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形势的分析和判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183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形势的分析和判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形势的分析和判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形势的分析和判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CHONGQING STATISTICS重庆统计一、理性认识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的形势2022年,重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09元,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3元,同比增长6.7%。三者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低4.2、4.1和3.9个百分点,创近二十年来的最低值。从表面上看,当前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态势确实颇为低迷,但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在总体上仍有诸多亮点,值得进一步理性认识。一是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依然相对较快,好的势头仍在延续。从历史来看,2022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缓慢,

2、但若以全局的角度比较而言,当前重庆居民收入增长仍属于较高水平,好的势头仍在延续。一方面当前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居于各省市区前列。如2022年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居于全国各省市区第10位、西部省市区第4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居于全国各省市区第10位、西部省市区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居于全国各省市区第7位、西部省市区第4位。另一方面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GDP和人均GDP增速高出2.9和3.0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影响之后,高出0.7和0.8个百分点),也继续延续了自

3、2017年以后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的好势头。此外,“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时期,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的绝对量分别为1008元、1825元和2143元。而自2019年以来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的绝对量则为2248元,分别比前述三者高1240元、423元和105元,是前述三者的2.23、1.23和1.05倍。由此可见,从收入增长的绝对量来看,近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并不啻于以往。二是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韧性持续较强,稳的基础继续彰显。如从纵向比较看,“十一五”期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年增速最高值为16.4%,最低值为10.6%,两者相差5.8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最高值为18.7%

4、,最低值为9.6%,两者相差9.1个百分点。而“十三五”以来,即便在疫情的反复冲击下,其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也仅为4.2个百分点,增长波动明显小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说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增长的基础比以往更坚实。从横向比较看,“十三五”以来重庆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季度增速的极差为11.8和12.9个百分点,离散系数为27.9%和35.7%,重庆分别比全国低0.9和7.8个百分点,重庆居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显然高于全国平对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杨 灿统计论坛STATISTICAL FORUM15均水平。与同期GDP相比亦然如此,“十三五”以来重庆居

5、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年度增速的极差为4.2和8.4个百分点,离散系数为17.8%和39.7%,前者分别比后者低4.2和21.9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走势同样更加平稳。三是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协调性持续改善,优的亮点不断突出。一方面,从外部来看,重庆居民增收与GDP增长的同步系数总体上行,两者协调性在不断增强。自2018年以来,重庆全体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同步系数均大于1,持续处于近十余年来的高位,且总体呈现上行态势。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重庆居民收入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收入来源结构均在不断优化。如从城乡结构来看,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不断缩小,已由2005年3.

6、41:1逐步下降至2022年2.36:1。从区域结构来看,2015年中心城区、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全体居民收入之比为142.8:104.4:81.7:70.1(以全市平均水平为100,下同),已演变为2022年的138.0:106.4:89.0:79.6,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此外,从不同收入来源看,各类收入共同支撑居民增收的趋势也不断强化。如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所占比重各为79.2:14.8:10.8:30.6,至2022年进一步演变为74.5:14.3:9.2:29.7,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下降而其他收入占比

7、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一家独大的格局明显改变。二、准确把握当前重庆城乡居民增收的成因一方面,当前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落,既有疫情冲击的影响,又有经济下行的拉动,还是收入增长自身规律的客观呈现。从疫情冲击来看,毫无疑问,新冠疫情是近三年经济增长与发展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停工停产、居民居家隔离,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将极大的精力和资源投入于防疫抗疫之中,经济社会发展短期内遭受极大影响。在此背景下,重庆居民收入增长自然不能独善其身,2020年一季度重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上年的9.6%猛然下跌至1.4%,2022年增速始终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即为明证,不需一一赘述。从经济下

8、行的拉动来看,过去诸多专家学者已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就重庆而言,原有相关研究显示,GDP与居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84,GDP每增长1.0个百分点,大致可以拉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6个百分点。2022年GDP增长2.6%,近三年年均仅增长4.9%,对居民增收的拉动自然已相对较弱。除此之外,从收入增长自身规律来看,在边际递减效应的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在长期的较快增长之后存在上行难度不断加大、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现象。如自2011年达到18.7%的峰值之后,重庆居民收入增速即总体呈现下行态势,“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年均增速分别为

