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盲山观后感作文
《盲山》是解禁了的片子。当初被禁是因为触及了社会的敏感问题,有损社会主义形象。通俗点说就是因为它揭短了,所以不让放映。他的前一部作品《盲井》同样是因此遭禁。导演l李杨说:“我只是希望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冷静观察,像是在用一把手术刀把流脓的疮口剖开,虽然说在揭短,也很残酷,但总比粉饰好。”我喜欢这种现实的记录。
《盲山》讲的是女大学生白雪梅受骗以7000元而被卖入偏僻山村充当传宗接代的工具。结局是两个版本。海外上映的是白雪梅是趁黄德贵洗头的时候砍死了他,而后被判处死刑。另一个是白雪没被公安解救。不用讨论哪个结局更真实,因为他们都真实。导演李杨表示,“以前在电视上看见一条新闻,一个女孩被拐卖到山村,为了逃出来而杀了她的‘丈夫’,最后被判处死刑,这个新闻令他感到很震憾”。另一个就看起来比较欣慰些,毕竟很努力的去解救了。可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令我心痛的是白雪梅一样被拐卖的陈春丽因为割舍不下两个孩子而选择留下。他因循守旧的思想:“反正也嫁不出去了,生活就是这样子的顾得了那头顾不了这头。”她的悲哀的天然母性,狭隘思想最终把它牵绊在盲山里。
可以说村民是野蛮的。因为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落后,教育落后,经济落后,什么都落后,只有女儿嫁出,没有媳妇娶进。在他们思想里,传宗接代,那是大事!所以只好东借西借凑钱买媳妇。有人买就有人卖。于是拐卖妇女就应运而生。虽国家有明文法律规定这是违法的。可黄德贵说:“谁家的媳妇不是买来的,我花7000块钱呢,你要是跑了7000快谁还我!”那是7000啊!或许村名半生都挣不出这些钱,所以每回白雪梅要跑,都要拼命追,不仅黄家追,整村村名都一起追。因为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
如果说村民是因为文化素质低而情有可原,那么罪不容诛的就是那些有点“文化”的人。那西装笔挺的人贩子干这种丧尽天良买卖,穿着制服的邮差默然收过雪梅的信后转身交给黄德贵,还吐出:“明白,你也不容易。”没养猪也要收费的收费员看着雪梅可哭喊求救哼出:“这是家里的事,我关不上。你狗日的艳福不浅。”黄德贵的弟弟黄德城介绍自己说:“道德的德,诚信的城。”答应帮助雪梅的的也只不过是满足生理上的欲望。这些受过教育披着羊皮的狼,比那些愚昧的村名更加令人、唾弃!盲山,我想盲的不仅仅是落后山区的村民更是那些假面的文化人!
篇2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电影《盲山》,刚开始是一个美丽清沌的姑娘吸引了我,她叫白雪梅,名字跟她的人一样清沌,但这时的她正在掉进一口肮脏的陷阱!接着是剧情,原来是关于贩卖人口!
一个女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工作替家里还债,轻信于人,被骗到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卖给一个当地人当媳妇,通过她不懈的努力,最终逃脱魔掌,重获自由!
在遥远的西北,一个山连着山的地方,这里的男性大多都是买来的媳妇!一座比一座高的山不仅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交通,更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思想交流!所以这里的人都是野蛮的、愚昧的!他们不懂感情,更不懂法律!
被买来的媳妇也都曾试着逃跑,但都没有好下场,除了暴打,还是暴打,有一个甚至被打断了腿,于是她们屈服了,也都麻木了,特别是有了孩子后。
白雪梅也多次逃跑,也多次被抓回来,也多次被暴打,她把希望寄托在唯一与外界有联系的邮递员身上,可谁知这个人也……,他竟然将信交给了白雪梅那所谓的丈夫,看到这里,实在另人气愤至极!是什么湮灭了他的良心?
白雪梅没有逃脱被买来媳妇既定的命运——她有了孩子。但这并没有转移她逃出去的信念!或许是好人有好报吧,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里,孩子们因为穷困上不起学,而白雪梅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看到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她不想他们因为知识的贫困走上他们祖辈的道路,就经常教教这些孩子,也因为这样,其中的一个孩子自愿当她的信差,把她的求救信递了出去!
本来警察来了,事情就好解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警察遭到了这一村子法盲的阻挠,包括村干部,这在群只会使用暴力的法盲面前,警察的力量也显得单薄,至于这些平时光明正大救人的警察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救出了一些被卖来的妇女,当汽车驶致动,这些女人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作为母亲,她们选择放弃自由,回到了孩子身边!
白雪梅走了,这段恶梦般的生活该结束了,当汽车与后面追过来的人渐行渐远的时候,她的心里并没有多少轻松,而是惆怅,她的孩子还在这里,这个村里还有很多孩子,难道他们的命运无法改变,要永远被贫穷蒙蔽求知的双眼,长大以后,像他们的父亲一样,用钱来买媳妇?
真的很悲哀,绵延的大山阻隔出了贫穷与落后、野蛮与愚昧,还有多少孩子会被困在这里,也还有多少希望被湮灭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