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13458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流派1经学派:杨上善,杨玄操,王冰,滑寿,张介宾,马莳,张志聪(内经)2经穴考订派:王熙,巢元方,杨上善,王焘,王惟一,王执中,朱震亨,滑寿,李时珍,张介宾,李学川3穴法派:王熙,孙思邈,王执中,张元素,李杲,何若愚,窦默,王好古,王国瑞,徐凤,高武,李梴,杨继洲4手法派:何若愚,窦默,王国瑞,席弘,刘纯,徐凤,李梴,杨继洲,朱震亨,汪机5重灸派:张机,葛洪,陈延之,王执中,闻人耆年,刘完素,罗天益,朱震亨,李梴,张介宾,龚居中,吴亦鼎,王焘,庄绰,窦材,许叔微6重针派:涪翁,甄权,许希,席弘,窦默,刘瑾 凌云 王国瑞 刘纯7刺络放血: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罗天益,朱震亨,薛己,郭志邃,王世雄

2、,夏云8针灸药相须派:吴崑,张机,孙思邈,杨上善,王执中,杨继洲,李学川9外科针灸派:徐梦牟 刘涓子,胡元庆(元),汪机,薛己,陈实功,李学川10内科针灸派:张机 许叔微 刘完素 张元素 郭志邃11急症针灸派 秦越人 五十二病方 内经葛洪12痨病针灸唐崔知悌 庄绰 龚居中13眼科 张璐 内经甲乙经千金方太平圣惠方 1甲乙经 晋代 皇甫谧 现存最早系统针灸学专著 最突出:腧穴学理论 成就:a记载349穴 分布划线排列经穴 发展归经理论 补充经穴取法和部位记载经穴别名 首创郄穴理论 完善五输穴理论 论述交会穴理论 b具体记载针灸刺激量 首记载灸疮发泡的方法 处方特点 a单穴处方多b多提及取具体穴位

3、,较少程某经脉c较少提及用针或用灸,用补或用泻d处方多先述近取穴,后远取穴,前者多2刘完素放血治疗适应症;a高热不退,以八关大刺(刺十宣出血),退热效果明显b目疾口唇痛,此症多为风热上攻玄府闭塞所致 c疮疡,红丝疔一类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针刺以泻血除热d太阳伤寒证,表现为身热无汗恶寒,针太阳至阴出血e对邪阻血脉,经气不通引起的腰痛及百节疼痛等病症3经穴数目:a内经160个左右 b针灸甲乙经349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 d针灸大成359 e针灸逢源3614经穴归经,排列a甲乙经分部划线(四肢部经穴向心性排列)b外台秘要352穴归属十二经(四肢部经穴向心性排列)c铜人354穴归属十四经

4、(十二经向心,任督脉自上而下)d十四经发挥354穴归十四经(按经脉循行排列)e针灸逢源361归十四经5帛书经脉理论a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b现存最早经络文献,论述十一经脉循行走向(缺臂厥阴脉的记载;经脉向心性循环为主;无经脉循环流注;主要循行为体表,无属络脏腑)c记载有关病症的灸治方法d论述十一经脉病候(足臂:病候描述简单而原始,阴阳:最早记载“是动病”“所产病”病候记载渐趋详细)6古代医家刺血:a刘完素:“热宜砭射”“八大关刺”刺十宣出血b张从正:运用(钅非)针多c李杲:三棱针d罗天益:“血实者宜决之”三棱针,砭刺治咽喉肿痛,(火番)针开泄脓液,锐针开泄邪气e朱震亨:三棱针 毫针,火

5、针f薛己:碎瓷片g郭志邃:治痧症,银针h王世雄 i夏云:三棱针,毫针等,精喉症7按时选穴:把气血在人身经脉的流注盛衰时间作为选穴依据,学术依据源于内难代表:金代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最早;明代徐凤发挥,成为今天子午流注纳甲法;高武针灸聚英记载此法;李梴针灸大全演绎,开穴法;窦汉卿飞腾,灵龟八法;王国瑞(按时五输:何若愚,徐凤,高武;八脉交会穴:王国瑞,徐凤;原穴:王国瑞)8重灸派:a温补理论(窦材:温补脾肾;许叔微:肾阳;罗天益:脾胃;张介宾:总结温补作用)1古代重灸派,从操作方法上:化脓灸派,隔物灸派,药条灸派;从适应症:热证忌灸派,热证可灸派,急症用灸等临床灸派2合生见证:多条经脉的病症出现的

