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皮(endothelium):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间皮(mes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内脏的运动。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微绒毛在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紧密排列成纹状缘,在近曲小管处为刷状缘;在电镜下,其胞质中可见纵行排列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物质的吸收。基膜(basement membran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均质状薄膜,电镜下分为基板和网板。浆细胞(plasma cell):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常
2、偏位,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在核膜下排列成车轮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浆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成,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分子筛(molecular sieve):许多蛋白多糖分子立体构型构成许多微孔隙的结构,以透明质酸为主链,侧面有许多蛋白多糖亚单位,具有防御功能。微孔能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使基层有屏障作用;但却能让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起到物质交换的作用。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外周血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0.5%-1.5%。熿焦油蓝染色可见其内有蓝色的细
3、网或颗粒,为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主要合成血红蛋白。它既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贫血疗效的指标。贫血(anemia):红细胞少于3.01012/L,血红蛋白少于100g/L即为贫血。骨板(bone lamella):骨质结构呈板层状,同层骨板的纤维平行排列,相邻骨板的纤维垂直排列。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据的腔隙。肌节(sarcomere):是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周期性横纹(cross striation):由于肌原纤维紧密聚集,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暗带相互
4、对齐,准确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因而构成了骨骼肌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肌纤维(muscle fiber):肌细胞因呈细长纤维形,故又称肌纤维。肌原纤维(myofibril)由大量粗细两种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规律地平行排列。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形成纵小管和终池,有贮存、释放a的作用。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纵小管(longitudinal tubule):肌浆网中央部分纵行包绕每段肌原纤维,称为纵小管。闰盘(inte
5、rcalated disk):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光镜下,HE染色标本中呈深染的线状或阶梯状。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传递化学信息和电冲动,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尼氏体(chromophilic substance):又称嗜染质,光镜下神经元胞体内可见有颗粒状或块状嗜碱性物质,即为尼氏体;电镜下由发达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合成蛋白质、酶等。神经元(nuron):即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其间以突触彼此连接。突触(synapse):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
6、传递信息的部位,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运动神经元的长轴突分布于肌组织和腺体内的终末结构,它支配肌纤维收缩和腺的分泌;根据分布部位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血窦(sinusoid):毛细血管的一种类型,又称窦状毛细血管其管腔大,形态不规则;内皮细胞无核处有窗孔,细胞间有间隙;基膜不连续或没有;主要分布在肝、脾、某些内分泌腺,其管壁通透性较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浦肯野纤维(pukinyer fiber):又称束细胞,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光镜下纤维粗而短,染色浅,有闰盘,将冲动快速传至心室各处,使
7、心室肌同步收缩。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中动脉最明显,介于内膜与中膜间,由弹性蛋白组成,HE染色呈波浪状,粉红色。肌性动脉(muscular artery):中动脉和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称为肌性动脉,通过平滑肌收缩可调节器官或组织血流量。脾血窦(splenic sinus):位于相邻脾索之间,与脾索两者相间排布,形态不规则,由一层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细胞有间隙,外面有不完整基膜及环形网状纤维。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即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内皮细胞为立方形,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的
8、重要部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MPS):单核细胞及其分化而来具有很强吞噬能力的细胞共同组成,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内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内的破骨细胞及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tal systerm):1.是由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组成;2.由垂体上动脉供血,在漏斗处形成触及毛细血管网,在腺垂体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在腺垂体远侧部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最后汇集成小静脉,注入垂体周围的静脉窦;3.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调控垂体远侧部腺细
9、胞分泌活动的通路。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的底部,细胞呈锥体形,顶部胞质充满粗大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电镜下,胞质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其分泌颗粒含有防御素、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功能。胰岛(pancreas islet):为散在于胰腺腺泡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内分布于腺泡之间的大小不等、染色较浅的内分泌细胞球团,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主要有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肝小叶(hepatic lobule):是肝脏的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肝索和肝血窦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小叶内
