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探索与使命_李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130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探索与使命_李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探索与使命_李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探索与使命_李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3.7 专 栏005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解、领会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词。中国式现代化囊括了现代经济、现代行业体系以及人的现代化等多重维度,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必须面对和破解的时代课题。出版业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在推进中国式现代

2、化的进程中,出版业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在不断催化着硬实力的增长。当前,受到社会深度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引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语境。信息技术兼具媒介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双重特征,中国式出版现代化不仅以此为背景,更以此为内在驱动力。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出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行为的普遍共性,又具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出版实践而形成的本土特色,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一、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出版业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的涵盖出版人、出版机构与出版产业等多维度的整体性深刻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出版实践中的新

3、发展。出版业中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探索与使命【摘要】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出版业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的涵盖出版人、出版机构与出版产业等多维度的整体性深刻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出版实践中的新发展。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内涵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以内容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以技术现代化实现文化普惠、以出版共同体推进文化强国、以出版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未来使命。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在出版领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

4、展了发展中国家以文化自信自立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出版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关键词】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出版业【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6687(2023)7-005-07【DOI】10.13786/14-1066/g2.2023.7.001 李舒(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研究院,北京 100024)作者信息:李舒(1976),女,辽宁大连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出版史论、新闻评论、视听传播、新闻出版教育。新闻出版业中国式现

5、代化的理论与实践006 2023.7 专 栏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创造并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本质既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涵盖了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更彰显了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具体来说,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中国共产党全

6、部理论与实践都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和根本出发点。坚持人民性,意味着政策制定、制度设计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强调的不是资本的无限增值和价值的无限扩张,而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和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表现在发展人民出版事业上。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要“发展人民出版事业,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书报”。3出版业不仅自身具有鲜明的精神属性,是人民精神富足的重要体现

7、,而且为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提供了智力支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进步,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使人民精神富有、物质富足,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相协调,既是新时代文化战线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的具体体现,也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选择。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8、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1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内容生产上根植中国的历史文化沃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上,出版业大有可为。3.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纳和借鉴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前进方向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精神追求的文化。出版业对所弘扬文

9、化的选择,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影响着个体行为与社会认同。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出版业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排头兵,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力量,不仅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要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4.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之所在,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也离不开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出版品种、结构、布局的全面优化推动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

10、力、建设出版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聚焦于精神产品生产的出版产业与其他聚焦物质生产的产业一道,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出版是一种知识生产,但知识生产从未中立,意识形态领域依旧面临着各种斗争。在国际出版格局中,中国出版业的话语权与综合国力还不匹配。特别是在学术出版上,西方国家出版产业以高度垄断竞争的态势,牢牢把握着话语权,极大影响了中国文化、中国理念的对外传播。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出版产业,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5.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现代化出版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

11、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书籍及其承载的文化交往意义重大。早在唐代,遣唐使甘冒鲸波之险来到中国。归国之前,“所得锡赉,2023.7 专 栏007尽市文籍,泛海而还”。5除了“走出去”,中国也一直以包容开放的胸怀和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技术与文化。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脚步从未止歇,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科技、思想、文学名著,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进入新时期,出版业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对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业中国

12、式现代化是具有世界眼光与格局的现代化,始终立足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2022年8月25日,习近平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6可以说,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否定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打破了以冲突性定义世界文明的局限认知;另一方面提出了坚持中外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种文化美美与共、互学互鉴,倡导以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的中国方案。二、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生态形成于中国共产

13、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百年奋斗中。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7由此开始,现代化成为几代领导人锚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历经数十年的探寻,经历了一个由追求物质向物质与精神并举、由普遍性向中国式不断探寻的过程。总体看,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出版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得到充分发展。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出版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其现代化的过程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对出版业的指导,在国家行政部门规划下有序推进。可以说,市场、技术、行

14、政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而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对出版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的规律及其内在关系,在认识上逐步深入、在实践中协调发展的过程。具体看,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出版主体、出版治理和出版教育等维度。1.出版主体不断壮大,形成了多元发展的现代出版格局我国多元出版格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政策推动出版体制改革,国营出版、民营出版共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出版单位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开始得到确认,出版机构的产业属性得到认可,市场成为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关键因素。相应地,国有出版单位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管

15、理机制上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向市场主体转化的过程中,竞争力获得全面提升。而民营企业也进入内容策划、印刷发行等领域,涌现出读客、果麦、磨铁等一批知名出版品牌。市场主体的确立与市场竞争的强化,推动出版主体在内容、形态、营销方式等方面深度挖掘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了内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优化了出版业结构,形成了多元发展的现代出版格局。另一方面,以技术推动出版体制改革,出版主体不断壮大。数字技术推动了出版业的纵深变化,不仅使出版介质和内容载体日益丰富,且在客观上丰富了出版主体,深刻影响了出版格局。在从纸质出版、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的转变中,出版主体也由行政赋权的传统出版社扩展到技术赋权的新媒

