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物的变异》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因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足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因素。
三、教学目的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性,我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环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因素使学生逐渐结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绪(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
合作探究 关注生活——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合作探究。把难以理解的遗传和变异,用形象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观看,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爱好
探索新知——关于《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的教学,用Camtasia Studio 录屏软件课前录制的系列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时,演示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的动画效果,一步步展示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交流展示 喜获丰收——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使学生对知识不感到枯燥乏味。体现新课标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定。
运用多媒体教学,动态课件与《微课》相结合发挥出了最有效的作用,变抽象为形象,增长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减少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别之处。
问题: 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什么?
展示菊花、玉米、绵羊、果蝇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测,提出“变异”概念
1、根据投影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举例说说平常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变异的例子
观测、思考
PPT
观测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来观测面前的花生,它们看起来大小很不同样。那么这些变异是偶尔形成的还是由于品种不同而形成的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答案呢?
1、观测、讨论两个品种花生的颜色、形态、大小,感性结识两个品种花生。
2、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本提出初步的探究方法
微课
问题 1、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如何测才干使误差降到最小?
2、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3、为什么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小花生也同样有长有短,是什么因素?
1、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2、参考课本的探究实验,根据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实行探究活动
3、填写探究活动评价表
师生小结: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这重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限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应当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PPT
观测实例、分析因素、弄清本质
除此之外,大家在菜市场还找到哪些变异的实例呢?
学生展示他们搜集的变异的实例,涉及不同种类(动物、植物、花、种子等等)
1、大家再来看看小麦的杂交育种是怎么回事?
2、那太空椒又是怎么产生的?
1、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观看影像资料,明确彩椒及太空椒的哺育方法,进一步理解生物变异在哺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3、小组表演高产奶牛的繁育过程。
影像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杂交,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哺育成的新品种。
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增长见识
鼓励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的书籍和网站,并向他们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
自主学习:以“了解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哺育新品种的其它方法”作为课后作业,达成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目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导入,我觉得用全家福情境导入,比较有亲切感,并且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容易引起学生爱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实验设计,在解决实验上我做了大量的整合和改动,用圆规做卡尺减少误差,便以学生测量;分工上本着每位学生都动起来的原则,合理运用时间,实验快速完毕;在设计曲线图上我认为用序号为横轴,以长度为纵轴更能说明种内差异与种间差异,事实证明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设计上,我把课本中的大问题改成了梯度小的小问题,让学生易于解决乐于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之更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和学习;
3、学生评价,我遵循了生生、师生、和小组评价的原则,师生评价,适时给予鼓励,增长学习信心;小组评价,加大小组间的竞争,提高了学生的斗志。生生评价,学生推选表现最佳个人,这样使学生锻炼心智,遵循公正公平的做人原则。各种评价的实行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与提高,个个那么灵动积极,课堂气氛有序而高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我的生物课上感受到:“生物课很好玩,生物课长见识,生物课不难学”。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师生从心理到情感不断交流,角色互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密切联系合作。使上生物课成为学生最爱慕的事情。
4、传递知识用于实践才有价值的理念,并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培生养学对的的价值观。
附:表1 探究活动评价表
课题:
小组名
评价项目
分值
自评
组评
师评
建议
制定计划
(15分)
1、活动目的明确
5分
2、活动内容、方法环节具体
5分
3、任务分工明确
5分
活动过程
(60分)
1、成员积极参与,尽力完毕任务
5分
2、小组分工合作,乐意互听意见
10分
3、查询资料、搜集材料手段多样
15分
4、小组活动记录详尽、真实
15分
5、收集的资料整理质量高、完整
15分
成果
(15分)
1展示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10分
2、现场答辩语言清楚,有条理
5分
收获
(10分)
1、能说出活动的体验,发现局限性之处
4分
2、提出自我改善建议和对成员的希望
6分
小组平均总成绩:
总分
习题设计:
1、把同一株高豌豆的种子种到同一块地里,长出的植株都是高的,这种现象叫( )
A、遗传 B、变异 C、差异性 D、相似性
2、把同一株豌豆的种子种到同一块地里,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这种现象叫( )
A、遗传 B、变异 C、差异性 D、相似性
3、下列变异中不能遗传的是( )
A、水肥充足条件下,小麦的果实粒大饱满
B、高茎豌豆的后代出现矮茎豌豆
C、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D、一对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色盲的儿子
4、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 )
A、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C、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以上都不对
5、结合书中插图,写出哺育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基因图解。
假设高产相对低产是显性性状,抗倒伏相对倒伏是显性性状,若倒伏相对抗倒伏是显性性状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