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下室模板施工方案(全计算).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193245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3.33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模板施工方案(全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地下室模板施工方案(全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家庄中铁广场工程 — 模板施工方案计算书 说明:本计算为地下室楼板、梁、外墙、人防墙模板验算计算; 层高最高为5.07m,顶板最厚450mm,主梁截面尺寸最大的为500×900mm。根据市场材料供应情况:100×100mm木方实际的最小截面为85×85mm,50×100mm木方实际的最小截面为45×85mm,本计算均取最小截面尺寸85×85mm、45×85mm的木方为计算参数。 (一)、顶板模板的设计 对于人防区板厚为300mm的楼板,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支护: 1、板面设计:顶板铺12mm 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100×100mm,间距900mm,与脚手架立杆间距相同;次龙骨采用100×100mm 木方,间距300mm。 3、支撑设计:楼板模板竖向支撑全部采用扣件式脚手架,立杆间距900×9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 对于人防区板厚为180mm的楼板,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支护: 1、板面设计:顶板铺12mm 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100×100mm,间距1000mm,与脚手架立杆间距相同;次龙骨采用50×100mm 木方,间距250mm。 3、支撑设计:楼板模板竖向支撑全部采用扣件式脚手架,立杆间距1000×10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 (二)、梁模板的设计 梁截面尺寸形式较多,按照450×800mm与550×1000mm计算。 人防区按照以下方式支设模板: 1、面板设计:梁底模、侧模均采用12mm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梁侧模沿梁向次龙骨50×100mm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900mm,与扣件式脚手架连接加固;梁底模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900mm,次龙骨采用100×100mm 木方,间距300mm,梁下加顶撑间距900mm 。 3、支撑设计:梁底支撑采用扣件式脚手架,U型可调式支托,立杆间距纵向900mm横向间距9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第一道水平杆距地面200mm。 4、加φ14穿梁螺栓固定,穿梁螺栓距梁底200mm,沿梁长间距900mm,沿梁高间距600 mm,内套内径φ16PVC套管。 非人防区按照以下方式支设模板: 1、面板设计:梁底模、侧模均采用12mm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梁侧模沿梁向次龙骨50×100mm木方间距不大于300mm,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1000mm,与扣件式脚手架连接加固;梁底次龙骨采用50×100mm 木方,间距300mm,主龙骨为两根φ48钢管,间距1000mm,梁下加顶撑间距1000mm 。 3、支撑设计:梁底支撑采用扣件式脚手架,U型可调式支托,立杆间距纵向1000mm横向间距10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第一道水平杆距地面200mm。 4、加φ14穿梁螺栓固定,穿梁螺栓距梁底200mm,沿梁长间距1000mm,沿梁高间距600 mm,内套内径φ16PVC套管。 (三)、墙体模板的设计 对于地下二层3.85m高度墙体模板支护采用以下方案: 1、面板设计:采用12mm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600mm,次龙骨采用50×100mm 木方,间距300mm。 3、穿墙螺栓:采用M14穿墙螺栓,间距沿墙面方向为600mm,垂直墙面方向为600mm。 4、支撑:墙体两侧加三道斜撑,根部一道,中间2m左右一道,顶部一道,沿墙方向间距1800mm。 对于地下一层5.07m高度墙体模板支护采用以下方案: 1、面板设计:采用12mm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500mm,次龙骨采用50×100mm 木方,间距300mm。 3、穿墙螺栓:采用M14穿墙螺栓,间距沿墙面方向为500mm,垂直墙面方向为500mm。 4、支撑:墙体两侧加三道斜撑,根部一道,中间2m左右一道,顶部一道,沿墙方向间距1500mm。 (四)、柱体模板的设计 地下二层: 1、面板设计:采用12mm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600mm,与扣件式脚手架连接加固;次龙骨采用50×100mm 木方,间距300mm。 3、支撑设计::柱四面分别加三道斜撑,根部一道,中间2m 左右一道,顶部一道。 4、加φ14穿梁螺栓固定,穿梁螺栓水平方向间距400mm,竖直方向间距600mm。 地下一层: 1、面板设计:采用12mm厚竹胶板。 2、龙骨设计: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钢管,间距500mm,与扣件式脚手架连接加固;次龙骨采用50×100mm 木方,间距300mm。 3、支撑设计::柱四面分别加三道斜撑,根部一道,中间2m 左右一道,顶部一道。 4、加φ14穿梁螺栓固定,穿梁螺栓水平方向间距400mm,竖直方向间距500mm。 在地下二层非人防区180mm厚顶板处需考虑900mm厚度回填土自重对模板系统影响。900mm厚回填土单位密度取值1.7kg/m3,单位重量为16.66KN/m3,按照均布荷载14.994KN/m2进行验算。 附件一:计算书 一、 地下室人防区顶板模板验算 (一) 计算参数: 1. 顶板支撑承重体系:荷载→竹胶板→木方次龙骨→木方主龙骨→脚手架支撑系统 2. 楼板: 楼板厚h=300mm,楼板混凝土标准值24KN/m3 ,楼板钢筋单位重量取值4.0KN/m3,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2.5KN; 3. 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竹胶板容重取8KN/m3。单位面积荷载0.012×1×1×8=0.096KN/m2,毛截面惯性矩;截面抵抗矩;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5N/mm2 ;弹性模量E=10.4×103N/ mm2。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 4. 次龙骨: 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次龙骨,间距30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 KN/ mm2 ,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计算毛截面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2 。 5. 主龙骨: 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主龙骨,间距90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 KN/ mm2 ,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计算毛截面惯性矩,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2 。 6. 支撑系统: 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立杆间距为900mm×900mm;横杆间距为l1 =1200mm;碗扣脚手架单位重量标准值:0.1367KN/m. (二)楼板模板验算: 1.受力分析: 竹胶板为单向板受力,采用100×100木方作为次龙骨间隔300mm布置,跨间距b=300mm=0.3m,取c=1m作为计算单元,按三跨连续梁为计算模型进行验算.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 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3=0.7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3=7.2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由于模板及其支撑系统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荷载取值难以准确确定,故不考虑荷载设计值的折减。