16、体公司,喜马拉雅等一批网络内容服务商成为出版的重要主体。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首次将出版融合发展作为战略予以强调。在政策助推下,网络内容服务商通过版权合作、IP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图书销售以及运营支持等方式,与出版社进行深度数字化合作。多元发展的现代出版主体格局的形成,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态,拓展了融合出版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形成了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环境伴随出版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健全。20世纪90年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务院颁布了出版管理条

17、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三部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确保了出版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市场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根据市场的新变化,立足出版008 2023.7 专 栏强国建设,又全面修订了三部管理条例,同时出台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一批新的规章。当前,中国出版法规领域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以国务院颁布的三部管理条例为核心,以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涉及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以及出版物进口等数十部行政规章为支撑

18、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一体系使得出版业从出版机构的设立、出版物市场主体的准入,到印刷经营资格的确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获得等全环节、各领域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营造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推动了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3.出版学科不断发展,形成了现代化出版学科教育体系现代出版学科的建构以及出版教育的目标定位受到国内国际形势、行业发展以及客观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强出版学学科建设,既是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需要,也是推动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近年来,出版学界与业界加大了交流互动的力度,围绕一些基础性、全局性、

19、前沿性问题深入探究,探索出版学科自身规律性,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使出版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出版业深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版学相应地呈现出交叉融合的特征。出版学从信息科学、传播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汲取养分,已经形成了囊括出版历史、出版理论、出版实践与出版研究方法的兼具独特性与融合性特征的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版教育从出版发行干部培训班与图书发行印刷学校起步。编辑出版学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开始于1998年,截至目前全国大约有70个专业建设点。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全国共有33所学校具有出版硕士授予权。在

20、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出版增列其中,可以授予出版博士专业学位。这意味着在人才培养上,出版教育逐渐发展为从本科到博士全学历、从专业学位到学术学位全类型的现代出版教育体系,为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4.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的“始终坚持”纵观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道路,既有不断发展的“求变”,又有始终坚持的“不变”。一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出版的现代化,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它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和壮大人民的出版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在体制机制上对出版社、新华

21、书店的布局、规模等进行了总体规划,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起新型的、人民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出版业大力推行“三审三校”制度,全面提升出版物质量。在内容上,“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书报”,对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改革开放后,出版单位不仅积极出版传统文化图书,还大力译介西方的科学、文化书籍,同时积极发展图书评论,启迪社会思想,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学术的交流和繁荣,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出版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认为,出版宣传是增强党性“极为重要的工具

22、”。8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实践,出版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两个大局”下,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出版的党性原则和“二为”方针,履行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职责。主题出版是中国出版独具特色的出版类别,目前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献著作、权威读本、理论专著、大众读物、学生教材、数字产品等较为完整的主题出版物体系,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记录时代进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但引领了文化的价值取向,还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故步自封的现代化,而

23、是始终秉持包容开放的胸怀,积极融入世界出版格局的现代化。在实践中,中国出版业一直没有停止与国际同行交流的脚步,中外出版交流不仅在形式上日益广泛,在内容上也更为深入。一方面,主动“请进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出版技术的更迭发展,还是出版物的版权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出版始终坚持吸收国外先进的出版经验,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壮大了我国出版产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通过国际书展等形式,不断创新出版“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向外输出版权,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特别是主题图书的国 2023.7 专 栏009际出版不断突破,以出版物向世

24、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还主动融入出版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出版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不断增强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伴随着这些“不变”与“求变”,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建设也已从行业自发发展为道路自觉,对自身的职责使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三、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出版业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排头兵,要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向同步,增强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能力,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

25、之问、时代之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版之力,这是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使命所在。1.以内容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内容现代化是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出版的内容现代化意味着出版物的内容既要符合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具有本民族的特点。一方面,出版业要强化导向意识、精品意识,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打造富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出版精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要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熔铸,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出版内容的创新和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出版业要继续秉

26、持兼容并蓄之心,引进他国优秀文化与先进科技资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要面向国家战略,推动将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社会效益,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2.以技术现代化实现文化普惠数字化、智能化不仅催生了新的出版产品、出版形态,而且改变了出版业态和出版格局,数智赋能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也给出版现代化带来挑战,不仅阅读场景呈现明显的去中心化,阅读介质也发生了重要改变。相应地,公众的阅读模式、阅读习惯也产生变化,由此也影响到出版生产和商业模式的重大调整。这些都对出版工作在价值凝聚、舆论引导以及文化普惠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化的驱动下,传统出版与数字

27、出版融为一体正在成为现实。在实践中,数字化意识逐步注入选题策划、内容制作、发行推广等出版全过程。然而,出版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自有化及其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基于此,一方面,要增强出版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发展数字出版核心技术,解决出版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要基于出版技术的不断提升,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打造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科技向善,警惕数字鸿沟及“信息茧房”等数字伦理问题,避免数字技术给出版带来负面效应。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

28、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9推动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出版业要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参与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优质内容生产与传播。通过提升出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与普惠率,真正实现“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3.以出版共同体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出版学科具有高度的行业特征,不仅学术研究和理论建构来源于行业实践,行业实践也滋养和验证着学科理论。这种行业发展与学科实践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出版共同体必然是各要素间特别是业学两界的紧密融通相联。但是,当前出版业

