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doc

上传人:fus****123 文档编号:31574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 页数:177 大小:5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前言春三月天地生万物荣恰应春气赛迪顾问精心奉献的140种 2003 2004年中国信息产业与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又如约而至 2003年花里逢君别上半年战胜非典凤凰涅磐不平凡的春天永志难忘下半年淡者屡深否极泰来新的黄金增长期喷薄欲出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深入国际化竞争日益紧迫产业价值链日趋完善新兴IT市场顺势而升商业先机再现企业突破边界历时一年之久 200余名专业研究人员心血铸就的年度报告不仅条分缕细海量数据客观记录百万文字翔实丰富更有创见纷呈观点论述反复锤炼市场预测拨云见日它承续了赛迪顾问的求实与严谨既洞悉发展环境把脉客户需求又揭示产业规律辨识市场悬机其中不乏睿智卓见

2、更是新知满目年度报告的点滴进步标志着赛迪顾问研究人员水平的日臻上升它是思考的升华智慧的顿悟更是产业发展成就的见证感谢这些敢为天下先的思想者们感谢这些致力产业强盛而恒兀兀以穷年的耕耘者们正是他们加快产业实现融合正是他们推动市场开拓创新放眼2004年国民经济蒸蒸日上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更是大道如砥抬望眼政策拉动效果凸现信息化大潮已起产业日趋升级数码产品始进黄金时代移动产业渐成气候网络服务走向实用开放源代码快速发展业务整合能量聚变商业智能已成新贵年度报告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IT产业的发展主旋律曾记否 2000年体验亢奋与辉煌 2001年历经起伏与跌宕 2002年注重理性与务实 2003年实现创

3、新与突破看今朝 2004年迎来融合与拓新产业实现融合才能兼容并蓄共生共赢市场唯有拓新方可自在自为终极无间目录. . . 2003. 2 2 3 5 5 5 5 5 6 7 . . . 8 8 9 10 10 10 10 111112 (.) . . 1数字电视用户规模与增长 2数字电视终端设备市场规模与增长 (.) 1运营商缺乏盈利及用户兴趣淡薄导致数字电视发展缓慢 2政府积极推动成为全球数字电视发展共性 (.) . 1美国通过新的数字电视机标准提前淘汰机顶盒 2欧洲数字电视市场发展较快英国担当领头兵 3日本数字电视正式播出政府强力支持促进普及 (.) . 1十五计划的全面实施数字广播电视计划

4、加快数字化进程部分 2十五计划的发展优化整合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规模优势部分 3重点项目的数字电视研究试验与推广部分 4重点项目的数字用户终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部分 5 2010年远景规划中的其他相关内容 6实施保障的加大科研投入广辟融资渠道部分 (.) . 1地域划分 4区 2时间划分 4阶段1 12 . 13 13 14 14 15 16 16 16 16 17 17 18 . 2003. 19 19 21 23 23 24 25 25 25 25 25 26 26 27 27 3过渡计划 4阶段6层次 4过渡办法及建议 5试点城市分布 (.) . 1模拟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与

5、速度 2模拟有线电视运营主体及发展模式 (.) . . 1网络运营 2内容运营 3相关政策性规定 (.) . 1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规模 2试点城市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 . 1市场发展规模 2产品市场结构 3产品价格结构 4品牌市场结构 5销售渠道结构 (.) 1数字电视热潮提前释放数字高清电视机需求 2内容与运营限制用户机顶盒选择权高性价比造就数字高清CRT 成功 3缺乏规模需求与市场化使机顶盒价格严重偏离使用价值 4系统设备厂商占有机顶盒先机彩电企业更具综合市场竞争力 5运营商为机顶盒主要销售渠道赠送硬件成为内容促销手段 (.) . 1北京市2 27 . 28 . . 2003. 29 2

