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专题学习关于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活动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八篇)供参考(目 录)1. 2023年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活动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080字范文2. 2023年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总结1140字范文3. 2023年让“躺平”干部“红脸换脸”“仰脸”发言材料1200字范文4. 2023年局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进展情况汇报总结1620字范文稿5. 2023年度专题学习关于“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12000字范文6. 2023年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心得体会770字稿:面对“老大难”敢啃“硬骨头”7. 202
2、3年住建局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汇报840字范文8. 2023年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总结830字范文2023年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活动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080字范文“躺平式干部”指放弃努力、放弃奋斗,以瘫倒在地的“躺平”姿态,消极面对困难挑战。主要表现为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无视群众诉求等。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系列活动,旨在破除“慵懒散”、提振“精气神”,牢固树立“四重”用人导向,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党性锻炼,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推动整治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通过认真聆听镇党委书记
3、XX的党课,我深刻认识到了“躺平”的危害性。因此,我们应坚决摒弃这种“躺平”心态,自觉做到“不想躺“不能躺“不敢躺”,用拼搏擦亮生命底色,用奋斗谱写人生华章。“提神醒脑”实现思想破冰,做到不想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干部出现“躺平”心态,其根源在于思想“总开关”发生了偏差,理想信念出现了“滑坡”。历史和实践证明,干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才能行稳致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杂念从生,甚至临阵脱逃。学则智,不学则愚。实现思想破冰首先要拧紧思想“总开关”,要以奔跑的姿态学,通过“充电补钙”坚定理想信念,蓄足前行力量。不断学习汲取精神“养分”,
4、坚定前行信心,自觉掸去思想“灰尘”、“过滤”思想杂念、杜绝“躺平”思想。“心肺复苏”实现意识觉醒,明白不能躺。正如赵书记所言:“一个村、一个站所只要有人长期“躺平”,而且还躺得舒服、躺得自在,就一定会有人效仿跟随,出现人传人现象。”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干部不履职、不干事,还会形成对群众的冷暖安危、合理诉求置若罔闻、冷硬横推的现状,导致群众白白浪费时间,最终把实事办虚、把好事办黄。因此,我们要对自己做一次“心肺复苏”,“觉醒”一往无前的实干意识,在“躺平”危机中“悬崖勒马“起死回生”;要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消除“短板弱项”,为心脏来一次“电击”,让肌体来一次“淬炼”,在新百年、新起点实现“高而更高
5、,新而更新,强而更强”。“强筋壮骨”实现斗志进阶,变成不敢躺。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倍道兼行、发展变化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需求日益多元,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干部拥有更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丰富的经验积累、更巧妙的工作方法。如果不注重学习,在能力提升上满足现状、故步自封,终将被时代发展所淘汰。我们要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意识,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学、更要向群众学,外树形象、内练真功,多渠道、多角度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努力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实现斗志进阶,变成不敢躺。2023年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总结1140字范文近日,根据关于开展“躺平式”
6、干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X区组通2023)18号)文件要求,为切实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着力锻造政治坚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XX区委办公室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一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区委办组织全办干部职工召开中共XX区委办公室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区委办分管领导领学中共XX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通报,并原文传达学习关于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昭区组通2023)18号)。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杨斌针对文件精神,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躺平式干部整治是省委的专项部署,一定
