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127085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一上学期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秦: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二、汉:1、赋(骚体赋、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大赋: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抒情小赋:汉末)。(1)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

2、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骚体赋:汉初最早的骚体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扬雄的逐贫赋太玄赋、酒赋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讥邪赋。(2)大赋:汉代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a.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河

3、东赋、羽猎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归田赋b.杨雄四赋:“杨雄四赋”是指西汉后期著名学者杨雄的四篇代表作:河东赋甘泉赋校猎赋长杨赋。另外,又史称“四大赋”2、诗:(汉乐府诗歌和古诗十九首)(1)汉乐府诗歌: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2)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1、反映战争的痛苦。比如战城南2、反映徭役的痛苦。比如十五从军行3、反映贫困。比如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4.、爱情题材。比如有所思上邪5、人民的劳动生活。如江南可采莲6、饮酒求仙、人生无常。如西门行

4、、(3)汉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与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 2.押韵灵活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有隔句押韵的, 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

5、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5.排偶句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角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罗为上襦”便是。6.回环往复,音韵和谐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4)古诗十九首:a. 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非一人一时一地

6、所作,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b.内容上: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同时,也描写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如涉江采芙蓉。它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c.艺术特色:其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是其一大抒情特色。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富,即善于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d.影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3.文:

7、政论文和历史散文(1)政论文: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或题作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邹阳上书谏吴王;枚乘上疏谏吴王等。(2)历史散文a.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b.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史学上的反映,其主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宗之言”,意为推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说明历史发展和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演变,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人生理想。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

8、义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通史新体例。 1、客观反映三千年中国社会历史,真实记录重大史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倾轧及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 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史学思想,不光对人物作出道德、善恶的评价,也关注人物对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3、讴歌历史上的反暴斗争,肯定秦末农民起义。 4、描写了不少社会下层民众,歌颂了他们的优良品德。5、是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也记载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许多光辉成就。C.史记的艺术特色:写人特点:史记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1)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

9、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 2)司马迁也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

10、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 3)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如对信陵君的刻画,作者重点写了他亲迎侯生的面,通过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故意久立市中以微察公子,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写公 子从骑者窃骂侯生,写宾客们的惊讶,就是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突出信陵君谦恭下士的性格特点。 4)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如写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的出行,项羽在观秦始皇渡浙江时,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

11、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而当刘邦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

12、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互见法:(1)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纂历史的方法。它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在各篇章中,互相参见,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2)互见法在史记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直接明示,其二是不明示。如要了解项羽其人,只通过项羽本纪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高祖本纪等,才能完整地理解。叙事特点: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

13、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三、魏:建安文学1,。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

14、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1)曹操,他擅长以( 诗)写时事。他的诗气韵沉雄,代表作有观沧海 龟虽寿(2)(曹丕 )的燕行歌,是现存最早的(七 )言诗。 (3)( 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诗白马篇,赋洛神赋3、曹操的成就:四言诗。他的诗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悲惨的社会实况,具有“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评价。曹丕的成就:他的七言诗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在文学史上有重要

15、意义。此外,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曹植的成就:他与其他建安文人一起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曹植整个诗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时代是首屈一指的。4、王粲:登楼赋,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四、晋1正始文学:嵇康和阮籍嵇康:幽愤诗 阮籍:咏怀诗2.太康文学: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左思、名词解释: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

16、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3.东晋:陶渊明的贡献: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诗人最杰出的代表,建立了田园诗新的里程碑,是后世田园诗人效法的典范,为后世创造了一种新的题材。他给予后来所有的知识分子创建了一个精神上的桃花源,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适合。因此,精神上的桃花源,归隐山林的思想,给予了广大不愿意屈从于权贵的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和心灵的归属。五、魏晋南北朝:1、赋:骈体赋名词解释:骈体赋: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

17、(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代表人物:庾信:哀江南赋 、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永明体: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2、诗:文人诗和民歌(1

18、)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有(登池上楼)(岁暮)。谢聎,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鲍照:鲍照是七言体诗的创制者,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等,不仅在内容和主题方面奠定了七言及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乐府的基础,而且首创了以君不见开头的句式。(2)谢灵运的贡献: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

19、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民歌:南:西洲曲 北:木兰诗(4)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产生的时代与地域的不同,故使南北朝民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内容上: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

20、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艺术特点上:(1)南朝乐府民歌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语短情长。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2)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

21、用。如春歌不但再现了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之美,而且也表现了南方女子的浪漫情怀 。北朝乐府诗歌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3、小说: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代表作分别为:干宝搜神记志怪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人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所作,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尤详于东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4、散文: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书在描写山川景物上,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就。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通过这些佛寺历史的追叙,揭露“王公相竞侵渔百姓”的罪恶。5文学理论: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