6、9 29 30 30 32 33 33 33 . 2003. 34 34 35 35 36 37 38 38 38 39 40 42 43 2上海市 3广州市 (.) . 1机顶盒需求特征 2数字电视机需求特征 (.) . 1微量需求尚难支撑规模供给 2国际主流芯片机顶盒解决方案均已在国内实现产品化 (.) . 1技术标准和应用环境的不成熟阻碍终端市场形成规模需求和完善产品 2缺乏标准带来产品概念模糊容易误导消费(.) . (.) . 1收视费用支出情况 2信息费用与电视费用支出情况 3对现有电视节目的满意程度 4不满意原因分析 (.) . 1对数字电视的认知 2对数字电视的兴趣所在 3对付费

7、节目内容的偏好 4付费方式与付费水平 5对数字电视基本费用承受水平 6数字电视信号接入趋势分析. .2004.5. . . . 45 45 46 47 49 49 49 50 50 . 2004.5. 51 51 51 52 52 52 53 53 53 53 .5.2004 . 54 54 57 (.) . 1国家积极支持为数字电视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2机卡分离产业政策利于终端产品的市场化和推广应用 3内容的不断丰富直接带动终端市场增长 (.) . 1有线网络的现状和竞争不充分的经营将延缓数字电视进程 2数字电视大规模应用对技术成熟性提出严峻考验 3改变用户的免费收视习惯对内容提出更高要求 4

8、数字电视处于启动阶段市场发展可能出现波动 (.) . 1机卡分离标准出台机顶盒开始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进程 2大卡方案与小卡方案将会并存发展 3数字电视热播拉升高端机顶盒产品需求 4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有助于彩电厂商胜出 5家电渠道逐渐分流网络运营商机顶盒市场 (.) . 1数字电视为CRT数字高清等离子和液晶等高端电视需求增长加速 2数字电视一体机市场将提前启动 3创新速度与成本优势决定新竞争格局 (.) . 1数字电视用户 2数字电视终端4 57 57 (.) . 1数字电视用户总量预测 58 2机顶盒需求总量预测 59 3数字电视机需求总量预测 60 60 (.) . 1产品价格变化预测

9、 61 2细分市场结构预测 . . 63 63 63 64 64 65 (.) . (.) . . (.) . . (.) . . (.) . . 附件1 . 72 .2 .(.) . 表目录 3 14 14 15 18 27 27 28 31 33 36 47 48 55 56 58 58 62 图目录 4 15 17 19 20 21 ./. . . . 2003. . . . . . . 2003 2003. 2003. 1989 2003. 2003 2015. . 2004 2008. 2004 2008. 2004 2008. .1 2003. .2 1989 2003. .3 2

10、000 2003. .4 2003. .5 2000 2003. .6 2002 2003. 1.2.3.4 .5.6.7.8.9 .10.11.12.13.14.15.16.17.18.22 22 23 24 24 29 30 35 37 37 38 39 40 41 41 42 42 43 44 59 59 60 61 61 .7 2003. .8 2003. .9 2003. .10 2003. .11 2003. .12 2003. .13 . . .14 2003. .15 . .16 . . .17 2003.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11、 .24 .25 . .26 2004 2008. .27 2004 2008 .28 2004 2008. .29 2004 2008. .30 2004 2008. 主要结论 1中国数字电视市场开始启动五年时间趋于成熟 2机顶盒需求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市场规模突破3600万台 3受应用环境和一步到位心理影响未来五年数字电视机需求规模超过 6000万台 4未来五年中国数字电视终端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3397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可观的发展空间 5内容和资金两大瓶颈相互牵制数字电视发展模式亟待突破1 一 2003年全球数字电视终端市场现状与特点 (.) . 1 .数字电视的实现带来了全新的电视概念就其技术

12、而言数字电视不仅仅在声音图像质量有很大的提高频道数有很大扩展而且在传输方式上从单向传输发展为信息的交互传输更重要的是它将给人们的生活和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各国对数字电视的技术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应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从1993年12月休斯公司发射第一颗数字压缩电视直播卫星以来数字电视广播已经在美国乃至全球形成了发展热潮许多国家(地区)在2000年前后都陆续进行了数字电视的试播和广播并拟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从各国(地区)推广数字电视广播发展的进程情况看多数国家(地区)都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开始然后才逐步向有线与地面无线广播延伸一些最早进行数字电视广播的国家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广