7、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对标对表,坚持自查和互查相结合,多渠道、全方位深挖细查“躺平式”干部,各科、室、馆、办、局要深入排查上报一名躺平式人员,通过区委办班子研究之后报区委组织部;三是结合各科室的工作实际抓实抓细,确实转变作风,下一步将继续加深加强对“躺平式”干部的整治学习;四是区委办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及科室负责人要认真撰写研讨发言,区委办党支部牵头准备并组织好学习研讨和专题党课。二是认真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全办党员召开XX区委办公室党支部“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党课。区委办机关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陈吉江为全体干部职工讲授专题党课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浅谈中国共产党跳
8、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党课从“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由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由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永远在路上”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全办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主动与历史自觉。三是积极组织专题研讨。组织全办干部职工召开XX区委办公室
9、党支部“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会议。区委办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及科室负责人结合现阶段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专题学习研讨,自上而下及时查找干部自身存在不足,对照3个方面15种情形进行自查自纠,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讨论“躺平式”干部问题情形、一贯表现、认识态度等,坚持把专项整治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机结合起来,树牢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团结干事工作氛围,激励全办干部职工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担重任扛重担。2023年让“躺平”干部“红脸换脸”“仰脸”发言材料1200字范文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教育
10、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需要奋进者,实干担当是开创新征程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必须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提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状态,让“躺平”的干部“站”起来、“跑”起来,以满腔热忱建功新时代。让“躺平”干部“红红脸”,激发见贤思齐潜意识。“躺平”干部本着不犯事也不干事的心理“混日子”,影响着整体党员干部工作氛围,要让他们认识到“躺平”的危害,从根处拔出“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错误思想。要采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要严肃认真、一针见血,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要开门见山、知无不言、言无不
11、尽,并及时对整改效果跟踪指导、督促整改。要通过投票方式把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得过且过、光说不练、畏首畏尾的“躺平”干部揪出来、张榜公示在阳光下晒一晒、出出汗,对上榜的干部进行组织谈话、正确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心理困扰、后顾之忧。要以身边典型带动“躺平干部动起来,及时将走入岔路的思想拽回正确轨道,重塑信心,以正确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让“躺平”干部“换换脸”,激发干事创业新热情。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千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病,让自以为端上“铁饭碗”的“躺平”干部无处容身。“红脸”后就要“换脸”,“躺平”后就要“站起来”,洗心革面、端正思想,及时改正、销号摘帽。在本职工作中不仅要做练好基
12、本功,更要提效率、谋创新。多学、多看、多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勤走、勤问、勤思,掌握好为民服务真本事。多给“重整行装再出发”干部锻炼的机会,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将他们安排到急难险重任务重、经济发展任务多、群众难事任务繁的地方历练,倒逼干部想办法、谋策略、干实事、有担当。个人努力与组织提供实践的平台相结合,及时从“躺平”队伍跳出来,提振精气神,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当中。让“躺平”干部“仰仰脸”,激发榜样标杆强作风。消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避责心态,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换脸”后就要“仰脸”
13、,“站起来”后就要“跑起来”,奋力前行、迎头赶上。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奔头”,促使干部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用好干部选拔任用“指挥棒”,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严格把关、考准考实、考用结合。精准设置考核指标,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研判,发挥好考核“助推器”作用,不断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要把那些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起来的干部识别出来、提拔上来、重用起来。加大对矫正“航道”的“躺平”干部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勇毅前行。2023年局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进展情况汇报总结1620字范文稿自接到市委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通知后,市司法局党委不等不靠、主动谋划,紧密
