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4808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39697695.2023.15.007ScienceandTement ResearchTa2023No.152023年第1 5期科技管理研究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黄钦旭,谭茜(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摘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为例,借助人才生态运行逻辑及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人才生态特征,提出科技人才生态圈高质量建构的激励的制度赋能、关系的主体协同、需求的资源交换、服务的联动对接、融合的要素链接五大动态良性运行机制,为优化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政府政策选择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

2、科技人才;人才生态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C964.2;G 3 1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0-7 6 9 5(2 0 2 3)1 5-0 0 53-0 8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cosystem: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cience Center as an ExampleZeng Xihuan,Huang Qinxu,Tan Xi(Scho

3、ol of Government,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55,China)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ciencecenters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ecology of Chinas fourcomprehen

4、sive national science cent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logic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alent ecology operation,andputs forward the dynamic and benign operation of five mechanis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talents ecosystem of high quality,including the institutional empowerment o

5、f incentive,the main synergy ofrelationship,the resource exchange of demand,the linkage of service,and the element link of integration.This studyprovides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policy choices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scienc

6、e centers.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talent ecosystem;comprehensive national science center;operatingmechanism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要坚持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来塑造发展新动能,构建世界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科技人才的集聚之地。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影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高质量建设,因此,探究有助于科技人才健康成长及其作用

7、价值有效发挥的运行机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李志遂等【1 、顾志恒 2 、崔宏轶等【3 的研究主要关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要素构成;王哲【4、江炎骏等5】的研究主要关注管理机制以及创新体系等主题,对科技人才发展等问题的讨论较少。根据赵曙明等 6、Karaboa等7 的研究,目前运用生态理念分析人才管理与发展的研究逐渐兴起,主要基于“环境”视角分析人才培育、开发、流动、发展以及人才群体特征等内容,这为本文开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启示。本文借助人才生态运行逻辑及基本原理,探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场域构建中,有效促进人才、环境、资源、服务等要素联

8、接联动的动态良性运行机制,为优化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收稿日期:2 0 2 3-0 2-2 3,修回日期:2 0 2 3-0 4-0 5项目来源: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协同路径与策略研究”(SZ2022D044)54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展环境的政府政策选择提供决策参考。1科技人才生态圈建构:基于要素结构的分析框架1.1人才生态理论人才生态是人才生命的存在状态,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生命系统 8 。人才生态不仅包括自然、社会以及规范等环境 9 ,还包括人才个体生态要素,例如人体生态、智能生态以及精神生态等1 0 。人才个体

9、生态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人才生态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才个体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各类人才之间、人才与环境之间,均存在频繁的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等交流交换活动。具体而言,人才的知识智慧能够通过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构成驱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经济与产业环境的改善则为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支持保障,最终人才与经济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能量交换关系等。总的来说,人才与环境之间的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技术流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人才生态关系网络,促进人才生态系统的有效建构。人才生态结构的动态开放特质,既能保证人才生态系统具备应对内外部变化的调节适应能力,也能维持人才与环境间长期的

10、平衡和谐状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最佳效能。此外,人才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与送代发展,会推动系统自身实现全方位的革新进化【1 2】,进而促进人才生态要素、关系与结构的系统发展。人才生态理论深刻阐释了人才生态系统的要素内容与关系机理,为建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1.2科技人才生态圈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科技人才生态圈与人才生态系统有很多共同特征。在构成要素方面,两者都以人才种群、人才群落及其人才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性内容【1 3】,主要包括各类科技人才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制度、政策、生活与经济环境等;在人才与环境的关系方面,科技人才生态圈与人才生态系统相似,也会形成人才与环境

11、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才与环境两者的信息、物质与能量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推动构成具有规律性、有机性的组合体系 1 4,在功能方面,李援越等【1 5、曾建丽等【1 6 认为人才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开放、动态、自组织、自适应等特性,保证自身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科技人才生态圈也表现出与此相似的功能特征。科技创新园区实质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主要由环境、制度、资源、结构关系等要素构成。一是环境要素,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才发展的各类因素。科技人才生态圈的环境类型多样,包含政策、经济、制度、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等,这些环境与人才个体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并且起到吸引与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

