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H∕T 1743-2011 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ISO 4097:2007(E)MOD).pdf

上传人:wei****ing 文档编号:3202318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8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H∕T 1743-2011 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ISO 4097:2007(E)MOD).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SH∕T 1743-2011 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ISO 4097:2007(E)MOD).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SH∕T 1743-2011 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ISO 4097:2007(E)MOD).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SH∕T 1743-2011 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ISO 4097:2007(E)MOD).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SH∕T 1743-2011 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ISO 4097:2007(E)MOD).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S 8 3.0 6 0;3 5SH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 H/T 1 7 4 3 一 2 0 0 4乙烯 一丙烯 一二烯烃橡胶(E P D M)评价方法R u b b e r,e t h y le n e 一 p r o p y le n e 一 d ie n e(E P D M)-E v a l u a ti o n p r o c e d u r e(I S O 4 0 9 7:2 0 0 0,M O D)2 0 0 4-0 4-0 9发布2 0 0 4-0 9-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S H/T 1 7 4 3-2 0 0 4目次前言 II1 范

2、围 ,一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取样和制样 ,。.14 生胶的物理和化学试验 15 评 价 用 混 炼 胶 试 样 的 制 备 .,、26 用硫化 仪评价硫化特 性 、57 硫化胶拉伸应力一应变性能的评价 .68 精密度 69 试验报告 、7附录A(资料性附录)非充油 低门 尼E P D M s 的可 选择配方 9参考资料.9S H/T 1 7 4 3-2 0 0 4N O吕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S O 4 0 9 7:2 0 0 0 橡胶,乙烯一 丙烯一 双烯(E P D M)一评价方法(英文版)。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删

3、除国际标准的前言;c)引用的国际标准改为相应的国家标准;d)挥发分测定部分增加了更加详细的说明;e)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参考资料。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橡胶分技术委员会归口(S A C/T C 3 5/S C 6)0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有机合成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毅、李莉、孙丽君、张惠春、赵承利。S H/T 1 7 4 3-2 0 0 4乙烯 一丙烯 一 二烯烃橡胶(E P D M)评价方法 .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

4、。本标准无意涉及因使用本标准可能出现的所有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和健康规程并确保符号国家法规是使用者的贵任。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 一 刊 生胶的物理和化学试验;评价乙烯一 丙烯一 二 烯烃(E P D M)橡胶(即 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充油橡胶的硫化物性所用的标准物质、标准试验配方、设备和操作步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5 2

5、 8-1 9 9 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 应变性能的 测定(e q v I S O D I S 3 7:1 9 9 4)G B/T 1 2 3 1.2-2 0 0 0 未 硫 化 橡 胶 用圆 盘 剪 切粘 度 计 进行 测 定 第1 部 分:门 尼 粘 度的 测 定(n e qL S O 2 8 9-1:1 9 9 4)G B/T 2 9 4 1-1 9 9 1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温度及时间(e q v I S O 4 7 1:1 9 8 3 和】,1 8 2 6:1 9 8 1)G B/T 4 4 9 8-1 9 9 7 橡胶 一灰分的测定(e q v I S O

6、2 4 7:1 9 9 0)G B/T 6 0 3 8-1 9 9 3 橡胶试验胶料的配料、混炼和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e q v I S O/D I S 2 3 9 3:1 9 8 9)G B/T 6 7 3 7-1 9 9 7 生橡胶 挥发分含量的测定(e q v I S O 2 4 8:1 9 9 1)G B/T 9 8 6 9-1 9 9 7 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化仪法)(i d t I S O 3 4 1 7:1 9 9 1)G B/T 1 5 3 4 0-1 9 9 4 天然、合成生胶取样及制样方法(i d t I S O 1 7 9 5:1 9 9 2)G B/T 1