14、结合全市司法行政队伍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切实把思想发动作为牵力引擎,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确保“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活动走深走实。一、一次动员部署,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局党委书记、局长希涛同志组织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抓好贯彻执行,从行动上积极推进;要抓好统筹协调,从组织上有力保障。会议要求,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干部要以此次整治工作为契机,坚持把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积极担当作为,从思想上破冰,从“躺平”中“起身”,争做“干将“闯将”,履好职、尽好责,要敢干事、愿干事、真千事、千成事,坚决对“躺平”说“不”,为司法行政事业高
15、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强组织保证和强大发展动力。二、一堂生动党课,强化思想精神洗礼局党委书记、局长希涛同志以拒绝躺平提振精气神奋力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主题,为机关全体干警干部职工讲授专题党课。他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分析了“躺平式”干部的表现形式及给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带来的危害,强调司法行政系统干警干部必须要坚决远离“躺平”、拒绝“躺平”,面对困难不推诿、不逃避,遇到风险不畏缩、不躲闪,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做一名扛得住重活、打得了硬仗、担得起重任的新时代优秀司法行政干警干部!三、一次形势教育,增强责任使命担当局党委副书记
16、朱春雷同志围绕“世情、国情、党情、省情、市情”,充分交流了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现状和平安法治形势和环境,引导大家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要求干部队伍切实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杜绝“躺平”思维,要对“上”不躺平、对“下”不躺平、对“己”不躺平。要正确认识自己,远离低级趣味和歪风邪气,分清是非、辨清廉腐、厘清公私,守住底线。四、一次警示教育,警醒队伍担当作为局党委组织干部集中观看2023年春晚小品坑,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沉浸式警示教育。观看完毕后,现场抽取了部分同志作交流发言。通过观看交流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党建+”
17、普法、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紧抓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五、一次学习研讨,实干兴保再立新功结合“永昌发展我献策、攻坚克难我冲锋、绿美我有责”主题实践活动要求,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实干兴保”为主题的学习研讨活动。支部书记领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的重要要求,省、市“3815”战略发展目标任务,全面激发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党员干部进行交流发言,纷纷表示围绕2023年“夯实基层基础年”
18、,从“强统筹、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守底线、坚决打赢安全稳定硬仗,优服务、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基础、不断夯实事业发展根基,建机制、切实提升业务体系质效,谋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重点发力,高质量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六、一次廉政座谈,筑牢家庭思想防线局党委组织举行廉洁家风座谈会,集中观看教育片习近平“典”亮新时代家风篇:与会家属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全体干警干部职工及家属签订市司法局领导干部家庭廉洁承诺书。座谈会强调,把“涵养家风、家庭助廉”活动与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干部管理、“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司法行政干警干部带动家庭成员模范遵
19、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使家风建设真正落实到司法行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中,拒绝“躺平”,实干兴业。2023年度专题学习关于“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12000字范文“躺平”是2021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也是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网络现象。通常理解,所谓“躺平”,是指一部分青年在社会“内卷”下,在所承受的压力突破个体心理临界时,选择放弃努力、消极逃避的精神或行为状态。网络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镜”、青年心态的“晴雨表”、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躺平”现象的发生发展,立体而真实地投射出“内卷”的现实样态,直观而生动地反映出青年的集体心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舆论的发展走向,是反思“内卷
