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下列病毒中,通过神经播散引起全身感染的是_.A.巨细胞病毒 B.EB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狂犬病毒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可通过血流播散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毒是:_.A.鼻病毒 B.流感病毒 C.麻疹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3.在下列病毒中,不通过垂直传播的是_.A.乙型肝炎病毒 B.EB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流感病毒4.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_.A.阻止病毒基因的表达 B.阻止病毒吸附细胞 C.阻止病毒脱壳和穿入D.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 E.阻上病毒的释放5.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
2、:_.A.病毒衣壳蛋白对细胞的毒性 B.病毒出芽造成细胞膜损伤C.病毒改变细胞膜抗原引起细胞损伤 D.病毒包涵体对细胞的损伤E.病毒的酶抑制细胞的代谢6.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错误的叙述是:_.A.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抑制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B.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使细胞裂解C.病毒基因组与细胞DNA整合,使之发生恶性转化 D.病毒感染使细胞互相融合而死亡E.病毒感染细胞膜抗原改变,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7.包膜病毒的感染一般不直接导致细胞:_.A.膜抗原性改变 B.转化 C.融合 D.裂解 E.出现包涵体8.I型干扰素是:_.A.活化T细胞释放的杀病毒蛋白 B.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细胞感染
3、病毒后产生的糖蛋白 D.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脂蛋白E.抗病毒的化学疗剂9.于扰索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_.A.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B.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C.直接抑制病毒的释放D.阻碍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 E.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脱壳10.干扰素的生物活性中不包括:_.A.抗毒素 B.抗病毒 C.抗肿瘤 D.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E.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特点中不包括:_.A.间接灭活病毒 B.选择性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 C.种属特异性D.高活性 E.只能针对某种病毒,作用有特异性12.灭活下列病毒所需温度最高的是:_.A.流感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
4、炎病毒 D.麻疹病毒 E.甲型肝炎病毒13.关于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_.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60C30分钟能杀死所有病毒C.包膜病毒体比无包膜病毒体更耐受反复冻融 D.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E.脂溶剂能破坏病毒衣壳14.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_.A.抗原性 B.感染性 C.血凝特性 D.诱生于扰素的能力 E.融合细胞特性15.病毒凝集红细胞(血凝试验)的机制是:_.A.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凝素抗体结合 B.红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C.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D.病毒与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E.红细胞上的血凝素与病毒结合16.进行病毒
5、病原学检查的标本递送要求是:_.A.孵箱保存 B.室温保存 C.加入防腐剂 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和蛋白的运辅培养基中冷冻速送17.可从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一组病毒是;_.A.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B.狂犬病毒、轮状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E.EB病毒、埃可病毒18.检查包涵体可作为:_.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 B.衡量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准 C.诊断乙型脑炎病毒感染D.鉴定病毒的特异性依据 E.测定病毒数量的指标19.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_.A.细胞圆缩、脱落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干扰现象 E.细胞裂解20.判断流感病毒接种
6、鸡胚尿囊腔是否生长应选:_.A.红细胞吸附试验 B.血凝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间接血凝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21.用于估计病毒感染性强弱和数量的实验方法;_.A.蚀斑形成试验 B.TCIDS0或ID50测定 C.ELLSA D.PCR E.EIA22.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理化因素是:_.A.紫外线 B.甲醇 C.甲醛 D.乙醇 E.乙醛23.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是:_.A.使用抗毒素 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 C.使用中草药 D.使用疫苗 E.使用抗菌药物24.脊髓灰质炎病毒糖九疫苗后,机体可产生:_.A.血清LGG、IGM B.血清LGG、肠黏膜局部SIGA C.血清LGG、咽部黏
