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120331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功能类型1. 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2. 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3. 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居住面积标准1. 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2. 社会居住模式预测住户成员构成的

2、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室内光环境质量1. 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a. 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b. 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c. 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

3、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2. 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a. 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b. 关于天然采光标准。c. 关于人工照明标准。室内声环境质量A. 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B. 标准和措施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

4、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辅助空间:门厅、走道、过厅、储藏室、阳台、露台阳台:为了获取阳光而设置的,是住宅通向自然的过渡空间。使用功能分类:生活阳台、服务阳台平面形式分类:凸阳台、凹阳台、半凸半凹阳台阳台设计一般要求:1

5、. 开敞式阳台的地面标高应低于室内标高的30150mm,并应有12的排水坡度将积水引向地漏或泻水管。2. 阳台栏杆需要具有抗侧向力的能力,其高度应满足防止坠落的安全要求: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的要求。3. 阳台设计应综合考虑空调室外机的放置问题,便于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和检修,同时使阳台立面丰富。4. 要避免阳台过深或形状特殊对下层住户造成的阳光遮挡,影响其日照效果。5. 阳台的安全、视线干扰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套型:满足不同家庭人口规模、结构及居住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单位的组合类型。套型空间的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套型空间的功能分区:动静分区

6、、洁污分区和公私分区塔式住宅套型平面组合关系塔式: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的、独立的、四面临空的住栋形式。这种类型的住宅平面在长宽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以一组垂直交通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优点:节地、公摊面积小、楼电梯利用率高等。缺点:朝向、通风和对视等问题。套型空间立体组合1. 错层的定义:错层式住宅又称变层高式住宅。(起居区或卧室区整体变层高、主要居室贯通两层)2. 复式或跃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a. 复式套型b. 跃层式套型(顶部跃层式套型、底部跃层式套型)面宽:指主要采光面的宽度进深:指与面宽相垂直的面的宽度套型朝向与通风组织的地域性要求1. 朝向选择 套型的朝向选择A 南方,要注意通风、遮

7、阳、隔热,以防室内过热;南方住宅建筑的朝向以接近夏季主导风向为宜,同时必须考虑暴风雨主要的吹袭方向和夏季高温是太阳辐射的方向B 北方,注重采暖,防寒和保温,北方住址建筑要注意冬季保温朝向尽可能的获取阳光为宜,同时不能忽视夏季来自东西向太阳辐射的作用 房间的朝向选择人们希望在采光、景观条件优越的房间中活动。一般根据居住者对房间使用时间、频率来安排房间朝向、方位。主要居室如起居空间、主卧室应布置在最好的朝向,尽量避免安排西向;次卧、书房、餐厅等,根据条件可依次降低要求;厨房、卫生间、工人房等多数布置在北侧或较差的朝向;门厅,储藏室等可布置在房间中部,接受间接采光。2. 通风组织当套型通风组织困难时

8、,常用的处理手法是:设置内天井或平面凹槽。A:在一个空间中,尽量将风口,出风口错开互为对角布置,使得气流在室内经过的路线延长,扩大影响区域。并注意使气流能够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生活区域,以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B:在复式或跃层的套型中要考虑门窗剖面位置的选择,以便组织竖向通风。C:注意门窗自身的相关构造设置,以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向.风速等。D:房间内如果需要设置内隔断,可做成上下镂空的形式,或在上设窗,以调节室内的气流,利于房间通风。E:房间进深与层高的关系应有好的比例,房间进深不宜过深。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1) 按住栋的高度分类1) 低层住宅:高1-32) 多层住宅:高4-63

9、) 中高层住宅:高7-94) 高层及超高层:高10层及10层以上100米以下。(2) 按进入住宅套型空间的交通组织方式分类电梯及公共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 接地型住宅:1-3层的低层住宅2) 准接地型住宅:3) 非接地型住宅:凡是要从住栋总入口进入并经公共楼.电梯及公共交通走廊等栋内交通空间才能达到各住宅套型入口的套型组合方式(3) 按套型拼成住栋的组合方式分类1) 由套型空间直接拼合而成的住栋2) 由套型空间与交通空间系统整体拼合组成的住栋3) 由套型空间与分组交通空间拼合组成住栋单元,然后再由多种形式的住栋单元拼合组成住栋整体的组合方式3.2.2 低层住宅楼栋类型(1)独户式住宅(独院式):