20、”、观照青年、洞察舆论的重要窗口,也是“内卷”治理、青年发展、舆论引导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和现实研究意义。目前,关于“躺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大众媒体和自媒体上,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将在社会“内卷”语境下,梳理“躺平”的网络图谱,分析网络“躺平”现象投映的青年心态,剖析网络“躺平”现象孕生的社会土壤,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躺平”现象应对的策略要点。一、“躺平”的网络图谱一般而言,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交流的特定语境中产生的,并在网络使用和流行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原初场景,形成相对稳定的含义。相较于其他网络流行语,“躺平”的网络流行具有极为显著的过程性和关联性特征。历时性考察可
21、以发现,若干与“躺平”意思相近的网络流行语反复流行,与“躺平”形成网络接力;共时性考察可以发现,若干与“躺平”逻辑相关、与“内卷”意思相近的网络流行语同步流行,与“躺平”形成网络共振。“躺平”“内卷”以及相近、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共同构成了“躺平”的网络图谱。“躺平”的网络走红。在网络上,“躺平”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出现的饭圈词语“躺平任嘲”,意思是“自家偶像做错了事,粉丝闭麦任人嘲讽”。比如,“自家爱豆(1党o1)衣服穿丑了,就不要责怪造型师,躺平任嘲吧”。在饭圈中,“躺平任嘲”作为粉丝们圈地自萌的用语,语义重心是“任嘲”,“躺平”作为一种姿态表示,只是一种形象表达无奈、服气、不回应、不反
22、抗、不刚不:”、任人嘲讽的语言学修辞,并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意义。2021年4月,百度贴吧“中国人口吧”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作者“好心的旅游家”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充满竞争和忙碌的世界中后退的躺平生活和躺平哲学,“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个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宣称“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篇帖子以“躺平”来表征一种不工作、不消费、不社交的精神或行为状态,赋予了“躺平”特定的社会学意义,迅速引起网民围观,引发全网讨论,
23、并且讨论的范围和深度远远超出了帖子本身一年轻人该不该躺平?年轻人躺平可耻吗?如果奋斗有希望,谁会躺平?躺平是等死,不躺平是猝死,怎么破?反正都是穷,何必穷得那么累?“内卷”之下,如何看待“躺平”?用“躺平”对抗“内卷”真的有效吗?“内卷”Or“躺平”,年轻人的出路只有这两条吗?普通网民、网络“大V”乃至人民日报官微、光明日报官微等媒体也都参与进来,“躺平”一词迅速走红网络。“躺平”的网络语系。实际上,“躺平”一词并非横空出世,在“躺平”火起来前,网络上已反复出现过形形色色意思相近甚至相似的网络流行语,各自火了一段时间,有的至今仍在流行。譬如,2009年的“逃离北上广”,2010年的“神马都是浮
24、云”,2011年的“蛋定”,2012年的“屌丝”,2014年的“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2016年的“葛优躺”,2017年的“低端人口”“丧”,2018年的“三和大神”“佛系青年”,2020年的“985废物”等。尽管这些网络流行语各有各的原初场景,所表达的意思、情绪与“躺平”不尽一致,但或多或少都与“躺平”有所交集,或浓或淡都有“躺平”的痕迹,可以将之统一归为网络流行语中的“躺平”语系。在“躺平”语系中,先前出现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大多有着特定标签,或是区域标签如北上广、三和,或是身份标签如第三代农民工、码农、大学生,或是情绪标签如淡然、无奈、自嘲,一般仅指涉特定群体,适用特定场景,表达特定情绪,
25、多数网民则是以看客的身份在参与,以娱乐的心态在使用。然而,“躺平”一词的出现,彻底抽离了区域、身份、情绪等特定标签,精准击中了青年的集体痛点,令青年群体的每一个人都仿佛感同身受,在受众上导引了各群体的快速汇流,在情绪上激起了各群体的强烈共鸣,一举成为“躺平”语系的“总代言”。“躺平”语系衍化的过程,是情绪强化的过程,是群体互动的过程,是意义赋予的过程,是认知趋同的过程。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20年来网络流行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快速更迭中,“躺平”语系的网络流行语翻新出现、反复上榜、持续走红,警示其“所反映的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一种普遍情绪始终弥漫在社会生活中”。“躺平”与
26、“内卷”的网络共振。在“躺平”的网络热议中,“内卷”是一个如影随形的话题。所谓“内卷”,本初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内卷化”(involution),是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和格尔茨分别用以描述一定的文化模式和农业生产,意指“系统在外部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尽管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但却难以达到更高水平、跨入更高阶段的过程”,即“无法达到质变的量变”。2020年,随着“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的图片刷爆大学生的朋友圈,“内卷”一词开始流行于各领域、各系统,用以表达陷入内耗、恶性竞争、付出更多努力但却收获不变甚至更少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焦虑、痛苦的社会情绪
27、。回溯网络流行语的演变,“躺平”有其“躺平”语系,“内卷”也有其“内卷”语系,包括2009年的“蜗居”“蚁族”,2010年的“鸭梨”,2011年的“伤不起”“悲催”,2012年的“亚历山大”,2013年的“女汉子”“人艰不拆”,2016年的“蓝瘦香菇”,2019年的“我太难/南了”等。关于“内卷”的网络讨论,触及“躺平”的现实背景、社会根源等深层次问题,自然而然地纳入并深化了关于“躺平”的网络讨论。在“内卷”与“躺平”的关联讨论中,“因为内卷所以躺平”的因果逻辑快速建立,“内卷不死躺平不已”的舆论基调广泛凝成,“内卷”与“躺平”为因为果、强烈共振,更加聚集了社会上对“内卷”与“躺平”的目光关注