则设计均布荷载分别为: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模板强度计算简图 (2)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集中作用跨中时,模板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模板的截面抵抗矩: 则故截面抗弯强度小于设计值,该模板强度指标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E=9000N/mm2 取,故满足要求。 (三)次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取宽300mm为计算单元;采用100×100木方作为主龙骨间距900mm布置,跨间距l=900mm。木方作为主次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均有一段距离,主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距离l1 =300mm,按照受力分析最不利原则,按照单跨两端悬臂力学模型及三等跨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跨度l=900mm。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256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3=0.7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3=7.2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按照两端悬臂梁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②当施工荷载集中于跨中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取①、②中最大弯距值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验算满足要求。 (2)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②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4. 挠度验算: E=9000N/mm2 (1)按两端悬臂计算 取,故满足要求。 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最大跨中挠度: 取,故满足要求。 (四)主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受力分析; 取受荷面900mm为计算单元;100×100木方作为次龙骨,100×100木方作为主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距离l1 =300mm;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间距为900mm×900mm,横杆间距为1200mm布置;按照受力分析最不利原则,按照单跨两端悬臂力学模型及三等跨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跨度l=900mm。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1367=0.3927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3=0.7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3=7.2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按照两端悬臂梁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②当施工荷载集中于跨中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取①、②中最大弯距值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2)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②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E=9000N/mm2 故满足要求 (五)顶板立杆稳定性验算 层高 故 —脚手架搭设高度; n—横杆的设置系数,其值可分别取3.0(),3.5()或4.0(); 模板自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 静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截面惯性矩:查《脚手架技术规范》知Φ48×3.5脚手管的截面惯性矩 回转半径:查相关技术规范知Φ48回转半径 则长系比: 根据查相关技术规范得 满足稳定性要求 结论:通过以上计算,顶板面板选用12㎜的竹胶板;主、次龙骨采用100×100的木方;次龙骨间距为300㎜;主龙骨间距为900㎜;立杆采用Φ48×3.8碗口脚手管,间距为900×900;水平杆间距为1200㎜。 二、 地下室非人防区顶板模板验算 计算参数: 1. 顶板支撑承重体系:荷载→竹胶板→木方次龙骨→木方主龙骨→脚手架支撑系统 2. 楼板: 楼板厚h=180mm,楼板混凝土标准值24KN/m3 ,楼板钢筋单位重量取值4.0KN/m3,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2.5KN; 3. 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竹胶板容重取8KN/m3。单位面积荷载0.012×1×1×8=0.096KN/m2,毛截面惯性矩;截面抵抗矩;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5N/mm2 ;弹性模量E=10.4×103N/ mm2。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 4. 次龙骨: 采用50×100mm木方作为次龙骨,间距25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 KN/ mm2 ,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计算毛截面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2 。 5. 主龙骨: 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主龙骨,间距100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 KN/ mm2 ,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计算毛截面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2 。 6. 支撑系统: 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立杆间距为1000mm×1000mm;横杆间距为l1 =1200mm;碗扣脚手架单位重量标准值:0.1367KN/m。 (二)楼板模板验算: 1.受力分析: 竹胶板为单向板受力,采用50×100木方作为次龙骨间隔250mm布置,跨间距b=250mm=0.25m,取c=1.0m作为计算单元,按三跨连续梁为计算模型进行验算.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 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18=0.4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18=4.32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由于模板及其支撑系统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荷载取值难以准确确定,故不考虑荷载设计值的折减。则设计均布荷载分别为: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模板强度计算简图 (2)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集中作用跨中时,模板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模板的截面抵抗矩: 则故截面抗弯强度小于设计值,该模板强度指标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E=9000N/mm2 取,故满足要求。 (三)次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取宽250mm为计算单元;采用100×100木方作为主龙骨间距1000mm布置,跨间距l=1000mm。