29、学两界的互联互促还不充分,出版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系统集成度也亟待提高。这不仅影响了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文化强国的建设。建构出版共同体是推进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出版共同体是出版行业中的资源、组织、人员等所有要素基于共同价值、利益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在这一集合中,出版诸要素虽然彼此独立,但在价值观念、利益取向、职业精神乃至群体行动等层面都具有高度的同向性。出版共同体是知识生产共同体、人才培养共同体、价值塑造共同体的有机统一。要对照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搭建好出版共同体的整体框架,推进出版各要素之间的资源共享、紧密协同、深度嵌入,使出版的公共服务、

30、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指向一致、融通和谐、互促互进。只有出版共同体的实践体系、学科体系、人才体系一体化010 2023.7 专 栏发展,才能推动出版业在实现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4.以出版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文明的传承、价值的弘扬以及思想的传播,都有赖于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从造纸术、印刷术,到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出版业在信息表达、传播及交流互动方式上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更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出版的直接推动密不可分。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具有人类文明的共同特征,而且以中国智慧丰富了

31、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在2023年3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再次强调了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理念和原则。在美西方一些国家炒作“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的背景下,充分总结、展现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和世界意义,是中国出版的时代使命。要以信息革命为契机,加快推进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出版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不断推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主动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推向世界。结语本质上,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内在驱动。现代化在其推进过程中,也必然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特点,并提出新的诉

32、求。从普遍意义上而言,现代化最初始于西方国家发生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标志是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这一转型并不是某一个领域的转换,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维度上的社会整体转型,是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面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由于促进了物质的极大发展,一度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追求目标。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加之中国自身发展需求的独特性,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萌生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现代化的形成和实现既有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也有各国自身的特色,只有将共同特征与自身特色有机结合,才能使现代化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

33、式现代化一个突出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当前的现代化基于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背景,已经远远超越了对本国工业文明的追求,更加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怀,关注文明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不同文明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成就雄辩地说明,现代化模式不是唯一的,现代化标准也不是由西方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追随历史正确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既是

34、一种出版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更是在出版内容、出版过程以及出版人等多个维度的现代化建设,并呈现出自身的鲜明特征,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相应地,中国式出版现代化牢牢把握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国情,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对外文化扩张掠夺的出版现代化路径,更加强调出版在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上的重要作用。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在出版领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以文化自信自立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出版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

35、和世界贡献。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 李舒.体系、过程与主体: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多维思考J.现代出版,2020(6):64-70.3 方厚枢.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26.4 李舒,张寅.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方位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2(1):5-8.5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341.6 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36、同体作出新贡献N.人民日报,2022-08-27(1).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1.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181.9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N.人民日报,2022-05-23(1).(下转第28页)028 2023.7 特 稿YANG Bao-jun1,2(1.Research Center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Develop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School of Journalism

37、 and Communica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of fact is the basic concept in the news concept system,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ubstantive view of the main issues in the field of news such as ontology,origin,attributes,truth,value,law,and etc.,which plays a f

38、undamental role and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journalism practices.Although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the specific form of the presentation of news facts to a certain extent,they have not changed peoples views on the status,attributes and functional roles of facts.Co

39、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including journalism practice and journalism research)has its own relatively stable concept of facts.Ontologically,it defines that facts are the essence and source of news;epistemologically,it is believed that facts are recognizable,and news that represent facts are abl

40、e to reflect the true nature of the facts presented correctly,which means facts are the ultimate standard for tes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news.The most 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tic concept of facts is that the main body of news communication,especially the professional news media,mainly the Par

41、ty media(CPC),shoul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facts on the basis,specifically adhere to the positive view of facts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unified factual view,of comprehensive factual view and positive factual view,which also means positive facts first and positive facts dominate are the

42、 hard cor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In a word,the factual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 is a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facts,a value-oriented view of facts,a basic concept of the overall concept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and,to a certain extent,the founda

43、tion of the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 theory.Key words: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fact;the concept of fact;positive factThe Concept of Fac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JournalismLI Shu(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44、 100024,China)Abstract:Chinese publications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a profound and holistic change in the industry,driven b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covering publishers,publishing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shing industry.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45、 a new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publishing view in the Chinese publishing practice.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publications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46、traditional culture,the promotion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and the promotion of exchanges and mutual appreci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ivilizations.The future miss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publication is to promote cultur

47、al development via content modernization,achieve cultural inclusion through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promote a powerful cultural nation by means of establishing a publishing community and create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by publishing modernization.In the field of publishing,the Chinese path

48、to modernization has debunked the myth of modernization=westernization and expande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ay to modernization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It is undoubtedly of profound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ntribution will enable the achievements of publishing modernization to benefit

49、 mankind more widely and more fairly so a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as well as mutual enlightenment of civil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Key words: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of publishing;culture power;Marxist publishing view;publishing industry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of Publishing:Connotation,Exploration and Mission(上接第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