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31588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6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05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 2023-02-06 发布 2023-03-06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5664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鲁少波、曹迎春、王生、张晓锋、李东胜、王霞、刘庆博、史进文、曹成、王玉彬、杭晓峰、梁恒、李娜、李亚玲、李艳丽、刘洋、黄智冬。DB 13/T 5664

2、2023 II 引言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实现森林资源增长目标,满足上级对下级的年度造林任务考核和林业管理的需要,为规范造林测评技术标准和方法程序,监督检查造林数量和质量,在总结历年造林核查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该标准完善了县级造林任务上报的技术要求,增加了造林类型、造林树种构成等方面内容,细化了造林面积核查、造林成活率核查方法,使其在满足全国造林核查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更加符合我省造林实际。DB 13/T 56642023 1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的总体要求、核查内容和方法、其他要求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省级造林检查测评,市、县级

3、及各造林项目人工造林检查评价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3859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LY/T 1812 林地分类 LY/T 2083 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 DB13/T 5287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判读区划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造林类型 forestation type 造林地类和造林特性的归类。造林年度 forestation yearly 以12个月为区间,规定造林的起讫日期。讫日所在的年为造林年度。生长年度 growth yearly 当年春雨季和上年的秋冬季造林,经过一个生长季(春雨季)的适应,可以确定了苗木的死活,这个时间区间,为生长年度。测评年度 evaluation yearly 对造林年度的造林进行检查测评称为测评年度。栽植苗 one-year seedling 栽植一年或经过一个生长季节,能够确认死活的苗木。新植苗 new-planting(replanting)seedling 栽植后没有经过一个

5、生长季、尚不能确认苗木死活状态的苗木。遗存苗木 coppiced seedling 指栽植超过一年,经过三个生长季或树龄超过一年且小于三年的栽植苗、实生及萌生树木。4 总体要求 DB 13/T 56642023 2 测评对象 测评年度内完成造林任务并自检后上报的县(市、区)。测评内容 造林数量,造林质量分别用面积核实率和面积合格率表示,内容详见附录A。测评程序 年度测评如下图所示程序。图1 造林质量测评程序 4.3.1 材料上报 测评对象按DB13/T 5287中4.3数学基础上图,按表1数据结构上报。表 1 造林上报矢量图数据结构表 序号 字段名 中文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 备注 1 XI

6、AN 县 字符串 30 转主要指标库 2 XIANG 乡 字符串 30 转主要指标库 3 CUN 村 字符串 30 转主要指标库 4 XIAO_BAN 小班号 字符串 5 转主要指标库 5 XBMJ 小班面积 双精度 18 0 平方米 6 ZAOLIN_FS 造林类型 字符串 6 苗圃、嫁接等 7 YOU_SHI_SZ 优势树种 字符串 8 株数优势树种 检查抽样 实地检查 质量控制 产出结果 填写抽样表 填写小班检查表 质量检查表 检查报告 数据库审核 材料上报 数据结构 填写审核情况表 实现全省年度造林一张图 填写年度造林统计表 DB 13/T 56642023 3 表 1 造林上报矢量图

7、数据结构表(续)序号 字段名 中文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 备注 8 Shu_zh_jg 树种结构 字符串 8 纯林、混交林等 9 ZAOLIN_ND 造林年度 短整形 4 实际年度 10 ZAOLIN_JJ 造林季节 字符串 2 春、雨、秋 11 ZAOLIN_FF 造林方法 字符串 4 植苗、直播等 12 ZAOLIN_MD 造林密度 短整形 4 每亩株数 13 MIAOM_ZL 苗木种类 字符串 4 播种、裸根等 14 PINGJ_JJ 平均基经 短整形 3 mm,整数 15 PINGJ_MG 平均苗高 短整形 4 cm,整数 16 CHENHOU_L 成活率 浮点型 4 1%,1 位小

8、数 17 Zong_zh_sh 苗木株数 短整型 4 18 Yi_cun_zs 遗存株数 短整型 4 19 Yinan_zs 栽植苗 短整型 4 20 Xinzh_zs 新植苗 短整型 4 21 Sim_zs 死苗数 短整型 4 22 Kongk_zs 空坑 短整型 4 23 DIAOCHAY 调查员 字符串 16 最多填写 2 人 24 PEITONYUAN 陪同人 字符串 16 最多填写 2 人 25 DIAOC_SJ 调查时间 整形 8 年月日各 2 位 26 BEIZHU 备注 字符串 100 4.3.2 材料审核 核查单位审核县级上报数据,填写表2。表 2 造林上报造林数据审核表 市