7、 6 5 8 4-1 9 9 6 橡胶 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e q v I S O 6 5 0 2:1 9 9 1)I S O/T R 9 2 7 2:1 9 8 6 橡胶与橡胶制品 试验方法标准的精密度测定3 取样和制样3.1 按照G B/T 1 5 3 4 0-1 9 9 4 的 规定取样约1.5 k g o3.2 按照G B/T 1 5 3 4 0-1 9 9 4 的 规定制备试样。4 生胶的物理和化学试验4.1 门尼粘度 按照G B/T 1 2 3 2.1-2 0 0 0 测定门尼粘度;试样制备见3.2(不过辊)。如必须过辊,应在辊筒表面温度为5 0 士 5 的开炼机上过辊(如

8、果是低门尼橡胶,辊筒温度应为3 5 C t 5 9C)。如果过辊,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测定结果以 M L(1+4)1 2 5 表示。其他试验温度(1 0 0 或 1 5 0 1C)和/或试验时间(1 十8)n u n n,经同意后可采用。4.2 挥发分 按照G B/T 6 7 3 7-1 9 9 7的规定测定挥发分含量。对于不宜过辊的橡胶,可以按照 G B/T 6 7 3 7-lS H/T 1 7 4 3-2 0 0 41 9 9 7中5.2.2.4 一 5.2.3的规定,采用直接烘箱法进行测定。4.3 灰分 按照G B/T 4 4 9 8-1 9 9 7 规定的 A法或 B 法测定灰分含量。

9、5 评价用混炼胶试样的制备5.1 标准试验配方 标准试验配方见表 t o 配方 1 适用于额定乙烯质量百分含量不大于6 7%的非充油E P D M;配方2 适用于额定乙烯质量百分含量大于或等于6 7%的非充油 E P D M;酉 己 方3 适用于在 1 0 0份橡胶中含油量小于8 0 份的充油E P D M;酉 己 方4 适用于在 1 0 0份橡胶中含油量大于或等于8 0 份的充油E P D M,应使用国家或国际标准参比材料。如果无法获得标准参比材料,可使用有关团体双方认可的材料。附录 A列出了另一个可选择的非充油低门尼E P D M的配方。5.2 操作程序5.2.1 设备和程序 试样制备、混

10、炼和硫化所用的设备及程序应与G B/T 6 0 3 8-1 9 9 3 相一致。5.2.2 混炼程序5.2.2.1 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3 种可供选择的混炼操作程序。方法 A 密炼机混炼;方法 B 开炼机混炼;方法 C 密炼机初混炼和开炼机终混炼。注:按标准试验配方用开炼机混炼乙烯一 丙烯一 二烯烃(E P D M)橡胶比馄炼其他橡胶更困难,用密炼机进行混炼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开炼机混炼乙烯一丙烯一二烯烃(E P D M)橡胶较为困难,所以,只有在没有密炼机的时候才推荐使用方法 B,表1 评价 E P D M椒胶用标准试脸配方材料试验配方1234质量份目】D M1 0 0.0 01 0 0.

11、0 01 0 0.0 0+r 01 0 0.田+t 6硬脂酸 .1.0 01.0 01.0 01.0 0工业参比炭黑c即.001 0 0.0 08 0.0 01 5 0.0 0A S P M 1 0 3 油a5 0.0 07 5.0 05 5.0 0 一尹氧化锌5.0 05.0 05.0 05.0 0硫磺1.5 01.5 01.5 01.5 0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 N ),1.0 01.0 01.0 01.0 0琉基苯并唾哇(MB T)0.5 00.5 00.5 00.5 0总 计2 3 9.0 02 8 4.0 023 9.0 0+(y 一 5 0)如果 y 5 02 5 9.0 0+z“

12、厂是充油胶中,每l 0 0 份基本胶料中油的质量份数。如Y 大于5 o 但小于8 0,在配方3中 就不必加油,这 时,该配方的总质量份数要高于2 3 9 0S H/T 1 7 4 3-2 0 0 4表 1(续)材料试验配方1234质量份 “z是最低油含量为8 0份的充油胶,每 t 0 0份基本胶料中油的质量份数。e应使用工业参比炭黑(I R B)oa这种密度为0.9 2 g/e rrr 的油,由S o n R e fi n in g a n d M a r k e ti n g 公司生产,由R.E.C a r ro 1 1 股份有限公司(P.0.B o x 1 3 9,T r e n to n

