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行病复习.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12037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0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流行病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流行病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流行病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流行病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绪论1.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一)研究内容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二)任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三)工作深度三个范畴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四)三种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数理法(五)三大要素 原理 方法 应用3、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原理 疾病发病过程 人与环境关系 病因论 病因推断原则 疾病防治原则和策略 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4、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 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疾病的监测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疾

2、病自然史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此为重点,详情请看PPT) 6、流行病学特征 群体的特征 对比的特征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社会医学的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 发展的特征7、流行病学的挑战和展望 宏观与微观并举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并重 人群健康研究提上日程 发展应急流行病学 重视伦理学问题 强化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1、名词解释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称散发( sporadic)。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

3、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epidemic)。 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 例如:流感大流行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移民流行病学 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通过观察疾病

4、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 :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应用 v 用作描述疾病分布 v 反映疾病发生比率v 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v 适用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v 优点 根据暴露程度精确测量发病几率(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某特定时

5、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按观察时间:v 期间患病率v 时点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因素v 病程延长v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v 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v 病例迁入v 健康者迁出v 易感者迁入v 诊断水平提高v 报告率提高影响患病率降低因素v 病程缩短v 病死率增高v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v 健康者迁入v 病例迁出v 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取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的关系是: P 患病率 I 发病率 D 病程 应用 v 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v 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

6、,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四)感染率 (infection rate)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K=100% v 感染率的性质与患病率相似v 多用于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五)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 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而发生的病例称续发病例(有时称二代病例)。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称续发率。 应将原发病

7、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死亡指标(一)死亡率(mo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应用 v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v 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v 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v 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二)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v 若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由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 应用 v 表示某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v 可表明该疾病的严重程度v 反

8、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v 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3、疾病分布的形式一 人群分布特征 与疾病有关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民族、性别、职业、收入等。(一) 年龄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v 免疫水平状况 v 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v 预防接种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目的v 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v 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防治 提供依据v 观察人群免疫状况水平、确定预防接种对象, 保证预防接种效果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v 分析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患病率

9、和死亡率v 用于传染病分析 v 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变化 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变化 (2)出生队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死亡情况,即出生队列资料。 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 优点v 评价疾病年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v 阐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 (二)性别 一些疾病死亡率/发病率分析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分布出现性别差异原因v 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v 两性解剖、生理

10、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状不同v 男女职业差异v 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三)职业 职业中暴露于不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的精神紧张均可导致疾病分布的不同。 职业与疾病关系时应考虑v 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v 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v 职业反映劳动者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v 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在疾病的种类上不同 (四)民族 民族和种族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差异分布差异的原因v 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v 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v 民族间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同 v 各民族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不同v 民族、种

11、族的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五)宗教 宗教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因素:民族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饮食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六)婚姻v 婚姻状况 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 v 近亲婚配 (七)家庭家庭成员中因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也会产生影响。(八)流动人口: 对疾病的爆发流行起到加剧的作用,为疾病防治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流动人口对疾病分布影响v 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v 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v 对传播疾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v 给儿童计划免疫落实增加难度二 时间分布特征 疾病时间分布意义v 提供疾

12、病病因的重要线索 v 反映疾病病因的动态变化 v 验证可疑致病因素与该病关系 (一)短期波动 亦称时点流行或爆发。 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或爆发系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 (二)季节性 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 严格的季节性多见于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非传染病也有季节性升高的现象 克山病、冠心病、脑卒中、出生缺陷等有季节性波动。季节性升高的原因v 病原体生长繁殖受气侯条件影响v 昆虫活动、寿命及数量消长受温度、湿度、雨量影响v 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有关v 生

13、活、生产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的影响v 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三)周期性 由于有效预防措施的存在,有些传染病的周期性规律发生改变。 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周期性变化规律v 对致病因素的探讨至关重要 v 有利于预测疾病流行及制订相应防制对策 疾病出现周期性的条件v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v 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 v 病后免疫稳固v 易感者积累速度和病原体变异速度决定流行间隔时间 流行间隔时间取决 v 前一次流行后的易感者人数 v 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v 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四)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

14、 (secular trend,secular change) 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长期趋势 传染病中可观察到 非传染病中也可观察到长期趋势出现原因v 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v 病原体毒力、致病力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改变v 诊断技术方法的改变和提高v 防疫措施采取v 登记报告制度、疾病诊断标准、分类发生改变v 人口学资料及诊断标准、报告标准发生变化 三 地区分布特征 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关,它反映出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差别。 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致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和致病条

15、件不同所造成的。 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v 探讨病因提供线索v 拟订防治策略,以便控制与消灭疾病 (一)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 不同国家间疾病分布的差别v 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 v 有些疾病虽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其分布不一, 且各有其特点v 有些非传染病世界各地可见,但发病和死亡情 况不一 (二)疾病的城乡分布 城市与农村由于生活条件、卫生状况、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工业水平、动植物的分布等情况不同,所以疾病的分布也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由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城市和农村特点 生活条件 卫生状况 人口密度 自然环境因素等(三)疾病的地区聚集性 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或高于平

