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12201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文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由佛山大学马允岐整理概说1. 先秦文学:指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时期的文学。2. 原始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功利性和无阶级性。3. 商代文献:甲骨卜辞、易经、尚书中的商书。4. 周公制乐作礼:分封制、嫡长制、井田制、礼乐制。5. 尚书:虞书夏书商书周书6.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7.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加乐经即为六艺)第一章上古文学一、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它是人类在从事集体劳动中依照劳动时的节奏,因袭劳动呼声的样式而产生的。原始人劳动中带有节奏的呼声一旦被语言所代替,便产生了诗歌二、原始歌谣

2、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它是对劳动生活的描绘和歌颂,也有一部分是宗教性的咒语。2.从形式上看,一般篇幅较为短小。3.诗歌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三、散文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四、古代神话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 神话产生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有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人的生老病死等,尤其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膜拜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因此神话就如此产生。(是原始社会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的

3、时期,只好通过幻想来征服自然力的表现。)3.神话分类:按内容可分为三类:反映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与斗争: 鲧禹治水,羿射十日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的奥秘: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反映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歌颂女性: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歌颂男性:夸父逐日,羿射十日,鲧禹治水。探索自然: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征服自然:羿射十日,鲧禹治水社会斗争: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4. 神话的意义:【1】.神话是远古客观显示和生活斗争的反映,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2】.神话创造了不少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把各种发明创造归功于他们身上,再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3】.神话是后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5.记载中国古代神话的典籍: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博物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三百篇”,共有篇,另有篇笙诗(即声诗,有声无辞,后诗经全部乐谱失传),有目无辞。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或认为其中商颂五篇为殷商时期所作)。第二章诗经一诗经的概说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三百篇”,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的分类:风:十五国风(160)【各地民间的曲调】雅:大雅(31)小雅(74)【周王统治区域的

5、曲调】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宗庙祭祀配合舞蹈的曲调】3.诗经的基本手法:赋比兴4.诗经的收集和整理:采诗和献诗,孔子删诗说(后来学者一般认为,真正整理的是周朝的太师和乐工)5. 诗经的流传: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合称“四家诗”。齐诗、鲁诗、韩诗、合称“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 , 今文经学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古文经学6. 诗经的思想内容:1)描写爱情与婚姻的诗篇:凡属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歌里得到了表现,洋溢着真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比如关雎,邶风静女,卫风氓等。2)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周南芣苡,周

6、南葛覃,豳风七月。3)反映剥削和压迫的诗篇:如王凤葛藟,邶风北风,魏风硕鼠,小雅苕之华等。4)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的诗篇:豳风东山,秦风小戎,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等。5)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篇:讽刺当时政治的腐朽和黑暗,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如小雅正月等。6)古老的祭歌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诗:周颂振鹭,周颂有客等。 7.诗经的艺术成就:1)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始。3)纯朴优美的语言。4)复迭的章法,整齐灵活的句式,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四言句式及押韵的作用。8.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7、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2】诗经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去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创作有了新的进展。【3】诗经中的庙堂文学和宫庭文学对后代文人用文学来歌功颂德、献媚求宠有不良影响。二国风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国风的思想内容: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鲜明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他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以及厌恶战争、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篇。【1】反映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1、农事诗,诗篇描述了三千年前劳苦大众一年到头从事农业生产悲惨生活的情况,“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等描述

8、,传达了劳动者的啼饥号寒的声音;同时,“为公子裘”也揭示了他们悲惨命运背后是剥削压迫的存在。2、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叙事按时间顺序铺陈排比,属于“赋”的表现手法。按月铺陈对后世民歌有重要影响。3、前六段是重点,力求背诵。【2】反映人民反对战争的诗篇:邶风式微邶风击鼓卫伯兮风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3】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篇:关睢婚恋诗。写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思念和追求;2、运用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的手法;卫风氓1、弃妇诗。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迫害。2、归纳各段主旨,把握弃妇形象。3、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9、的表现手法。蒹葭1、恋爱诗。写对意中人追求的痴迷执著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2、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清气氛,为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和活动提供背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3、以兴为主的表现手法;4、重章对表现主人公长时间追求不懈的作用及一唱三叹的效果。魏风伐檀魏风硕鼠【4】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篇: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朽和黑暗,讽刺贵族统治者的种种丑行,具有较强的战斗性。【5】反映劳动生活的诗篇:魏风伐檀,豳风七月。周南芣苡是古代妇女在田野中采集车前子时所唱得歌,诗篇文字简净,节奏明快,再现了当时劳动的情景,传达了劳动时的欢快气氛。国风的艺术特点