13、,N J 0 8 6 0 1,美国)经销。国外用户可直接与 S u n o c o O v e r s e a s 股份有限公司(1 8 0 1 M a r k e t S tr e e t,P h il a d e lp h ia P A 1 9 1 0 3,美国)接洽。其他可选用的油,例如S h e l lff e x 7 2 4 也是 适用的,但结果稍有不同。A S IM 10 3油有如下特性:动力 粘度(1 0 0 C):1 6.8-2/s 士 1.2 m m z/s;粘度相对密度(比重)常数:0.8 8 9 士 0.0 0 2 0 根据3 7.8 时S a y b o lt 普适粘度

14、和在1 5.5 9C/1 5.5 时的相对密度(比 重)计算粘度相对密度常数。根据测定的 性能按下式计算粘度相对密度常数(V C C):V C C-1 0 d-10 7 5 21g(v-3 8).10-I g(v-3 8)式 中:d 巧.5 9 C/1 5.5 的相对密度(比重);v-3 7.8 的S a y b o l t 普适粘度(A S f M D 8 8/A S P M D 2 1 6 1)0e 标准参比材料T M m 可以由F o rc o v e n P r o r h re ta 有限公司(P.0 B ar 1 5 5 6,H u m b le T e x a s 7 7 3 3

15、 8,美国)提供,代号为】R MI.5.2.2.2 方法A-密炼5.2.2.2.1 初混炼程序保持时间累积时间 a)调节密炼机的初始温度,使终混炼温度在大约 5 m in之内能达0 0到 1 5 0 C,关闭卸料口,设定转子速度为8 ra d/s(7 7 r/m in)时,开启电机,升起上顶栓。b)装人橡胶、氧化锌、炭黑、油和硬脂酸。放下上顶栓。0.5 0.5 c)混炼胶料。2.5 3.0 d)升起上顶栓,清扫密炼机加料颈部和上顶栓顶部,放下上顶栓。0.5 3.5 e)当胶料温度达 1 5 0 或在 5 m i n 后,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卸1.5(最多)5.0下胶 料。总时间5.0 f)立即

16、将胶料在辊距为2.5 ,辊温为5 0 士 5 的实验室开炼机上薄通3次。检查胶料质量(见G B/T 6 0 3 8-1 9 9 3),如果胶料质量与理论值之差超过+0.5%或一 1.5%,废弃此胶料,重新混炼。9)将混 炼后胶料停放3 0 m i n 一 2 4 h,如有可能,应在G B/T 2 9 4 1-1 9 9 1 规定的 标准温度和湿度下进行调节。5.2.2.2.2 终混炼程序 保持时间累积时间 a)将密炼室温度和转子温度调节至4 0 C t 5 C,并闭御料口,开启电机,以B r a d/s(7 7 r/m i n)的速度启动转子,升起上顶栓。b)装人按 5.2.2.2.1 制备好

17、的一半胶料、促进剂、硫磺和剩余的胶料。放下上顶栓。0.50.5S H/T 1 7 4 3-2 0 0 4保 持时间累积时间 c)混炼胶料直到温度达到 1 1 0 或总混炼时间达到2 m i n,满足其1.5(最多)2.0中一个条件即可卸料。总时间2.0 d)立即将胶料在辊距为0.8=,辊温为 5 0 士 5 的实验室开炼机上薄通。e)纵向薄通 6 次。f)将胶料压成约6 m m的 厚度,检查胶料质量(见G B/T 6 0 3 8-1 9 9 3)。如果胶料质量与理论值之差超过+0.5%或一 1.5%,废弃此胶料,重新混炼。9)切取足够的 胶料供硫化仪试验用。h)按照G B/T 5 2 8-1

