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夜前的五分钟观后感1000字
深夜前的五分钟观后感 双面人生永远是故事所青睐的主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某人有双重性格,乃至精神分裂,多见于鬼片;二是,两个长相相同的人,有双重性格,多见于悬疑推理片。而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就属后者,这样的人物设置极具冲突性,为编剧提供更大的联想维度,更丰富的故事内容,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因为要在爱情和悬疑找到平衡点很有难度,但从观影感触来说,影片还是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有感动、有虐心、有唯美、有思考,称得上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从片名《深夜前的五分钟》可看出影片几分风格,这样的片名不是恐惧片便是爱情片,但这部电影却是介于二者间的故事。有鬼片的悬疑推理,又有爱情片的纯爱感动,是一种新鲜的类型影片。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相貌相同的双胞胎姐妹的不同人生,和大多数同类型故事一样,受宠的妹妹一辈子都在抢姐姐的东西,包括事业、爱情、前程后来随着其中一人的离世,留下来得那个要如何面临自己的人生与道路,便是电影所传递出来的主题了。
说这部电影,便不得不提影片的导演行定勋。这位曾经自编自导出日本电影史上的票房神话之作《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大导演,如今再次起航,执导《深夜前的五分钟》,这无疑将唤起当年呼唤爱粉丝的观影热潮。
从观影感触来讲,行定勋无论是对镜头的运用、画面的捕捉以及故事节奏的把握上,都很见功底,他并不会像某些影片一样玩快餐式的商业元素,而是会静下心来给你讲故事,并让你融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在舒缓的故事中激荡起内心的波涛。
影片的另一大看点,便是刘诗诗一人分饰两角了。电影中,她饰演了如玫和若蓝这对孪生姐妹,两人虽然长得相同的外表,性格却是天壤之别,一个张扬强势,一个低调内敛。在如今成熟的拍摄技术下,两个人可以在一个画面上飙戏,而且有相当多的特写长镜头,这对于一个青年演员来讲,绝对是对演技的大考验。如何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层次和角色属性,是刘诗诗要做到的。观众虽然现在还不能在电影院看到刘诗诗的表演,但从导演行定勋的态度中,刘诗诗已经为他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想来也不会令观众失望的。
当然,影片的真正价值在于他传递出了一种关于人性的思考。故事中的若蓝与如玫是相同皮囊下的双面人生,但常人又何尝不是有着双面性?可能一面是善,一面是恶,两者如此权衡和拿捏,想来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影片的出彩之处在于,导演并没有把故事结局讲完,没有把自己的答案灌输给观众,而是让观众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个答案没有对与错,只有是否真实。鲁迅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这部影片要传递得思想就是,你敢于面对真正得自己么?
我们时常恐惧于即将到来的明天,因为一切都是变数,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将钟表拨慢五分钟,在深夜前的五分钟里好好回味过去的一天,遐想未来的日子,坚定、从容、自信、执着的扮演好自己应该拥有的角色。那么,无论爱情还是工作抑或生活,无论现实还是未来,都将因这深夜前的五分钟而美好而期值可许。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1000字
我不是共产党员,也很少阅读政治性文献,更不会使用政治语言。但我是一个中国人,喜欢中国的历史,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今天我想用大众的语言,贴地的思维,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出自己心中的家国情怀,讲出普通中国人的心声,讲好中国故事,也想表达出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
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半条棉被》有人把它当成一次政治宣传,事实上也是。但电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主要有两点:一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大部分老百姓活在生存线上挣扎。他们生活的目标就是活下去,不饿死,不冻死。一顿饱饭,一条裤子,一床棉被,都成了他们的奢望。二是那一群真正有信仰的人。
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衰败到底线,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一定会产生很多的思考者和先行者。20世纪上半叶,尽管中国积贫积弱,但却是思想和文化灿若星河的时代。思想源于碰撞,文化源于苦难,这是定律。现在还有很多人怀念民国时代,他们不是怀念那时的苦难,苦难总容易被忘记,他们怀念的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穷则变,变则通,这群信仰者和先行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舍弃一切,义无反顾。
有人说信仰像一束光,它能温暖信徒的身心,同时也亮瞎了信仰者的眼睛,让他们看不见世界的真实。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绝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简单传播,而是中国思想界经过外来的思想和文化的冲击,几十年的振荡,洗涤,沉淀后,做出的主动选择。他从一开始就烙上了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印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自强、国家复兴的一次全新的探索。
他们的信仰是纯粹的,是苦难的中华民族内在的力量,是老树发新芽,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生命力。抵御外侮,重建秩序,国家兴盛,人民安康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愿意牺牲一切。砍头只当风吹帽不是戏里唱出来的,而是真实的历史写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不忘初心,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前行的目标和拐杖,是悬在执政者头上的警钟,是对无数牺牲在路上的先烈的承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保证。
风雨近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跳出几千年的历史轮回,走一条自己没走过,别人也没走过的一条新路。中间有磕碰,有弯路,有教训,更有代价。
砥砺前行100年,环顾四周,回首千年,不经意间,现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020年,将是中国乃至全球永载史册的关键年。不期而至的新冠病毒危机是对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制度的一次大考。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交出了一份最优秀的答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不是一句口号,它得到了坚实的印证。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90年代初写了一本书,叫《历史的终结》。基于冷战的胜利,他断言人类社会已结束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只有西方社会走在正确的路上。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今年的新冠危机,加上美国社会的撕裂,给了他两记脆响的耳光。自由政治无法控制嗜血的资本怪兽,反而成了资本的工具无视生命,泯灭人性。自由资本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秩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前路一片茫然-------
历史并未终结,危险和挑战一直都在。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相比西方还有很大的差距,路还很长。当代共产党人唯有不忘初心,始终把社会公平、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才不会偏离方向;唯有不断完善自我,团结大众才能获得续航的力量;唯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改造官僚权治滋生的土壤,才能跳出历史的轮回,探索实践出人类社会的理想未来。
位卑未敢忘忧国,闲谈纵论天下事。
谨以此文向身边的共产党员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