12、作用。但环境建设也会受到地方政府短期主义决策偏好的影响,产生潜在的负面效应。例如盲目跟风、黏性不足的地方引才政策,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以及资源浪费,阻碍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1 7 。因此,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持续激发,呕需建立符合其需求特征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二是资源要素,指的是支撑科技人才开展各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从狭义层面理解,科技人才生态圈的资源主要包括科研设施、经费资金、创新平台以及创业空间等硬件内容。从广义来讲,能够支撑人才创新创造的各类辅助性、保障性或发展性的要素,均是科技人才生态圈资源体系的构成内容。作为科技人才群体的核心行动选择,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持续投入、深度开发以及综合利

13、用的过程。生态圈内部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特征,对科技人才高质量开展创新活动以及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三是服务要素,指的是维持科技人才生态圈有效运行的驱动性因素。科技人才生态圈要素的流动、交换与联结活动,会因各类梗阻性因素而陷入阻滞。而服务要素在生态圈要素流动体系中,充当着消解内部梗阻、畅通网络通道的功能角色。为人才、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资源交换与业务互动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非常有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科技成果的有效产出 1 5O四是机制要素,指的是维持人才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内部机理。科技人才生态圈各类要素的深化联接需要以机制为载体。科技人才和环境之间知识、信息、资金与技术等

14、要素的交换,需要来自链接性机制的支撑。科技人才无形的智慧才干需要借助知识转移机制,才能够转化为有形的科技成果等。因此,人才生态机制既是科技人才生态圈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地区创新发展活力的体现。合理化的机制选择,为科技人才生态圈资源优化配置、要素流动组合以及系统更新迭代提供可能,并有助于维持科技人才生态圈的韧性、张力与活力。综上,科技人才生态圈建构是一个园区中的环境、资源、服务等各类要素的适配过程,在机制建构中实现有效互动与深度链接,推动科技人才、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协同联动,连接信息、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等专业与技术要素,促进区域人才要素的耦合联动与融合发展,形成科技人55以综合

15、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才发展的系统效益与生态效益。科技人才生态圈的结构及关系如图1 所示。机制机制环境要素保障机制高校服机制要素驱企业信息知识驱务要素科研机构科技人才技术动动技能经验社会组织政府支撑资源要素机制机制图1科技人才生态圈的结构体系2科技人才生态圈视阈下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了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上海市于2 0 1 6 年4月制订的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首次提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年,该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批复印发,上海张江成为我国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基地。2016年1 2

16、月出台的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建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强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以及带动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中心【1 8 。从政策文件的表述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涵可以看作是在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主导下,不断优化强化科创基础设施,吸纳科创资源,优化科创环境,创新能力与影响力具有一流水平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截至2 0 2 2 年年底,我国已建立了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安徽合肥以及深圳四大综合

17、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载体平台1 9 具有强大的创新集聚以及辐射效应,在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增强源头创新能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及争夺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 0 。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是在科学中心区域内促进各类要素优化整合与深度关联,形成以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动态开放环境体系,科技人才生态圈的建构有助于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进发、人才工作价值充分实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生态建设特征可以从环境建设、资源集聚、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四大方面进行描述。2.1环境建设北京怀柔科学城科技人才享受产业发展、专项人才计划、城市规划等政

18、策的支持,在住房购房、子女就学、就医看病、事业编制、人才指标、薪酬支持等方面,优先保障科技人才发展。科技人才拥有学习空间、科技体验、创业饮食、创客公寓、文化交流、国际服务等多元的环境保障;合肥科学中心注重留才与用才,为科技人才创造宽松便利的出人境环境,提供工作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卫生、配偶配置等政策保障,为科技人才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如建设外籍子女学校、提供外籍人才预约诊疗服务、创建国际医疗部和国际医疗结算体系等,打造国际人才社区与街区。张江科学城是张江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推出海外人才居住权、移民融人以及住房购房政策,建设以宽松为核心特征的生活工作环境,满足科技人才多元化的环境需求,