18、9 9 8 的要求,将胶料压成约2.2 m m的 厚度,用于 制备硫化试片;或者压成适当厚度,用于制备环形试样。1)将混炼后胶料停放3 0 r r mi n 一 2 4 h,如有可能,应在(:B/T 2 9 4 1-1 9 9 1 规定的标准温度或湿度下进行调节。5.2.2.3 方法B 开 炼 标准实验室 开炼机胶料质 量(以9 计)应为配方量的2 倍。混炼过程中辊筒的表面温度应保持在5 0%t 5 9 C。在开始混炼前,将氧化锌、硬脂酸、油和炭黑放在合适的容器中混合。注:采用配方2和3时,留一部分油在步骤 C中添加。混炼期间,应保持辊筒间隙有适量的滚动堆积胶,如果按下面规定的辊距达不到这种要

19、求,应对辊距稍作调整。保持时间累积时间 a)设定辊 温为 5 0 C,辊 距为 0.7 m m,将橡 胶在快 速辊上1.0 1.0包辊。b)沿辊筒用刮刀均匀地加人油、炭黑、氧化锌和硬脂酸的混1 3.0 1 4.0合物。步 骤b)+。)丁 e)当加人约一半混合物时,将辊距调至 1.3 n mm,从每边作 3/4割刀一次,然后加人剩余的混合物,再将辊距调节到 1.8 m m。当全部混合物加完后,从每边作 3/4割刀两次。务必将掉人接料盘中的所有物料加人混炼胶中。d)沿辊 筒均匀地加人促进剂和硫磺,辊距保持在1.8 m m o 3.0 1 7.0 e)从每边作 3/4割刀三次,每次间隔为 1 5 s

20、 o 2.0 1 9.0 f)下片。辊距调节至0.8 ,将胶料打卷,从两端交替加人纵向2.0 2 1.0薄通 6 次。总时间2 1.0 B)将胶料压成约6 m m的厚度,检查胶料质量(见G B/T 6 0 3 8-1 9 9 3),如果胶料质量与理论值之差,超过 十 0.5%或一1.5%,废弃此胶料,重新混炼。h)切取足够的胶料供硫化仪试验用。1)将胶料压成约 2.2 的厚度,用于制备硫化试片;或者压成适当的厚度,用于制备环形试样。J)将混炼后胶料停放2 一 2 4 h,如有可能,应在G B/T 2 9 4 1-1 9 9 1 规定的标准温度和温度下进行调节。S H/T 1 7 4 3-2 0

21、 0 45.2.2.4 方法C 密炼机初混炼 开炼机终混 炼5.2.2.4.1 步骤 1 初混炼程序保持时间累积时间 a)调节密炼机的温度,使终混炼温度在大约 5 m i n之内能达到0 01 5 0 0 C,关闭卸料口,设定转子速度为 8 ia d/s(7 7 r/m in),开启电机,升起上顶栓。b)装人橡胶、氧化锌、炭黑、油和硬脂酸。放下上顶栓。0.5 0.5 。)混炼胶料。2.5 3.0 d)升起上顶栓,清扫密炼机加料颈部和上顶栓顶部,放下上顶栓。0.5 3.5 e)当a度达 1 5 0 或在5 m in 后,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卸下胶料。1.5(最多)5.0 总时间5.0 f)立即将

22、胶料在辊距为 2.5 m m,辊温为 5 0 士 5 的实验室开炼机上薄通三次。检查胶料质量(见G B/T 6 0 3 8-1 9 9 3),如果胶料质量与理论值之差超过+0.5%或 一1.5%,废弃此胶料。重新混炼。9)将混炼后 胶料停放3 0 m i n 一 2 4 h,如 有可能,应在G B/T 2 9 4 1-1 9 9 1 规定的标准温度和湿度下 进行调节。5.2.2.4.2 步骤2 一开炼机终混炼程序 在混炼期间,应保持辊筒间隙有适量的滚动堆积胶,如果按下面规定的辊距达不到这种要求,应对辊距稍作调整。标准实验室开 炼机胶料质量(以9 计)应为配方量的2 倍。保持时间累积时间 a)设

