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针对旋挖桩施工质量,本文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几个控制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其施工质量。关键词:灌注桩;控制要点;质量控制;水下混凝土;一、前言 工程施工重在质量、效率,因此基础工程桩施工,采用旋挖桩工程将越来越多。而旋挖桩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且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旋挖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求施工队伍,不仅要在施工技术措施上下功夫,更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旋挖桩施工质量。二、旋
2、挖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成孔质量的控制 成孔是旋挖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问题。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跳挖施工 旋挖桩施工是先成孔,后成桩,因此,必然造成孔壁周围的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且桩混凝土浇筑的前期,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极易出现缩径现象,所以采取跳挖的方式,对防止成孔过程中的坍孔和缩径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2)确保桩位和成孔深度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控制成孔孔深度
3、,在旋挖桩机械本身测量外,还应进行人工测量,并作好记录;如遇泥浆护壁成孔,可能出现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而发生的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导致第二次清孔失分困难。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在施工中常用的测绳遇水后,可能存在缩水的问题,因其最大收缩率达1.2%,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3)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严格控制: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的方式,使桩机稳固;测量定位后,采用设置十字校核点的方式,施工过程中经常校核桩身垂直度等
4、。 (二)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1)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量保证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2)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应根据钢筋笼的重量、长度、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强度、直径合适的钢筋设置加劲箍及内三角撑,且顶部加劲箍应加强设置,确保吊装质量及施工安全。(3)钢筋笼的连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高强度主筋应全部采用机械连接,其相应的加劲箍等应根据加劲箍强度选择合适的焊条及焊机,确保钢筋笼制作质量。(4)为了确保桩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笼需设置定位环,且桩底部应采用水泥浆固结沉渣,确保桩身质量。(5) 在钢筋笼吊放之前,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
5、接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整改。(6) 钢筋笼下放要过程中,应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7) 成孔完成与钢筋笼下放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搭接应连续、合理安排。(三)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1、导管进水问题(1)原因 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是储量足够,但导管口距孔底的间距较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口,以致泥水从导管口涌入;导管密封不严,接头处橡皮垫破裂,
6、或是导管焊缝破裂,水从缝隙中进入导管;由于测深出错,作业中拔脱导管,底口涌入泥水。 (2)控制办法 为了避免进水,作业前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检查导管密封性及焊缝是否结实,核算初灌量,测导管下水深度;由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拔出,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或抓吊清除,也可以用反循环钻机的吸泥泵吸出,或提起钢筋笼,采用复钻清除,然后重新灌注;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除导管,重新下管,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污泥抽出或取出,方可继续灌注混凝土,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小幅度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续灌可恢
7、复正常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将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导管内装入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原混凝土将底塞冲开,然后继续灌注;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混凝土面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出,清除软弱层,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桩顶。 2、卡管问题(1)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卡管;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等;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
8、堵塞;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或灌注混凝土的时间过长,最初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2)处理办法: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不要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孔底,则须按前述方法清除。 灌注前仔细检查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灌注时间已久,
9、孔内的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堵塞有混凝土时,将导管拔出,重安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吸出,用冲抓锥将骨架逐一拔出,然后用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四)成桩质量的控制 (1)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砂石化验报告),如发现实样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石、水质),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
10、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填入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3)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采用18cm22cm;(4)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3m。不宜大于4m和小于0.8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5)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
11、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 三、结束语 在旋挖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施工实施细则要求,按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坚持每道工序实施三检制,保证地下隐蔽工程、施工难以控制的旋挖桩施工质量。参考文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
12、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
13、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