7、膜局部SIGAD.血清IGA和LGG E.肠黏膜局部SIGA25.下述药物中,对治疗病毒感染无效果的是:_.A.干扰素 B.抗生索 C.聚肌苷酸 D.黄连、黄芩 E.三氮唑核苷26.接R活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种类主要是_.A.IgG、SIgA B.IgD C.IgE D.IgG E.IEM27.灭活疫苗的缺点不包括:_.A.需多次注射 B.免疫维持时间短 C.疫苗成本高D.诱导细胞免疫反应差 E.可发生干扰现象降低免疫效果28.我国目前应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属于:_.A.减毒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亚单位疫苗 D.多价疫苗 E.基因重组疫苗1.D2.C3.E4.B5.C6.B7.D8.C9.A
8、10.A11.E12.B13.A14.B15.B16.E17.C18.A19.D20.B21.B22.C23.D24.B25.B26.D27.E28.E第二十三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一、名词解释 1. 黄病毒属 2. 自然疫源性疾病 3. 出血热病毒 4. 汉坦病毒 二、填空 1. 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_ 、_ 和_ 。 2. 黄病毒常见的传播媒介有 _、_ 、_ 等。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形态为_ ,核酸类型为_ 。 4.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 _包膜病毒,对脂溶剂 _,对酸_ 。5. 乙型脑炎病毒亦称 _,其传播媒介是_ ,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_ 。 6. 乙脑病毒的血清型
9、有 _种,其抗原性 _,病后可获得_ 。7. 乙脑病毒的结构蛋白有 3 种: C 、 M 和 E ,其中组成血凝素的是_蛋白,可吸附敏感细胞受体的是 _蛋白。 8.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表现为_ 或 _感染,脑组织的感染多与机体_ 结构功能不完善有关。 9.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属,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 _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 _抗原性交叉。 10.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_ ,感染后临床上分为_ 和_ 两个类型。11. 森林脑炎病毒又名_ 病毒,其传播媒介为_ ,病后可获得_ 免疫力。 12. 在我国已发现的出血热病毒有_ 、_ 、_ 。 13. 汉坦病毒感染人体引起 _,其动物宿主和
10、传染源主要是_。 14. 汉坦病毒可通过感染动物的_ 、_ 或_ 等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 15. 人或动物感染汉坦病毒的主要途径有_ 、_ 和 _。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_ 和_ ;病后可获得_ 。三、选择题 【 A 型题】 1. 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 A. 森林脑炎病毒 B. 东方马脑炎病毒 C. 西部马脑炎病毒 D.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E. 日本脑炎病毒 2. 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蚊 B. 蜱 C. 白蛉 D. 幼猪 E. 鼠 3. 在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 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储存宿主 D.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E. 传染源
11、和储存宿主 4. 在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中,幼猪是: 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传染源和扩散宿主 D. 储存宿主 E.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5. 不需要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 A. 鼠疫杆菌 B.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 普氏立克次体 D. 钩端螺旋体 E. 登革病毒 6.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临床症状或表现是: A. 隐性感染 B. 轻型感染 C. 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 D.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 出血热 7. 乙脑病毒组成血凝素的结构蛋白是: A.M 蛋白 B.C 蛋白 C.E 蛋白 D.P 蛋白 E.L 蛋白 8. 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 库蚊 B
12、. 按蚊 C. 伊蚊 D. 蚤或虱 E. 硬蜱 9.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 库蚊 B. 按蚊 C. 伊蚊 D. 蜱 E. 以上都不是 10. 登革病毒的血清型数目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E.5 个 11. 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有: A. 蚊 B. 蜱 C. 蚤 D. 白蛉 E. 虱 12. 森林脑炎的病原体是: A. 日本脑炎病毒 B. 登革病毒 C. 东方马脑炎病毒 D. 苏联春夏型脑炎病毒 E. 西方马脑炎病毒 13. 临床上常用于诊断乙型脑炎的方法是: A. 脑脊液中分离病毒 B. 测定补体结合抗体 C. 测定中和抗体 D. 测定体内特异性 IgM
13、 抗体 E. 测定病毒核酸 14.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是: A. 合成疫苗 B. 减毒活疫苗 C. 基因工程疫苗 D. 亚单位疫苗 E. 灭活疫苗 15. 黄病毒最易感的动物是: A. 乳鼠 B. 家兔 C. 黑猩猩 D. 恒河猴 E. 幼猪 16. 汉坦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 单片段单负链 DNA B. 多片段单负链 RNA C. 单片段单正链 RNA D. 多片段单正链 RNA E. 双链 DNA 17. 汉坦病毒的 RNA 分为几个片段? A.2 B.3 C.4 D.5 E.6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 登革病毒 B. 汉坦病毒 C. 新疆出血热病毒 D. 埃博拉病
14、毒 E. 刚果出血热病毒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与哪种动物有关? A. 鼠 B. 猫 C. 狗 D. 猪 E. 牛 20. 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最重要的有效措施是: A. 灭鼠 B. 灭蚤 C. 灭蚊 D. 防蜱叮咬 E. 使用特异性疫苗 21. 汉坦病毒首先分离于: A. 韩国黑线姬鼠肺组织 B. 韩国病人肺组织 C. 新生乳鼠 D. 新疆出血热病人血液 E. 日本死者的脑组织 22. 关于汉坦病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是无包膜的 RNA 病毒 B. 主要以蜱为传播媒介 C. 不凝集鹅红细胞 D. 对酸的抵抗力强 E. 由韩国的李镐汪首先分离出 23. 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