16、时的情况称为聚集性(clustering)。 疾病地区聚集性对探讨病因或采取相应预防策略十分重要。(四)地方性疾病 某些疾病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不需要从外地输入时称地方性。 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endemic disease),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判断依据v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v 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该病的发病率均低v 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v 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v 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符合上述标准的数越多,说明该病与该地区的有关致病因素越密切。四 疾

17、病综合描述 通常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地进行描述、分析其在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获取有关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资料。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1、名词解释 单纯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将总体各个个体单位按某种标志排列、连续编号;根据总体数N和确定的样本数n ,计算抽样距离(N/n);第一段距离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样本单

18、位;将第一个样本单位的号码加上抽样距离,得到第二个样本单位,以此类推,直至满足样本量 分层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该抽样误差比较小。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该法易于组织、实施简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但抽样误差较大,故样本量比其他方法要增加1/2。 多级抽样: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常同时将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几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多级抽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抽样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并能节省人力、物力。缺点是在抽样之前要掌握各级调查单位的人口资料集特点。2、描述性研究含义

19、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 利用已有的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绘、叙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 流行病学研究基础类型 历史常规资料的分析、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和随访研究3、现况研究概念: 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也称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目的:1) 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 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3) 确定高危人群4) 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研究特点 一般不设对照组 特定时点或期间 确定因

20、果联系受限 对不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作因果推论 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是有条件的 定期重复进行可获得发病率资料研究类型 普查(Census) 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目的和类型(二)研究对象(三)样本含量:预期现患率 ( P )、允许误差(d)、显著性水平()【重点】计量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计数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t:统计学上的t值 d: 容许误差 P:某病现患率 Q=1P(四)抽样方法 抽样可分为

21、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 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五)资料收集(六)偏倚与控制 类型选择偏倚 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信息偏倚 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 控制 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 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 作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辨析混杂因素(七)资料分析研究的优点: 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 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应 用: 掌握目标人群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 提供疾病致病因

22、素的线索 确定高危人群 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的质量评价3、生态学研究 定义 描述性研究的一种 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 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目的 1)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2)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方法(1)生态比较研究 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观察不同人群或地 区某种疾病的分布,然后根据疾病分布的差异,提出病因假设 (2)生态趋势研究 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和 (或)某种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关系,了解变动趋势,比较暴露水平变化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判

23、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联系 优 点 经济 ,出结果快 提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线索 对个体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适用于研究因素暴露变异范围小,较难测量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及估计疾病发展趋势缺 点1)出现生态学谬误 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2)难以控制混杂因素3)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4)难以确定因果联系第四章 队列研究1、名词解释 队列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研究结局(发病或

24、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某些物质或具备某种特征/行为。 队列:表示一个特定的研究人群组。2、基本特点 属于观察法 按暴露因素分组 由“因”及“果” 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3、前瞻性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耗时较长 耗时较短 对目前暴露的评价 对过去暴露的评价 可收集个体特征和暴露的详细资料 很少有个体特征和暴露的详细资料可作不同暴露水平的两(多)组的比较 常无正式对照组,多与一般人群比较 可控制混杂因素 混杂因素较难控制 暴露的确定在疾病之前 暴露和疾病都早已记录在案4、队列研究的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确

25、定研究因素 选择研究现场与研究对象 暴露组:包括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 职业人群:如石棉作业工人等 特殊暴露人群:如接受放射线治疗的人 一般人群:Framingham研究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如医学会会员、工会会员等对照组: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人群。 内对照: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外对照:与暴露组来自不同人群总人口对照:全人口为对照。如全国或某省/市、县的统计资料多重对照:同时选用上述两种或以上的对照 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1) 一般人群(对照人群)的发病率P02)暴露的效应(d或RR) 暴露效应(d或RR):d= P1-P0 ; 当无法获得暴露组发病率时,RR=P1/P0效应越

26、大,样本量越小3)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第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值。值越小,样本量越大。4)把握度(1) 把握度(1-):为第II类错误的概率。1-是检验假设时能避免假阴性的能力,其值越大,即越小,则所需样本量越大。通常取=0.1或0.2。考虑失访问题,一般按计算出的样本量再加上估计失访率(如10%)作为实际样本量。 确定结局指标和观察终点,随访观察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率的计算1)累积发病(死亡)率= n/N N: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n: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死亡)人数2)发病密度= n/PT PT:观察人时数。最常用人年3).标化比:常用标化死亡比(SMR)4)SMR:实际死