10、它是专供一户单独居住的,独门,独院的单栋住宅(2)并联式住宅:一般由两户住宅对称并靠并联组成的住栋(3)联排式住宅:一般由各户型套型空间单元沿单元拼合组成住栋(4)群集式住宅:由更多住户的跃层套型空间单元以两锥剖面关系并联组成的板块状住宅楼栋。(5)叠拼式住宅:将两个联排式住宅竖向叠落形成的高密度低层住栋(6)别墅建筑:舒适度较高的低层住宅。设计要点:A:要求建筑空间形态应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B户内空间功能配置齐全合理,符合个性化生活特点B:空间布置自由.灵活,室内外空间层次丰富,具有较高的空间品味。C外观造型优美动人,尺度亲切宜人,建筑形象富有艺术个性特点。多层住宅楼梯设计住宅设

11、计规范规定:A、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B、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mC、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D、 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按楼梯在多层住宅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外置式、内置式和梯间式。通风口面积A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通风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B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1/1

12、0,并不得小于0.60C严寒地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应设通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D建筑中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垂直交通设计电梯设计在高层住址中电梯取代楼梯成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7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户层楼面距室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我国层住宅中电梯的设置一般要求居民侯梯时间以120s为限,为了满足消防及居民的使用要求,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电梯设置不应小于2台。18层以下或18层以上每层不超过8户的高层住宅,一般采用2台电梯;18层以上,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高层住宅,一般应设置3台以上电梯。安全

13、疏散与消防电梯1.走廊宽度与安全疏散距离单面布房其走道净宽不小于1.3m,双面布房则净宽必须大于1.4m如果住宅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则疏散距离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最大距离应少于20m3. 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由楼梯、电梯和消防电梯组成。在日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主要靠电梯,而楼梯既是上层住户的疏散通道有事下层住户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6.00。消防楼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根据防火要求,高层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楼梯间

14、应靠外墙,并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必须设置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高层住宅不可忽视楼梯的安全性设计。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栏杆垂直净距不应大于0.11m。净高不应低于1.10m。高层住栋平面类型及特点A、 单元组合式高层住栋B、 通廊式高层住栋C、 塔式住宅适应地区气候特征的主动设计我国气候区划分为7个区域:东北严寒区、华北寒冷区、华东华中夏热冬冷区、西南温和多雨区、华南夏季湿热区、西北干旱风沙区、青藏高原高寒区。炎热地

15、区住宅楼栋设计要点:A、 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B、 利用有效的遮阳措施。遮阳方式:垂直式、水平式、综合式和挡板式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室遮阳配件和家用遮阳设备。C、 采取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1、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有效的构造措施,减少维护结构的受热程度,降低其内表面温度,从而减轻其传热的影响2、 利用维护结构自身的通风构造降低受热外墙和屋顶的表面温度。3、 住栋组合的布置形式应有利于减少东西墙面的长度或减少受太阳辐射的影响4、 将电梯、卫生间等辅助空间置于住栋空间外层,特别是东西两侧端部,以减少太阳辐射对住栋中部使用空间的影响。5、 利用建筑形体的凹凸变化和半开敞过渡空间创造更多

16、的建筑阴影区空间,减轻太阳直射的辐射作用。6、 在屋顶设置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遮阳隔片,降低屋面受热程度并创造可利用的屋面平台空间7、 采用有土或无土屋顶花园、蓄水屋面及墙面垂直绿化,以利遮挡热辐射和利用政法降温。8、 充分利用坡屋顶的隔热效果住栋设计可采用的加强室内通风、降温的措施,通常包括几个方面:1、 加强套型内部空间的通风组织2、 加大住栋进深,形成室内局部空气环流,增进室内通风降温。3、 利用天井、中庭空间形成是内外环境热压差增强通风效果4、 利用阳台、窗楣、窗扇、遮阳板等建筑构建导风入室,增强室内通风。4.2.3 公寓居住单元内组成空间设计2、起居厅(室)设计布局形式:单居室独用起

