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典籍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以不同受众的《论语》译本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907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籍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以不同受众的《论语》译本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典籍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以不同受众的《论语》译本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典籍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以不同受众的《论语》译本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32024年5月(总第265期)英语广场收稿日期:2023-10-17典籍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以不同受众的论语译本为例 尹世琪 丁 妍 李雅文 孔庆乐 方庆华 摘 要 典籍英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论语译本在译界、学术界、跨文化交际界以及世界人文生活中已成为中华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标志性典籍。本文基于读者意识视角,分析以西方专业读者、大众读者及启蒙读者为不同受众的论语英译本的特色及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 读者意识;典籍英译;论语;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

2、4)13-0003-04作者简介:尹世琪、丁妍、李雅文、孔庆乐,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学。方庆华,通讯作者,指导教师,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1 背景典籍英译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正栓 等,2022)。作为国学经典,论语历来广为传诵。自16世纪起,中西方学者开始不断从事论语的翻译工作,论语译本在译界、学术界、跨文化交际界以及世界人文生活中,已成为中华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标志性典籍,是反映中华文化跨界传播的一面镜子(谷慧娟,2019)。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论语英译工作进一步发展,论语译本出版数量和规模显著扩大。论语英

3、译本种类繁多,不同译本针对的目标读者群体各不相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就不同,译作风格亦有所差异。翻译以语言转换实现文字内涵的对等传递,是一项源于原作者、面向读者、伴随文化交流的活动。译者是译文文本的创造者,也是源语言文本意义、文化的传输者。译者在译前明确目标读者的身份、阅读目的、接受心理和审美倾向,并将读者意识贯穿于翻译中,这样创作出来的译作指向性强,对目标读者来说更易接受。本文基于读者意识视角,分析不同受众的论语英译本的特色及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不同受众的典籍译本的差异,进而总结规律,为典籍外译实践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2 翻译中的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是指

4、在写作中,作者或译者对读者所需信息的考虑或关注。在翻译活动中,读者意识要求译者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尽力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且不违背原作的规范(周晓梅,2008)。在中华典籍翻译中,读者意识意味着译者站在读者角度考量,既要尽可能地将原作的核心文化内涵呈现出来,又要考虑目标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阅读习惯、偏好和接受心理,译介出版最可能使其受益的作品,同时将蕴含于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播至世界,以充分发挥典籍外译的文化传播功能。3 译本分析 论语目前大约有60多个英语全译本和节译本,其目标读者大体可分为三类:西方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专业读者,如专家

5、学者、汉学家、译者、编辑等;西方社会大众读者;启蒙读者,如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少年儿童(饶莉,2022)。专业读者以中华文化或汉语为研究对象,已有较为全面的汉语基础或汉语言文学素养,其侧重于选择能够尽可能保留中华文化的专业译本;大众读者也即普通读者,其选择并无特殊针对性,仅是借此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者多为对汉语及其文化知之甚少的青少年,其知识体系尚未成熟,暂时无法领悟底蕴深厚的文化,侧重于接受表达简单、易于理解的译本。因此,译者在翻译典籍时要有读者意识,从多方面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程度、审美倾向和接受程度等,既尽可能保持原作风格,又让译本内容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经过综合分析与

6、考量,本文从众多译本中挑选出三个典型的论语英译本进行研究,具体为:吴国珍版论语译本,其作为孔子学院指定教材,忠于原文,对难字难词的翻译极其考究,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主要针对汉学家等专业读者;韦利版论语译本,该译本的目的是普及经典书籍,其面向的目标读者是大众读者;丁往道版论语译本,该译本极其精简,便于启蒙读者阅读。3.1 吴国珍版论语英译本吴国珍版论语译本的书名为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该标题选用高级表达analects并补充了Confucius(孔子)这一信息,翻译严谨,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亦专亦精,亦信亦达。首先,吴国珍的读者意识体现在注释上,译本通篇用英文加注,

7、这在国内出版的英译典籍中较为少见。一些译者在翻译时心中没有读者,仅仅为了翻译而翻译,导致读者阅读时有晦涩难懂之感。而吴国珍采取了“注译分开,以详注为主”的方法,虽然在翻译时需要花费诸多精力,但其作用也非常明显,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到文章体系分明,结构清晰,少有艰深晦涩之感。另外,考虑到读者的文化程度和阅读习惯,他的注释多为详细的英文,并且条目清晰,从多角度提供背景信息和评价,以更全面地传播中华文化。其次,吴国珍的读者意识体现在译本语言特点上,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1)词汇层面。吴国珍在翻译时所使用的词汇亦雅亦俗,如“省”被译为introspection,强调内省,“远”(表示“祖先”)被译为for