28、,激发了对“内卷”与“躺平”的情绪释放,深化了对“内卷”与“躺平”的深入思考。一定意义上讲,“内卷”与“躺平”作为社会现象、网络现象,“内卷”更多地属于社会存在层面,“躺平”则更多地属于社会意识层面,在观察网络“躺平”现象时,“内卷”具有比“躺平”本身更基本、更现实的意义,认清“内卷”方能理解“躺平”,消除“内卷”方能拯救“躺平”。二、网络“躺平”现象投映的青年心态网络流行语是青年心态的“风向标”,直观地反映着一定时期内弥散在青年群体中的心境状态,包括青年的认知、态度、情绪、价值观等。在社会“内卷”语境下,透过网络“躺平”现象,可以感知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青年申明诉求、陈述主张的
29、意见表达,青年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给青年带来了丰厚红利,也给青年带来了沉重压力。一方面,高企的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成了青年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另一方面,“996”“007”“末位淘汰”“非升即走”,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内卷”成了青年不能承受的精神之“痛”。面对生活之“重”与精神之“痛”的双重重压,青年高度敏感而又无比清醒,焦虑痛苦而又无力改变,“努力无用那便不再努力”“付出无果那便不再付出”的负面情绪在青年中悄然累积和郁结,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普遍情绪、集体心理和认知倾向。此时,网络上“躺平”一词的出现,极大地迎合了青年身
30、心俱疲之下想要逃避的心态,刺激了青年压抑已久之后想要发泄的冲动,满足了青年身处“内卷”之中想要突围的需要,一下子打开了青年情绪淤积的“闸口”,扣动了青年情绪释放的“扳机”,点燃了青年情绪爆发的“引线”,迅速在青年中引起共情共鸣、形成群体极化,在网络上酝酿演化成一种现象级的群体情绪一“我躺平了,生活你来吧!”青年所宣称的“躺平”,只是口头“躺平”而非行动“躺平”,他们并非真的不工作、不消费、不社交,他们仍在努力,仍在奋斗,仍在追逐梦想,“躺平”只是青年自娱自乐、自嘲自解的一种方式而已。2010一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北漂”仍然在以22万人/年、14万人/年的速度增长,“逃离北上广”并未真的
31、逃离。2010一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0年的141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377万人,年均增长近10%,“佛系青年”并未真的佛系。“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可以判定,目前阶段“躺平”主要呈现为一种网络情绪、网络现象,并未现实化为社会行动、社会现象,青年仅以“躺平”作为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一以“躺平”来宣泄“我累了”“我做不到”“我卷不动了”的负面情绪,来对抗“你要努力”“别人都行,你怎么不行”“别人都这样,你怎么不这样”的社会裹挟和环境规训,以此激活心理防御机制,减轻心理焦虑和精神压力,促进心理韧性,恢复心理平衡,实现自我激励。青年申明诉求、陈述主张
32、的意见表达。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青年的意见表达要求和意见表达方式。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以大众媒体为主要载体参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讨论,包括真理标准问题、潘晓来信、西方社会思潮热、读书热、邓小平南方谈话等,这一阶段青年的意见表达是间接的、“代议制”式的。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的兴起,为青年意见表达提供了平等、开放、便捷的平台,“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青年都能通过自媒体工具参与社会事务,对社会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切身利益表达自己的诉求。网络已经成了当代青年意见表达、汇聚、协商、发酵的“民间舆论场”。网络“躺平”现象,正是青年关注社会和现实、表达诉求和主张的一个典型现象
33、。“言语活动是心理的和社会的想象世界的一面镜子,它在所有层次上都能忠实反映心存欲望的说话者的种种向往”。观察网络上关于“躺平”的讨论,无论是青年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写实性描述,还是青年对所承受的诸种压力的情绪性宣泄,抑或是青年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设性建议,抛开情绪层面的因素,其深层次的含义在于以话语的方式表达意见、进行抗争,呼唤社会关注青年境况、回应青年诉求,吁求社会破解“内卷”困局,纾解焦虑情绪,一言以蔽之,即为青年成长发展创造健康友好的社会环境。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上,话语抗争本身成为一种行动,利益相近的人们在线上集合,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申明主张。换句话说,网民用说的方式完成对生活问
34、题的修正和解决”。青年以“躺平”所进行的话语抗争,已从起初的娱乐性的戏谑表达逐步转变为当下的抗争性的严肃叙事,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行为抗争的意义,是虚拟化的行为抗争。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看,必须透视网络“躺平”现象的本质,接收网络“躺平”现象的信号,把握青年所表达的意见、诉求、主张,积极回应、主动作为,以此避免青年话语抗争的继续蔓延、持续发酵。青年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青年在以“躺平”进行外部性抗争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内部性反思,重新审视社会与自我,重新思考过去与未来。在现实语境中,“高学历=高收入、多付出=多收获”的生活经验被证伪,吃苦耐劳、顺从忍耐、出人头地的思维定式被打破,进大
