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276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1 卷 第 3 期Vol.11,No.3CBZYJY2023 年 5 月收稿日期:2023-02-19基金项目: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校级课题(LNJR202214)作者简介:管明颖(1982),女,辽宁黑山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Financial Personne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摘要:推进东北全方位振兴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这对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焦高校应用型

2、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现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实训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要全方位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学团队实力,真正走出金融人才需求与供给脱节的困境,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培养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关键词:东北振兴;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2095-5928(2023)03-68-03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管明颖GUAN MingyingLiaoning Finance Vocat

3、ional College,Shenyang 110000,ChinaAbstract:Promoting the all-round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requires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which puts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financial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y focusing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finan

4、ce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in theresearch,such as unscientific curriculum setting,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weak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bases,and a lack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for applied financial p

5、ersonnel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urgent.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differentiat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roundly optimize curriculum settings,reform teaching modes,deepe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enhance teachingteam strength,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lemma of the disco

6、nnect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of financial talentsand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ed financial talents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Key words:Northeast revitalization;application type;personnel training船 舶 职 业 教 育SHIPBUIL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DOI:10.16850/ki.2

7、1-1590/g4.2023.03.021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1。东北全方位振兴发展要依托于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就需要大量高水平应用型金融人才,从而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适应新时代东北振兴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入手,查找传统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聚焦高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现高校不同程度存在课程设置滞后于当前市场需求、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实训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要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摆脱市场

8、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脱节的困境,更好地服务东北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东北振兴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全综 合 研 究Comprehensive Study68第 11 卷 第 3 期Vol.11,No.3CBZYJY2023 年 5 月方位发展的新路。1 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困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将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现代金融行业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意义重大,随之而来的是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金融业务快速发展,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1.1 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东北振兴与现代金融体系共同加深了传统金融行

9、业的变革,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全面转型,金融行业的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层出不穷。东北振兴对金融人才知识结构、实际操作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应用型人才需求日趋明显。首先,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应当具备扎实深厚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从业的核心;其次,还要具备营销学、计算机、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专业基础相互作用实现产品服务的深度营销2。此外,应当熟练掌握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等相关知识,对行业监管模式和监管法规有清晰的了解,形成风险防范意识,趋利避害,有力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1.2 金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东北振兴背景下,金融行业

10、的超常规快速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在强化基本业务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振兴发展中的金融业务模式。应用型金融人才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操作实践能力,敏锐地捕捉行业前沿信息,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具备现代金融理念、现代管理能力及较高的计算机、外语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东北振兴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新变化。如果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就会被行业逐渐淘汰。2 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面对现代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高校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相当程

11、度的滞后性,与行业对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动态需求不符。传统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模式单一,存在偏离市场当前需求、脱离企业实际需要、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校外实践不达标等问题。2.1 课程体系设置偏离市场需求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高校的金融专业课程未能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快速调整,课程设置相对固定,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基础理论课程,而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比重不足,特别是培养现代金融思维和理念的专业课几乎没有,对学生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更为缺乏3。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知识技能与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不符,自身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求,存在毕业

12、即失业的风险。2.2 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目前,多数高校金融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模拟仿真、专业训练、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传统面授教学方式弊端在于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取新知识,不利于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实践教学中的硬件软件更新换代与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相脱节,无法提供准确真实的金融环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金融行业的知识更新快、工作流程繁杂,行业骨干需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提升学习力、执行力。2.3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学校与各大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对学

13、生专业观念、专业能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了解专业的工作实际,全面体验和领悟专业素养,但由于金融行业业务的特殊性和保密性,这些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学生实践大多只是参加专家讲座、企业论坛、现场观摩等,对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作用有限,这种传统方式使得实践教学收效甚微,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践Comprehensive Study综 合 研 究东北振兴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69第 11 卷 第 3 期Vol.11,No.3CBZYJY2023 年 5 月的迫切需要。2.4“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金融一线工作经历,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到企业实