19、设计构筑集绿色、人文、舒适为一体的智慧科技社区,打造多文化融合社区以及科技、商务与生活平台一体化的多功能社区等,借助社会媒体平台宣传“尊重热爱人才、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与创新文化。深圳市大力优化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经济发展、文教建设、人才安居、科研平台构建成效显著 2 1 ,与其他科学中心不同的是,深圳在人才法治环境建设上走在前列,2 0 1 7 年1 1 月施行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2 0 2 0 年3 月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构建世界一流人才环境方面提供法治保障环境。表1 展示各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的环境建设实践内容表1 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中心政策环境生活工作环境政策环境

20、创新创业环境北京怀柔产业聚集政策、科研平台建设与利用的激励创新小镇、国际人才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坚持“科学+城”理念,优化政策、高层次人才聚集行动计划等社区创新资源布局与创新生态环境上海张江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国内人才引进政策、智慧科技社区、品质尊重人才、热爱人才与崇尚科学的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等化社区、国际化社区城市品格;自主探索、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安徽合肥科学中心建设的人才发展政策、科学中心项国际社区、国际街区自由开放的科研环境;“人人渴望人才公寓、配偶就业、子女人目管理政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科技创新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学以及出人境政策宽松便利的支持政策等才

21、、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环境创新创业环境56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表1(续)中心政策环境生活工作环境政策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深圳特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政策、建设国际开放创国际人才街区、人才“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建设宜居、人文、智慧的世界新中心政策、科研创新以及创业政策等小镇一流创新生态环境2.2资源集聚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是国家科学中心重要的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是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技人才生态圈的基础性要素。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既为科技人才流动集聚提供承接点,也为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活动以及创造事业价值创造平台空间。2 0 1 7 年,合肥在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

22、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2+8+N+3”科技创新资源体系的构想,旨在引入各类高端先进的科创资源;上海张江也依托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目标,吸引了大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人驻,涵盖光学、新能源以及微技术等领域。据统计,截至2 0 2 1 年7 月,张江科学城集聚了1 0 0 家创新创业载体、1 7 0 余家外资研发中心、1 6 0 0 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2 50 0 余家在孵企业【2 2 ;北京怀柔通过优化重大科技计划布局,对接国家科技重大计划以及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扩大创新集群规模【2 3】,并且则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联合当地众多顶尖院校,

23、创建了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培育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发展平台;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后起之秀,在光明、南山以及福田三大科学中心片区,引人与布局能够引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科创资源,光明科学城目前已集聚9 个大科学装置、1 0 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 个实验室以及2 所研究型高校,涵盖信息、生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2 4。经过数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四大科学中心基本建构了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以及创新平台为核心,能够有效集聚高端科技人才资源的承载平台,如表2所示。表2科技创新资源布局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创新平台北京怀柔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相复

24、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物质科学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脑认知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实验室和空间科学实验室等理与脑机融合交叉研究平台等上海张江上海光源一期、国家蛋白质设施、上海光源二期、张江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超强超快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台等工程实验室等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等安徽合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中国超导托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合肥大基因中心、能源创新中心、超导核卡马克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合肥先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等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进光源等项目等深圳特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

25、医学成像装置、深圳国家基因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托马斯林生物学研究平台、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达尔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等智能交叉研究平台、精准医学与大数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表2 展示了我国四大综合科学中心科技创新资源的建设情况。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持续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功能价值,通过构建高端科技基础设施,形成针对海内外顶尖科技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直接提升区域的国际科技创新竞争力。当前,四大国家科学中心正以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集聚海外尖端科技人才,在前沿性、重大性科技创新领域,逐步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原始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2.3服务供给北京怀