35、城市、进大企业、进体制内的传统路径被质疑,观念与现实的对立,选择与现实的矛盾,冲击和颠覆了青年的传统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在青年中造成了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真空”。面对选择“真空”,青年从社会-个体的自变因变关系出发,重新定位“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重新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重新进行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规划,超脱社会裹挟,走出路径依赖,摒弃丛林法则,打破纳什均衡,尝试选择符合实际、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尝试选择“低姿态”“高品质”的“慢生活”。青年的“躺平”,不是“不努力了”,而是“不再简单地按照你们要我努力的方向或方式努力了”。在这个意义上,青年选择“躺平”,不是一种“自我投降”
36、,而是一种“自我觉醒”,在姿态上“躺下去”了,在心态上“站起来”了,展现出重建自我的先锋姿态。青年在“躺平”思考中重建生活哲学,不再盲目渴求所谓成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不再片面追逐物质财富,更加注重精神满足;不再跟风参与社会竞争,更加注重赛道选择;不再简单讲究生活配置,更加注重生活意义;不再轻易受到外界干扰,更加注重独立思考,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发掘自己的独特潜质,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青年“躺平”之下重建的生活哲学,“是一种超脱科技主义和消费主义捆绑后的俭朴主义的回归,也是一种内心物朴的满足感及其平和心态的回归,表达了对慢生活或简单生活的一种信念”。“内卷”,看似是“资源”之卷,实则是“心态”
37、之卷;打破“内卷”,不仅冀望外部性的社会治理优化,更加需要内部性的生活哲学重建。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姚洋所言:“政府和社会应该、也可以做一些事情,降低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但是,要最终摆脱内卷,还得靠年轻人自己”。三、网络“躺平”现象孕生的社会土壤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网络“躺平”现象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一方面,网络“躺平”现象及其所投映的青年心态,是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内卷”现实与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社会“内卷”现实与发展变迁,才能深刻理解网络“躺平”现象及其所投映的青年心态。资源稀缺的
38、现实发生与制度藩篱的局部存在。在网络“躺平”现象的深度讨论中,主导性的舆论基调认为,社会“内卷”是青年“躺平”的根本原因。毋庸讳言,当代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内卷”问题,特别是在青年集聚的教育、就业、职场等领域中“内卷”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内卷”问题何以发生?从微观社会系统考察,尽管各系统的“内卷”问题表征不同、成因各异,其共同根源是“僧多粥少”,其基本原理是“通货膨胀”一由于作为“回报”的特定社会资源的稀缺,导致作为“投入”的分数、学历、工作等的贬值。从宏观社会系统考察,中国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人们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的供给水平还没跟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39、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内卷”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与资源稀缺的矛盾。需要的不满足态是绝对的,需要的满足态是相对的,资源的稀缺态是绝对的,资源的不稀缺态是相对的,人的需要与资源稀缺间的矛盾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卷”必然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内卷”的客观存在,并不能确证一切“内卷”现象的必然合理。“唯分数”对学生的“贴标签”,“唯985、211”对求职者的学历歧视,“996”工作制对劳动法的公然挑战,论文“计件制”对科研水平的扭曲评价,大数据对外卖骑手的算法驱策这些“内卷”问题的共同特征在于,并非完全是资源稀缺
40、的问题,并非完全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当前社会转型阶段,在教育、就业、职场等局部领域存在的制度藩篱,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资源的稀缺性,助推了“内卷”的形成、强化,带来了更大的“内卷”幅度和更强的“内卷”烈度,造成了更严重的“内卷”事故和更惨烈的“内卷”踩踏。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刚性纠治,制度藩篱与资源稀缺相互叠加增强,将有可能造成“内卷”的持续升级和恶化。较之资源稀缺问题,制度藩篱问题因为人为因素的存在、调节功能的失效,更容易造成青年的被剥夺感、不公平感,更容易诱发青年的失望心理、负面情绪,进而导致青年在激流勇进与急流勇退的非此即彼的“二选一”选择中以“躺平”来宣泄不满情绪,表达变革
41、意见。制度藩篱与资源稀缺叠加作用下所形成的“内卷”对于“躺平”的作用机制在于,当分数、学历、工作等“投入”被定价低于所获得的或所预期的特定社会资源“回报”时,就有可能导致青年考虑降低“投入”甚至放弃“投入”。创新驱动的时代转型与人力资源的适配错位。中国社会的“内卷”问题,固然有资源稀缺、制度藩篱方面的成因,更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型及其阶段特征。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由要素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由低技术含