10、:1.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刻真实、全面反映周代社会生活及其本质。运用了素描手法,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国风中更多的诗篇则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突出生活的一个侧面或人物特征来表现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批判。2.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特色。通过抒情主人公内心直接倾吐来表现他们的不同面貌及性格。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抓住富有特征的行动,用精彩的语言加以刻画。景物描写对人物也起烘托的作用国风的形式特点1.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也有杂言诗。2.章节的复沓,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3.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作者根据汉语音韵配合的特点,运用了双声、叠韵的词

11、语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因而收到了较大的艺术效果。双声词:参差、玄黄叠韵词:妖娆、窈窕、辗转叠字词:灼灼、关关、依依4.赋比兴的大量运用三、雅诗1.雅有大小之分:大雅即会朝之乐,小雅即燕亨之乐2.雅诗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写,篇幅加长了,分了章。3.雅诗中除极力宣扬神权君权外,还常常含有教训规谏的意思,如大雅文王中提出“天命靡常”。4.周初天命观的主要内容:天命是伟大的,天命是无常的;天命的变与不变,在于人民的安与不安;要保住天命,王者就必须清明政治,安定人民,以德配天。5.雅诗中的“周民族史诗”集中在“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中,这些诗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

12、商的全部历史。其中生民记载了周人始祖后稷的传奇性的生涯以及他精通稼樯、教子孙种植百谷、祭祀鬼神、祈求丰年的故事。四、颂诗1.周颂三十一篇,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它们是周王朝祭祀宗庙的舞曲,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2.鲁颂四篇和商颂五篇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庙堂文学。五、赋比兴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能直接说出诗的本事,揭示诗的内容,对写景叙事抒情都适用。如豳风七月邶风静女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它通过比喻以突出被比事物的本质和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诗歌的

13、表现力。如魏风硕鼠以贪婪的统治者比喻剥削者,新台把乱伦的卫宣公比作丑陋的癞蛤蟆。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委婉,而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触物兴感,如周南关雎周南桃夭秦风蒹葭等。第三章 历史散文散文萌芽:甲骨卜辞:是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易经:占卜之书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本是历史文献,后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注重记言。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注重记事,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十四年

14、(前481),以鲁国年号纪年,记事也以鲁国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另:春秋笔法:以君臣父子的伦理大义为标准,通过斟酌文辞的方法来褒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微言大义,暗喻褒贬的效果,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历史散文:左传1.左传: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传述孔子所编春秋而作,故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记载其本来及有关佚闻琐事。2.左传的思想内容:主要内容是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人物的言论。3.左传的进步思想:民本思想爱国思想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

15、4.左传的文学特点:【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2】、善于写战争。写出战争的始末,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常常着眼于政治,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写,让人看出战争性质及胜负原因。叙述战斗过程中,情节曲折细致,细节生动传神。【3】、行人辞令之美:左传能用简炼的语言描写出各种场景、形象,简洁凝练而蕴藉含蓄。行人辞令即外交辞令,有的委曲婉转,陈述厉害,有的辞气激切,语挟风霜。能够紧紧抓住矛盾的焦点,从分析厉害入手,说理透辟,用词雅正,是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5.左传的思想【1】、站在儒家的立场以崇德尚礼为尺度评价人事,鞭挞暴虐,歌颂仁德。【2】、其进步性表现为:在天人关系上强调人的作用;

16、在君民关系上重视民的作用,具有人本、民本思想;6.左传的叙事成就【1】、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和人物言行的描写以及直接议论作出评价,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体制的成熟。【2】、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注重交待战争的因果过程和双方的对比变化。【3】、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有虚构因素,情节曲折生动,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法,结构、布局严谨条理。【4】、人物的言行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5】、叙述语言词约意丰,外交辞令优美动听。7.左传的部分作品鉴赏:晋楚城濮之战国语1.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

17、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作者不明。2.国语与左传异同:两者的思想相同,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但国语侧重记言,左传侧重记事。国语的原始资料多,艺术加工少,文学成就不如左传。后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3.国语的记言特点:记各国贵族之言,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思想深刻,生动形象。4.国语的部分作品鉴赏:战国策1.战国策:为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

18、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2.战国策基本内容是:【1】.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或言论。【2】.义侠高士的反抗强暴、蔑视王侯。【3】.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的进步思想。【4】.从侧面揭露了统治阶级女性固宠的斗争和宫闱丑行。3.战国策文章特点:【1】、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3】、书中说事,常常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节省文笔。4.战国策的纵横家思想:政治上崇尚谋略,人

19、生观上追求功名显达,历史观上肯定策士的重要作用,思想价值是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和士人精神的张扬,赞赏爱国思想、民本思想、亲贤纳谏、不畏强暴。5.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通过夸张想象描写生动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苏秦、张仪等)【2】、铺张扬厉的语言【3】、继承和发展了国语的体制,记叙人物的言行形象、生动,为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散文开创了先河。6.战国策部分作品鉴赏:第四章 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概说1.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

20、饰;墨子: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 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阶段。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及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精练,词汇丰富;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2.