26、柔科学城推出“一站式一个性化一国际化”服务模式,2 0 1 9 年建成的科学城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包括社保、职业指导、就业发展及个人档案管理在内的服务内容,采用一窗受理、同时取证服务;怀柔科学城2 0 2 1 年发布2 2 6 项服务清单,为各类人才提供点单式服务,专门配备人才服务专员,提供私人管家式服务,解决科技人才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问题;建设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医疗保障体系,保证国际医疗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外籍高端人才国际化生活需求;合肥科学中心除了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及优化国际化服务体系外,还围绕人才迁居落户的痛点难点,采用优先型人才服务模式为科技人才排忧

27、解难,优先安排领军型科技人才看病就医以及子女人学事项,高层次科技人才凭优才卡,直接办理医疗保险与配偶就业等业务,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可获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优先保障等;上海张江科学中心重点提供当地优质教育服务资源,创建养育托管中心,引人创业大学,建立社区机构,打造包括托幼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保障科技人才子女的教育质量。建设国际化商业服务生态也是张江科学中心的重点工程,未来逐步打造产业社区1 5分钟服务圈、居住社区15分钟生活圈,并配备高端商业设施,提供国际语57以综合性国家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言以及智慧化商业服务;深圳国家科学中心注重加强科技

28、人才与科学中心的联系,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对接香港与国际科研资源标准,为科技人才提供包括科研实验室、科研土地空间、科研津贴、资源共享平台、大型科研仪器购置在内的各类资源服务。光明科学城在区党群服务中心、招商局智慧城、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增设国际人才服务窗口,加强科学城与国际科技人才的服务联系。深圳国家科学中心还谋划建构科技人才服务综合体,打造集科研工作、高端住房、商业街、高端酒店为一体的国际产城融合综合体,构筑集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创新创业、医疗养老为一体的国际人才街区。2.4机制构建北京怀柔科学城统筹管理用人单位、人才招引标准、人才类型、引进时间以及信息发布等内容,构建科技人才引进信息管理机

29、制,并围绕人才差异化特征打造科技人才分类集聚机制,推行一事一议引才模式,提高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引进水平;合肥科学中心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差异化的奖励内容,表现突出的外籍科技人才也能够享受与国内人才同等的奖励条件。还通过搭建院地合作平台,为科技人才打造创新成果转化管理机制,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新兴产业链条,同时构建资金支持体系、项目绩效考核评价系统、科技创新容错制度以及信息化管理机制,着重保障科技人才与科创项目的顺利对接;上海张江科学中心以自主型科研机制建设为特色项目,通过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支持科技人才长期围绕自身感兴趣的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在基础研究领域,张江

30、科学中心建立了稳定的科研支持机制,旨在提高科技人才自主性、积极性;深圳国家科学中心则在科技人才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首推团队揭榜制,面向全球科技人才团队伸出橄榄枝,建立竞聘式的科研项目机制。实施项目经理制,下放科研经费分配与管理权限,经费资源由科研项目经理统筹管理,扩大科技人才团队的科研自主权。建立悬赏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制定科技创新需求清单,向国际发布科研攻关信息,在全球范围吸引科技人才人驻科学中心。2.5小结我国四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构建的实践内容丰富,表现出如下4个显著特点:一是在环境方面,构建以方便快捷为核心特征的环境要素体系,着眼于打破科技人才落户生活、工作开展的制度性、体制

31、性与物理性梗阻,建设便捷化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在机制方面,构建以激励为核心特征的机制体系架构,积极探索各类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机制策略;三是在资源方面,构建以多元化为核心特征的资源要素基础,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际科技组织、国际会议等平台资源,为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创造活动提供重要载体;四是在服务方面,构建以综合化为核心特征的服务模式,大力构建包括科研、商业、居住、休闲、医疗、教育等功能内容的生活工作综合体,打造以链条化为基础架构的创新网络体系。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构建处于初始建设阶段,尽管拥有很多实践成果,但仅仅完成科技人才生态圈雏形