9、 县 上报 审核 变化原因 小班数 小班面积 小班数 小班面积 重叠面积 乔木林 建设用地 其他 4.3.3 样本组织 以上报单位为总体、小班为单元,在审核后的造林矢量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满足抽样比例个数要求的小班,组成测评样本。填写表3。DB 13/T 56642023 4 表 3 造林质量测评抽样一览表 市 县 审核面积 抽样面积 抽样比 抽样小班数 抽样小班号 4.3.4 现地核查 借助GPS、RTK、激光测距仪、手持移动端等仪器,现场核查造林小班。a)核实确认小班位置、小班边界、区划大于 0.0667ha(667 m2)的造林地块;b)核实调查造林年度、造林类型、造林方式、造林密度、造林

10、季节、苗木规格等因子;c)分类计量苗木株数;填写附录表 A.1 和附录表 A.2。4.3.5 质量控制 按照随机、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质量检查。每个小班采用倒扣分法进行评定,100分为满分,评分80分者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填写附表A.4 测评结果 以小班为统计单元,按上报单位汇总造林质量测评结果。填写附表A.5。编写质量测评报告,提交测评表、数据库。结果评价 以小班为评价单元,以行政区划单位或造林工程项目实施单位为造林结果评定单位。4.5.1 评价指标 a)造林面积核实率 检查面积与上报完成面积即小班面积的百分比,见式(1)。L=S1/S2100%(1)式中:L面积核

11、实率,单位为%;S1符合标准的面积;S2上报完成面积(小班面积)。b)造林成活率 成活株(穴)数与设计株数的百分比。见式(2)。=(遗 存 苗 木+栽 植 苗+新 植 苗)/(遗 存 苗 木+栽 植 苗+新 植 苗+死 苗+空坑)100%(2)式中:P造林成活率,单位为%;N1成活株(穴)数;N2设计株数。c)栽植苗木、遗存苗、新植苗成数 成活株(穴)数=遗存苗木+栽植苗+新植苗 造林苗成数=栽植苗/成活株数100%遗存苗木成数=遗存苗木/成活株数100%补植苗成数=新植苗/成活株数100%栽植苗成数51%是计算成活率的前提条件,当栽植苗成数51%,即遗存苗木成数51%或新植苗成数51时或两者

12、之和51时,该小班不是新造林,不计入当年造林,面积计零、成活率计零。DB 13/T 56642023 5 c)最低造林株数 有造林设计的小班,依据设计密度确定,没有造林设计的,依据表5密度确定。4.5.2 评价标准 a)合格造林小班 小班面积核实率95%;造林成活率85%;旱区、高寒等区,造林成活率70%;b)需补植造林小班 小班面积核实率95%;造林成活率41%84%;c)造林失败小班 造林成活率40%。d)其他认定 没有造林、造林面积小于667 m2的、造林年龄超出测评年度的、造林密度不足最低标准的、单行林带、乔木林地造林、特殊灌木林造林、乔木嫁接造林等不计入当年造林,核实面积认定为“0”

13、。4.5.3 结果评定 按LY/T 2083中6.2、6.3营造林实绩要求执行。5 核查内容和方法 造林面积核查 采用“RS”、“GPS”、“GIS”为一体的手持移动端,逐小班进行位置、边界、饱满度等内容测量核实。5.1.1 小班位置 GPS(RTK)定位,只检查和上报范围相同位置的造林小班。5.1.2 小班边界核实 利用GPS(RTK)和卫星遥感图像,核实造林小班边界。5.1.3 面积核实 小班界内,造林不饱满,存在一个或多个连续面积667 m2的造林区域,需区划细班,细班号为小班号后加注英文小写字母,如10a、10b等。小班核实面积为累计细班造林面积。5.1.4 林带小班核实 行数2,且乔