6、同一症状,或者说,同一症状可能与几条经脉有关。(朱震亨)3灸疮发洪:直接灸后出现继发性感染的现象,表现为红肿疼痛,溃破流脓(巢元方)4平针法:分三部进退针,无明显补泻形式,以得气为度的手法(刘纯)5大接经说:针刺十二井穴,以沟通十二经脉的气血,使十二经脉的气血能阴阳交接正常的流行 主治中风病,针刺井穴分从阳引阴,从阴阴阳两个方面(张元素)6灸良说:王执中,非常注重灸法,用亦良,大良,最良,神良等划分用灸效果7刺络放血派:强调刺络放血理论及临床运用的医家所组成的针灸流派8经学考订派:致力于经穴理论研究工作,并有较大成就的学派9穴法派:注重腧穴临床运用的针灸流派(辩证:皇甫谧确你辨证选穴;俞募穴:

7、王熙李杲;原穴:张元素,王好古,杨继洲;五输穴:王熙,何若愚,王好,徐凤,李梴;八脉交会穴:窦默,杨继洲,王国瑞,李梴;奇穴,阿是穴:孙思邈)10著肉灸:又“明灸”即直接将艾柱点燃置于体表施灸,用于施隔物灸而患者扔无感知者(薛己)1张机 字仲景 东汉 伤寒杂病论阴证用灸 热证禁灸 a针治三阳(疏通经络,发散风邪;和解泄热;刺泄实热)b灸治三阴(温经复脉;温阳举陷;回阳救逆)c重视辩经善用特定穴d善用药(欲引邪出先针后药;表里俱寒灸药并投;阴寒直中先灸后药;或针或药随证处之)2王熙 字叔和 西晋 脉经a以虚实分经辨证 补充有经病候 b发展俞募穴理论 记载五输穴运用3葛洪 字稚川 东晋 肘后备急方

8、肘后现存最早中医急症专著 109针灸急救方 99救急灸方A卒病用灸 灸治部位简明易学b隔物灸法说c灸以补阳(施灸顺序从阴到阳 壮数以阳数为主) d创用一夫法 最早使用同身寸4陈延之 晋隋 小品方灸法简便 重视化脓灸 施灸选穴5刘涓子 东晋至南北朝 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中医外科学专著“针烙” “火针” 治痈疽6巢元方 隋朝 诸病源候论经络病机 (正经 奇经 主要针对内科疾病)7杨上善 唐初黄帝内经太素名堂内藏太素a现存最早内经注本b首开分类编纂,注释,校勘内经先河c分类:19类d所引内经原文在现有医书中最接近原著考订经穴理论 阐释经脉腧穴定义 以经统穴 为针之法,调气为本8孙思邈 唐代备急千金

9、要方千金翼方a善用指寸取穴法 b强调经外奇穴 c首创阿是穴d考订名堂图 用彩色绘制十二经脉,分正人,伏人,侧人三幅名堂图 创举 惜散佚。9王焘 唐代外台秘要a以经统穴 352穴归属十二经脉(任肾经 督膀胱)b根据论行不论经原则统穴宋金元 唯取灸法(a适应症广泛,方法多样b灵活调整施灸程度c论述灸法禁忌(灸材禁忌,禁灸穴,天气禁灸,人神禁忌,避凶日时)10杨玄操 唐代 注释难经难经集注11王冰 唐代黄帝内经素问注素问影响最大 引用古籍多 补充缺漏篇章宋金元1王惟一 又名王维德 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A铸造针灸铜人,开先河b绘制经脉图c记载354穴d论述经脉巡行及腧穴e厘正经穴取穴分寸2庄绰 字季裕