10、还有窦周隙和胆小管。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肝血窦位于肝板间,腔大不规则的窦状毛细血管,由一层有孔内皮细胞围成。血窦内定居有kupffer细胞。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间的狭窄腔隙。窦周隙中有贮脂细胞,能够贮存维生素。肝巨噬细胞(hepatic macrophage):又称库普佛细胞(Kupffer cell)位于肝血窦窦腔内,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表面有许多皱褶和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溶酶体和吞噬体;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属于单核细胞吞噬系统,具有活泼的吞噬功能,有重要防御作用,还能吞噬消除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门管区(
11、portal area):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其间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肺泡隔(alveolar septum): 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其内有密集的连续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肾单位(nephron):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每个肾一般有100万个以上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段小管、细段、远段小管组成。血管球(glomerulus):是一团蟠形的毛细血管,与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它是动脉性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是有孔型,内皮外有基膜,足细胞突起和裂孔膜附在
12、基膜上。髓襻(medullary loop):又称肾单位襻(nephron loop),是由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构成U型襻样结构,在尿液浓缩中起重要作用。生精上皮(seminiferous epithelium):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外侧有胶原纤维和梭形肌样细胞。透明带(zona pellucida):位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放射冠卵泡细胞间的一层均质状、折光性强、嗜酸性的带状结构,是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的。排卵(ovulation):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连同卵泡液一并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桑椹胚(morula):受精卵形
13、成后的第3天,其卵裂产生的子细胞数达12-16个,共同组成一个实心胚,外观如桑椹,故称桑椹胚。二胚层胚盘(bilaminar germ disk):受精后第2周,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圆盘状的结构,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为外胚层,靠近胚泡腔侧的一层立方细胞为内胚层,两胚层紧贴,中间隔以基膜,此即为二胚层胚盘。鳃膜(bronchial membrane):人胚第45周时头部两侧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左右对称,倍腹走向的6对柱状突起为鳃弓。鳃弓之间的5对凹陷为鳃沟,同时,原始咽侧壁内胚层向外膨出形成5对咽囊分别与鳃沟对应,两者间隔的称为鳃膜。唇裂(cleft lip):唇裂是最常见的颜面部畸形,
14、其原因主要为上颌突与同侧的内侧鼻突未愈合,唇侧多为单侧,也可双侧。肝憩室(hepatic diverticulum):4周时,前肠末端腹侧壁的上皮增生形成囊状的肝憩室,它是肝和胆的原基,分为头支和尾支,头支是形成肝的原基,尾支是形成胆囊和胆道的原基。麦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又称回肠憩室,是由于卵黄蒂近端未退化(卵黄蒂退化不全)所致,表现为回肠壁上距回盲部4050cm处的囊状突起,其顶端可有纤维索与脐相连。尿生殖嵴(urogenital ridge):4周末时,生肾索继续增生,并与体节分离,凸向胚内体腔,形成在中轴两侧的纵行条索称尿生殖嵴,是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的原基
15、。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后肾发生时起源于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输尿管芽演化为集合小管,生后肾组织演化为肾单位,并且远曲小管与集合小管接通。若两者未接通,使尿液在肾小管内积聚,从而在肾内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泡,可压迫正常肾组织,使其萎缩,从而引起肾功能降低,即为多囊肾。先天性腹股沟疝(congenital inguinal hernia):因腹腔与鞘膜腔之间的通路未闭合,当腹内压增高时,部分肠管可突入鞘膜腔,形成先天性腹股沟疝。心内膜垫(endocardial cushion):心房和心室间起初以狭窄的房室管通连,以后房室管背侧壁和腹侧壁的心内膜组织增生,形成背心内膜垫和
16、腹心内膜垫,两者对向生长,并互相融合,将房室管分为左右房室孔。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心脏发生时,由于动脉干和与心球分割不匀,致使肺动脉狭窄及室间隔缺损,粗大的主动脉向右侧偏移骑跨在室间隔缺损处,因为肺动脉狭窄而造成右心室肥大。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位于脑内,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完整内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能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通过,选择性的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从而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胸腺屏障(blood-
17、thymus barrier):位于胸腺皮质,为血液与胸腺皮质组织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结构。由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含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上皮细胞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能限制血液中抗原进入胸腺皮质,维持胸腺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正常发育。 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是肺泡气体和血液气体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其组成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液体层;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及其内皮。气血屏障很薄,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是生精上皮与血液之间存在的一种屏障结构。其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
18、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是维持生精细胞增殖分化微环境稳定和阻止生精小管内精子抗原物质逸出的结构。 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又称滤过膜,是血浆从肾血管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原尿形成所经过三层结构,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能限制大分子物质滤过,防止蛋白质滤过,利于原尿的形成。 胎盘屏障(placenta):即胎儿膜,是胎儿血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组成,是选择透过膜,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而多数细菌、有害物质不能通过,有利于胎儿血与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