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139835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动物生理学 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_的一门科学。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_水平、_水平和_水平等。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_、_和_。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_,它是机体较_(多/少)的调控形式。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_调节。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_、_、_和_。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和_。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_、_、_、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_、_与_。二、简答题1 简述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三、论试题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第一章 答案一、填空题1 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2 细胞和分子 器官和系统 整体;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反馈 多; 5 负反馈; 6 迅速 准确 局限 短暂; 7 缓慢 持久 较广泛; 8 范围局限 调节幅度小 灵敏度低;9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二、简答题1 见教材P3; 2 见教材P8-P92 3 见教材P5三、论述题1 见教材P6-P7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简单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入胞作用; 5 出胞作用; 6 受体; 7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8 细胞凋亡;

3、9 细胞保护; 10 静息电位; 11 动作电位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 , 和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 , 和 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5 动作电位包括 , 和 三个过程。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的帮助, 是_转动的一种形式。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_ 、_和_。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

4、征是产生_。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_消耗能量,_载体。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_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_数倍以上。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_实现的。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_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_。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_转运方式,因为K+是经蛋白载体_浓度差转运的。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_,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_。三、单项选择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

5、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7 小肠上

6、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9 可兴奋细胞包括: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1 关于神经纤维静

7、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

8、Na+ -K+泵的作用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

9、同标志是: (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23 当达到K+平衡

10、电位时: (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

11、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28 刺激

12、阈值是指: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ATP酶 D 糖蛋白31 下列哪一种离

13、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 A K+ B Na+ C Ca2+ D K+和Na+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 动作电位 .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 阈电位 . 刺激阈 . 以上均不是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

14、不变.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36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以上都不是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吞噬作用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39 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 12倍 . 30倍 . 50倍 . 70

15、倍 . 90倍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 1倍 . 5倍 . 12倍 . 18倍 . 21倍41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 去极相之后 . 超射之后 . 峰电位之后 . 正后电位之后 . 以上都不是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 前者约大10 . 前者大 . 前者小 . 两者相等 . 以上都不对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 )。. 不变 . 增大 . 减小 . 先增大后减小 . 先减小后增大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 钾平衡电位. 钠平衡电位

16、.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超射值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7

1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 糖脂 . 胆固醇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E)。.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入胞作用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四、判断题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Na+外流产生的。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3. A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

18、为5g,B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8g,所以说B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5.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8. 静息电位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的状态,称为超极化。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13. cAMP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15

19、在静息状态下, K+和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16 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20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2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2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2

20、5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28 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30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五、简答题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3.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5 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

21、六、论述题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第二章 答案一、名词解释1 见教材P17; 2 见教材P17; 3见教材P18; 4 见教材P20; 5 见教材P21; 6 见教材P21-P22; 7 见教材P23; 8 见教材P25; 9 见教材P27; 10 见教材P28; 11见教材P28二、填空题1 单纯扩期;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兴奋性; 3 生物电现象; 4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5 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6 两侧; 中间; 7 水; 蛋白质; 被动; 8 一定的刺激强度; 一定的刺激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22、9 动作电位; 10 不需要 需要; 11 强度 阈强度; 12 局部电流; 13 最小刺激 兴奋性越高; 14 易化扩散 顺; 15 腺体 动作电位三、单项选择题1 E;2 A;3C; 4 C;5 A;6 C; 7 C;8 B;9C; 10 E;11 D;12 C;13 A;14 D;15 C; 16 A;17 B;18 D; 19 B;20 E;21 C; 22 D;23 E;24B; 25 E;26 D;27C; 28 C;29 A;30 C;31B;32 D;33 D;34 C;35 C;36B; 37 C;38 C;39B; 40C;41 C;42C; 43 C;44 C;45 E;

23、46E;47 C;48 E;49D;50 A; 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简答题1 见教材P28; 2 见教材P28 3.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

24、,说明兴奋性越低;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4 细胞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 1.物质转运功能 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的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 2.信息传递功能 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3.免疫功能 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 4.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

25、关。 5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6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 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7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在接受一次刺

26、激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而依次出现下述四个不同时相。初期对任何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反应,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还经历一个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称为超常期。在超常期之后,恢复正常前还经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为低常期。六、论述题1 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构成。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电位变化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成。后电位

27、是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由于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但在说明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播上的意义不大,因此常以锋电位来代表动作电位。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被激活的 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 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引起Na+迅速内流。 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Na+通道开放,形成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Na+内流时,于是跨膜离子

28、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达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Na+内流停止,而膜内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 简言之,锋电位上升支是膜外Na+快速内流的结果;而下降支则是膜内K+外流的结果。 细胞每兴奋一次,就有一定量的Na+在去极时进入膜内(使膜内Na+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一),一定量的K+在复极时逸出膜外(类似Na+的数量级)。 在每次兴奋的静息期内, 膜上的钠-钾泵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将逸出膜外的K+泵入

29、,使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状态恢复至兴奋前的水平,以便细胞接受新的刺激。 2 一个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物质转运。其转运形式如下: 1.单纯扩散 是指某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目前比较肯定的只有O2和CO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依靠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2.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其特点