9、13.1%、12.9%、8.9%。由此可预期在“十四五”期间,重庆居民收入增速总体低于“十三五”时期的可能性很大。另一方面,当前重庆城乡居民收入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则是重庆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较好、社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民生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新四化”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首先,从经济发展态势来看,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庆GDP年均增速分别为15.1%、12.8%、7.2%,分别比同期全国平均水16CHONGQING STATISTICS重庆统计平高3.7、4.9和1.6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重庆GDP年均增速与全国

10、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这为重庆居民收入增长保持较快增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重庆居民收入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性支撑性因素。其次,从劳动生产效率来看,在分配制度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只有产出(或收益)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才有可能持续增长。在此之中,劳动生产效率显然至关重要。而从近年来看,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推动下,重庆劳动生产效率持续提高,人均产出不断增长。如以人均GDP来衡量,“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庆人均GDP分别增长了127.7%、86.9%、49.2%。2022年已达90663元,分别是2005

11、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7.4、3.2、1.7和1.2倍。与之相应,2021年重庆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达10.7万元,较2005年增加了9.0万元,增长了5.4倍。由此可见,劳动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再次,从民生政策效应来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扎扎实实地为民做实事做好事,极大地促进了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增收。最为直接的体现包括:一是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二是农村脱贫攻坚持续推进,2021年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19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摆

12、脱贫困,2022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75元,是2015年1.96倍。三是社会救助保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与补贴标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这些政策不但直接惠及万千居民,更重要的还在于有效引导社会关切,促使形成收入增长的良好预期,进而为居民增收带来蓬勃动力。最后,从“新四化”进程来看,在过去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我国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新四化”在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同时,给居民增收也带来了极大助益。其中,城镇化

13、的影响最为直观、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制度可粗略推导、估算,城镇化进程对居民增收的年均贡献率可达10%-15%。三、对重庆城乡居民增收前景的预期今后一段时期内,重庆居民增收仍面临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但从总体上看受抗疫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国内经济逐步回暖和上年较低基数效应的影响,2023年重庆居民收入增收支撑性因素仍将居于主导地位,增长将重拾较快上行势头。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加快恢复正常,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增长再次迸发澎湃动力,前景较为乐观。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4.8%和

14、5.2%,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预期为5.6%和6.0%。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高达38.6%,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从各省市来看,时至目前,31个省份均已披露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其中,2个省市为8%以上(含8%左右)、18个省市在6%-8%之间,11个省市在6%以下,均快于2022年水平。重庆所提经济增长目标为6%以上。参照此前GDP与收入增长的相关度、同步度、拉动力等粗略判断,2023年重庆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取的统计论坛STATISTICAL FORUM17增收动力,也将远高于上年,其较快增长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宏观决策审时度势,政策调控及时有力

15、,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注入了充沛动力。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重庆各类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如继疫情期间出台147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之后,1月3日,再次集中发布了11方面181条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和11大类40项“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措施,从投资、财政、金融、消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提振信心,促进增长。2月21日,又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的政策措施,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尽快恢复发展。此外,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农村开展“四千行动”,明确了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也有利于跑

16、出重庆“三农”工作加速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这些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措施,将极大改善社会预期、鼓舞社会信心、激发生产积极性,有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和促进就业,从而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为城乡居民增收带来新的动力。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落实,持续不断的民生投入,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起到了较强支撑。从目前来看,近年来重庆持续强化财政转移支付,不断加大民生相关领域投入,如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超695亿元,其中留抵退税422亿元,超90%的退税主体为中小微企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投入衔接资金75亿元、整合涉农资金83亿元;兑现耕地和种粮补贴37亿元,增加

17、农民种粮收益;安排175亿元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在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等方面均投入了大额资金,有力支撑了城乡居民增收。2023年,市级财政预算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实“五个振兴”要求,保持政策和资金总体稳定,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三条底线”。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办好民生实事,特别强调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加强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预期随着这些政策目标的逐步落实,重庆民生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大,居民也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四是各类

18、发展目标要求和上年低基数效应,也将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带来明显助益。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十四五”时期,重庆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努力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重庆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绝对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2.351。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重庆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31。2023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以上目标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增速和绝对额本身的底限要求,二是要求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来看,后者实现难度很大,各级党委政府势必需要调度落实相应的政策和资源大力推动,由此自然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带来更大助益。(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