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jsp.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13841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js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js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js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jsp.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jsp.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A-C) 爱国学社清末中国教育会创办的学校。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国教育会成立后,即酝酿自设学堂和编教科书。11月14日,上海南洋公学学生因抗议校方压制学生言论自由而退学,要求协助。中国教育会于21日决定办学,定名爱国学社,设于泥城桥福源里。以蔡元培为学校总理,吴敬恒为学监,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等为义务教员。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自己的任务,重精神教育。规定学生分寻常、高等两级,两年毕业。寻常学级的教科有修身、算学、理科、国文、地理、历史、英文、体操;高等学级的教科有伦理、算学、物理、化学、国文、心理、论理(逻辑学)、社会、国家、经济、政治、法理、日文、英文、体操。

2、次年春开学,章炳麟也来任教。旋又办爱国女学社。设于白克路登贤里,初由蒋智由总理,后由蔡元培继任,学生多为发起人的妻女。学社由退学风潮产生,对其他地方学潮也给予支持。章炳麟讲课时,“多述明清兴废之事”,宣传反清;社员也经常集会演说,倡言革命。还附设蒙学堂,创立童子会,出刊童子世界。东京留日学生组成拒俄义勇队后,爱国学社社员也准备组织,恰好南京陆师学堂发生学潮,退学学生章行严(士钊)、林砺来沪联系。不久,陆师学生四十余人都编入爱国学社学籍,在校成立军国民教育会。章行严任苏报主笔后,经常刊登爱国学社的动态,社员也不时为苏报撰文,促进了上海地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苏报案发生后,学社被迫解散。爱国女学社

3、则延续至1908年。瑷珲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条约。又称中俄瑷珲和约。 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沙俄利用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困难处境,多次派兵入侵黑龙江上中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建立哨所,设置村屯,蓄意制造武力侵占的既成事实。1858年5月(咸丰八年四月),乘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之际,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兵船多艘驶至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宣称以黑龙江为边界,如果不从,俄国将联合英国对华作战。双方交涉时,俄国兵船鸣枪放炮,以武力相威胁。5月28日(四月十六日),奕山被迫与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

4、该约共三款。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苏联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乌苏哩江(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哩江,此后亦准俄国行船,别国不得航行。该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至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实际认可了瑷珲条约。白朗起义河南省宝丰县绿林头目白朗(18731914),为反对袁世凯政府的统治,于1912年发动的农民起义。民国初年,河南省农村灾荒严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

5、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饥民、乞丐成群。白朗与李鸿宾、宋老年等绿林头目联合,被推为首领。他们以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聚众抗官,队伍很快发展至五六百人,活动于豫西广大农村。1913年夏,白朗乘北洋军调离豫西南之机,率众攻破唐县、禹城,声势壮大。二次革命爆发后,白朗于9月南下,夺取湖北枣阳,占据县城十一天。11月又攻占宝丰县城。1914年1月,白朗率领两千人,消灭了进入豫西的官军,越过京汉铁路,接连攻破光山、潢川、商城及安徽省六安、霍山等县城。袁世凯将张镇芳撤职,派陆军总长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调集两万多人进行围剿。白朗在霍山突破北洋军的包围,于3月7日一举攻克湖北老河口,歼敌两

6、千余人。在此,白朗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西走陕、甘,夺取四川为根据地。白朗军长驱入陕,攻占商南等地,一度逼近西安。又沿渭水西进,由陇县进入甘肃省境。陕西一带哥老会纷纷归附,队伍得到补充。乘势攻占天水,麾军进入甘南地区。欲由此入四川,被川军阻击。白朗军长期流动作战,给养不足,主力队伍疲惫不堪,军纪松弛,大小头目思乡心切。于是决定沿原来路线折回河南家乡。官军追击堵截,白朗军一路苦战,伤亡惨重,及回到河南鲁山、宝丰一带,已溃不成军。8月初,白朗率领数百人在鲁山石庄与官军搏战,负伤身亡,部队溃散,起义失败。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破袭战役。因调集一百零五个团参战,故称“百