17、居厅(室)、多居室共用起居厅(室)3、卫生间设计单居室独用卫生间:可供14人用。只有坐(蹲)便器和盥洗盆,使用面积2;同时有淋浴或设两个坐(蹲)便器,使用面积3.5。居室组共用卫生间:与最远居室的距离25米。4、厨房设计居室组共用厨房,使用面积6。4.3.2 楼栋空间组合基本类型及特点公寓楼栋空间组合形式通廊式、单元式通廊式按走廊连接居住单元的数量分长廊式(5间居室)、短廊式(5间居室),按走廊在平面中的位置分外廊式、内廊式1、通廊式公寓1)长廊式公寓特点 (A)长内廊式公寓优点:建筑平面紧凑走廊利用率高。由于建筑进深大,适宜用于高层公寓,其抗风抗地震性能好,并有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用于北方采

18、暖地区时,有利于节约建筑能耗。缺点:楼内用干扰大,内廊采光通风不良;北向居室缺少日照,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冬季室内温度偏低,舒适度难以保证。 (B)长外廊式公寓优点:因居住单元沿走廊单边布置,楼道内使用干扰大为降低,走廊环境条件也大为改善,走廊可采用南廊或北廊,南向走廊通风好,夏季可遮阳并可供晾晒衣物和作为寒冷季节的室外活动场所,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北向走廊多采用封闭走廊,可提高楼内冬季保温性能。缺点:建筑平面欠紧凑,楼内行走路线较长,建筑体形系数增大,不利于节约能耗,也不利于节约设用地,建筑造价相应提高。 (c)内廊与外廊混合式公寓兼有两种形式的特点,以利达到两者优缺点互补的目的。1)

19、 短廊式公寓特点短廊式公寓为避免长走廊带来的弊端,而采取以一条袋形走廊服务610个居室,并共用一组厕浴盥洗设施和楼电梯交通空间的楼层空间组合方式。其中短内廊尤为常见。举例:a.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学生宿舍,其短走廊居住单元由8问居室,一部楼梯和卫生间组成。其卫生间服务于两个单元,同时借以连通楼层各单元,中心穿堂即可作为单元内公共活动空间。b. 我国清华大学新建的紫荆学生公寓,以10间居室作为一个居住单元,以短内廊相连。每个单元皆拥有专用的厕浴盥洗室和楼梯间,学生一般生活起居行为皆可在单元空间内完成。优点:改善了长廊式公寓走廊采光通风差,厕浴盥洗室使用人数过分集中,相互干扰较大的缺点。缺点:由于建

20、筑形体较分散,一般不利于节约用地,同时因楼栋辅助空间增加,建筑造价也相应提高。改进方法:其楼层平面组合中,宜将居室成组集中布置,并把产生干扰较大的厕、浴、盥洗室等辅助空间与楼梯问也相对集中于一区设置,与居室区适当隔离可更好地解决动分区,避免相互干扰的问题。2、单元式公寓单元式公寓以楼、电梯交通枢纽为核心,联系28套居住单元组成一个楼层单元。优点: A 能大幅改善居住卫生条件 B 有利于保护居室环境的安静,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环境,满足个人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C 单元内各居室共享一套起居活动用房,具有家庭式氛围,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D 平面布局紧凑,有益于节约室内交通面积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

21、 E 楼栋平面拼接灵活自由,单元平面形式多样,平面尺度小,较适用于地形复杂或用地平面形态不规则的建设基地环境缺点: 与通廊式公寓相比,室内卫生设备数量相对增加,造价明显提高。建筑出入口设计要求A出入口门厅是老年住户从内到室外的交通枢纽和集散空间,因此宜有足够过度缓冲空间,可结合门厅设置休息与交往空间,可结合门厅设置休息与交往空间,方便老人在此候车待客,并宜临近门厅设置保安、传达、收发、邮电、银行等服务设施。B.门厅处入口大门内外,应在门扇开启范围之外留出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为节省门扇开启空间,出入口大门宜采用推拉门或自动门。C所有出入口大门皆应设置雨棚,即可用以防雨又可用

22、以防止上部物体坠落伤人。D建筑只要出入口外观建筑形象宜鲜明、醒目和独具特色,以便与老年人辨认。、公共走廊设计要求A楼内公共走廊空间,应能保证老年人使用轮椅和拐杖时的安全通行。走廊净宽宜不小于1.50m,以方便轮椅回转。和轮椅与行人可平行通过。当走廊宽度不足1.50m时,应不小于1.20m,仅可供轮椅单行通过,但同时应在走廊两端设置轮椅回转空间。B楼内共用走廊应设置助行用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统一C为保证走廊中通行安全,平开门开向走廊时应设置凹室,使门扇能不突出于走廊内,同时应保证,门扇开启端前留有不小于0.45m墙垛,以方便轮椅者使用D共用走廊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坡道并设置明显标志提示注意。走廊