10、 南北宋 灸膏肓俞穴法灸专论膏肓穴定位主治灸法运用 收入针灸四书膏肓:取穴体位与施灸体位一致 施灸艾炷直径三分,壮数宜多 灸后补养3窦材 南宋 扁鹊四书须时扶阳 灼艾第一 灸补脾肾4许叔微 字知可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阴证,阴毒速灸说 阳证刺治说 灸补肾阳5王执中 字叔权 南宋 针灸资生经a考订腧穴(审穴名,定位,深度,宜忌,遗漏)b“按之酸痛是穴”说,即“受病处”诊察压痛点,作为确定施灸穴位的依据c强调灸治疾病d灸法原则:体位选择,壮数少,点艾火,灸后调护,施灸顺序,艾炷大小,发灸疮,灸法禁忌e强调火针微刺f穴法理论:针灸受病处,重视腧穴切诊善用阳性

11、反应点(“中气穴”火针加热)火针,冷针6闻人耆年 南宋备急灸法灸法急症专著“仓促救人者,惟艾灼为第一”“骑竹马灸法”7席弘 字宏远 宋 席弘家针灸书十世孙传陈会(广爱书),陈会传刘瑾(神应经)行针审穴说 毫针补泻手法 补泻迎随说 平补平泻说 8刘完素 字守真 刘河间 金元四大家 寒凉流鼻祖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八关大刺,热宜砭射说;灸刺须分经络 灸引其热说9张元素 字洁古 金代 易水学派创始人珍珠囊洁古注叔和没绝洁古家珍针灸学理论成就在杜思敬济生拔萃多论述伤寒取五输说 大街经说 经络取原法 重视特定穴放血 重视井穴原穴 荧穴10张从正 字子和 金代 儒门事亲火热血实,法宜刺络 刺血法机理:a“邪去

12、正安”说b汗,吐,下三法c泻血除热攻邪最捷d出血以养血 刺血特点:a三多,运用(钅非)针多,放血部位多,放血最多b以十二经气血多少理论指导刺血 c刺血后调护d禁忌症,适应证11李杲 字明之 晚年东垣老人 金代 脾胃论内外伤辨惑沦兰室秘藏A泻其血络 多用三棱针 可实证 热证 虚证 b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c用俞募“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说,背俞治外感,腹募治内伤d东垣针法,针灸补土,昆仑,足三里俞募穴e中风针法 阴臭针法(行间,少冲) 灸血海,气海法(妇人病) 灸治疠风(承浆) 灸治项疽12何若愚 金代流注指微论流注指微针赋 要略见于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收入于窦桂芳针灸四书A按时选穴,养子时刻注穴

13、说(a气血流注聚于某穴,开穴。离开,闭穴b阴日血引,值阳气流,阴经选穴归于心包,阳三焦c确定十天干日与所开经脉所属脏腑关系d养子时刻注穴必须依开穴规律“经生经”“穴生穴”按五行相生次序逐个推算)B补生泻成,经络迎随浅深说,以生成数决定针刺深浅以定补泻c接气通经,短长依法说,据经脉长度决定留针时间D犯禁忌而病复,用日衰而难已、13窦汉卿 金元 针经指南a“流注八穴”理论,重视八脉交会穴b针下得气理论c手指十四法d简便取穴: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e无痛安全的针刺术:左手重而多按,右手轻而徐入14王好古 字进之 海葬老人 元代 此事难知重用原穴:“拔原”说 完善五输穴理论(辩证辩经选

14、用五输穴,根据五脏配属,根据传变规律,根据邪属阴阳)15罗天益 字谦甫 元代 师承李东垣卫生宝鉴A灸法温补脾胃说(补脾基本灸方:中脘,气海,足三里;适应脾胃内伤;轻症取中脘,阴阳两虚再加阳辅;“月行寒”去中脘加三阴交,阳辅)b针刺放血泄邪学说(“高巅之上,射而取之”“血实者宜决之”)c针灸药兼施说d中风灸法,灸治惊痫,葱熨法治验,疝气治验,代灸涂脐膏e灸引阳气,壮脾温肾16王国瑞 元代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a十二经夫妇相合逐日按时取原说b飞腾八法c针灸并用,补泻兼施d一针多穴,交经互刺e穴法相应,主次配伍17朱震亨 丹溪翁 元代丹溪心法丹溪手镜a经络病机:十二经病症“合生见证”b(针法浑是泻而无补