7、团大战”。1940年上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法西斯德国欧洲攻势的刺激下,积极准备南进。因而一方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投降,一方面在华北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分割封锁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八路军的全面进攻及其“囚笼”政策,破坏日军进攻西安、昆明、重庆的计划,以影响全国战局,克服国民党内的投降危机,争取时局好转,八路军总部决定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参战兵力二十余万,另外,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战。战役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2月5日基本结束,历时三个半月,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20日至9月10日,以

8、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敌人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正太铁路,在八路军突然猛烈攻击下全路瘫痪,同蒲、平汉等铁路交通一度被切断,日军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受到严重破坏。第二阶段,从9月20日至10月上旬,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了涞(源)灵(丘)战役,一二九师主力组织了榆(社)辽(县)战役,一二师主力在同蒲路忻口、宁武、朔县间展开破击战等。八路军以勇猛的攻势,攻克了日伪军的一些据点,平毁了大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使被分割的地区重新联成一片。第三阶段,从10月6日至12月5日,是反击日军“扫荡”。此前,日军因遭到一系列沉重打击

9、,一面恢复其交通线,一面增调兵力对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报复性的“扫荡”。八路军在反“扫荡”作战中,坚持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经过连续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是役,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余次,毙伤日军两万余人、伪军五千余人,俘日军二百八十余人、伪军一万八千余人。破坏铁路四百七十余公里、公路一千五百余公里、桥梁隧道二百六十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这次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及“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梦想,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

10、和八路军的威望。保国会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1897年11月(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德国强占胶州湾事起(见租借地),瓜分危机严重,康有为“既上书求变法于上,复思开会振士气于下”,结合各省旅京人士立会,粤学会、蜀学会、闽学会、关学会先后成立。遂决再“成一大会,以伸国愤”。1898年4月12日,保国会在北京成立,拟定保国会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客是:“以国地日制,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即“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讲求变法、外交、经济,以协助政府治理国家。规定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

11、,时已略具政党规模。共集会三次,意在集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接着,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组织。吏部主事洪嘉与怂恿浙江人孙灏出面攻击,诬为“辩言乱政”,“形同叛逆”。御史潘庆澜也上疏劾奏,谴责康有为“聚众不道”。御史黄桂又参劾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以其“乘机煽惑,纠合下第举子”,“揽权生事”,如各省自保,那将“从此分裂”,要求严禁。这样,保国会虽未封闭,然已形存实散。但它“合群结社”,表达了御侮图存的爱国意愿,促使了各省自保的救亡运动和“诏定国是”的实现。保皇会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团体。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899年7月20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与李福基

12、等在加拿大创设。又名中国维新会。会例提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义和团运动发生,八国联军侵入,保皇会认为这是反击后党、“扶救皇上”的时机,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先订和约以保南疆”,酝酿“讨贼勤王”,同在国内的唐才常联系、准备起事。但保皇会及其首领康有为拒绝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合作,对自立军的经费也延宕未交,自立军失败。此后,它的斗争锋芒渐由针对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顽固派转向革命派,由保光绪帝转为保清朝封建政府,想以孔子的权威和光绪帝的“圣德”感

13、化会员,说革命要“有流血之惨”,要“引起分裂”。1906年,清政府颁布预备立宪,康有为发出文告,“以为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则内讧分争,而促外之瓜分”。又说:“今上不危,无待于保”,宣布旧保皇会“告蒇”,于1907年2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元旦)改为“国民宪政会”。3月23日,在美国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赴,“议行君主立宪”。国民宪政会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以尊帝室为旨”,成为继续抵制革命、鼓吹“宪政”的政治团体。保甲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系宋代以后封建旧制。1932年8月蒋介石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