14、木林行距4 m、灌木林行距2 m;林林带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按一条林带调查,否则按两条林带调查。外业采用GPS或RTK,确定小班端点和拐点坐标,利用激光测距仪或其他测量工具实测林带宽度。内业以矢量面的方式区划录入核实成果数据库。造林成活率调查 采取样方(带)和全面调查的方法,分类计数造林株数。面积2000 m2或总株(穴)数300株的小班,全部实测。超出以上指标的,进行样方或样带调查。面积抽样比例不少于5%,数量:样带不少于3条、样方不少于5个。填写表A.3。5.2.1 样方(带)测设 室内计算机上布设,在上报小班图上,均匀布设样方或垂直于等高线(行距方向)的样带、记录布设样方的西南角点

15、坐标或样带的起点坐标;外业调查时,根据坐标采用RTK或GPS定位测量、罗盘定向、皮尺测距定边的方法进行样方(带)放样。记录面积,调查成活率。并在西南交点处拍摄照片。样方放样:以坐标点为西南角点,沿整地方向,布设一定面积(如20 m 30 m)的方形样地。DB 13/T 56642023 6 样带放样:以坐标点为起点2倍株距 带长的样带 5.2.2 样方(带)调查 a)分遗存、活苗、补植、死苗、空坑等逐株(穴)计数。b)压界木按“留左/上,去右/下”的原则取舍 c)遗存木仅对树龄 03 年的苗木计数。d)灌木林、苗圃类型小班,只样带调查,仅调查样带中造林苗木,不调查灌木、苗圃苗木。e)嫁接类型小

16、班:仅对接穗林木计数,单株多接按单株计。f)绿地类型小班:乔灌苗木分别计数,丛状灌木按单株计,绿篱灌木按 1 株/2m2计算。g)设施类型小班:小班内存有多个独立大棚,至少调查 2 个大棚苗木。6 其他要求 造林类型划分 依据造林前地类和造林特性,划分以下7种类型。表4 造林类型划分 造林类型 概念解释 简称 无林地造林 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滩涂地等无林地上的造林 无林地 疏林地造林 郁闭度 0.100.19 之间的疏林地上的造林 疏林 灌木地造林 灌木林地上营造乔木树种,特灌除外 灌木林 苗圃地造林 指育苗与造林间作,是一种新的造林方式 苗圃 嫁接造林 在灌木上嫁接乔木,是提高森林覆盖率

17、的一种方式 嫁接 设施地造林 在人工设施内,如大棚内栽植的非苗木树木。设施 绿地造林 在建设用地、交通用地等土地上,进行的园林绿化的造林 绿地 造林密度 根据小班样方(带)调查的计量株数,计算单位面积有效造林株数:播种造林乔木树种按1株/4 m2计、灌木树种1株/2 m2计,单点多株按1株计。有造林设计的小班,初值密度为设计密度;没有造林设计的小班,最低初值密度依据表5。表 5 河北省各树种造林最低初植密度 序号 树种 密度(株/亩)序号 树种 密度(株/亩)1 白蜡 83 31 苹果 42 2 板栗 44 32 葡萄 94 3 侧柏 74 33 桑树 100 4 柽柳 94 34 沙棘 94

18、 5 椿树 50 35 山杏 94 6 刺槐 74 36 山楂 60 7 杜梨 42 37 石榴 50 8 杜松 56 38 柿树 44 DB 13/T 56642023 7 表 5 河北省各树种造林最低初植密度(续)序号 树种 密度(株/亩)序号 树种 密度(株/亩)9 杜仲 55 39 丝绵木 44 10 枸杞 56 40 桃树 42 11 国槐 56 41 文冠果 74 12 海棠 50 42 无花果 50 13 核桃 44 43 梧桐 44 14 黑枣 20 44 五角枫 44 15 花椒 44 45 杏扁 40 16 黄连木 56 46 杏树 44 17 火炬 42 47 悬铃木 5

19、1 18 金叶榆 48 48 杨树 74 19 梨树 55 49 银杏 56 20 李子 42 50 樱桃 44 21 栎树 56 51 油松 74 22 连翘 56 52 榆树 44 23 楝树 50 53 云杉 77 24 柳树 44 54 枣树 37 25 栾树 56 55 皂荚 56 26 落叶松 77 56 樟子松 74 27 玫瑰 74 57 榛子 94 28 木槿 44 58 紫穗槐 94 29 柠条 96 59 紫叶李 58 30 泡桐 36 树种结构 参照GB/T 38590附件C23规定,部分执行表6标准。表 6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 树种结构类型 划 分 标 准 纯林 单一树