27、亡人数与预期死亡人数之比 (二)关联强度估计1).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R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Ie/I02).特异危险度:或称归因危险度 A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IeI0 = I0 (RR1) AR表示由于暴露所增加的发病率。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 指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AR(IeI0 ) /Ie100 AR(RR1) /RR1004)人群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ItI0 PAR(ItI0) / It 100 RR和AR说明暴露的致病作用有多大;而PAR和PAR则表

28、示暴露对人群的具体危害程度,即与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有关。5).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6、队列研究的优点 可以直接计算RR和AR 前因后果,可证实病因联系 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样本量大,结果稳定7、队列研究的缺点 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疾病(3.84,P0.05, 暴露与疾病之间有关联,但不能确定为因果联系。c2值大小与联系强弱无关。 当c20.05时, 暴露与疾病之间无关联2)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比值比(odd

29、s ratio,OR):有称优势比,指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暴露比值之比。 含义:暴露于某因素患病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3)OR的95%可信区间 Woolf法 Miettnen氏法可信区间包括1时,则暴露与疾病无关联。(2)不匹配分层资料 (3)分级暴露资料 (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1:1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格式 对照 病 例 合计 暴露 未暴露 暴露 a b a+b 未暴露 c d c+d 合计 a+c b+d a+b+c+d=N 1)2检验用McNemar公式计算 2(b-c)2/(b+c) (1) 2(b-c-1)2/(b+c) (2)2)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

30、 ORc/b9.673)计算OR值的95可信区间Miettnen式卡方值法: OR95%C.I.OR(11.96/2) 5.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优点 特别适于研究罕见疾病 回忆偏倚较小 省时、省力、省钱 可直接计算RR、AR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由因及果,证实病因联系 与疾病的关系 缺点 易产生回忆偏倚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由果推因 耗时、耗力、耗钱 不能直接计算RR 失访偏倚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1、 名词解释实验流行病: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

31、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现场试验研究: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以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单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健康状况改变情况等,对比分析两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2、主要类型按研究场所划分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的实验称为

32、真实验 前瞻性研究 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 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 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即半实验(semi-experiment)3、实验流行病学基本特点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4)有干预措施4、现场试验研究 原 理 研究对象是正常人,即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 选择可比性的社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给实验组施加干预措施 随访取得两组人群的结局资料 判断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基本原则与步骤(一)明确研究目的(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1)干预措施有效2)发病率较高3)对其无害4)实验坚持到底 5)依从性(compli

33、ance)好(三)确定实验现场 人口稳定,流动性小,并有足够的数量 疾病发病率在该地区较高而且稳定 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协作条件较好(四)样本量确定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第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 第I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样本量计算: 非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 p1:对照组发生率p2:试验组发生率:(p1+p2)/2Z:为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Z:为1-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 :为估计的标准差d:为两组连

34、续变量均值之差Z、Z和N所示意义同上述计数资料的计算公式 以上公式适用于N30时 (五)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 分层随机分组(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整群随机分组(cluster randomization) (六)设立对照 原因: 不能预知的结局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方式: 安慰剂对照 自身对照 交叉对照 七 盲法的应用 单盲(single blind) 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研究者不

35、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 研究对、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一)偏倚的防止 1排除(exclusions)2退出(withdrawal) 不合格(ineligibility) 不依从(noncompliance) 失 访(loss to follow-up) (二)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定量指标 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易于观察和测量,易为受试者所接受评价治疗措施效果主要指标1)有效率(effective rate)治疗有效例数应包括治愈人数和好转人数2)治愈率(cure rate) 3)病死率(case fat

36、ality rate) 4) 生存率(survival rate)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主要指标1)保护率 (protective rate,PR) n1、n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 P1、P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发病率Q1=1- P1,Q2=1- P22)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 3)抗体阳性率 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 或C:编码滴度为零时,血清稀释倍数之倒数。M: 编码滴度之算术均数。 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 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评价

37、指标常用中间结局变量: 人群认知、态度、行为改变 行为危险因素变化,如控烟、合理膳食、体育运动、 高危人群的生活指标等 生存质量变化,包括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社会机能、 疾病症状体征、对健康感受和满意程度等主要方面 干预投入、产出效果评价等 五 伦 理 问 题 必须具有科学依据 公平选择研究对象 获得社区知情同意 对照组选择和“善后”处理 较长试验期限导致“延误”问题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一 定义 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二 原理 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住院病人或非住院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三 基本特征 一种特殊的前瞻性研究 干预(intervention) 必须有正确的实验设计 在人体上进行的,不能强迫病人 四 基本原则 对照 随机化分组 盲法试验 常使用标准疗法对照 五 主要用途 治疗研究 诊断研究 筛检研究 预后研究 病因研究 六 注意的问题(一)临床依从性 (二)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 临床不一致性描述:常用Kappa值,实际一致率与非机遇一致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