14、例后,正式开始在豫鄂皖三省红军革命根据地周围地区施行。后来先后扩大到陕西、江苏、甘肃、宁夏、湖南、绥远、福建、浙江、山东、江西、四川等省及北平(今北京)、南京市。1937年2月由行政院公布修正保甲条例,推行全国。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各保就该管区域内原有乡镇界址编定,或并合数乡镇为一保,但不得分割本乡镇一部编入他乡镇之保。大乡镇得编组为若干保,设保长联合办公处,由保长互推一人为主任。户长基本由家长充任,保甲长名义上由保甲内各户长、甲长公推,但县长查明不能“胜任”,或认为有更换必要时,得令原公推人另行改推。户长须一律签名加盟于保甲规约,并联合甲内户长共具

15、联保连坐切结,声明如有“为匪通匪纵匪”情事,联保各户,实行连坐。保甲长受区保长指挥监督,负责维持保甲内安宁秩序。联保主任受区长指挥监督,负维持各保安宁秩序总责,但各保应办事务仍由各该保长负责。保甲组织的基本工作是实施“管、教、养、卫”。“管”包括清查户口,查验枪支,实行连坐切结等;“教”包括办理保学,训练壮丁等;“养”包括创立所谓合作社,测量土地等;“卫”包括设立地方团练,实行巡查、警戒等。1939年9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增设副保长一人,规定保长兼任保国民学校校长和壮丁队队长,进一步强化保甲制度。1949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而被废止。鲍罗廷(18841951)19

16、231927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和苏联驻中国国民党代表、国民政府高等顾问。俄罗斯人。原名马尔克维奇格鲁申贝格,生于沙俄前威帖布克省。青年时代开始革命活动。1903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春赴美侨居,参加革命活动,曾在芝加哥加入美国社会党。1918年7月回国,在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工作。次年3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随后奉派到美、德、英等国从事国际联络工作。1923年秋来中国,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苏联驻广州革命政府代表,并被孙中山聘为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其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高等顾问等职。他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具体计划,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月参加

1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协助起草大会宣言和会议的其他文件。同时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请求苏联政府派军事顾问团及调拨款项、军械支持军校。并多次到军校介绍十月革命经验和苏联红军的生活和政治工作。当年10月支持孙中山镇压商团叛乱。11月随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逝世前,请他转达遗言和给苏联的信。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高等顾问。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鲍罗廷对蒋采取妥协迁就的态度。同年7月北伐军开始出师,他暂留广州,12月随国民政府北迁至武汉。当蒋介石反动面目暴露后,他支持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采取的制裁措施。同时支持人民群众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

18、但指责“农民运动过火”。1927年4月蒋介石进行反共清党后,对鲍罗廷等发出通缉。同年10月他回到莫斯科,曾任苏维埃劳动人民委员,塔斯社代理负责人、英文莫斯科新闻主编。1949年2月因美国记者斯特朗“间谍案”受株连被捕。1951年5月 29日死于伊尔库茨克的一个劳动营中,后来苏联为他恢复了名誉。北四行天津盐业、金城、大陆和上海中南四家银行的合称,为中华民国时期北方金融集团之一。盐业银行由河南省都督张镇芳于1915年创办。1917年因张参与张勋复辟事被捕,该行即被段祺瑞派吴鼎昌接收,嗣后张镇芳虽复任董事长,但实权一直操于吴鼎昌之手。金城银行由周作民与军阀倪嗣冲及其幕僚王郅隆等于1917年创办,周作

19、民长期任总经理。大陆银行由谈丹崖、许汉卿等于1919年创办,谈任董事长,不久兼总经理。1933年谈病故,由颜惠庆任董事长,许汉卿任总经理。中南银行由华侨商人黄奕住和上海报业资本家史量才等于1921年创办,聘胡笔江任总经理。前面的三行投资人主要是北洋军阀,其主要业务为承购北洋政府公债、库券和对政府机关放款,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华北的金融业务。中南银行虽在上海,创办人也不属于北洋军阀系统,但它的营业重心在京津,业务经营上依附于北洋政府。为了巩固和扩张实力,四家银行共组“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并联合发行中南银行钞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它们又依附于国民党