32、构建,当前仍然存在诸多局限。如科技人才生态圈制度性基础薄弱,科技人才制度生态框架的整体搭建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资源系统性整合与配置失灵,忽视基于科技人才特征的解析,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系统化构建、生态化发展以及迭代化升级;科技人才机制碎片化、单一化建设,难以发挥各类科技人才机制协同联动效应;科技人才服务性要素功能内容受限,忽视科技人才生态圈整体性服务体系的构建;以科技人才为核心的融合性发展匮乏,尚未以科技人才为纽带促进各类要素在内容与结构上的联结融合,等。总体而言,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圈建设内容丰富,但人才、资源、服务、环境等要素的链接程度不高,人才生态机制建设处于孤立化、碎片化状态

33、,制约着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为破除上述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各类问题梗阻,国家科学中心呕需增强各类机制的系统创新能力,构建能促进科技人才生态圈要素融合发展的动态运行机制体系。3科技人才生态圈的良性运行机制建设策略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建构,面临着资源优化配置欠合理、制度机制不健全的系统性障碍挑战。人才的集聚及其创新活力的激发,本质是各类创新主体、要素以及制度协同互动、融合发展的过程 2 5。未来需要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构建科技人才生态圈的良性运行机制体系,推动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3.1形成基于激励的制度赋能机制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科技人才与环境的

34、关系优化。构建制度赋能机制,能有效激励科技人才与环境进行良性互动。一是构建反馈式的科技人才制度赋能机制。人才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人才群体不断与各类环境要素进行反馈性互动,通过信息感知与要素交流来适应58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内外部环境变化。国家科学中心可以增强科技人才与环境间的反馈效应。为能充分掌握科技人才基本情况,各中心可以建立政府政策调研、人才联络等常态化制度,追踪掌握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并借助人才反馈信息来优化完善环境保障功能,提升政策、制度与文化等与科技人才需求的匹配水平,实现环境建设的精准保障,增强人才发展外在激励的正向赋能效应;二是构建竞争性的科

35、技人才制度赋能机制。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效应的提升,需要竞争型机制的支持。人才生态系统具有共生竞合特征。营造表现氛围,有利于科技人才作出参与组织竞争的行为选择,提高创新创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2 。例如采用差异化薪酬、等级化绩效、项目竞选以及团队竞聘等策略,能有效提升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激励效能;三是构建公平公正的科技人才制度赋能机制。公平对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作用日 2 7 一方面可以制定科学中心科技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业就业等法律制度,保证科技人才权利、权益受到公平公正对待,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各类工作机构制度建设工作的政策引导,助推建构公平公正的组织管理体制。这有助于缓解科技人才

36、需求与环境建设间的矛盾,强化两者良性互动关系,规避科技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3.2形成基于关系的主体协同机制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管理与发展机制的独立运行状态,制约着科技人才健康成长,呕需构建以科技人才生态链为核心的协同运行机制。构建科技人才生态链,能促进各类要素协同联动与耦合发展,提高科技人才生态圈的资源集聚效益。一是构建科技人才功能性协同运行机制。以生产、消费、分解的科技人才生态关系为核心,建设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再生产、人才退出的科技人才发展链,并配套建设引进、培育、激励、监督、评估、保障的科技人才管理链,打造以“一心二链”的科技人才功能性协同运行机制。这有助于促进科技人才承载主体、发展

37、阶段、管理体系等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综合性支撑。二是构建科技人才结构性协同运行机制。以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链为核心,关联区域内外各类科技人才群体,链接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促进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的复合联通与联动发展,激发科技人才圈融合创新效应。三是构建科技人才要素性协同运行机制。核心在于激发教育、科技、人才的整体性与集成性功能【2 8 。主要以科技人才生态链为纽带,推动科技人才链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联接,形成“四链”融合的协同运行机制体系3.3形成基于需求的资源交换机制由于受到“信息孤岛”或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配置存在碎