13、播停止模拟广播的目标都定在了2010年前后统计显示 2003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从 2002年的6300万户上升至 9100万户年增长44.4%目前数字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地区)是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的收视普及率最高占全球用户的63.3%北美占18.2%亚太占10.4%拉美占5.1% 2 1./.国家数字广播推广计划美国 1994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7年开始有线广播 1998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完成数字化广播的目标为2010年日本 1996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8年开始有线广播 2003年12月1日数字电视正式开播预计在2006年普及数字电视英国 1998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9年开始有线

14、广播 1998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完成数字化广播的目标为2010年德国 1996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7年开始有线广播 2001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完成数字化广播的目标为2010年法国 1996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7年开始有线广播 2002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意大利 1996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7年开始有线广播正在进行地面无线广播试验西班牙 1997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8年开始有线广播 2000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瑞典 1997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8年开始有线广播 1999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芬兰 1997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8年开始有线广播 2000年开始地面无线广播荷兰 1996年开始卫星

15、广播 1997年开始有线广播比利时 1996年开始卫星广播 1997年开始有线广播韩国 1997年11月选择了 ATSC标准 1999年开始试验播出 1999年7月韩国政府宣布转变到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计划 2001年在汉城地区开播数字电视 2003年在其他大城市地区开播 2004年在省会城市开播 2005年在城镇开播 2011年完成数字化播出中国台湾 2000年6月试播数字电视到2010年-2012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映越南 2000年8月和12月 2001年6月开始了地面数字电视试播印度 2001年进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实验 2010年计划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率为70%菲律宾 2001年5月开始卫星

16、数字电视广播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4 02 2 .从全球角度看数字电视产品市场与其他IT产品市场相比较发展相对缓慢业界将数字电视市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视音频业务的数字化广播增值数据广播服务和交互式数字电视信息服务当前多数国家正在发展第一阶段市场全力开发第二阶段市场从近几年世界数字电视产品市场发展看产品市场的发展受到各国政府实施数字电视广播计划的钳制以及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存在差异等的影响预计形成规模市场还需一定时间的培育乐观的估计真正达到置换现有模拟电视机拥有量的市场规模要在2010年前后才可能出现 2003年随着全球市场机顶盒与数字电视机价格的显著下降数字电视终端市场取得了明显进展 20

17、03年全球数字机顶盒(包括卫星有线与地面三类产品)的发货量突破了5000万台数字电视接收机 (包括两种产品内置数字调谐器的全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显示器加机顶盒产品)的销量约为704万台未来几年全球数字电视机市场将呈现逐年温和增长态势从数字电视机的发展趋势看将向大屏幕化平面化薄型化方向发展其主要技术措施是显示屏采用平板显示器件逐步取代CRT 30英寸以下屏幕的数字电视将以液晶为主 3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将以PDP为主(参见表3)另外投影式数字电视机将采用数字光源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技术使投影式数字电视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这类产品已经上市.1 2003.

18、 32.3%6000 35%5160 30%5000 3340 4420 25%4000 20%21.9%3000 16.7% 15% 2000 10% 1000 5% 0 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出货量万台年增长率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4 02 4 (.) . 1 . 全球数字电视市场的发展都面临过同样的局面到底是电视终端产品少还是节目内容少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因为缺少内容支持与有效的盈利模式加之消费者对数字电视的兴趣并不象预想的那样浓厚都使得运营商对数字电视的盈利前景信心不足推广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导致数字电视的进展相对比较缓慢 2 . 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在亚洲的日

19、本韩国以及中国政府都对数字电视抱有极大的热情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基本都制订了相应的分步骤实施的数字化时间表因为数字电视的发展将引发带动整个国家媒介领域的深刻变革并为数字电视终端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市场机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跨国媒体公司大局扩张的今天把握数字电视产业意味着掌握国家许多相关产业的命脉数字电视已经突破技术升级而提升到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高度 (.) . 1 . 美国政府对数字电视广播极为重视早在1997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主席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即数字电视的发展应看成是推进美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最廉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美国政府在推广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方面采取了鼓励自由竞争的政策而地面无线

