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运输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属于( C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把价格划分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是按( B )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现阶段,我国客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D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4.( A )是指两地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两地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地间的交往阻力成反比。
A.重力模型 B.空间模型 C.辐射理论 D.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 B )即货物与旅客在空间位置转移的地理走向。
A.运输需求量 B.流向 C.运输距离 D.运输构成
6.被后人认为发表了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杜比特 D.洛克林
7.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B )
A.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8.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9.首次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了政策论和经营论思想,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 B )
A.马克思 B. E.萨克斯
C.亚当.斯密 C.洛克林
10.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设备投资先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随后紧跟,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态势,该种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之为( D )
A.超前型 B.同步型
C.滞后型 D.随后——同步型
11.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其经历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 B )
A.由弱化到强化 B.由强化到弱化
C.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弱化 C.由强化到弱化再到强化
12.西方国家出现了对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发展趋势。这里的放松管制主要是针对( C )
A.社会管制 B.交通管制
C.经济管制 D.安全管制
1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中,韦伯认为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
A.运输费用 B.劳动力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生产集聚力
14.下列不属于公路运价形式的是( B )
A.计程运价 B.统一运价
C.计时运价 D.加成运价
15.现代运输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表述的是( D )
A.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
B.水运---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C.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管道
D.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16.( B )指一个项目投资于日常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A.运输总成本 B.运营成本 C.移动成本 D.显明成本
17.运输产品具有( A )的特点。
A.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18.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C )。
A.即时性 B.不一致性 C.波动性 D.实体性
19.( D )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A. 收益 B. 平均收益 C. 边际收益 D. 总收益
20.( B )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A.差别 B. 浮动 C.铁路 D. 公路
21.( C )运输具有能耗少的特点。
A.公路 B. 航空 C.铁路 D.各种运输工具
22.( D )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的特点。
A.航空 B.铁路 C.水运 D.公路
23.运输( D )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
A. 直接 B. 间接 C. 基本 D. 相关
24.从产业角度划分,运输业属于第( C )产业。
A.一 B二. C.三. D.四
25.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Ed=1表明该产品( A )。
A.单位需求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26.价值大货物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 B )。
A.较大 B.较小 C.不确定
27.平均成本的运输方式是( A )。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管道运输
28.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航空运输市场属于( D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9.运输价格分为整批货物运价和零担货物运价是按( D )标准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0.( C )采用均衡里程运价形式。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31.现阶段,我国货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A )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32.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是( C )的市场概念。
A.狭义 B.一般意义 C.广义
33.旅客运输需求中( A )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小。
A.公务 B.商务 C.探亲 D 旅游
34.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Ed>1表明该商品( C )
A.单位需求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35.价值小货物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 A )
A.较大 B.较小 C.不确定
36.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按( C )划分运输成本的。
A.支出计入成本的方法 B.支出的经济用途
C.支出与运量的关系 D.支出与生产过程的关系
37.( A )运输方式是我国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短途运输方式。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8.递远递减运价被广泛使用于我国( A )中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39.旅客运输需求中( D )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
A.公务 B.商务 C.探亲 D.旅游
40.各种运输方式的平均成本相比较,( B )的平均成本最高。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它们是指( AB )
A.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 B.运输一体化
C.智能化运输 D.快速运输
2.区位理论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BD )
A.古典区位理论 B.改进后的区位理论
C.近代区位理论 D.现代区位理论
3.在西方国家的运输管理理论中,公共运输业者必须承担的特殊义务主要是指(ABCD )
A.服务义务 B.合理收费义务
C.非歧视义务 D.安全义务
4.对运输业的经济管制主要包括有(BCD )。
A.运输经营者的资格管制 B.进入市场与经营业务管制
C.价格管制 D.兼并及过度竞争管制
5.连接人类经济活动的“五大流”是指人流、物流,以及( ACD )
A.信息流 B.技术流
C.能源流 D.资金流
6.交通运输企业的属性主要有( ABC )
A.企业性 B.公益性
C.基础性 D.竞争性
7.构成运输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有( ABCD )
A.运输需求方 B.运输供给方
C.中介方 D.政府方
8.下列成本的大小与距离有关的是( AC )
A.运输成本 B.资本成本
C.信息成本 D.决策成本
9.在供需适应型战略的总格局下,交通运输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有超前型、以及( BCD )
A.随后—超前型 B.同步型
C.随后—同步型 D.滞后型
10.E.萨克斯(E.Sax)出版的《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的“两论”,为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两论”是指( AD )
A.运输经营论 B.运输发展论
C.运输管制论 D.运输政策论
11.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模型中分析了哪几种因素的相互作用(ABD )
A.运输费用 B.劳动力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生产集聚力
12.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的阶段包括有( ABCD )
A.前运输化 B.初步运输化
C.完善运输化 D.后运输化
13.铁路运价的形式主要包括有( ABC )
A.特定运价 B.浮动运价
C.合同运价 D.加成运价
14.下列关于运输业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BC )
A.运输属非物质生产性活动。
B.运输的劳动对象既可是物,也可是人类本身,但劳动对象不必为运输业所有。
C.运输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的消费过程融合在一起,二者不能分离。
D.运输业的资本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一样,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流动资本比重较小
15.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BCD )
A.中心区 B.核心区
C.边缘区 D.影响区
16.由运输需求的时间特性所引出的要素主要是( BD )。
A.流向 B.流时
C.流程 D.流速
17.由运输需求的空间特性所引出的要素主要是( AC )
A.流向 B.流时
C.流程 D.流速
18.影响公路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有( ABC )
A.运输距离 B.装载率
C.车辆载重力 D.车辆性能
19.公路运价的形式主要有( ABCD )
A.计程运价 B.计时运价
C.加成运价 D.短途运价
20.市场一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含义是( ABC )
A.空间概念 B.对象概念
C.商品交换行为概念 D.关系概念
21.各国在运输政策的制订方面出现的一些共同动向是(ABD )。
A.加强运输立法 B.注重公众的了解和参与