15、介是: A. 蚊 B. 蚤或虱 C. 鼠 D. 蜱 E. 白蛉 24. 新疆出血热病毒与汉坦病毒的相同点是: A. 结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B. 抗原性 C. 传播方式 D. 致病性 E. 以上都不是 25. 目前对下列哪种病毒尚无特异疫苗?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脑病毒 C. 登革病毒 D. 汉坦病毒 E. 新疆出血热病毒 【 B 型题】 A. 传染源 B. 储存宿主 C. 扩散宿主 D. 传播媒介 E. 传播媒介及储存宿主 1. 病人是乙脑病毒的 2. 蚊是登革病毒的 3. 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的 4. 蜱是森林脑炎病毒的 A. 库蚊 B. 伊蚊 C. 蜱 D. 幼猪 E. 恙螨 5
16、. 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是 6.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7. 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据储存宿主是 A.M 蛋白 B.C 蛋白 C.E 蛋白 D.P 蛋白 E.F 蛋白 8. 乙脑病毒组成血凝素的是 9. 乙脑病毒衣壳蛋白是 10. 位元于乙脑病毒包膜内面的蛋白是 11. 副粘病毒与与感染有关的蛋白是 A. 蚊 B. 蜱 C. 兔 D. 鼠 E. 幼猪 12. 汉坦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13. 新疆出血热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14. 登革出血热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是 A. 基因组长片段 B. 基因组中片段 C. 基因组短片段 D. 基因组 A 片段 E. 基因组 B 片段 15. 汉坦病毒 RN
17、A 多聚酶的基因位于 16. 汉坦病毒糖蛋白的基因位元于 17. 汉坦病毒核蛋白的基因位元于 【 X 型题】 1. 黄病毒的共同特点为: A. 属于小 RNA 病毒科 B. 有包膜和血凝素 C. 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D. 蚊、蜱等为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E. 所致疾病多较严重 2. 通过病毒血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有: A. 狂犬病病毒 B.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 登革病毒 D. 汉坦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3. 关于乙型脑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病毒分离较容易 B. 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为 IgG ,且特异性高 C. 抗体捕获的 ELISA ,可测 IgM 用于
18、早期诊断 D. 补体结合试验可测特异性 IgM E. 中和试验用于病毒鉴定和血清流行病学检出 4. 关于黄病毒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所致疾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B. 对脂溶剂敏感 C. 其流行存在地区性和季节性 D. 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E. 均已研制出有效疫苗 5. 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有: A. 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B. 病毒经感觉神经进入大脑 C. 全身症状明显 D. 病后免疫力持久 E. 隐性感染无免疫力 6. 关于乙型脑炎病毒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抗原性稳定,很少变异 B. 病毒在 pH6.06.5 范围能凝集雏鸡、颌和鹅的红细胞 C. 隐性感染率高,
19、病死率也高 D. 流行高峰与蚊密度高峰相一致 E.动物感染后很少发病 7. 分离乙脑病毒可采用的标本是: A. 血液 B. 粪便 C. 尿液 D. 死者脑组织 E. 咽漱液 8. 森林脑炎的传播途径有: A. 蚊虫叮咬 B. 蜱叮咬 C. 胃肠道 D. 性接触 E. 呼吸道 9. 关于登革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B. 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但体积小 C. 分为 4 个血清型 D. 人和猴为其储存宿主 E. 病后免疫力牢固 10. 乙脑病毒与森林脑炎病毒的相似之处是: A. 形态结构 B. 培养特性 C. 抵抗力 D. 疾病类型 E. 流行范围 11. 蜱是森林
20、脑炎病毒的: 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传播媒介 D. 储存宿主 E. 扩散宿主 12. 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有: A. 日本脑炎病毒 B. 单纯疱疹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登革病毒 E. 新疆出血热病毒 13. 目前可特异性预防的疾病有: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乙型肝炎 C. 森林脑炎 D. 登革热 E. 丙型肝炎 四、问答题 1. 简述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 2. 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黄病毒属:是指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因为它们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传播,故过去曾称
21、为虫媒病毒。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 2.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除感染人外,尚存在于动物储存宿主、传播媒介体内及自然疫源地。易感者进入自然疫源地后可受到感染而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地方性、季节性特点,其发病与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的存在与活动有关。 3. 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称为出血热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多种不同的病毒,在我国发现的出血热病毒有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 4. 汉坦病毒:即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酸为单股负链 RNA ,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 14 个型别,在我国流行的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 二、填空题 1. 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
