人的需求和实际支付能力为导向,打造幸福院、老年食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政府资

23、助为主、自费为辅的模式,在优先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兜底和普惠性服务需求之外,积极开发如“上门定制”“康养旅游”等多样化的增值性服务,满足机构、互助或居家养老群体的不同需求。第65总第 173 期袁潇潇,沈富儿,黄靖,陈友珠: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养老难题及应对策略三,推进医养结合,优化服务质量。整合卫健、民政、人社、医保等多部门资源,通过增设、整合、改造等方式建设农村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病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点、家庭病床等,并把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从而既满足失能、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困难老年人群的特殊医养需求,又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全阶段、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二)强化

24、农村养老非正式支持体系,构建养老共同体1.重构农村养老非正式支持网络,发展互助养老重构农村养老非正式支持网络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激活农村社会的内生力量,重塑邻里守望、相互帮扶的传统文化和熟人关系网,培育并重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互助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这种做法可以推动农村非正式养老资源的持续生效和重新配置,补足基本养老保障、市场化养老服务以及家庭养老的短板,且效用和美德发扬兼具,外溢效应较强,既可凝聚乡村民情,助力农村尊老爱老的文化振兴,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在操作上,一方面,可以把发展互助养老和巩固脱贫相互协同,设立“互助养老”护理员这一公益性岗位,把乡里的脱贫户及监测户作为这一

25、岗位的重点发展和培育对象,帮助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可以把推动积极老龄化和共同富裕相互协同,把乡里的低龄健康老人作为“互助养老”护理员的重点发展和培育对象,通过“时间银行”制度,推动低龄扶高龄的养老实践,形成老人之间从自助到互助的良性循环,这既可满足高龄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又可满足低龄老人社会参与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2.重塑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在农村养老实践中仍会发挥着基石作用。为此,要从多维度重塑和巩固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确保老人能够幸福安度晚年。第一,要赋能家庭成员,从制度层面支持其承担养老义务。对那些选择长期、稳定地向老人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照料的成员

26、而言,政府既要从制度上确立其家庭照料员的地位,把家庭照料活动认定为一种社会劳动,让他们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认可,也要安排其接受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与监督机制并由相关基层组织进行管理。此外,可以考虑把家庭照料员制度与长期照护险制度相协同,给予家庭照料员适当的报酬。同时,基层政府要落实对家庭照料者,尤其是对失能失智老人照料者的心理支持服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强那些正在从事家庭照料工作的家庭成员的信心,也能吸引其他家庭成员回流从事家庭照料的工作。第二,要对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应考虑由政府划拨专款进行补贴,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为高龄、失能、残疾老人的家庭安装助行、助浴

27、、助洁、紧急救援、康复辅助等装备,从而增强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感,也能适度减轻照料者的负担。第三,要弘扬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孝文化,重构孝老敬老的优良家风。孝文化中的尊老、敬老思想与养老问题密切相关,是农村家庭养老的思想根基,对传统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符合当今时代价值的孝文化,能够提升农村家庭养老内生动力。为此,既要通过强化教育,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孝文化教育体系,明确孝道的重要性,培养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也要强化农村社会舆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树立并表扬尊老敬老的榜样家庭,批评谴责不孝行为。(三)提升农村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健康韧性 1.提升农村老年人自我健

28、康管理能力,增强生理韧性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生理韧性可以削弱由自身老龄化及农村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所引起的生理脆弱性,从而达到延缓生理机能衰退、提升疾病预防能力、提高自我康复能力、维持自理能力的目的。从共同富裕的背景出发,农村养老问题的应对除了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共担之外,也需要老年人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健康管理的方式增强自身生理韧性,从而在减轻各方养老负担的同时激活自身的人力资源价值。提升农村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前提是激活自主健康意识,基本要求是掌握健康知识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为此,要先以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学习偏好为导向,有计划地开展老年健康教育,让其充分了解自我健康

29、管理与自身生理健康状况之间的正向联系,从而调动其内在潜力和动662023 年 5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力,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然后需要向农村老年人普及健康饮食、慢性病及传染病防控、合理用药、伤害预防、中医药保健等知识和技能,赋予其获取和判断健康信息及进行自我健康评估的能力,帮助其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2.提升农村老年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韧性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既是应对养老问题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富足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农村留守老人和随迁老人的心理脆弱性较为明显,应对这一问题除了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及家