8、efather,“殆”被译为perilous,“温良恭俭让”被译为“temperate,amicable,courteous,modest and self-effacing”,既有temperate、modest这类基础词汇,也有courteous、self-effacing这类高级词汇。吴国珍注重口语体,避免使用艰深晦涩的字眼,比如“攻乎异端”中的“异端”被译为extremes并附以注释,同时被进一步解释为dissenting ideas;“阙疑”被译为to put doubt aside而不是“减少疑虑”的简单直译。吴国珍注重文本语境,“礼”在不同语境下被译为不同的词,如the rule

9、s of propriety、etiquette、ceremony、rites等。(2)句法层面。吴国珍翻译的论语译文长短句结合,在忠实原文结构的基础上顺应英文逻辑。如“子曰”基本都被译为了the Master said并置于句首。例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When you know a thing,say that you know it;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say that you do not know it.It is wise doing so.吴国珍版论语译本中,对仗句多按照原文结构对照翻译,译文在符合英语表达形式的基础上,体

10、现古文的韵律。例1中,“是知也”被译为It is wise doing so,为地道的英语表达。最后,吴国珍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上。通常,译本在直译基础上糅合了增译(如释译)、编译和述译等翻译方法。例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The Master said,“He who governs by means of morality may be compared to the North Star,which keeps its place with all the other stars gathering around it.”(Historic

11、al facts and comments: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God of Heaven lived in the Ziwei Palace on the North Star,the brightest star above the northern horizon,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22年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典籍英译研究以不同受众的论语译本为例”(22S034)的资助。052024年5月(总第265期)英语广场with all the other north celestial bodies circ

12、ling around it.)“北辰”按照字面意思被直译为North Star,译者在译文中未做任何解释,但在译文之后增加对North Star的文化背景、文化含义的交代,补充译文含义,有助于读者理解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此外,古汉语多有省略,为避免英文表达出现歧义,译者在翻译时常补充省略掉的内容。3.2 韦利版论语英译本韦 利 论 语 英 译 本 的 书 名 为 T h e Analects,翻译简洁凝练,未补充“孔子”相关信息。韦利的读者意识在于让英语读者了解论语的内涵及意义,体会论语的真实风貌。考虑到目标读者为大众英语读者,译作要体现原作的文化风貌,即其语录体的特点,译者采取了口语体来进

13、行翻译。此外,韦利的读者意识还表现在对基本概念词的翻译上,即保持核心概念词的翻译统一性,避免出现一词多“译”的情况,从而减少阅读障碍,密切关注普通读者的接受心理。韦利作为英国汉学家及翻译家,不仅长期研究并翻译中华文化,而且能以西方读者的视角去考量其对中华典籍英译本的理解能力,因此其译本更地道,浅显易懂,便于西方读者理解。从语言特点来看,韦利论语英译本选用简单的口语体词,用词简练,接近原文风格。论语中,“诌”意为奉承,巴结,韦利将其译为cadge,是明显的口语体;“可也”被译为not bad,是常用口语表达;“好礼者”意为讲究礼节的人,韦利将其译为student of virtue,该译文是对“

14、君子”的直接翻译。韦利充分考虑英文读者,特别是大众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状况,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译为英文中的日常表达,且改且译。此外,韦利的译文还拆分原文的句式,论语原文中的句子多为对仗句、长句,韦利采用更为灵活和地道的短句,将重心放在传达原文的意义上面,具有明显的口语风格。从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来看,韦利论语译本主要采用减译、增译和并译等翻译方法。如将上文例2中的“北辰”译为pole-star,删减了北辰“北”的含义,同时删去了北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作为地位最高的神这一文化内涵,只保留了北辰作为北极星这一恒星具有不移动的性质这层意义,通过译出其中的关键比喻,降低读者阅读理解困难,使译本更容易被