38、片化建设、同质化竞争以及创新效应弱化等问题。未来应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配置,构建基于科技人才特征的层级化、精细化、协同化科技创新资源交换机制。一是基于科技人才发展阶段性特征,构建多层级的科技创新资源交换机制。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全方位给予科技人才不同阶段发展的资源保障,核心在于实现不同层级科技创新资源与科技人才成长阶段的有效匹配。例如,在科技人才成长初期,人才发展预期不确定性特征突出。国家科学中心需给予青年科技人才国家性质资源的优先扶持,精心呵护其成长。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在于,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一流的高等教育以及工作机构资源,提高人才个体的优势积累,加速成长【2 9 。科技人才成

39、长中期阶段,科技人才需要最大程度释放工作潜能。社会与企业性质的科技创新资源具有专业化、功能细化的特点,更容易形成与科技人才该阶段功能特征相匹配的资源结构,因此可以构建以“社会+企业”为主导的科创资源交换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科技人才后期发展阶段,科技人才面临退出劳动市场等问题,此阶段科技人才对医疗资源、休闲资源、养老资源等具有较高需求,需要国家、社会与企业三级资源体系的协同保障。二是基于科技人才工作特征,构建精细化的科技创新资源交换机制。一般而言,科技人才向往自由开放、充满科技风、国际化程度高的地区。国家科学中心应在科创工作资源内容、结构以及供应模式上,创建与科技人才需求特征相契合的科研环境

40、,保持科技人才持续创新创造活力。三是基于科技人才知识能力特征,构建升级优化的科技创新资源地图。国家科学中心在建构科技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地图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精细整合、分类与配置、优化科创资源布局,实现资源与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有效链接。3.4形成基于服务的联动对接机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注重整体效益的实现。随着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服务内容的增加以及服务范围的扩大,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科技人才工作对接机制十分必要。一是打造全对接的科技人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各类保障科技人才精准对接创新资源、制度政策、市场体系的服务机制,打造协同联动的科技人才服务

41、体系,克服碎片化的人才服务供给模式,提升科技人才生态圈整体效益。对接式科59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技人才服务联动策略实质上延展了人才服务链条,实现了科技人才与创新资源、创新活动、生态环境以及市场产业的链接,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生态圈的要素集聚效应。二是打造全要素的科技人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基于科技人才工作生活需求,优化科技人才生态圈的服务机制,整合科技人才服务上下游资源,构建全要素科技人才生态链,推动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科研服务、商业服务、学术服务等内容的集成供给。三是打造全周期的科技人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主要根据科技人才在引进、使用、培育、保留、退出以及再

42、利用不同阶段上的需求特征,加强科技人才发展阶段与需求变化的联动管理,推行全生命周期式科技人才服务模式,充分满足科技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独特服务需求。健全的人才服务工作联动对接机制,能有效整合与配置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生态圈的服务资源,实现各类服务机制“1+1 2”的系统效应,提升科技人才生态圈的整体效益。3.5形成基于融合的要素链接机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内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及资本等要素,需要整合与融合,建构科技人才生态圈需要将这些要素连接起来,融合一体,才能促进以人才为载体的网络生态形成,可从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推进。首先从硬件层面看,构建创新载体网络,形成“点一链一廊-圈”区域创新系

43、统。重要举措有:设立众创空间、高等院校以及国际实验室,实现“点”的跨域布局;构筑“世界级国家级一省级市级”的多层级实验室体系,构建“创业基地大学科研院高新技术企业”多类型科创载体,实现“链”的打造;促进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载体协同一体发展,实现“廊”的联通,如深圳科学中心联通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三大片区,促进创新资源共享、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寻求与外部共建创新网络,促进科技人才流动通道,实现“圈”的融合,如深圳科学中心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合肥与张江科学中心建构“两心共创”格局,并形成以科学中心为节点的“国内科学中心一国际”创新生态圈,等。上述“点”“链”“廊”“圈”的