20、和有线数字广播的推广则以FCC为主导美国在推广数字电视广播计划上曾一度出现反复根据1997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数字化转型立法规定 2006年12月31日全面停止模拟电视信号的空中播放同时将在空中传送数字电视信号但因政府政策业界以及市场等种种原因将计划推迟到2010年5 据初步统计美国2003年数字电视用户总数约为2280万户占总家庭数的23.1%数字机顶盒销量大约为 1530万台较2002年下滑了 2.3%其中卫星电视机顶盒的销量略高于有线机顶盒下滑主要是由消费者对数字电视服务的需求不旺造成 ;2003年数字电视机的销量约为239万台比上年增长68%美国东部时间 2003年9月10日联邦规章管理者

21、通过了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接入电视机而不需要机顶盒和额外电缆的设备标准为了观看收费电视用户要向电视机中插入一个由有线电视服务商提供的安全卡预计2004年底这种具有即插即用技术的高清晰度电视机将在美国大批量上市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和刺激公司提高产量快. 速普及这种新型电视机 2 . 欧洲国家的数字电视广播最早是从法国开始的 (1996年4月)卫星与有线数字电视的开播几乎与日本在同一时期目前欧盟成员国的卫星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已经接近 100%几乎所有卫星频道都按 DVB标准广播 2003年欧洲国家数字电视的普及率平均达到了27%其中英国的普及率为32%用户数达到 982万户数字电视发展较快主要原因

22、是英国政府从经济政策与大多数公众受益的角度来推进电视广播数字化的发展所谓经济政策角度就是政府认识到英国的 PC与因特网的普及不如美国希望将数字电视作为推进信息网应用的切入点另外在技术上英国政府考虑到数字广播与模拟广播相比只要略增加信道带宽就可传送大量的信息剩余的带宽容量可用于发展新一代移动电话因而可有效利用带宽资源所谓使大多数公众受益的角度就是让外出机会较少的高龄人群在家中也能通过数字电视广播充分地应用数据和享受所提供的双向信息服务由于英国政府在推广数字电视广播上采取了宽松的公平竞争政策一些数字广播业者为争取收视者采取了免费提供机顶盒来争取用户的策略如英国的主要卫星广播业者BskyB就采取了免

23、费提供机顶盒的做法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为适应电信计算6 机和广播电视行业出现的融合趋势英国的电信管理机构Oftel已经与广播无线电等部门的管理机构合并组成单一的可以广泛覆盖所有通信服务的管理机构Ofcom加强对数字电视的管理英国政府最初的完全数字化广播的目标定于2008年 2013年后又将将这个目标提前到2006年 2010年 3 . . 2003年12月数字电视在日本正式开播日本政府希望以此刺激国家迟滞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决心将数字广播发展成为国家标准并发誓要在2006年底在全国普及数字电视日本首相小泉主持了一个由大型电视网络进行全国直播的开幕仪式目前日本的数字电视还只局限于 3个大的城市潜在用

24、户大约有 1200万个家庭实际电视观众仅为30万人左右为了帮助数字电视系统的启动日本政府已投资了16亿美元政府希望随着人们纷纷购买数字电视广播公司采购新的设备以及新型服务的兴起日本的总体经济能够在下一个10年中达到1.8万亿美元的顶峰7 二中国数字电视终端设备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 .中国数字电视的整体发展指导思路主要体现在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1 . . .(1) 十五初期确定广播电视系统从仿真向数字过渡的总体规划技术方案政策措施十五期间要在数字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和用户接收等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在卫星有线地面传输系统全面实施数字广播电视计划 (2)