23、定辊温为5 0 0 C 1 5C,辊距为 1.5 m m,将母炼胶在快速辊上1.0 1.0包辊并加人硫磺和促进剂,待其完全分散后,再割刀。务必将掉人接料盘中的所有物料加人混炼胶中。b)每边作3/4 割刀3 次,每次间隔 1 5 s.2.0 3.0 e)下片。辊距调节至0.8=,将胶料打卷,从两端交替加人纵2.0 5.0向薄通6次。总时间5.0 d)将胶料压成约6 m m的厚度,检查胶料质量(见G B/T 6 0 3 8-1 9 9 3)。如果胶料质量与理论值之差超过+0.5%或一 1.5%,废弃此胶料,重新混炼。e)切取足够的胶料供硫化仪试验用。f)将胶料压成约 2.2 m m的厚度,用于制备

24、硫化试片;或者压成适当的厚度,用于制备环形试样。B)将混炼后胶料停放2 一 2 4 h,如有可能,应在G B/T 2 9 4 1-1 9 9 1 规定的标准温度和湿度下进行调节。6 用硫化仪评价硫化特性 奋告:硫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胺。6.1 用圆盘振荡硫化仪测试 测定下列标准试验参数:ML,规定时Inj 的M,I m,t ,.(5 0)和 c (9 0)0 按 G B/T 9 8 6 9-1 9 9 7,采用VA 下试验条件:振荡频率1.7 H z(1 0 0 周/m i n)S H/T 1 7 4 3-2 0 0 4 振幅1 0 选择性至少选择满量程的7 5%.注:对 某 些 橡 胶7

25、 5%可 能 不 合 适。模腔温度1 印士0.3 预热时间无6.2 用无转子硫化仪测试 测定下列标准试验参数:F,,规定时间的F-,t a t,t ,(5 0)和t (9 0)a按G B/T 1 6 5 8 4-1 9 9 6,采用以下试验条件:振荡频率 1.7 H z(1 0 0 周/m i n)振幅0.5 0选择性 至少选择F m.满量程的7 5%注:对某些橡胶7 5%可能不合适 模腔温度1 6 0 9 C 1 0.3 9 0 预热时间无7 硫化胶拉 伸应力一 应变性能的 评价 替告:硫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胺。试片在1 6 0 下硫化,从 1 0 m i n,2 0 n i n,3 0

26、 n u n,4 0 m i n 和5 0 m in 的硫化点中选择3 个硫化点,中间的硫化点应选择上述几点中离t o(9 0)最近的点。这3 个硫化点应包括该实验条件下的 欠硫、正硫和过硫。硫化试片在标准温度下停放1 6 一%h,如有可能,应在G B/T 2 9 4 1-1 界1 规定的标准湿度下停放。按G B/T 5 2 8-1 9 9 8 规定测定应力一应变性能。8 精密度8.1总则 密炼机方法的精密度结果以A S T M D 3 5 6 8-9 0的数据为基础,按 I S O/T R 9 2 7 2 计算出重复性和再现性。8.2 精密度细 节8.2.1 密炼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圆盘振荡硫

27、化仪测定硫化特性的2 型(在实验室间)精密度。该精密度是用三种不同的E P D M橡胶,由八个实验室各自在两天内使用国际参比炭黑 N O.6(I R B N O.6),按照密炼法(方法A)混炼,精密度结果见表 2.8.2.2 开炼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圆盘振荡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的2 型(在实验室间)精密度。该精密度是 用一种E P D M橡胶,由 八个实验室在各自 三天内 按照开炼法(方法B)混炼,精密度结果见表3 08.3 精密度结果 表2和表 3 给出了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数值。在表2 和表 3中使用的符号定义如下:=重复性,用测量单位表示。这是一个数值,在指定的概率下,实验室内两个实验结果的绝对

28、差应低于此值。(:)=相对重复性,用百分比表示。两个试验结果是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和同一仪器),在规定的时间周期S H/T 1 7 4 3-2 0 0 4内,采用同一实验方法和相同试验材料所得到的。除非另有说明,概率为9 5%0 R二 再现性,用测量单位表示。这是一个数值,在指定的概率下,实验室之间的两个试验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应低于此值。(R)二 相对再现性,用百分比表示。两个试验结果的 相对再现性是在不同的 条件下(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操作者和不同的仪器),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采用同一试验方法和相 同的试验材料得到 的。除非另有说 明,概率为 9 5%0表 2 各种试验参