20、种株数占总株数的65%混交林 单一树种株数占总株数的 35%65%乔灌混交 乔灌混栽乔木树种或灌木株数(丛数)占总株数的 35%65%其他因子 在每个小班样方(带)内,调查造林类型、造林季节、造林方法、苗木种类等因子,选择正常生长的3株一年生优势苗木,测量其基径、树高,计算平均值,填写人工造林外业核查小班样方(带)调查表A1。影像记录 DB 13/T 56642023 8 所有抽样小班均需拍摄数码照片,反映全貌的全景照片1张,反应造林树种的近景照片1张。照片具备时间信息和坐标信息。照片以上报单位_小班号_细班号命名。DB 13/T 56642023 9 A A 附录A (资料性)人工造林外业核

21、查小班调查统计表 A.1 人工造林外业核查小班调查统计表 表 A.1 人工造林外业核查小班调查统计表 县 乡 村 小班号 小班面积 细班号 面积 造林类型 优势树种 树种结构 造林年度 造林密度 成活率 造林季节 造林方法 苗木种类 平均基经 平均苗高 调查员 陪同人 调查时间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DB 13/T 56642023 10 A.2 人工造林外业核查样方(带)调查统计表 表 A.2 人工造林外业核查样方(带)调查统计表 县 乡 村 小班号 细班号 小班(细班)面积 样方(带)h 样方

22、(带)面积 调查面积抽样比 遗存(萌生)株数 遗存(萌生)株数占比 栽植苗株数 栽植苗株数占比 新植苗株数 新植苗株数占比 造林时间认定 死苗株数 空坑数 总株数 计算成活株数 成活率 单 位 面积株数 密度认定 优势树株数 优势树株数占比 伴生树株数 伴生树株数占比 其他树种株数 其他树种株数占比 树种结构认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B 13/T 56642023 11 A.3 人工造林外业核查小班样方(带)调查表 表 A.3 人工造林外业核查小班样方

23、(带)调查表 县 乡 村 小班号 细班号 样方(带)号 样方(带)长 样方(带)宽 样方(带)面积 造林方法 优势树种 优势树栽植苗 优势树新植苗 优势树遗存苗 伴生树种 伴生树栽植苗 伴生树新植苗 伴生树遗存苗 其他树种 其他树种栽植苗 其他树新植苗 其他树种遗存苗 死苗 空坑 优势树苗种类 优势树基径 优势树树高 全景照文件名 近景照文件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B 13/T 56642023 12 A.4 人工造林小班检查质量评价表 表 A.4 人

24、工造林小班检查质量评价表 序号 检查县 小班号 合计 位置 闭合差 造林面积 造林年度 造林成活率 造林密度 平均基径 平均苗高 造林类型 优势树种 树种结构 造林季节 造林方法 苗木株数 遗存株数 栽植栽植苗 新植苗 死苗 评价 不得有错 1/200 5%不得有错 5%,临界值1%5%,临界值1%5mm 1 米0.1米,1-10m3%,10m 以上5%。不得有错 不得有错 不得有错 不得有错 不得有错 1%1%1%1%1%1 20 10 20 20 20 10 2 2 2 2 2 2 2 1 1 2 1 1 被检查人 检查人:检查时间 注:小班 100 满分,评分 80 分为合格小班,否则为

25、不合格小班。DB 13/T 56642023 13 A.5 造林核查结果统计表 表A.5 造林核查结果统计表 县 上报面积 审核面积 任务完成率 抽样面积 抽样比 核实面积 面积核实率 合格面积 补植面积 失败面积 面积合格率 DB 13/T 56642023 14 A.6 各造林类型按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 表A.6 各造林类型按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 县 总计 无林地 灌木林 苗圃 嫁接 设施 绿地 疏林地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核实面积 其中合格 其中失败 DB 13/T 56642023 15 A.7 造林面积按树种结构统计表 表 A.7 造林面积按树种结构统计表 县 合计 纯林 混交林 乔灌混交 核查面积 其中合格面积 核查面积 其中合格面积 核查面积 其中合格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质量控制/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