25、 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广播技术的研究比较试验确定我国数字广播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的体制与标准研究我国数字广播发展战略 2001年选择一些大中城市进行数字声音广播单频网和信息台试验以及卫星数字声音广播的实验 (3) 数字电视(含高清晰度电视和标准清晰度电视 HDTV/SDTV)广播的推进首先从卫星和有线电视切入 2001年利用我国卫星直播试验平台建立高清晰度电视卫星传输影院试验系统同时建立有线数字电视试验网兼顾数据业务的发展研究确定有线电视分配网模式和数据业务平台在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用户管理电子节目指南以及有条件接收等方面取得经验后确定我国数字电视广播的技术体制和管理体制 2002年有线数字电视

26、正式播出 2003年数字电视在卫星有线电视全面推进 (4) 继续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在测试认证优选国内外高清晰度电视和标准清晰度电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我国地面数字元电视频道配置地面发射接收系统研究 2003年完成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有计划地在一些重点城市进行地面数字电视试验取得经验后 2005年正式在我国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广播8 (5) 建立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示范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工艺与技术为高清晰度电视的试验与播出提供节目源 2 . . . . . . . (1) 完

27、善国家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加快全国有线广播电视联网进程 2001年实现全国联网 2002年基本完成省级光缆干线网的建设 2003年全面实现国家省级干线网和地方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的互联互通建立较为完善的运营体制 (2) 继续完善以 HFC接入为主其他接入方式为辅的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改造大. 力发展用户推进分配网向数字化双向化方向发展实现光节点到楼村因地制宜地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力争至2005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 1.5亿 (3) 十五初期利用国家及省级光缆干线网络实现多套中央和省 (市)广播电视节目下传和新闻回传 (4) 研制并建立国家省级光缆干线网网管系统和各地有线广播电视分配

28、网网管系统加快有条件接收系统和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网络系统的管理水准和运营效率 (5) 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推动集数字电视与数据广播业务于一体的数字用户终端的广泛应用建立国家级的数字电视传输平台数据广播传输平台数据交互式业务传输平台 2001年在干线网上传输数字电视节目有计划地选择有条件的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进行数字电视节目试验播出 2003年在我国全面推行有线数字电视到 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用户超过3000万户 (6) 十五期间各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应全面建立融合用户资料收费管理业务设置维护受理决策分析报表生成财务统计等现代化的用户管理和运行管理系统建立有线广

29、播电视播出服务质量与监督体系9 (7) 2001年制定完成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地址码编码方案并结合网络 IP地址规划形成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广播电视系统用户编码体系 3 . . . . . (1) 制定我国电视广播系统仿真向数字过渡的规划和数字电视(含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地面广播规划 (2) 建立中央北京上海深圳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示范工程研究中心 (3) 建立有线卫星数字电视试验与播出系统 (4) 建立数字电视测试系统 (5) 加强地面数字电视移动接收的研究确定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传输技术标准和频率规划 (6) 建立数字电视广播试验与试播系统 4 . . . .制定数字用户终端的体制标准规范

30、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用户终端建立试验平台逐步推广应用 5 2010. .广泛采用广播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传送播出及存储新技术实现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 2015年停止仿真广播电视的播出 6 . . . . .广播影视事业是高科技高投入行业多年来由于经济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行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十分薄弱科研投入一直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十五期间必须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努力开辟多重融资渠道各级电台电视台及企业化10 管理单位每年应按照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数量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在投入的问题

31、上必须建立全新的投资理念采取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将资本运作和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国家财政主要支持带有全局性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政策规划标准的制订 (.) .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规划主要体现为广电总局 2003年6月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该文件从地域和时间的划分过渡的计划和办法以及相关建议等五方面对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规划作了整体说明 1 . 4.将全国按照地域划分成四个部分直辖市和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11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海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贵州直辖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 .

32、 4.从时间角度将2003年 2015年划分为四个阶段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第一阶段第三第二阶段阶段第四阶段 .6.4.3 2003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以上城市地级城市县以上城市县级城市直辖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第一阶段2003-2005 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第二阶段2006-2008 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第三阶段2009-2010 西部地区第四阶段2011-2015 西部地区图示说明第一阶段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12 第二阶段到2008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第三阶段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第四阶段到2015年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