15、:出血者,乃所以养血刺络放血 毫针攻邪行滞 火针攻破去淤)c热者灸之(实热证:发散郁热,拔引热毒,泄引热下;虚热证(阳生阴长):补阳生阳;补元气)18滑寿 字伯仁 元末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a注释难经首列经文,次附注释,辨误考证,见解评解b发挥“十四经”理论(354穴归十四经;按经脉循行排列腧穴;补充任督二脉病候;记载十四经穴歌;绘制经穴图) 明代 1刘纯 字宗厚 明代医经小学平针法:分三部进退针,无明显补泻形式,以得起为度的手法(扪穴 进针 得起 退针)补泻法2徐凤 字延瑞 明代金针赋 针灸大全a手法理论;行针“十四法” “三才”补泻 调气出针法 b诠释窦默针法c完善子午流注之法d倡用灵龟,飞腾

16、八法 e重用八脉交会穴 重视灸法3汪机 字省之 明代 私淑朱丹溪针灸问对A手法学说:九针之用,无非泻法(砭石所制,无气无味;破皮损肉,气从窍出;针刺祛邪扶正)b素难所论。刺法之正c审其病之在经在络d治病无定穴4万全 惊风配灸疗扶娇弱之体 治瘫痪 龟背 诸疮配灸说5高武 明代 针灸聚英a穴法理论:定时用穴,用某日某时开穴b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十二时辰配十二经脉 辩十二经脉虚实 补母泻子法 实证泻子,虚证补母穴)6薛己 号立斋薛立斋医案全集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刺血理论:多用碎瓷片刺血 刺血法局部刺血为主 尤治外科病多 多用于实证,虚证慎用7李梴 医学入门A穴法说(用穴精简 五输穴 八脉交会穴)b

17、手法说(“迎随”“飞经走气”说;宁守子午,舍尔灵龟说;炼脐说)c灸有温 清 补 泻8李时珍 号濒湖 明代奇经八脉考A砭石,煨针说b发挥奇经八脉理论(奇经循行以及与正经的关系;奇经病机;补充奇经交会穴)c奇经对冲脉的循行 对维脉的循行 督脉别络 阳蹻脉9杨继洲 针灸大成古代医术记载针刺手法最多医术a穴法理论(辨证选穴;井原,络,八脉交会;按时选穴)b记载多种针刺手法(内经补泻;难经补泻;神应经补泻;李氏补泻;高氏补泻;杨氏补泻: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c“刺有大小”说d徐疾“两解”说e针灸药各有所长f透穴的应用10吴崑 针灸六集a“针药二途,理无二致”b针药兼施说c“五门主治”说11陈实功 外科正

18、宗a“痈疽灸法”说 灸治小腹痛 灸治石榴疽 灸治天蛇毒 头不可灸 肾俞不可灸 元气虚不可灸 b铍针“开户逐贼”说铍针治疗丹毒12张介宾 字景岳 明代类经(32卷12类)类经图翼A分类诠释内经b图特(以图解文,以文释图;经穴图;引证资料广泛)c经穴理论:绘制经穴图;阐释各部经络联系;论述同身寸;记载腧穴主治d灸法学说:灸法温补作用(补益真阴元阳;灸胜于药;灸法作用行气活血 回阳补气 散风拔毒)e反对热证用灸f记载多种灸治方法13龚居中 红炉点雪痨病专著,灸治痨病灸法学说:热证可灸 “痰火灸法”说 法灸疮说14马莳 明代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灵枢最早全文注本清代1郭志邃 痧胀玉衡刺血理论;治疗痧症(治痧分经络 刮放治痧法 治痧验案);多用银针;治痧“十穴”;辨识痧筋2张璐 金针开内障3赵学敏4吴亦鼎 神灸经纶灸法专著灸法学说:灸病必先侯脉辨证;灸法要在审穴;灸可温暖经络,宣通气血;灸使毒随火而散 5王世雄 清温病四大家A邪气外泄说(刺血泄邪 针刺泄邪 刮以泄邪)b灸火论(艾灸治寒疾 熨灸治寒霍乱)6夏云 清代喉科医家 疫喉浅论治疫喉用“刺刮吐”说“此处自学,以泄其火”7李学川 针灸逢源361穴归十四经 外科病症用灸8张志聪 字隐庵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成立侣山堂,集众家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