14、习锻炼,但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没有跟上,导致教师大都选择几个月的短期实习,而没有长时间深入企业实习锻炼。“企业实践经历”在教师职称评价中所占权重较小,因此教师对企业实践缺乏足够重视。对于东北振兴背景下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和信用环境重构,“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有限,严重制约了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高质量培养。3 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东北振兴背景下的新金融时代对应用型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人才应是金融和科技融合、国际化视野、多元化知识储备的应用型人才4。高校金融专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实践路径,推动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为东北振兴发展提供应用型金融人才保障。3

15、.1 跨专业联合培养,全面优化课程体系东北全面振兴契机下金融行业发展较快,从业人员应具备现代金融理念素养,时刻关注行业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符合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在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上可探索建立跨专业共同培养机制,金融专业可与其他专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如金融与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等;课程体系要动态调整,有相对固定的部分也有弹性的部分,围绕金融岗位工作实际设置课程;最大限度地模拟工作场景,了解银行业的核心业务和关联业务,了解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角色定位,3.2 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高校专业教师本身充当教学改革的先锋,积极适应金融行

16、业的变化,把新的知识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运用公开课、慕课等平台的教育资源,采用任务式、讨论式、项目式等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前沿领域的浓厚兴趣,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运用虚拟仿真实践金课平台,增加课程嵌入式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既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理论,夯实专业基础,又在专业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把握东北振兴背景下的金融发展趋势。3.3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与企业要找到共同的发展目标,形成“双赢”局面的利益驱动,调动校企双方共建协同育人机制的积极性,最终共享育人成果,即将学生培养成为适

17、合现代金融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5。校企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机制,可将企业最新研发成果、前沿项目和真实项目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在企业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技术理念,完成人力资源储备和员工初期培训。校企采取“订单式”合作,一站式人才培养,从“校门”到“企业”无缝连接,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3.4 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学团队实力金融专业教师功底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一线实践教学经验,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学校给教师创造机会和平台,让年轻教师到投资保险、金融证券等公司挂职锻炼,接受企业规范的考核评价,真正提升教师的一线实践技能,要迫使

18、“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跟实际接轨,并将到企业实践经历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6。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不断加大与商业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保险投资公司等的深度合作,聘请行业专家、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能力突出的一线操作人员,以弥补学校专职教师的不足,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综上,随着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如何破解专业人才培养难题,探索专业育人新路径、新模式势在必行。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紧跟发展时代步伐,站在东北金融业振兴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高校学科多元化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围绕应用型人才培 渊下转第 74 页冤船舶职业教育综

19、 合 研 究Comprehensive Study70第 11 卷 第 3 期Vol.11,No.3CBZYJY2023 年 5 月责任编辑:秦锦文养目标建立完善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实践团队,全面提升高校金融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满足行业对人才提出的新标准,为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参考文献院1 王洪章.金融助力东北振兴要有新作为J.大众投资指南,2022(11):52-53.2 翟欣欣.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营销界,2022(13):53-55.3 孙璐,于嘉

20、,闫晶怡.新金融时代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21(14):8-9.4 赵海荣,崔立群.金融科技时代经济类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3):83-85.5 邓一冰.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89-92.6 宋士华,朱青,高培军.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构建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1):69-74.融观赏性、休憩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6。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积极探索校企双挂牌、双基地合作共建模式。聚焦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和

21、产教融合等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持续拓宽校企合作平台,高质量创建航海文化教育基地。双基地建设使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提升对航海文化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助力强国兴军伟大征程。4 结语航海文化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锤炼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和战风斗浪的职业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航海类高职院校应当立足海洋强国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主动对接航运企业和海军部队的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探索高职校园文化与航海文化、海军文化的融合共生之路,打造专业特色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纪梦想、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的力量

22、。参考文献院1 朱雪峰.激扬航海文化 引领百年航程J.企业文明,2020(11):71-73.2孙福胜.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2,29(4):111-112.3梁晶.“船政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合与创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8):175-176.4李军.航海类高职院校航海文化建设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60-62+66.5 宋小龙.航海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6马淑颖.创建航海文化教育特色高中的五大举措J.上海教育科研,2020(11):32-34.责任编辑:陆丽娜渊上接第 70 页冤综 合 研 究Comprehensive Study船舶职业教育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