30、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 3.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如细胞膜上的Na+-K+泵逆浓度差转运Na+、K+的过程。 4.出胞和入胞 是指膜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出胞是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都属于出胞作用。入胞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是固形物,便称为吞噬,如进入的是液体,则称为吞饮。第三章 血液一、名词解释1.血型 2.红细胞脆性 3.血液的粘滞性 4.血沉 5.血液凝固

31、 6. 凝血因子 7. 等渗溶液 8.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9. 血浆胶体渗透压 10. 血浆晶体渗透压 11 血浆和血清12 红细胞比容 13 红细胞沉降率14 促红细胞生成素二、填空题1. 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 和悬浮其中的 所组成。2. 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有一种叫做 的血浆蛋白成分。3.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 , 和 。4.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 , 和 。5. 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 , 和 。6. 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是 和 。7.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_、_、_和_。8. 血液样品经抗凝剂处理后离心,离心管底部的红色部分是_,顶部的淡黄色液体是_,二

32、者之间很薄的白色部分是_。9.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蛋白成分有关,_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而_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0. 长期居住在高原者的红细胞数量_居住在平原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_分压降低,刺激肾产生_。11 血小板主要有_、_、_、_和吸附等生理特性。 12 红细胞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快慢,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发生_。13 5_溶液的渗透压数值与哺乳动物的_渗透压值相当。14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化学因素是_。15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的参与。16 肝素主要是由_产生,其化学本质是_。17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_的各种_和_相对稳定。18 组织液是细胞_液的一部分,它与血浆约占体重的_

33、。19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的_形成,而血浆的_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20 T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免疫有关;而 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免疫有关。21 生理学上,常把_中的_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22 机体缺乏维生素K 将导致血凝时间_,主要原因是肝脏_形成减少。23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_和_。24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_。25 抗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与_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_。1血浆;血细胞 2纤维蛋白原 3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4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5维生素B12;叶酸;促红细胞生成素 6抗凝血酶III;

34、肝素7. 运输功能 ; 防御功能 ; 止血功能 ; 维持稳态 8. 红细胞;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9. 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10. 多于 ; 组织中O2 ; 促红细胞生成素 11 粘着聚集释放收缩12 血浆叠连现象 13 葡萄糖血浆 14 ADP 15 Ca2+ 16 肥大细胞直链多糖酯 17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理化因素 18 外20 19 白蛋白球蛋白 20 细胞体液 21 血浆NaHCO3 22 延长凝血酶原 23 抗凝血酶肝素 24 IgG 25 凝血酶失活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A.Nacl B.KCl C.白蛋白 D.球蛋白 E.

35、红细胞2. 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3. 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4. 血液的组成是:( )A.血清血浆 B.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5.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 ( ) A 肝 B 脾 C 胸腺 D 骨髓6. 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血浆总渗透压 D 血红蛋白含量7.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 )

36、 A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小分子有机物 D 电解质8. 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是: (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凝集素A和凝集素B9. 血浆总渗透压 ( ) A 近似NaCl0.9%溶液的渗透压 B 近似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C 近似0.9%尿素溶液的渗透压 D 近似血浆胶体渗透压10.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有相同的: ( ) A Na+浓度 B K+浓度 C 总渗透压 D 胶体渗透压11.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2. 红细胞不具备的特性是: ( ) A 在血浆内

37、的悬浮稳定性 B 趋化性 C 可变形性 D 对低渗溶液的抵抗性13.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 ) A 骨髓 B 肺 C 肾 D 肝14.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 ( ) A 铁的供给 B 雄激素 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组织内O2分压降低15. 外源性凝血: ( ) A 由出血激活凝血因子XII开始 B 由损伤组织释放因子III引发 C 不需要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 凝血时间较长16.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 )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1

38、7. 可延缓或防止体外血液凝固的是: ( ) A 维生素K B 血管舒缓素 C 肝素 D 香豆素18. 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成份是: ( ) A 前激肽释放酶 B 尿激酶 C 抗凝血酶III D 纤溶酶原19. ABO血型的分类依据是: ( ) A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B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类型 C 血清中特异性凝集素的种类 D 血清中的特殊免疫抗体种类20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血液中加入肝素 .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21 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由因子发动 . 所需时

39、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 不需要钙离子参 . 需要因子参与 . 由因子发动 2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 . 抗凝血酶 . 抗凝血酶和肝素 . 氯化钠 . 肝素 . 白蛋白 23 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 )。 . 组织间液 . 血浆 . 细胞内液 . 脑脊液 . 淋巴液 24 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透过红细胞膜( )。 . 铁离子 . Ca2+ . K+ . Na+ . Cl-和HCO-25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 . 维生素B6和叶酸 . 维生素B1和叶酸 . 维生素B2和叶酸 . 维生素B12和叶酸 . Fe2+和叶酸四、判断题1.每毫升血液中数量是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2.低温可加速血液凝固。3.血液加温可加速血液凝固。4.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动物血凝减慢。5.白细胞对机体有保护作用。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7. 血量维持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血量的轻微变化就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8. 红细胞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9. 所有血细胞都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10. 抽出的血液在试管内凝固属于外源性凝血。11动物在缺氧环境中,促使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红细胞数增多。 12红细胞在与其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中即能保持原体积不变。 13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