29、数的 2 型精密度 密炼法)参 数单 位数 值 范 围“实验室内实 验 室 间S,r(:)S,R(R)M,d N M6.7-1 2.4 0.5 01.4 21 4.81.2 43.5 13 6.6,。一 d N-M3 2.7-4 6.91.2 93.6 59.23.6 61 0.42 6.1 一n u n 一。.1 1 一 0.3 1 一一 一 1.0 84 3.2之 (9 0)nU n1 2.6 一 1 5.6 I一。.。一 1.8,一 1 2.81.2 03.4 02 4.1注:S,二 重复 性的标准偏差,以测量单位计。S R 二再现性的标准偏差,以测量单位计。.在温度为1 6 0 t,频

30、率为1.7 H.,振幅为1 0 时测量。用该范围的中 值计算(r)和(R)o表 3 各种试验参数的 2 型精密度(开炼法)参数单位均值水平合实 验 室 内实验室间S,r(r)S RR(R)MI,一 d N-M 7.0 00.5 41.5 1I 2 1.5 71.4 9 一5 9.8 6MH d N M、.,1.0 62.9 6一 6.4 2 一6.7 41 4.6 2亡 滋而 n 2.2 3 0.0 5 一一。t 2 50.6 93 0.9 4心(5 0)mi n4.4 30.1 8 0.4 9 一,.、一 0.2 70.7 51 6.9 36,(9 0)们m n 1 3.4 70.4 5,2

31、 5 一一 0.9 52.6 71 9.8 2注:S,=重复性的标准偏差,以测量单位计。S R 二再现性的标准偏差,以测量单位计。“在温度为1 6 0%,频率为 l.7 H z,振幅为1 0 时侧量。用该范围的中值计算(:)和(R)o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本标准的引用文件;b)关于样品的详细说明;。)测定门尼粘度的时间和温度,是否使用制样程序(如果有,注明参数);d)测定灰分使用的方法(G B/T 4 4 9 8-1 9 9 7 中 A法或 B法);e)使用的标准试验配方;0使用的参比 材料;g)5.2.2 中 使用混炼方法;h)5.2.2.2.1 g)或5.2.2.2.2

32、i)或5.2.2.3.)或5.2.2.4.1 g)和5.2.2.4.2 g)中 使用的调节时间;1)第 6 章中:使用的硫化仪类型;引用标准;S H/T 1 7 4 3-2 0 0 4 M,或F 二的 时间;硫化试验使用的振幅;J)第7 章中使 用的硫化时间;k)测定过程中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1)本标准或引用标准中未包括的任何自选操作;m)分析结果和单位的表述;h)试验 日 期。S H/T 1 7 4 3-2 0 0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非 充油低 门尼 E P DMs的可选择 配方对于非充油低门尼 E P D M,经有关团体双方认可,可以使用表 A.1 配方。表A.1 评价非充油低门

33、尼E P D Ms 用标准试验配方材料质量份EP DM1 0 0.0 0硬脂 酸1.0 0工业参比碳黑“4 0.0 0氧化 锌5.0 0硫磺1.5 0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 M T D)b1.0 0琉基苯并塞哇(M B T)0.5 0总计1 4 9.0 0.使用通用工业参比炭黑。b T M7 1 标准参比材料可以由F o ro o v e n P ro d u c ts 有限公司(P.O.B o x 1 5 5 6,T e x a s 7 7 3 3 8,美国)提供,代号为I B M 1 0参考文献 1 1 IS O 1 3 8 2:1 9 9 6,橡胶词汇;2 1 IS O 6 4 7 2:1 9 9 4,橡胶配合剂缩写;3 1 A S IM D 8 8 一 9 4(1 9 9 9),赛波特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4 1 A S IM D 2 1 6 1 一9 3(1 9 9 9),动力学粘度换算成赛波特通用粘度或者赛波特重油粘度的标准规范;5 1 A S T M D 3 5 6 8-9 0,橡胶标准试验方法E P D M(乙烯一丙烯一双烯聚合物)包括充油胶评价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