15、大众读者接受,迎合了译本的普及推广目的。另外,论语原文分两节讲述丧葬相关礼仪,而译者将两节合为一节,通过并译使译文成为连续的两个句子,读起来意思连贯、有条理,便于普通大众理解。韦利在必要时或删去英文读者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内容,或补充必要内涵,突出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或使用并译使文本更有逻辑和条理,展现孔子思想的“事件性”和“关联性”,便于大众读者阅读。3.3 丁往道版论语英译本丁往道版的译本名称为Sayings of Confucius,选用简单词汇sayings减少阅读难度。从书名看,丁往道对论语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炼,使用了sayings、Confucius等词,以便读者能更轻松了解论语及其所

16、蕴含的思想文化。丁往道版论语英译本的目标读者为对论语和孔子了解甚少的普通读者或年纪较小的读者,其读者意识在于对这类读者进行启蒙开导。丁往道版译本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之上,简化语言文字,少用难词繁句,不过分追究文化词、术语等的解释。尽管论语中的语言文字在当今读者看来略显生僻,但在当时却是口语化、简单流畅的对话。丁往道在翻译时考虑到了原作特征和目标读者接受度,摒弃了在英语里挑古词古句来翻译语录体论语的做法,而是将其以通俗平易、大众化的面貌呈现在英语世界中,以便读者能轻松阅读。从语言特点来看,词汇层面,丁往道版论文英译本选词极其简单,通俗易懂。“知者”(表示“智者”)被译为the wise,“乐水”(意

17、思是喜爱江河湖海)被译为enjoy water,“动”“静”这对反义词被分别译为active和quite,译者选用最简单的词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过分简化会导致词意模糊。例如,译者删减原文模糊之处;对于存在多种释义的地方(如隐喻、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暗示),也尽量删减,只保留核心意思。比如“克己复礼为仁”,其意思为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乎礼节,这就是仁。丁往道仅将“礼”译为rites,将“仁”译为humanity,不能传神表达“礼”所传达的社会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以及“仁”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助友善的道德规范。“君

18、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君子”被简单译为gentleman;“小人”指的是普通人,被译为small man,明显太过直译;“义”指的是公道正义,被译为right太过宽泛;“利”是私欲,被译为profit也是简单直译的表现。句法层面,译本句子短小,句式灵活。丁往道采用极简的句式结构,简练生动地呈现原文的内涵,且不拘泥于原文的工整对仗,使译文更贴近现代英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启蒙读者阅读了解中华文化。从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来看,译本主要采用减译、缩译、编译等翻译方法。译者对原文进行删减浓缩,以简写繁,将492章浓缩至100章,同时打破原文顺序,重新对章节、句子进行分类编写,在目录列表编译各章主旨小句,

19、以便读者能从凝练的文字中感受大道至简的中华文化。4 结语目标读者是典籍翻译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之一,读者接受是典籍译介效果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三个不同受众的论语英译本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尽管这三个译本语言、篇幅、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但译者在翻译时均将读者意识贯穿于各自译本,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文化程度、审美倾向和接受心理,其译文内容各有侧重,符合目标读者需求。同时,三个译本均晓畅易懂,侧重口语化表达,在贴近论语语录体的同时易被西方读者理解。三个译本的区别在于:吴国珍在翻译论语时对文化负载词添加了详尽的注释并提供了较多背景介绍,侧重于保留原文的意蕴,对于有一定中华文化功底的专业读者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韦

20、利注重采用简练的文字通畅晓易地再现原文风貌,以简短而意思精准的词汇和口语表达重现原文内涵,追求“可读性、通畅性和普及功能”,用通俗易懂的论语译本拉近与大众读者的距离。丁往道的论语英译本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注重简洁流畅,以便启蒙读者阅读了解中华文化。读者不同,译文的风格也就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会随之变化。在典籍英译中,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读者的身份、阅读习惯、喜好和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通过斟酌字句、删减增补等,使读者受益,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外译传播。参考文献1KIRSCH G,ROEN D H.A sense of audience in written commun

21、icationM.Newbury Park,CA:Sage,1990.2NIDA 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3谷慧娟.论语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J.出版发行研究,2019(3):77-81.4贺文照.论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读者关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5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1):93-96.6李正栓,程刚.“走出去”背景下中国科技典籍术语英译探微以山海经大中华文库译本为例J.上海翻译,2022(1):75-81.7饶莉.“时”视域下孔子形象透视兼论安乐哲论语英译本中的孔子形象塑造J.外语研究,2022,39(4):71-76+90.8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9周晓梅.中国文学外译中的读者意识问题J.小说评论,2018(3):121-128.(责任编辑:周宇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