22、病毒和登革病毒 2. 蚊 蜱 白蛉等 3. 球形 单股正链 RNA 4. 有 敏感 敏感 5. 日本脑炎病毒 库蚊 幼猪 6. 一 稳定 持久免疫力 7.E E 8. 隐性 轻型 血 - 脑屏障 9. 四 有 10. 伊蚊 普通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 登革休克综合征 11. 苏联春夏型脑炎 蜱 持久 12. 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鼠 14. 唾液 尿液 粪便 15. 皮肤伤口 呼吸道 消化道 16. 出血 肾脏损害 持久免疫力 三、选择题【 A 型题】 1.E 2.A 3.D 4.C 5.D 6.C 7.C 8.A 9.C 10.D 11.B 12.
23、D 13.D 14.E 15.A 16.B 17.B 18.B 19.A 20.A 21.A 22.E 23.D 24.A 25.C 【 B 型题】 1.A 2.D 3.C 4.E 5.A 6.B 7.C 8.C 9.B 10.A 11.E 12.D 13.B 14.A 15.A 16.B 17.C 【 X 型题】 1.BCDE 2.BE 3.CE 4.ABCD 5.ACD 6.ABCDE 7.AD 8.AC 9.ABCD 10.ABCD 11.CD 12.ABC 13.ABC 14.ABCD 15.ABE 16.AC 17.BD 18.ABCDE 19.CDE 20.ABCDE 21.ABC
24、D 22.BCDE 23.ABCDE 四、问答题1.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为: (1) 病毒呈小球状,直径多为 4070nm ,有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组成的刺突,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核心为单股正链 RNA ; (2) 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但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基因结构、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的合成机制所有不同; (3) 病毒对热、脂溶剂和去氧胆酸钠敏感,在 pH35 条件下不稳定; (4). 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人、家畜、野生动物及鸟类等受其叮咬后可获得感染。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在我国,三带喙
25、库蚊不仅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家畜、家禽,尤其是幼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多数人为隐性感染,少数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脑炎。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中和抗体约在病后 1 周出现,可维持数年至终生。防蚊灭蚊是预防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接种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是当前保护易感者的主要手段。 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特点: (1) 宿主动物与传染源:鼠类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病毒可随感染鼠的唾液、尿和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2)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感染鼠的血液及其排泄物接触而感染。病毒随污染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
26、、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螨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毒。 (3) 感染类型:以显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少见且无牢固免疫力。 (4) 临床特点:发病急骤,主要症状为高热、皮下出血和肾脏损害。 (5) 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损伤,尤其是 III 型超敏反应参与致病过程。 二、填空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形态为_ ,核酸类型为_ 。5. 乙型脑炎病毒亦称 _,其传播媒介是_ ,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_ 。 6. 乙脑病毒的血清型有 _种,其抗原性 _,病后可获得_ 。8.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表现为_ 或 _感染,脑组织的感染多与机体_ 结构功能不完善有关。 9.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属,根
27、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 _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 _抗原性交叉。 10.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_ ,感染后临床上分为_ 和_ 两个类型。11. 森林脑炎病毒又名_ 病毒,其传播媒介为_ ,病后可获得_ 免疫力。 答案3. 球形 单股正链 RNA 5. 日本脑炎病毒 库蚊 幼猪 6. 一 稳定 持久免疫力8. 隐性 轻型 血 - 脑屏障 9. 四 有 10. 伊蚊 普通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 登革休克综合征 11. 苏联春夏型脑炎 蜱 持久三、选择题 【 A 型题】 1. 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 A. 森林脑炎病毒 B. 东方马脑炎病毒 C. 西部马脑炎病毒 D.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E. 日本脑
28、炎病毒 2. 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蚊 B. 蜱 C. 白蛉 D. 幼猪 E. 鼠 3. 在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 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储存宿主 D.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E.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4. 在乙型脑炎的流行环节中,幼猪是: 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传染源和扩散宿主 D. 储存宿主 E.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5. 不需要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 A. 鼠疫杆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 普氏立克次体 D. 钩端螺旋体 E. 登革病毒 1.E 2.A 3.D 4.C 5.D6.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人体的主要临床症状或表现是: A.