20、政权。1935年币制改革后,四行准备库也告结束。 1937年1月,另设“四行信托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依附于日伪势力,互相利用,投机牟利。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官僚买办资本势力的打击下日趋衰落。1948年,四行储蓄会和四行信托部改组为联合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四行及联合银行于1952年底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凭借北洋军的实力控制中华民国中央和地方政权,出卖国家主权,镇压人民,实行独裁统

21、治,企图恢复帝制。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1920年7月发生直皖战争,皖系失败下台,直系上台。1922年和1924年先后发生了两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后,奉系控制中央政权。不断的军阀混战,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北洋军阀自身的实力也受到削弱。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见皇姑屯事件),至此

22、,北洋军阀的统治最后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北洋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各个派系的兴衰关系很密切,以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四个阶段。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袁世凯上台后,临时政府进行改组,

23、唐绍仪首任内阁总理,不少北洋官僚入阁。袁世凯为了清除革命势力,逼迫主张调和南北矛盾的唐绍仪辞职,换其亲信赵秉钧组成御用内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袁并无约束力。但此时政治形势仍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其主要表现是资产阶级民主形式得以保留,国会中同盟会员居多数,南方多数省政权也掌握在同盟会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与北洋派一争高下的实力。19121913年上半年,由于两大政治势力的对峙,形成了民国史上一个短暂的特殊时代。政党林立,舆论活跃,全国大小党派团体上百个,报刊几百家,表现出难得的资产阶级民主气氛。众多政党中,最重要的是以同盟会为主体改组的国民党,以前清立宪派旧官僚为支柱的进步党。国民党领导人希望通

24、过和平方法建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发展实业,具有进步意义。但他们在理论上的主张脱离了以土地问题为核心的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行动上组织松散,缺乏强有力的行动手段,对袁的野心也认识不足。相反,袁世凯暗中集聚力量,文武并用,扩军备战,寻求列强财政支持,实力雄厚。1913年初,大选揭晓,国民党获胜,袁立即摘下和平假面具,指使暴徒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挑起战争。革命党人意见纷纭,仓促中在7月发动二次革命,终因不敌早有准备的北洋军而失败。这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重大挫折。二次革命失败后,南北对峙局面宣告结束,袁世凯用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独占了全国政权。接着,袁通过威胁手段,于10月当

25、选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会及省议会,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总统独揽一切大权,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被袁破坏殆尽。袁世凯统治期间,镇压了革命派的活动,北洋派也保持着大体上的一致,因而政局相对稳定,北洋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各种体制的基础多在这一时期奠定,公布的一些法规、条例对工商业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但大总统职位仍不能使袁世凯满足,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旋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

26、民国纪元。但经过辛亥革命,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袁为称帝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以换取支持,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袁在北洋派内部排挤手握兵权、对帝制不甚积极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造成北洋派内部的分裂。忙于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可能给帝制运动以有力支持。因此,袁世凯称帝后彻底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持反袁,组织了中华革命党与中华革命军,在沪、鲁、陕等地发动起义,但因孙中山、黄兴有分歧,缺乏实力,又脱离群众,故影响不大。结果,反对袁氏帝制运动的领导权反而被进步党夺走。他们在全国反袁浪潮推动下,联合西南地方势力,打出反袁复辟旗帜,占据了主动地位。1915

27、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很快得到全国响应,资产阶级两大派别在反袁基础上联合,北洋派内部却无法一致。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这场战争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具有革命性,势不可挡。袁世凯虽然还想挣扎,但已力不从心,于1916年6月6日病死。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自1916年袁世凯死至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京政府基本上为皖系军阀段祺瑞把持。袁世凯之死,结束了北洋集团的大体统一局面,开始了群雄纷起、兵连祸结的军阀割据年代。北洋内部分裂为直、皖两大系,奉系在东北迅速崛起,各地大小军阀如晋系、滇系、桂系等无不割据一方。中国的