C.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 D.注重环保和节能
22.对运输业社会管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有( ABCD )
A.运输的设备条件 B.经营者的资格
C.交通规则 D.环境问题
23.运输经济学的永恒主题是( CD )
A.发展 B.进步
C.垄断 D.竞争
24.生产要素的供给一般包括的要素是指( ABC )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信息
25.运输代理制提供的运输代理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有( ABCD )
A.一次托运 B.一次结算
C.一票到底 D.全程负责
三、判断
1. 公交服务水平主要反映满足居民出行需要的程度,一般包括车辆运行的安全、方便、及时、准点、经济和舒适状况等。 ( 对 )
2.客流是乘坐公共车辆的乘客群,具有时间、方向、地点、距离、和数量等特征。( 对 )
3.行车频率是指线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次数。 ( 对)
4.在客流低峰向客流高峰过渡时,适宜采用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 对 )
5.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运行定额和参数是组织车辆运营的关键指标。 ( 对 )
6.按支出主体分类,运输成本分为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对 )
7.从成本包括的费用是否完整来看,成本计算还可以分为完全成本计算与不完全策划你根本计算两种。( 对 )
8.按照支出与运输距离的关系,运输支出可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三部分。( 对 )
9.运输固定资产的损耗是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与现实同类新型资产相比所存在的缺陷或不利影响。( 对 )
10.客运量指运载设备运输的旅客数量,以人次为单位计算。(对 )
11.平均运行速度指运载设备单位时间内的运行里程。( 对 )
12.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指运载设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进行一次装(卸)货作业所花费的时间。( 对 )
13.产量定额是为生产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时间标准。( 错 )
14.不变定额也称固定定额。( 对 )
15.工资制度是规定职工标准工资的制度。( 对 )
16.工资形式就是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方式及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 对 )
17.劳动生产率是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有用产品的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 对 )
18.按职工类别可分为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计划外用工等。( 对 )
19.企业的运营收入按其经营的业务不同分为运输收入、装卸收入、港站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四类。( 对 )
20.运输距离是指货物或旅客在空间上位置转移的始终点之间的距离,是反映运输工作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 )
四、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 经济学 的一个分支。
2.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 运输代理 服务,将各种运输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3.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 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
4.当代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业广泛使用新技术,二是运输的 一体化 。
5.运输化的三个阶段是指前运输化、运输化以及 后运输化 。
6.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集中性 。从整体看,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型经济。
7.在劳动的专业分工中,各地都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这里遵循的是经济学中的 比较利益原则 原则。
8.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 .消费 两个领域。
9.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经历了由强化到逐渐 弱化 的过程。
10.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之为 本源性 需求。
11.杜能的 农业 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
12.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 多产品经济 。
13.按照市场规则起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制度性的市场规则和 运行 性的市场规则两大类。
14..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 共同 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
“多产品经济”。
15.运价只有销售 价格一种形式。
16.运输业的产品就是反映客货位置变化的 位移 ,其复合计量单位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17.垄断和 竞争 是运输经济学的永恒主题。
18.飞机的容量经济是指大型飞机的运输成本 低于 小型飞机
19.运输成本是随 运输距离 的变化而递远递减的
20.当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E│>1时,称之为需求 富有 弹性。
21.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 密集型 型经济。
22. 运输管制 实际上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的特殊管理,也是执行社会运输政策的手段之一。
23.许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逐步呈现出从供需适应型到 .速度效率型 型的转变。
24.就客运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而言,各种运输方式在 运输速度 方面的差别是驱动客运结构演
变的主要原因。
25.城市化是一种 经济 过程,它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26.运价的形成机制取决于经济体制 。
27.市场规则按照起作用的范围,可分为 .制度性 市场规则和运行性市场规则两大类。
28.在效用理论中, 运输价值 标志着货物运价的最高运价,如果超过这个限度,货物就不能运输。
29.运输需求大体上是一种 派生性 性的需求。
30.运输管制包括社会管制和 经济 管制两个方面。
五、名词解释题
1.城市化——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经济过程,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2.按负担能力收费——是指根据运送货物本身价值的大小,高价值收取高运费,低价值收取低运费的一种运价定价理论。
3.运输市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运输产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运输需求的关系总和。
4.劳动的专业分工——是指各地区或部门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的社会化分工。
5.递远递减原则——指运输总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而每公里的成本(单位成本)却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变化规律。
6.产业带——是指有重要的线状或束状基础设施经过,具有良好的经济地理位置、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因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优良远景的地带。
7.多产品经济——经验表明,当铁路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要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8.运输管制——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的特殊管理,也是执行社会运输政策的手段之一,包括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两方面内容。
9.运输市场垄断——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区域或运输线路的市场上,由某些运输方式或某些运输企业占有了运输总供给中相对或绝对多数的份额。
10.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运输代理服务,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11.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2.派生性需求——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需求派生出来,则称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为派生性需求。
13.本源性需求——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为本源性需求。
14.基础结构——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规模和质量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极限。它包括四个层次:交通运输设施;动力水利设施;通信设施以及计算机网络。
15.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16.运输化——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指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
17.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
18.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9.运输需求弹性——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每变化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相应变化百分之几,用以说明运输需求量对某一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20.运输供给弹性——是指影响运输供给的因素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后,运输供给对该因素变化的反映灵敏度。
21.平均运输成本——提供单位运输产品时运输生产费用的总支出。
22.固定运输成本——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内,不随运输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
23.运输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运输规模扩大和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
(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24.运价——是运输者为提供运输服务所收取的价格,是运输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