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126986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原理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3、 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2、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

3、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4如何理解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其一,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其二,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其三,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个性上的更新;其四,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5.简述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其作用是: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

4、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矛盾性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内涵、两者的关系,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是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

5、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做准备。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7.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

6、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事物存在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8.简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第四,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意义: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

7、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意日常的点滴积累; 同时又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的发生,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9.简述辩证否定的内容及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根据辩证法的观点,无论是对待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采取辨证否定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既不能全盘继承和照搬,也不应全面抛弃和排斥,而应有鉴别、有选择地学习,10. 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30页)两种根本对立的

8、发展观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11.谈谈你对“抓住重点”就是一点论,“二者兼顾”就是均衡论的理解。“抓住重点”就是一点论,“二者兼顾”就是均衡论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抓重点是要抓关键、和主流的方法,“二者兼顾”是全面看问题的正确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两点之中有重点,而非均衡论。1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

9、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实践1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能把他们截然分开。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生活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10、的错误。 14.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其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都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中。如果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15. 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依据)及现实意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依据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

11、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现实意义:1、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的观点 16.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源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保持着相对独立性。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18.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意义?对社会存在保持

12、着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和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19.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又一重要观点。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

13、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和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20.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方法论意义: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21.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它们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14、,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2、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实质是生产过剩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具体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分别是什么?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源泉是雇

15、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而价值的源泉则是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特点,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24.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4.简述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以及意义。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

16、别用c和v表示。其作用和意义是: 1、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2、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5.简述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及意义。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大量的资本必然从利润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列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26.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什么具有多样性?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27.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