木方作为主次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均有一段距离,主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距离l1 =250mm,按照受力分析最不利原则,按照单跨两端悬臂力学模型及三等跨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跨度l=1000mm。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256 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18=0.4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18=4.32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按照两端悬臂梁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②当施工荷载集中于跨中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取①、②中最大弯矩值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验算满足要求。 (2)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②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4. 挠度验算: E=9000N/mm2 (1)按两端悬臂计算 取,故满足要求。 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最大跨中挠度: 取,故满足要求。 (四)主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受力分析; 取受荷面1000mm为计算单元;100×100mm木方作为主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距离l1 =250mm;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间距为1000mm×1000mm,横杆间距为1200mm布置;按照受力分析最不利原则,按照单跨两端悬臂力学模型及三等跨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跨度l=1000mm。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1367=0.3927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18=0.4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18=4.32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按照两端悬臂梁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距 跨中弯距 ②当施工荷载集中于跨中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距 跨中弯距 取①、②中最大弯距值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2)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②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E=9000N/mm2 故满足要求 (五)顶板立杆稳定性验算 层高 故 —脚手架搭设高度; n—横杆的设置系数,其值可分别取3.0(),3.5()或4.0(); 模板自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 静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截面惯性矩:查《脚手架技术规范》知Φ48×3.5脚手管的截面惯性矩 回转半径:查相关技术规范知Φ48回转半径 则长系比: 根据查相关技术规范得 满足稳定性要求 结论:通过以上计算,顶板面板选用12㎜的竹胶板;主龙骨采用Φ48双根钢管,次龙骨采用100×100的木方;次龙骨间距为300㎜;主龙骨间距为1000㎜;立杆采用 Φ48×3.8碗口脚手管,间距为1000mm×1000mm;水平杆间距为1200㎜。 三、 地下室非人防区顶板模板验算 (一)计算参数: 7. 顶板支撑承重体系:荷载→竹胶板→木方次龙骨→木方主龙骨→脚手架支撑系统 8. 楼板: 楼板厚h=180mm,楼板混凝土标准值24KN/m3 ,楼板钢筋单位重量取值4.0KN/m3,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2.5KN; 9. 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竹胶板容重取8KN/m3。单位面积荷载0.012×1×1×8=0.096KN/m2,毛截面惯性矩;截面抵抗矩;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5N/mm2 ;弹性模量E=10.4×103N/ mm2。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 10. 次龙骨: 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次龙骨,间距30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 KN/ mm2 ,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计算毛截面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2 。 11. 主龙骨: 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主龙骨,间距100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 KN/ mm2 ,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计算毛截面惯性矩 ,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3N/m2 。 12. 支撑系统: 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立杆间距为1200mm×1200mm;横杆间距为l1 =1200mm;碗扣脚手架单位重量标准值:0.1367KN/m。 (二)楼板模板验算: 1.受力分析: 竹胶板为单向板受力,采用100×100木方作为次龙骨间隔300mm布置,跨间距b=300mm=0.3m,取c=1.0m作为计算单元,按三跨连续梁为计算模型进行验算.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 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18=0.45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18=4.32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由于模板及其支撑系统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荷载取值难以准确确定,故不考虑荷载设计值的折减。则设计均布荷载分别为: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P=1.4×2.5=3.5KN/m 3.强度计算: (1)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模板强度计算简图 (2)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集中作用跨中时,模板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模板的截面抵抗矩: 则故截面抗弯强度小于设计值,该模板强度指标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E=9000N/mm2 取,故满足要求。 (三)次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取宽300mm为计算单元;采用100×100木方作为主龙骨间距1000mm布置,跨间距l=1000mm。木方作为主次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均有一段距离,主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距离l1 =300mm,按照受力分析最不利原则,按照单跨两端悬臂力学模型及三等跨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跨度l=1000mm。