29、隐性感染 B. 轻型感染 C. 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 D.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 出血热 7. 乙脑病毒组成血凝素的结构蛋白是: A.M 蛋白 B.C 蛋白 C.E 蛋白 D.P 蛋白 E.L 蛋白 8. 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 库蚊 B. 按蚊 C. 伊蚊 D. 蚤或虱 E. 硬蜱 9. 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 库蚊 B. 按蚊 C. 伊蚊 D. 蜱 E. 以上都不是 10. 登革病毒的血清型数目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E.5 个 6.C 7.C 8.A 9.C 10.D11. 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有: A. 蚊 B. 蜱 C. 蚤 D.
30、白蛉 E. 虱 12. 森林脑炎的病原体是: A. 日本脑炎病毒 B. 登革病毒 C. 东方马脑炎病毒 D. 苏联春夏型脑炎病毒 E. 西方马脑炎病毒 13. 临床上常用于诊断乙型脑炎的方法是: A. 脑脊液中分离病毒 B. 测定补体结合抗体 C. 测定中和抗体 D. 测定体内特异性 IgM 抗体 E. 测定病毒核酸 14.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脑疫苗是: A. 合成疫苗 B. 减毒活疫苗 C. 基因工程疫苗 D. 亚单位疫苗 E. 灭活疫苗 11.B 12.D 13.D 14.E 四、问答题 2. 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
31、脑炎。该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在我国,三带喙库蚊不仅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家畜、家禽,尤其是幼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多数人为隐性感染,少数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脑炎。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中和抗体约在病后 1 周出现,可维持数年至终生。防蚊灭蚊是预防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接种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是当前保护易感者的主要手段。 第1、2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3.医学微生物学4.代时5.细胞壁6.肽聚糖或粘肽7.脂多糖8.质粒9.荚膜10.鞭毛11.菌毛12.芽胞13.细菌L型14.磷壁酸15.细菌
32、素16.专性需氧菌17.热原质18.专性厌氧菌19.抗生素20.兼性厌氧菌21.菌落二、填空题1.医学微生物包括 、 和 三大部分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 、 、 、 、 、 ,共六类微生物。3.病毒必须在 内才能增殖,为 型微生物。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 、 、 和 等作用.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 和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 和 两种,其中 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8.细菌的菌毛有 和 两种,前者与 有关,后者具有 作用。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 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菌。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 、 和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
33、 、 和 3种成分。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 、 构成。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 、 和 构成。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 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 和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 的生长,常用于 的分离和培养。19细菌色素分为 和 两种。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
34、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 、适宜的 、合适的酸 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最适温度为 ,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 为 ,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 、 、 和 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 期。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 、 、 、 。三.单项型选择题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
35、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3. 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4. 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 A.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细胞壁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轴丝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外膜 ; B.核膜; C.线粒
36、体膜 ; D.荚膜 ; E.细胞膜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10.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 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质 E.细胞壁1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37、 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中介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16.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A. 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D.-1,4糖苷键E.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1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18.有
38、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主要成分是粘肽; 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B. D.含有大量脂多糖; E.易被溶菌酶裂解19.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 )A. 裂解肽聚糖骨架的-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20.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 细胞壁 B.芽胞 C.细胞膜 D.细胞质 E.核质21.G-菌细胞壁内不具有的成分是(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E.外膜2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 A.粘肽 B.脂蛋白 C.外膜
39、D.脂多糖 E.以上均不是2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芽胞 E.细胞质24.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A. 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E.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2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可自行丢失 26.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为双股DNA.;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