30、庭的关怀之外,老年人也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对环境变迁、创伤事件、外部威胁等不利情况的心理缓冲力和抵抗力,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是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前提,为此,应该加强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和心理咨询服务,向农村老年人普及正确的心理健康信息,赋予他们对自身心理状况进行分辨的基本能力,避免因过度忽视或误判自身心理状态而引发不良后果。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对一部分农村老年群体来说较为敏感,在开展活动时往往需要适当动员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并做好隐私保障来降低老年人的抵触情绪。再者,应增加针对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以及城市随迁老人

31、的文化服务及关爱行动,帮助其减少因社会环境改变或家庭关系网受损而引起的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农村养老难题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突出短板,要确保农村老年人口能够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就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的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机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化的举措来逐步应对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及引入民营力量来促进正式养老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及供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塑农村社会支持网络及家庭养老功能来促进非正式养老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还要强化老年人的自我责任意识,提升其生理和心理韧性。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32、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王辉.农村养老中正式支持何以连带非正式支持:基于川北 S村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7(12):68-73,95.3李慧敏.从脆弱性到韧性:共同富裕理念下农村留守老年人养老风险规避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22(2):12-26.4国家统计局: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 18.7%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EB/OL.(2021-05-11)2022-11-25.http:/ 省份公布 2021 年养老金计发基数 2022 年养老金能否实现 18 连涨?J.中国经济周

33、刊,2022(1):56-58.8李蕊.新时代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路径探索J.人民论坛,2022(5):36-39.9胡宏伟,蒋浩琛,阴佳浩.农村县域养老服务体系:优势、框架与政策重点阐析J.学习与实践,2022(4):113-124.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EB/OL.(2022-03-25)2022-11-29.https:/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4-77.1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7-12)2022-12-01.http:/ 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

34、2(4):8-21.15牛文涛,姜润鸽.新中国 70 年的农村养老保障: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J.农业经济问题,2020(2):54-64.16米红,刘悦,冯广刚.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态变动的辨识及影响因素的评估分析:基于 SSAPUR 2015-2016 年面板数据 J.人口学刊,2020(4):42-55.17李磊,马孟园,彭红叶,等.中国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7):3432-3438.(下转第 81 页)81总第 173 期吴铖铖,胡晓明,谭庆,张琼琼: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35、Finan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U Chengcheng1,HU Xiaoming2,TAN Qing1,ZHANG Qiongqiong21.School of Business,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000,China;2.School of Accountancy,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Jiangsu 21002

36、3,ChinaAbstract:Fintech is the key to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aking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ies of Shanghai and Shenzh

37、en Main Boar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2015 to 2020)as research samples,the fixed-effect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its mechanism,and explore whether there a

38、r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erty rights and enterprise scale.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urther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in stat

39、e-owned enterprises and large-scale enterprises has a stronger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an that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Key Words:fintech;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Yangtze River Delta(责任编辑:柯悦莹)(上接第 66 页)A Research on the P

40、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Rural Elderly Ca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YUAN Xiaoxiao,SHEN Fuer,HUANG Jing,CHEN Youzhu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Fujian 350122,ChinaAbstract: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the elderl

41、y in rural area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At present,the rural elderly care is facing triple difficulties.First,the allocation of formal elderly care resources is unbalanced and the effective supply is insufficient.Second,the rural informal elderly care resources

42、are largely lost.Third,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th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is much noticeable.Based on the idea of common prosperity,three cop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rural elderly care:First,to improve the guarantee system,integrate government

43、 resources and activate private forces to ensure a balanced distribution and effective supply of formal elderly care resources;second,to rebuild the informal support network and family support function for the rural elderly,so as to develop mutual-aid elderly care and strengthen the cornerstone role of family support;thirdly,to improve health self-management and psychology self-adjustment skills of the rural elderly,and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s well.Key Words:common prosperity;rural elderly care;public service(责任编辑:柯悦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