21、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

22、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第二节孔子与论语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儒家鼻祖,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开办私学教育的人。他自幼好学执礼,青年从政,仕途不显,后聚徒讲学。堕三都失败后,周游列国。晚年返鲁,讲学著述,整理典籍。相传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籍都经他整理。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在教学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创行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方法。2. 论

23、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篡录。成书于战国初年。全书20篇492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为简短语录体散文。3. 论语的文学特点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了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侍坐,它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将孔子的和蔼平易、子路的坦直、自信而鲁莽、冉求的怯懦谨慎、公西华的察言观色、外谨内恃、曾皙的恬淡洒脱的思想性格,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

24、有我师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等等。另外,作为语录体,论语旨在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但孔子强调“文质彬彬”,故师徒问语答言皆有物有文,虽润色而似出自然。第三节墨子与墨子1. 墨子:墨子(前480?前420?),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手工业者出身,曾做过宋国大夫。其学与儒学对立,同为当时显学。所创墨者集团,既是学术团体,又是生活刻苦、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他提倡“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等。其思想反映了当时中下阶层的愿望。2. 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

25、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3. 墨子的文章特点:A: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B: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墨子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4. 墨子思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为政治思想,节用、节葬、非乐为经济思想,非命、天志、明鬼为哲学思想。5. 墨子文学特点: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从具体问题的斗争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这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注重推理,提出“三表”原则。第四节 孟子与孟子1. 孟子:即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2.孟子:孟子是继论语之

26、后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记录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当时人的辩论。共7篇,是孟子及其弟子合著。成书于战国中期。3.孟子的思想与个性:孟子在哲学上倡导性善论,以尽心养性召唤良知;在治理社会方面主张“王道”“仁政”,在伦理上主张君臣对等、民贵君轻。正因他藐视权贵,淡薄名利,故其性格刚直不阿,大胆泼辣。4.孟子散文的文学特色: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充分反映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善设机巧,引人入谷,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常用比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语气极为逼真,大多接近口语,十分生动而有风趣。5.孟子

27、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色彩A. 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公孙丑上)等。6.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他藐视帝王,有时近于狷介;鄙夷奸佞,有时近乎偏狭;争论文艺,有

28、时近于偏颇;待人诚恳率直,有时近于天真。第五节庄子与庄子1. 庄子:即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2. 庄子:是庄子及庄子弟子和其后学的文集,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道家典籍,全书今存共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7篇为庄周作,外篇、杂篇为其门人后学所作,是较成熟的哲学、社会学论文集,在诸子散文中其成就最高。3. 庄子寓言特色:奇幻谲诡的想象,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

29、相,极尽描摹之能事。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鸱得腐鼠”。 4.庄子的思想:在哲学观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形而上的本体论;在人生观上追求精神自由,以无待、逍遥、体道为最高人生境界;在社会观上抨击纷乱的社会现实,希望人们复返上古的淳朴社会。其愤世嫉俗、蔑视礼法权贵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5庄子散文的特色成就:【1】、表述观点的论据以寓言为主,想象奇幻,夸张荒诞,构成奇幻的形象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2】、语言汪洋恣肆,舒卷自如,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如散文诗。6.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

30、。如逍遥游为说明作者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全文用了大鹏、学鸠、蜩、斥鴳、朝菌、冥灵等众多形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大年或小年等活动及现象的皆“有所待”比喻在物质世界里没有绝对自由,然后才得出自己的正面意见。至于以寓言说理,更是突出。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如“触蛮之争”(则阳),借触、蛮争夺蜗角,嘲笑了诸侯间争夺土地的战争,及其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庖丁解牛”(养生主),以解牛为喻,说明了养生的道理。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1、如“任公子钓鱼”(外物),“五十犗(健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鱼吞钩后,奋鬐抗争,“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惊心动魄,气象万千。所钓之鱼,竟能供大半个中国的人饱餐不尽。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尤为雄阔。它由“不知其几千里”大的鲲鱼变化而成,振翅而飞,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境之壮,其思之奇,前所未有。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第六节 荀子与荀子1. 荀

32、子: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荀子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其学说以孔子儒学为基础,批判性地吸取诸家之说,最大特征是以礼客法。他反对天命迷信,强调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反对性善说,提倡性恶说,由此特别强调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他的弟子中著名的有韩非、李斯。2. 荀子是荀况及其门徒所作,今本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小部分出于他的门徒。3.荀子说理文特色。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4.荀子思想“天行有常”