28、小农经济基础与帝国主义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为军阀割据创造了条件。北洋集团内部缺乏坚固凝聚力,本身并非统一的军事团体,袁世凯生前尚能维持,袁死后中心既失,兵为将有,政治权力分散在各路军阀手中,不仅中央不能控制各省,甚至省不能控制下属各县。督军团横行无忌,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大多徒具形式,中央政府只能在对外关系上勉强代表着国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临时约法、国会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也已恢复,但实质与袁世凯时代并无二致。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分把持北京政府实权,但他不能缓和北洋派与其他派别以及北洋派内部的矛盾。首先引发的是府院之争,手无实权的总统府敢与大权在握的国务院相抗衡是因为得到部分国会议员及对段不满的派

29、别的支持,到1917年春因对德参战案达到高潮。黎元洪解散国会,免去段祺瑞的职务,段立即煽动督军团叛乱,并阴谋在天津另组政府。正值此际,张勋复辟发生,段率兵打败张勋。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英雄自居,把持中央政权。皖系政府对外以参战为名,签订了中日军事协定,出卖主权,投靠日本,借款编练参战军;对内奉行武力政策,排除异己。为了独霸政权,段废除临时约法,由皖系安福俱乐部包办选举,1918年8月成立新的御用国会,选北洋元老徐世昌为大总统,派兵讨伐南方护法运动,皖系势力发展到了最高峰。段祺瑞破坏民主的行径,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对。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他没有提出发

30、动民众的切实方案,手头无军队,只能依靠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等人,而唐、陆等人的目的则是借机扩充势力。孙中山最后被排挤,不到一年即辞职。南北武力对峙演化为争权夺利的议和。皖系虽然控制了北京政府,但不能控制北洋各派,对非北洋系的西南军阀更是鞭长莫及。皖系军阀扩张的同时,其他大小军阀也在扩充各自的实力,直、奉两系的扩展尤其迅速。直系兵精械足,不甘久居人下,首先在与南方军政府作战问题上与皖系发生矛盾。直军在前线自行停战,其停战主和言论,迎合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直系极力攻击皖系卖国,一时又赢得了人心。皖系上台后一系列倒行逆施,本已引起人民反感。1919年巴黎和会时,皖系政府的表现导致五四运动的爆

31、发,使它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直系在政治、军事上都占据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压制日本的扩张,依靠英美支持的直系在与依靠日本支持的皖系的争斗中又多了一重筹码。1920年7月,直皖战争终于爆发。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结盟,未及半月,皖系即败下阵来,直系曹锟、吴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直系是打着反对皖系武力统一的旗号上台的,然而当他们上台后,就以中央政权的名义实行武力统一政策。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系的反对,纷纷以“民主”、“自治”、“联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种名义对抗。首先与之发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系。双方起先共同控制着北京政府,但因胜

32、利果实分配不均,在组阁等问题上互相指责,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击败奉系,独占了中央政权。新胜之后的直系脱下“爱国”、“进步”的伪装,镇压工人运动,造成“二七”惨案,暴露了它的敌视人民的本相。他们先打着“恢复法统”的旗号,恢复国会,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复任大总统。继之又对黎元洪“逼宫夺印”,接着直系便高价收买国会议员,于1923年10月通过贿选,收买“猪仔议员”,让曹锟当上了大总统,搞得举国哗然,丧尽民心。反直的一方,奉系败退出关后,宣布“闭关自治”,锐意整军经武,实力大增,皖系不甘寂寞,企图卷土重来;南方的孙中山准备北伐,也在寻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孙、皖、

33、奉“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内部则因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冯玉祥部自成一派,且与反直一方暗通款曲。1924年9月,以江浙战争为前奏,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大举进攻,直军作战不利。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直系腹背受敌,吴佩孚失败南下,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告终。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直系垮台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权。他们抬出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实际则在背后操纵。段祺瑞提出召开“善后会议”,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各派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纵横俾阖,敌与友之间根本无一定之分。北方的奉系与冯玉祥国民军系首先发生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系与吴佩孚重新携手,共同反冯,1926年初将

