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
2、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中国的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特征?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内涵?1)中国社会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主义帝国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主义帝国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
3、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帝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主义帝国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
4、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内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势力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4)相互关系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是最主要的矛盾。3、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
6、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清政府尤其害
7、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常常压制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因此中国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战争的总体失败却难以避免(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A、不推翻中国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中华民族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B、必须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要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这是
8、抵御外侵的重要条件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2、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是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主权。3、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是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4、在传教的名义下,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
9、中国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5、中华民族如何从历次民族危机中逐渐觉醒?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官吏以及少数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林则 徐为代表的
10、一批中国人开始吸收世界的知识,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中国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康有为等人发动 百日维新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之后又出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和探索,标志着民族进 一步觉醒。五四运动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同时又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 的里程碑。 直至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导致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在中共合作下,全国 人民形成抗日统一战线,民族意识彻底觉醒。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纲领、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
11、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
12、败的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13、。(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于产品的分配,规定“天下人不受私,物归上主”的绝对平均分配的方案。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首先它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在当时无法实现,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
14、小 生产者的本性,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7、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教训?近代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 的指 导 思想是“中学为体”“西 学 为 用”,洋 务 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
15、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从而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4)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第一: 主张学习先进技术,代表人物李鸿章,左
16、宗棠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主张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第三:主张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等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居住专制制度。虽未能成功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一
17、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 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B、对
18、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C、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9、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与评价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
19、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国家”。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10、评价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新时期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打造好“孙中山”这张历史名片、近代以来的起义、改良、革命为什么主要是广东人领导?辛亥革命的评价:
20、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对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的评价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
21、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新时期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辈志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孙中山
22、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时,提倡以人民为本位。这对于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的官场政治,是革命性的突破。孙中山的公仆精神与廉洁自持,是孙中山也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孙中山胸怀建设中国的伟大理想,制定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蓝图。孙中山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设计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蓝图,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是值得后人共同珍惜的宝贵遗产。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近代以来的起义、改良、
23、革命为什么主要是广东人领导广东是早期现代化“先行一步”的地区。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珠江三角洲也是国内与世界市场联系最密切的地区之一。两次鸦片战争都在广东发生,西方国家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首先打的是广东。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也首先是从广东开始的。广东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前哨,同时又是外国新事物传入中国的门户。近代中国,广东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就是在广东揭开的。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局限性?正确看待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
24、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它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忽视革命实践,是不可能达到政治目标的。资产阶级的方法和形式
25、主义的偏向,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使反封建、爱国民主思想,在古老封建中国的大地,点起了我国一次空前思想解放的烈火。此后,新文化运动便在中国迅速开展起来,各类先进杂志刊物纷纷兴办。他在主办新青年时,自己亲自撰写了大批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这反映了他的爱国民主信仰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革命性。陈独秀冲破几千年封建文化和政治制度束缚的精神,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为了民主和反封建,这也反映在他向青年宣传的众所周知的主张中。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重
26、视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革命立场,明确而坚决地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起指导作用。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
27、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等陆续出版。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如开展了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论战,推动大批进步分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3、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1)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优越性它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前进方向即无产阶级必然取代资产阶级的必然趋势。 它的科学性与中国实际十分吻合,即半殖民地半
28、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入侵,资本主义畸形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导致了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必然要挑起社会革命的重担,反帝反封建,因此,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它。(2)斗争实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的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4)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5)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29、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1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革命; 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即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 4、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 5、有了新的革命时代背景,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1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和过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
30、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过程年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年月日至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
31、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大革命后期,年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6、简析中国资产阶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对其政策方针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一
32、、官僚买办资产阶级1.买办资产阶级这一阶级产生于鸦片战争后,他们依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对中国人民进行剥削和掠夺,并仇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2.官僚资产阶级这一阶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权力,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旧式富农相结合,共同压迫和剥削国内的劳动人民。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他们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财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投靠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三座大山之一,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民族资产阶级三大派别1.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末,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帝国主义
33、瓜分狂潮的到来,维新思想成熟,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他们领导的维新变法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爆发,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他们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具有社会进步性;他们积极倡导民权学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客观上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思想启蒙性,因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清政府的日益腐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思
34、想成为时代主流。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20世纪初引领中国前进的旗帜。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3.小资产阶级指占有少量生产资料,一般不剥削他人或有轻微剥削,主要靠自己劳动为生的阶级,如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其他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同属于劳动阶层,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是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
35、共产党的对其政策方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由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组成。依附于各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即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大资产阶级内部就会产生分化。为了反对最主要的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为了削弱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2)具有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朋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在大多数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的。 (3)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36、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争取它们的同情或中立。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适当的政治安排。在资产阶级没有别的出路的条件下,这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案。25、重庆谈判、北平谈判、共同纲领重庆谈判: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起优势,使带起“和平”的假面具
37、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反动派假和平的面具,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政府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视协议”。这次谈判在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极大的主动,而国民党是出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北平谈判: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中华民国政府带编团(以国民政府代表团名义)于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双方代表团进行了实质性的磋商,拟定了国内和平协议(最后修定案)并商于20日签字。2
38、0日,政府电报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动渡江战役,谈判终告失败。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任务及各方面总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光和国宪法颁布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是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起草初稿,经过与会的14个党派及各界代表600余人反复修改7次。它体现全国人民的意志,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一系列的正确的方针政策。17、中国近代各阶级对土地
39、问题的主张与实践?中共成立以来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封建统治者:封建土地制度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这种社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
40、地价收卖地主的土地。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无产阶级:反围剿战争: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即“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减租减息,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解放战争:打土豪。土地制度改革,简称土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开展清算斗争等建国后:对
41、地主、贫下中农、富农分阶级成分,对富农采取中立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而民族资产阶级在农村就是富农、中农;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资产。18、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理论成果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但是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应该由中国国情来决定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
42、运用和发展。19、评价西安事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了时局扭转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
43、日的主要力量。(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评价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原因,经验一、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中,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西安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44、的基本方案。三、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937年8月,中共举行洛川会议,这是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持久战方针。四、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1937年11月,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后来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五、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七、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
45、进步文化工作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3)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础。(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原因和经验:(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协同奋斗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条件。21、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中国人民的对日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2、中国战
46、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决定性力量。3、中国人民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付出了最大的牺牲。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4、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抗战打乱了日本“南进”、“北进”计划,使日、德、意在东西方配合作战,共同瓜分世界的战略图谋破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2、三三制、减租减息、游击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加强政权,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
47、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友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减租减息: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游击战: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上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进行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开罗宣言: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