33、,主张天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尊崇王道,也不排斥霸道,是和孟子有所不同的战国晚期儒家思想代表人。 5.荀子散文特点生于战国纵横之世,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文章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论题鲜明,说理层层深入,清晰透彻,比喻用日常所见事物,深入浅出,浅显易懂。6.荀子与孟子的思想比较:孟子继承孔子仁义学说,尚王道,重义轻利,主张性善;荀子继承孔子礼乐学说,兼尚霸道,重义不轻利,主张性恶说,强调法制。第七节韩非与韩非子1.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2.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

34、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中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如五蠹以洋洋洒洒近七千言的篇幅,指责五蠹之民对国家的危害,这是先秦论说文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也是韩非子的突出特点。韩非子有寓言故事三百多个,其中以说林上下、内外储说最集中。这些寓言,大多生动形象,合意深刻,发人深思,同时情节生动幽默,有较浓的文学色彩,如“守株待兔”(五蠹)、“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外储说左上)、“自相矛盾”(难一)等等。3.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

35、,议论透彻。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4.韩非思想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5.韩非子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分析问题能力极强。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以便说明问题。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名称“楚辞”名称的三重含义:1、指历史上战国后期,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2、指屈原及后来一些作家用这种新诗体创作的诗歌。3、指把屈原、宋玉等诗人的诗歌选辑而成的一部分诗歌总集。二、楚辞与赋的不同1、体裁不同,楚辞是诗

36、歌,赋是押韵的散文。2、与音乐的关系上,楚辞同音乐近一些,赋同音乐距离远一些。三、楚辞的来源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1、楚国社会风习和地方文化是其产生和发长的重要基础楚人勤劳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与反抗外侮的传统。巫风的盛行。地方音乐的发达。源远流长的楚地民歌。说苑善说中有越人歌:“今夕何夕兮,骞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楚地方言对楚辞的影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2、大量吸收中原文化也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四、屈原1.屈原生活的时代【1】、是战国中后期,中国由奴隶制跨入早期封建制时期,中国在政治上的统一快要

37、完成,而楚国国势由盛转衰。【2】、是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为灿烂的时代。2屈原生平:屈原名平,字原,和楚王同姓,同祖。生于前339年正月十四,死于前278年五月初五。3屈原的思想:其政治理想是美政,即圣君贤相政治,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其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代影响极大。4屈原作品【1】、以离骚、九章、招魂等为第一类,是政治抒情诗。【2】、以九歌十一篇为第二类,是爱情诗。【3】、以天问为第三类,表现作者的学术思想。四、离骚1.创作:班固汉书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说自己遭遇忧愁而作。2.离骚:由屈原创作的我国古代最长的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3.思想内容【

38、1】、第一部分是诗人对以往历史的回顾。第二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2】、思想: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4.艺术特色【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篇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其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3】

39、、篇幅宏伟。在构思结构上,诗篇将事实叙述、情感抒发、幻想描写以及某些故事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诗篇波澜壮阔,跌宕有致而又生动完美。【4】、形式上,吸收了楚地民歌特点,又吸收了新体散文笔法,打破了诗经四言形式,扩大了篇幅,增加了容量,增强了表现力。【5】、语言上,非常精炼,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和口语入诗,特别是“兮”字的运用,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五、屈原其他作品九章1、是屈原九篇诗歌的总集。题目大概是后人加上去的。2、九章的思想内容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

40、。3、艺术特色主要使用直接倾泄和反复吟咏的方法来表现其奔放的激情,因此,比离骚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语言十分华美,富于表现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感情。形式上九章散而不乱,跌宕有致,语气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天问1、内容:天问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见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的精神。2、艺术特色: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全用诘问语气,然而参差错落,灵活变化,并不觉得单调。招魂1、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是宋玉,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屈原。2、写作目的:王逸认为是宋玉招屈原的魂。屈原招自己的魂。屈原招楚怀王的魂。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屈原招楚怀王

41、的魂。3、内容:招魂的内容是借巫阳的口气,说上下四方如何险恶可怕,而故乡如何美富可爱,殷切深情地劝诫所招的魂魄不要乱跑,回来安享幸福。4、艺术特点:铺叙丰富,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辞藻缤纷富丽。九歌1、内容: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2、艺术特点: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诗篇韵味隽永,语言精美,善于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人物容貌动作的描绘和内心感情的抒写十分完美地统一起来。第五节六、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的诗人为后世所景仰的2.屈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打破诗经四言诗的格调,创作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楚辞体,直接影响了汉赋的产生。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七、宋玉与九辩1.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2.宋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九辩一篇,其余标明宋玉为作者的作品疑不能定。3.九辩【1】、内容:主要是作者抒发自己落拓不遇的悲愁和不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2】、艺术特色:作为抒情诗,它不是以直接倾泻诗人内心的激情感染读者,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