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256 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16=0.4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16=3.84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按照两端悬臂梁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②当施工荷载集中于跨中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矩 跨中弯矩 取①、②中最大弯矩值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验算满足要求。 (2)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②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4. 挠度验算: E=9000N/mm2 (1)按两端悬臂计算 取,故满足要求。 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最大跨中挠度: 取,故满足要求。 (四)主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受力分析; 取受荷面1200mm为计算单元;100×100mm木方作为主龙骨,布置时距混凝土墙体距离l1 =300mm;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间距为1200mm×1200mm,横杆间距为1200mm布置;按照受力分析最不利原则,按照单跨两端悬臂力学模型及三等跨连续梁分别进行验算。跨度l=1200mm。计算单元简图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1367=0.3927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2.5×0.16=0.4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16=3.84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Q1K =2.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Q1K’ =2.5 KN 均布线荷载: 恒载: 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3.强度计算: (1)按照两端悬臂梁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距 跨中弯距 ②当施工荷载集中于跨中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支座弯距 跨中弯距 取①、②中最大弯距值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2)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分析计算 ①当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作用时: 当荷载均布作用时,强度计算简图 ②当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当施工荷载集中作用于跨中时,强度计算简图 中间最大跨中弯矩 中间跨最大跨中弯矩 取两者中最大的弯矩为强度计算值 则故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E=9000N/mm2 故满足要求 (五)顶板立杆稳定性验算 层高 故 —脚手架搭设高度; n—横杆的设置系数,其值可分别取3.0(),3.5()或4.0(); 模板自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 静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截面惯性矩:查《脚手架技术规范》知Φ48×3.5脚手管的截面惯性矩 回转半径:查相关技术规范知Φ48回转半径 则长系比: 根据查相关技术规范得 满足稳定性要求 结论:通过以上计算,顶板面板选用12㎜的竹胶板;主龙骨采用Φ48双根钢管,次龙骨采用100×100的木方;次龙骨间距为300㎜;主龙骨间距为1000㎜;立杆采用 Φ48×3.8碗口脚手管,间距为1000mm×1000mm;水平杆间距为1200㎜。 四、 主梁500×900模板验算 (一) 梁底模计算参数: 1.梁底模支撑体系:荷载→竹胶板→木方次龙骨→Φ48×3.8双钢管主龙骨→碗扣脚手架支撑系统 2.梁高900mm,梁混凝土标准值24KN/m3 ,梁内钢筋单位重量取值3.0KN/m3 3.梁底模板: 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12mm厚竹胶板单位重量标准值0.192KN/m2 毛截面惯性矩;截面抵抗矩;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5N/m2 ;弹性模量E=9000N/ mm2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 4.梁底次龙骨: 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次龙骨,间距300mm布置,木方单位重量标准值0.16KN/mm2,受弯构件允许挠度值;取最小截面则毛截面惯性矩,截面抵抗矩;弹性模量E=9000N/ mm2 ; 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5N/m2 . 5.梁底主龙骨 Φ48×3.5双钢管作为梁底主龙骨,间距900mm布置, Φ48×3.5钢管单位重量标准值:0.038KN/m,钢管截面模量,弹性模量E=2.06×105 毛截面惯性矩I=12.19×104 。 (二)梁底模板荷载验算: 1.受力分析: 竹胶板为单向板受力,采用100mm×100mm木方作为底模次龙骨,跨间距b=300mm=0.30m,取c=1m作为计算单元,按照次龙骨的布置方式,采用单跨简支梁计算,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分别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 KN/m2 楼板钢筋自重G2K =3.0×0.9=2.7KN/m2 楼板混凝土自重G3K =24×0.9=21.6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2K =4.0 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 。 3.强度计算 <f=15N/mm2;故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故满足要求 (三)梁底模次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受力分析: 取宽250mm为计算单元; 采用Φ48×3.5双钢管作为主龙骨,间距900mm布置,跨间距l=900mm; 取l=900mm为计算单元,按照主梁的布置方式,采用单跨简支梁计算,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分别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256KN/m2 钢筋自重G2K =3×0.9=2.7KN/m2 混凝土自重G3K =24×0.9=21.6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2K =4.0 KN/m2 均布线荷载: 恒载: 3.强度计算: <f=13N/mm2;故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故满足要求 (四)梁底模主龙骨强度、挠度验算 1.受力分析; 取受荷面900mm为计算单元;采用碗扣脚手架作为下部支撑,间距为300mm×900mm;按照采用单跨简支梁计算,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分别如下: 2.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G1K =0.096+0.16+0.038=0.294KN/m2 钢筋自重G2K =3×0.9=2.7KN/m2 混凝土自重G3K =24×0.9=21.6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2K =4.0 KN/m2 恒载: 3.强度计算: 查《扣件式脚手架设计规范》知 <[f]=205N/mm2;故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故满足要求 (五)梁底立杆稳定性验算 脚手架自重: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Φ48单位自重 故 模板自重: 钢筋混凝土自重: 静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截面惯性矩:查相关技术规范知Φ48的截面惯性矩 回转半径:查相关技术规范知Φ48回转半径 则长细比: 根据查相关技术规范得 满足稳定性要求 (六)主梁模板侧向支撑系统验算 1.梁侧模支撑承重体系:荷载→竹胶板→木方次龙骨→Φ48×3.5双钢管主龙骨→碗扣脚手架支撑系统 2.梁侧模板: 采用12mm厚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