34、冯部挤出华北。奉系内部,郭松龄于1925年底联合冯玉祥倒奉,由于日本的干涉而失败。同时,东南孙传芳与奉军激战,一跃而为五省霸主。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后奉、直两系在围攻倾向革命的国民军的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暂时建立了他们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统治,并组成直系和奉系军阀势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这个政府由内阁“摄政”。这时,南方国民革命兴起,经过五卅运动,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使广东革命军的北伐时机成熟。1926年7月,北伐开始,北伐军先打吴,再攻孙,最后击奉,各个击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国半壁江山。北洋军阀在面临失败的最后关头,仍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

35、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企图联合各派军阀,进行最后挣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进行“清党”、“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顿,给北洋军阀以短暂喘息之机。然而为时不久,国民党各派再度联合继续进行所谓后期北伐,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遂于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带,向东北收缩。他本人在回沈阳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洋政府司法机关由大理院、总检察厅、平政院组成。大理院系沿用清末旧制,为“四级三审”制的最高审判机关。设院长一人,总理全院事务,并监督行政事务。置民事、刑事

36、庭若干,各庭设庭长一人,监督本庭事务。审判采用合议制。其职权为管辖:不服高等审判厅二审判决而上告各案件的终审;不服高等审判厅决定(或命令)而抗告各案件的终审;属于大理院特别权限各案件的初审、终审。总检察厅也是沿用清末旧制,为最高检察机关。设检察长一人,监督总检察厅事务。设检察官二人以上,行使以下主要职权:遵照刑事诉讼律,实行搜查处分,提起公诉,实行公诉,并监察判决的执行;遵照民事诉讼律,为诉讼当事人或公益代表人,实行特定事项。平政院为办理行政诉讼机关,成立于1914年3月31日。设院长一人,直属大总统,指挥、监督全院事务;评事十五人,分组三庭,行使以下各项审理权:中央或地方最高行政官署的违法处

37、分,致损害人民权利,经人民陈诉的。中央或地方行政官署的违法处分,致损害人民权利,经人民诉愿至最高行政官署,不服其决定而陈诉的。但不得受理要求赔偿损害的诉讼。北洋政府行政区划北洋政府划分国家领土为不同区域,并建立相应的行政组织的制度,其行政区划包括二十二省、四特别区、京兆地方及外蒙古、青海、西藏。依1913年1月8日公布的划一现行各省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行政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行政官厅组织专的规定,北洋政府的行政区划分省、道、县三级。其省级为:一地方,即京兆地方;二十二省(不包括日占台湾省),即直隶省、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

38、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省、四川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四特别区,即热河特别区、绥远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川边特别区;外蒙古、青海、西藏。省、特别区分道。京兆地方、道分为县、设治局,为初级行政组织。1922年,全国共有九十七道,一千九百六十三县,十二设治局。外蒙古、青海分盟,盟下分旗。西藏分宗,相当于内地的县。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1935年11月4日起实行。中国疆域辽阔,货币制度一直很复杂混乱,严重地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并且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1933年3月,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实行银本位制

39、,虽对货币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但整个中国的币制仍非常紊乱。1934年6月,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白银收购价格,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动摇了银本位制的基础。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公告,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其他原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准其照常行使,由财政部定期以法币换回。实行白银国有

40、。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1936年5月,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缔结中美白银协定,法币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

41、附庸。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边币抗战时期陕甘宁等边区政府银行发行的纸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按国共两党的协定,使用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后由于辅币缺乏,市场流通失灵,边区银行乃于1938年6月以光华商店名义,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面额为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五种,后又增发七角五分一种,作为辅币使用,与法币同值兑换。1941年皖南事变后

