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聚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壁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0130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壁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聚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壁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智库报告202320聚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壁垒杜宇玮桂梓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江苏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成效显著,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突出。新形势下,江苏应立足两化融合的良好基础,以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产业分工与关联视角来看,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

2、融合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数据链不断融合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延伸型融合、互补型融合、系统型融合和平台型融合四种模式。当前,江苏在推进三次产业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产业融合项目落地的难度和复杂度、推进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效度和稳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新发展阶段,江苏应坚持全产业链视角,聚力研发创新推进延伸型融合、服务创新推进互补型融合、集成创新推进系统型融合、数字创新推进平台型融合,着力突破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壁垒。积极探索要素供给模式和市场化配置机制,着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要素壁垒”。基于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首先需要土地、人才、资金等多种生产

3、要素的供给模式创新及市场化改革。在土地供给上,积极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模式,对于涉及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项目,降低对产业类型和属性的硬性要求。在人才供给上,完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探索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工学交替等多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培养一批“制造+服务”“制造+信息”“服务+信息”专业人才。在资金供给上,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力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产业基金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特点的产品、服务和融资模式,构建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在要素市场

4、化改革上,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实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保障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引导要素资源的“精准滴灌”和“高效配置”。全面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和企业协同融通发展,着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价值壁垒”。发展壮大高技术服务业,促进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全面提升家庭服务、教育服务、康养服务、托幼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支撑带动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从传统的产品制造商向“产品+服务”综合服务商转型,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服务业企业提质

5、升级和协同融通发展,培育若干规模集团化、服务专业化、功能体系化的“链主”型企业,打造一批引领创新的领军企业、跨界融合的平台型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市场的整合能力和共建共享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大企业共享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产业融合专46http:/http:/项资金中切块支持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参与产业融合提供资金、人才支持,并通过“小步快跑、试错迭代”方式降低产业融合风险。加强促进多元平台载体的建设联动和示范推广,着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信息壁垒”。加强各类平台载体的打造、升级和联动,畅通信息流通、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是提升现代服务业为产业赋能能力的重要途径。推动建设一

6、批集基础研发、工业设计、试验检测、计量认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功能区,支持创建一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企业、项目和平台。鼓励服务企业与园区、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新型平台和新兴服务业创新中心,构建由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的创新联盟,组建培育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交付和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偏重生产制造的传统产业集群向注重“服务+”的产业创新集群转型升级。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之间的联动发展,扩大建设联动创新发展区,促进资源互通、平台互用、产业互促、政策互

7、动、经验互鉴。立足江苏现有国家及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的基础,强化产业融合试点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总结产业融合项目推进落地的困境成因,为探索产业融合有效模式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跨界渗透作用和数字经济协同效应,着力突破产业深度融合的“空间壁垒”。数字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中的集成应用,可以有效克服空间的物理约束,将不同利益主体置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复杂价值创造网络中,从而突破传统产业界限和市场边界,实现不同产业和市场之间相互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场景供给,推动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区

8、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先进制造业及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交通出行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应用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数据交易商业模式创新试点,加大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开放共享力度,提升数据要素对服务业创新研发、应用场景创新的支撑作用。构建完善区域创新深层次联合机制,促进数据、信息、科技等创新要素资源流通,推进“飞出地”与“飞入地”协同创新,统筹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加快各地区专业市场体系的整合与提升,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加强区域间市场服务功能的完善与合作,探索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路径。加快健全现代服务业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突破产业

9、深度融合的“制度壁垒”。突破产业融合的“制度壁垒”,就是要保障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在产业政策上的公平性和功能性,关键在于健全完善有利于服务供给与创新的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降低制造企业开展服务业务和涉足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条件。加强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在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供应链管理、大数据服务以及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等产业融合领域制定完善标准化管理、质量认证等标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快建立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中介平台来完善跨区域、多业态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创新服务业治理模式和行业监管方式,重点清理妨碍服务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对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采用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加强产业融合统计监测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之间加强合作,推动现代服务业行业共治和企业协同发展。策(作者分别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责任编辑:孙秋香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