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孔成像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
2.、知道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知道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孔成像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理解小孔成像
教学难点: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板书设计
小孔成像实验
一、 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
二、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的关系
三、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2、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物体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可以看见物体,但是有时我们发现大树下成的影子是大树的影子,而经过树叶间的光线照到地上成的都是圆的,这是为什么呢?能不能用我们才学的光沿直线传播来作解释呢?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孔成像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演示:
在光具座上,我们依次放上点燃的蜡烛、带小孔的障碍物、光屏。让烛焰,小孔,光屏大致在同一高度,如下图所示
(1)成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倒立)
(2)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实像)
(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吗?
2、学生动手制作小孔成像器
利用课先准备的材料制作小孔成像器,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简单的仪器制成。同学们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蜡烛,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比较一下,哪个同学做的小孔成像器成的像比较清楚,,怎么样看到成的像,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
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吗?
学生动手实验(4人一组)
在光具座上,改变障碍物上小孔的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4人一组)
(1)固定障碍物,光屏,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距)
物距(cm)
像距(cm)
像(大于、等于、小于)物
5
10
大于
10
10
等于
15
10
小于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像距固定时,物距越大,小孔所成的像越小
(2)固定蜡烛,障碍物,,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
像距(cm)
物距(cm)
像(大于、等于、小于)物
10
5
小于
10
10
等于
10
15
大于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物距固定时,像距越大,小孔所成的像越大
注意事项:
1、 配合演示要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说明小孔成倒立实像以及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2、 孔的大小,物与小孔的距离配合要适当,以保证所成实像既清晰又有一定的亮度。
3、 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三)小结
1、制造小孔成像器
2、探究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的关系
3、探究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