42、,国民政府停发第八路军军饷,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使边区财政发生极大困难。边区政府为了发展边区经济,支持抗战,于1941年1月28日通过了“发行边币、禁止法币在边区内流通”的决议。同年2月授权边区银行发行面额为一元、五元、十元的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简称边币),并以边币逐渐换回“光华商店代价券”,使边币成为边区唯一的法定货币。这对保护边区的独立自主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边币受法币影响贬值,边区政府决定授权陕甘宁边区银行以边区贸易公司名义发行“商业流通券”,规定“流通券”一元兑换边币二十元。自1945年6月1日起,“流通券”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本位货币,边币陆续收回。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银

43、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后停止发行。与此同时,晋察冀边区政府为了统一三省货币,沟通三省经济,对敌进行货币斗争,于1938年由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面额为一元、二元、五元、一角、五角等五种纸币,也称边币。1948年5月停止发行后,按这币十元对冀南币一元的比率并行流通。同年12月,按一千元折合人民币(旧币)一元的比价收兑。此外,1941年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发行的纸币,1946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票面印有“冀热辽”字样的纸币,也称边币。博学鸿儒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清承唐宋旧制,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有博学鸿儒、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名目。博学鸿儒,又称博学鸿词,亦简作词科或鸿博。鸿始为宏,因避

44、清高宗弘历名讳,改作鸿。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举行。光绪三十四年(1908)虽有重开之议,旋因德宗死,遂告终止。与试者,不论已仕未仕,皆由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等大吏先行荐举,然后汇集京城,统一进行殿廷考试,录取者授翰林院官。康熙十八年,与试一百四十三人(一说一百五十四人),取五十人。乾隆元年,与试一百九十三人,取十五人。次年补试二十六人,取四人。无论就得人之盛,还是对一时政局的影响而言,应首推康熙词科。当时天下名士,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荐举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润章等都应选录取,入翰林院纂修明史。这不仅保证了这部史书的编写质量,而且对

45、于消弭汉族士大夫的反满思想,促进满汉统治阶级的进一步合流,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乾隆词科,旨在驱使士人为朝廷装点门面,无非鼓吹承平而已。两科名一却不可同日而语。蔡锷(18821916)民国初年军事家,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

46、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不久因病赴日就医,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福冈。遗著编为蔡松坡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

47、年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等人在张家口建立的抗日武装。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 1933年4、5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多伦、沽源等地。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冯玉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于5月26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先后响应加入者七八万人。6月中旬,同盟军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议决以外抗暴日,内除国贼为宗旨;以取消苛捐杂税,改善工农贫民士兵生活,释放爱国政治犯,保障民众集会、结社、言论、出版、武装自由为政纲;并成立军事委员会,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宣侠父等十一人为常委。同盟军接受中共河北

48、省前线工作委员会的指导。6月下旬,任命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在吉鸿昌率领下,接连收复康保、宝昌、沽源三县城。7月12日,再克多伦。对同盟军的抗日斗争,蒋介石始则阻挠破坏,继则武力镇压,先后调遣十六个师逼近张家口,并断绝平绥路交通。日军也同时向察省调动。8月5日,冯玉祥在蒋军及日军的双重压迫下,通电结束抗日军事行动。9日取消同盟军总部,14日离开张家口。吉鸿昌、方振武等按照中共河北省前线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将队伍转移张北,由方振武出任代总司令(后改称“讨贼联军”)。9月转入河北,与蒋介石的军队和日军周旋于昌平、高丽营、大小汤山一带。10月中旬,弹尽粮绝,终于失败。其后,方振武被迫流亡国外;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捕,在北平(今北京)牺牲。长城抗战1933年春,中国军队在长城喜峰口、古北口等处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本着蚕食中国以至最后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于1933年元旦在山海关挑衅,翌日至3日进攻并占领临榆县城。东北军第九旅何柱国部奋起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日军占领山海关后,2月下旬以第六、八两师团分三路进攻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3月4日占领省会承德,随即向长城各口进犯。9日,日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