44、建设,有助于建设以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各类要素互联互通的“硬”融合生态。再从软件层面看,构建以科技人才为纽带的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推动科技人才跨域跨界交流合作。改进制度和标准设计,推动国家科学中心制度型开放,与国际标准衔接,畅通科技人才国际性流动。学习发达国家先进人才管理经验,布局建设海外人才联络站,建立海外人才关系网络,掌握海外科技人才流动与发展信息,创建国际高端科技人才资源库,为国内科学中心输送高水平人才资源。科技人才生态圈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的融合发展,能有效优化科技人才生态体系的建构。4结论构筑人才生态圈是加快实现以人才为核心的各类要素互联互通、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

45、构科技人才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关键选择。将科技人才资源转化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的核心优势,需要国家科学中心园区内各要素的动态整合与优化配置,只有建立协调联动的科技人才生态圈,才能加强科技人才与科学中心的联系,激励高端科技人才有效集聚,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与资源、服务、环境等各类要素间的链接水平有待提升,碎片化与脱节的管理服务问题仍然存在。从激励、关系、需求、服务与融合的多角度出发,建构联动连接的有效运行机制与体系,有助于推动科技人才发展从以优惠政策引才转向以制度环境聚才,从碎片化资源照顾转向制度性资源统筹保障,从粗放式服务管

46、理转向全面与精准结合的服务供给,最终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生态型体系建构与质量提升。参考文献:【1 李志遂,刘志成.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J.宏观经济管理,2 0 2 0,43 8(4)51-57,6 3.2 顾志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知识产权管理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 0 1 9(1 1):2 4-2 8.【3 崔宏轶,张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资源配置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 0 2 0(2):2 4-3 0.【4】王哲.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知识协同创新网络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 0 2 0(1 9):1 41-1 43,1 55.【5江炎骏,刘伟.大湾区综

47、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背景下松山湖科学城创新系统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1,41(2 2):7-1 4.【6 赵曙明,白晓明.创新驱动下的企业人才开发研究:基于人力资本和生态系统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6(5):9 3-9 8,1 9 0.7 KARABOA T,Y GUROL,BINICI C M,et al.Sustainable digitaltalent ecosystem in the new era:impacts on businesses,governments anduniversities J.Istanbul Business R

48、esearch,2020,49(2):360-379.8】沈邦仪.人才生态论【M】.北京:北京蓝天出版社,2 0 0 5:2 0-2 2.【9 黄梅,吴国蔚.人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 0 0 9(1):6 2-6 5.【1 0】沈邦仪.关于人才生态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人才开发,2003(12):22-23.【1 1 石长慧,樊立宏,何光喜.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问题与对策J.科技导报,2 0 1 9,3 7(1 0):6 6-7 3.1 2 孙锐,王通讯.构建生态化人才创新创业系统J】.望,2 0 2 0(3 2):1 1-1 3.【1 3】李月,徐顽强,生态

49、学视角下的高新区人才生态系统要素研究60以综合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曾锡环等: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J.学术论坛,2 0 1 2(6):8 0-8 3.1 4孔德议,张向前.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研究 J.生态经济,2 0 1 2(1 1):1 7 5-1 7 9.1 5李援越,吴国蔚.高技能人才生态系统相关研究J.经济经纬,2 0 1 0(1):8 1-8 4.1 6 曾建丽,刘兵,梁林.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1 7(1 1):42-46.1 7】赵全军“为人才而竞争”:理解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新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

50、 0 2 1(4):40-45.1 8 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0L】(2 0 1 7-0 1-1 1)2 0 2 3-0 1-1 0.h t t p s:/w w 9 贾中华,张喜玲.高水平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研究J,中国发展,2 0 2 0,2 0(5):6 2-7 1.2 0 张耀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管理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 0 1 7(6):5-1 2.2 1 崔宏轶,潘梦启,张超.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2 0,3 7(7):3 5-42.2 2】上海市人民政府.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