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中药不良反应一、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患者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性遗传因素(特异性体质反应)等。二、 药品不良反应(ADR);非处方药(OTC);处方药(Rx)。三、 病因学分类:(1) 与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包括首剂效应、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后遗作用等;特点:1、剂量依赖性;2、可预测性;3、个体差异大。(2) 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伤害:1、变态反应(超敏反应);2
2、、(特异质反应)特异性体质反应; 特点:1、剂量无关;2、难以预测;3、发生率低;4、危险性高;5、病死率较高。(3) 与中西药配伍有关的不良反应。(4) 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精神依赖。四、 病理学分类(1) 功能性改变;(2) 器质性改变,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二)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一、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如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麻疹样、湿疹样、猩红热样、痤疮样等各种药疹;色素沉着。二、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呕血、便血、肝脏损害等;(2)神经系统全身麻木、眩晕、头痛
3、、失眠、意识模糊、言语障碍、呼吸抑制等;(3)心血管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水肿、呼吸衰竭或麻痹等;(5)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血尿、腰痛、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1. 炮制不当(质量欠佳);2. 剂量过大;3. 疗程过长;4. 药不对证(辨证不准);5. 配伍失度;6.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7. 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8. 煎服不合理,误服、乱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二、机体因素:1. 体质;2、性别、年龄;3、种属。(四)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
4、原则:一、乌头类:1) 毒性成分:乌头碱、2) 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3) 中成药:追风透骨丸(川乌)、小金丸(草乌)、木瓜丸、正天丸。4) 解救方法:1、清除毒物;2、对症治疗。3、肌注阿托品;4、静注利多卡因;5、服用中药;5) 中毒表现:1、心悸气短;2、心律失常;3、血压下降;4、口唇紫绀;5、四肢厥冷。二、马钱子:1) 毒性成分:番木鳖碱即士的宁;2) 中药材:马钱子;3) 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伤科七味片等;4) 解救方法:1、清除毒物;2、吸入氧气;3、静注苯巴比妥钠;4、避免刺激;5、肉桂煎汤;三、蟾酥:1) 毒性成分:强心配糖体(蟾酥毒素);儿茶酚胺类、肾上
5、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 中药材:蟾酥;3) 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蟾酥丸;4) 解救方法:1、清除毒物;2、对症治疗;3、注射阿托品;4、服用颠茄合剂(适应症:胃肠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并可制止恶心、呕吐、胃酸分泌过多,亦可用于胆肾绞痛等。); 5、服用中药。5) 中毒表现:1、胸闷心悸;2、心律不齐;3、传导阻滞;4、脉缓无力;5、恶心呕吐。四、雄黄:1) 毒性成分:二硫化二砷;2) 中药材:雄黄;3)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蟾酥丸;紫金锭、牛黄解毒丸、追同丸;五、朱砂:1) 毒性成分:汞;2) 中药材:朱砂、轻粉、红粉;3)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蟾酥丸、紫金锭、天王补心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紫雪丹、追风透骨丸、六、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1) 毒性成分:生物碱及有细胞毒的二萜环氧化合物;2) 中药材:雷公藤、昆明山海棠3) 中成药: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