23、转弯处墙面阳角宜做成圆弧形或切角型,以保证安全视线和使轮椅转弯容易。E受气候条件和身体机能限制,部分老年人外出行动不便、社会交往减少,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应充分利用公用走廊增加老年人活动交往空间,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要求A、楼梯宽度应考虑老年人使用拐杖和在他人帮助下行走的要求,梯段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0m,楼梯休息平台深度应大于梯段的有效宽度。B、楼梯应在梯段内侧设置扶手,梯段宽度大于1.50m时应与于两侧设置扶手,扶手形式应与走廊扶手形式相同,以便楼内扶手连续统一,充分发挥扶手的安全效用。C、安全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也不宜采用直跑楼梯,梯段高度不宜大于1.50

24、m,统一体锻的踏步高度,与宽度应统一。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米,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不宜小于0.13m。D、楼梯踏步面层应采用防滑材料,并适应老年人视力下降的情况,应采用不同材料或色彩区别楼梯踏步和走廊地面,以避免老年人采空失脚的危险。6.3.1 体量与体形组织形成居住建筑整体形象的最重要两方面:体量居住建筑的体积感 体形居住建筑的形体组织与构成体形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以规则为主的体形形成稳重大气的空间效果,只在局部略加变化(2)加法处理通过将体形分段或分块处理产生多体形组合的丰富效果(3)减法处理通过对规则体形挖空、切削等方式在保证整体感的同时产生变化(4)规则式变化有强

25、调韵律式变化、渐变等两种方式(5)屋顶处理是为规则体形增加活跃气氛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各类坡屋顶、悬飘式屋顶等多种处理方法。7.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1、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2、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3、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容的原则4、休闲性与生态性原则5、功能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美学原则7.4.1 规划设计程序1、基地分析(1)地质 (2)地形 (3)水体 (4)气候2、功能定位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结构组织(1)居住街坊 (2)居住小区 (3)居住区 7.4.3 居住建筑布局的基本方式(1)行列式 (2)周边式 (3)点群式 (4)院落式 (5)混合式7.5.1 道路交通1、基

26、本要求居住区道路交通以对内服务为主,因而,在与外围城市道路有机连接,保障城市外部交通不穿越居住区内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居民主要出行流向和安全疏散要求合理安排主次出入口数量与位置,按照交通服务的重要性和人车分流的原则,将道路进行分级配置与系统组织,形成安全便捷的动态交通(车行与人行交通)与静态交通(主要为停车场库)网络系统。2、道路类型与等级(1)道路类型居住区内一般有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类。在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各自形成独立完整的系统,步行系统往往兼有交通联系和休闲活动双重功能。在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道承担了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功能,

27、而步行道作为道路组成部分,更多体现了与车行“并行”联系场所活动的特点。(2)居住区道路分级a.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车行道914米,道路断面一般采用机动车与自行车混行形式,居住区规模较大的可采用三块板或特殊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2.55米。b.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4米(采暖区)或10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69米。多采用一块板道路形式,人行道宽1.52.5米。c.组团级道路 居住小区内住宅组团内的主要道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路面宽

28、度为47米,一般采用人车混行。d.宅间小路 通向各户和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2.5米。 (3)道路交通组织方式主要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 综合式 7.6.1 绿地景观1、绿化景观构成 城市绿地包括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风景区绿地以及生产、防护绿地等几类。 居住建筑外部绿化环境居住区用地上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及道路绿地等。2、绿地环境的功能 遮阳、防尘、降温、防风、防灾、防止噪声以及调节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3、绿地设置标准 我国衡量居住区绿地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两种:a.公共绿地面积与居住面积总用地的比率包括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化、广场花坛、道路绿带等公共绿地面积的总和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b.绿地率指居住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地被植物的各类绿地(含水面)的面积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新区要求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居住区内公共绿地指标,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不少于1.5/人。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4、绿地规划要求5、绿地植物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