42、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科学技术和人的素质上升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对人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旧经济发展模式的交迭过渡时期,创新发展模式与创新人才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骤然爆发,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所塑造的人难以快速完成思维转换、知识升级、能力提升,难以有效响应经济社会转型所提出的素质要求,一方面,创新产业中人力资源严重“不饱和”,科技“卡脖子”领域、科技“无人区”领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43、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创新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中人力资源严重“超饱和”,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堆积与闲置。由此,在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创新产业中的“地广人稀”与传统产业中的“地少人多”这一极具对比度的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内卷”是“过度竞争”,不如说“内卷”是“低水平过度竞争”。更为关键的是,创新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创新产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国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速度和水平,进而在社会层面上限制了以转型发展打破外部发展条件限定、实现质变跃升的进程和范围,在个体层面上减降了以转型发展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创造发展机会的层次和规模。处在中国经济转型阵痛期中的青
44、年“躺平”,不单单是努力问题,还存在着能力问题,相当一部分青年是在素质能力无法跟上社会转型发展节奏、适配经济升级换挡要求的情况下,自我感到奋斗无力,无奈选择被动“躺平”。消费主义的悄然退潮与节俭传统的高调回归。网络“躺平”现象,不单有青年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负面意蕴,也有青年重新构建生活理念、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积极意义。对此,可从文化层面的消费主义与节俭传统的对垒中予以观照。消费主义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是指“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把消费视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标唯一实现路径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消费主义兴起于战后经济快速复苏的西方社会,是资本为供过于求的工业生产“创造”消费
45、者的产物,宣扬“欲望之无限的观念和欲望应该得到满足的意识”,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持续刺激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发展成西方社会主导生活意义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的深入,消费主义逐渐渗透进入中国社会,滋生了追求物欲满足和消费愉悦的扭曲消费观念,以及盲目追求名牌、档次、精致、奢侈的异化消费方式,侵蚀着人的精神世界,干扰着人的行为选择。在经历了40多年的蔓延膨胀后,消费主义正在当代中国悄然退潮。一方面,随着以追求名牌、讲究档次为表征的“第三消费社会”达致顶峰,在过度购买、透支消费所带来的购物快感和消费愉悦与所造成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焦虑的此消彼长中,青年正逐渐认清消
46、费主义的真相,消费主义正逐渐失去青年的市场,“断舍离”、无印良品、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新消费理念和新消费方式正在青年中逐渐兴起、形成风尚。另一方面,中国官方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力倡导,社会大众对“炫富”“奢靡”的众声挞伐,汇聚了反消费主义的刚性力量、舆论声浪,正在将消费主义捆上制度枷锁、逼进道义死角。消费主义的悄然退潮,在精神文化层面解除了“物欲”绑架,召唤着人本、素朴、简洁、节俭等传统价值的回归,引导和支持青年以积极“躺平”的姿态,重新思考人生意义,重新塑造生活理念,重新选择生活方式,超越“单向度的人”,退出毫无意义的“内卷”,想象和追求与以往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不是第二消费社会
47、中的追求更大,也不是第三消费社会中的更高级更时尚更高档的这种上升指向、自我扩张的生活,而是主张环境友好型的、温和的、简约的生活方式”。四、网络“躺平”现象下的青年奋斗精神培育“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社会“内卷”语境下,应对网络“躺平”现象,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既要致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更要致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48、,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多措并举大力培育青年奋斗精神。有效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着力优化青年成长环境。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于一夜之间在一代人中被集体遗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躺平”现象弥散衰丧气质,传导负面情绪,如若不闻不问任其发酵蔓延,势必干扰青年的情绪心理,消解青年的奋斗精神。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对“躺平”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批评责备,“受挫就躺平,算什么正义”“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二是理解同情,61.55%的网民对将“躺平挂在嘴上的青年持理解同情的态度;三是正向引导,跳出“躺平”对错争论,关注青年境遇,剖析社会现实,提出对策建议。总体来看,在公众讨论、媒体介入、学界发声、政府引导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网络“躺平”舆论在经历了前期的情绪化阶段之后,已逐步转入了当下的理性化阶段,需要有效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着力优化青年成长环境。(1)积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青年“躺平”之声起于社会“内卷”之弊。对于网络“躺平”现象,无论“怒其不争”式的批评抑或“哀其不幸”式的同情,其实并不具有太多意义,因为青年本就从未“躺平”。网络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