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1001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DF 页数:153 大小:6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纸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原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官在答题本上,不得写

2、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社会弱势群体2生态理论3社会运行4“镜中我”理论5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1社会工作的功能。2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3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5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及其对社会丄作的功能。6如何处理角色失调问题?7如何理解社会分层的合理性?8如何理解“迟发展效果”?三、论述题:(第1题28分,第2题20分,共48分)1社会工作过程即助人过程涉及哪些要素?试述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2论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纸课程名称、

3、社会工作原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官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社会弱势群体答: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比如工人、农民,农民工,残疾人。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名义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2生态理论答:生态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或折中意味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它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

4、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折中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并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生态视角的流行基于以下原因:它回应了社会工作的一个长期传统,即致力于改善案主的心理和环境状况;它提出了个整合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了众多的因素和不同的概念;它是以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界面为干预聚焦的;最后,生态系统视角认为案主所经历的困境为“生活中的问题”。3社会运行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 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继承、变异和中断等

5、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4“镜中我”理论答:“镜中我”理论,又称“镜中自我”,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是指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这面镜子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观念。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没有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就不会有自我观念的形成。镜中我从想象得来,分三个步骤: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表现;想象他人对这种表现的判断;形成自我观念。在想象别人对自己估计是好感还是恶感,认为自己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作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别人更加协调。这一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说明人与社会是在交往与社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我的性格,逐渐适应

6、于在社会中生活与工作。5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答: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他在1909年出版的著作社会组织中,把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称为初级群体。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次级群体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阶层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例如学校、职业团体等。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入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关系初

7、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不同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划分。初级群体内成员是面对面互动,而次级群体内成员是通过规则进行互动。一般来说,次级群体规模比初级群体要大,成员较多,有些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1社会工作的功能。答: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助人活动,对于受助者及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贡献。对受助者来说,社会工作具有助人功能。对社会来说,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有重大意义。(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助人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帮助人摆脱困境是它的基本功能。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

8、几个方面。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对于受助者,社会工作有救难、解困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多种功能。救难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在中外历史上,社会工作者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活动十分普遍,社会工作的作用十分显著。解困解困是指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当社会成员遇到一些影响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和压力时,除了寻求亲戚、朋友等自然支持体系和政府或者工作单位的正式支持体系的帮助以外,包括社会工作机构在

9、内的各种非政府组织,成为他们寻求帮助的第三条途径。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承诺,所以它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其不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由此可以说,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2)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而

10、危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而一旦人们遇到社会问题必然又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秩序。社会工作通过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不但可以使当事人过上正常生活,而且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社会问题的出现必然造成对社会秩序的冲击,社会工作者从预防问题的角度开展工作,不但使社会成员免遭痛苦,也避免了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使社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社会政策是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福利为目标的政策,它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有重要影响。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是在社会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的,贯彻实施正确的社会政策

11、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在社会政策不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往往通过建议修改原有政策来追求社会公平,并在客观上达到真正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尽管这时社会工作者常扮演着原有政策批判者的角色,但从总体效果来看,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是积极的。2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答:l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专业发展阶段,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工作的科学化。l917年,美国学者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下:(1)国家(政府)对社会福利事务干预的强化推动了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12、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并实施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为标志,现代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各国陆续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各国建立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发展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意义是明显的:使社会福利行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受到空前的重视,其提供服务的专业方法得到认可和发展;社会工作由主要面向弱势群体的专业开始向面向全体国民的专业转变。(2)现代社会服务对象需求的多元性、层次性,传统社会工作难以满足社会工作实践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但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却因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社会发展趋势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从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

13、历程来看,自19世纪后期开始,社会工作进入从“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向“将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专业服务”过渡的阶段,服务对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社会工作难以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因此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出现了不断增强的趋势。(3)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不论是提姆斯理论基础和实施理论的划分,还是大卫豪“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还是皮拉利斯提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实践理论“三分模型”,都将社会科

14、学乃至部分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可见这些学科对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4)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依据格林伍德在1957年提出的专业的五个基本特征便可视为判断标准即:一套理论体系、专业的权威、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专业的文化、社会或社区的认可。以此标准为判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开始逐渐形成一门专业,进入专业发展阶段。3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答:社会工作理论具有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等特点,以下分别加以介绍与讨论:(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具有独占性和专门性。是根据社会工作的专业实

15、践总结的理论经验,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与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工作者取得专家权的主要依据。(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社会工作理论,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对人与社会资源、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目标设定为帮助他人、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工作的知识是助人的知识,是改良性知识,这是社会工作理论最突出的特性之一。(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社会工作理论是有层次的,但即便是最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社会工作领域所存在的更多的理论是实务性理论,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运用的知识,可操作性是实务理论最显著的特点。(4)社会工作理论的

16、客观性社会工作理论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而被证明为真实、正确、有效的一些观念和认识,这些理论是可由别人基于充分、健全和合乎逻辑的证据而加以证实的。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答:人类是在环境之中生活的,同时又具有能动性。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空间。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来说既是资源获取空间,也是行为约束空间。人从社会环境中获取资源和受到约束这种关系决定了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环境。社会环境中资源的丰饶程度及分配规则引导和规范了人的行为。在这种意义上环境塑造了人,环境也决定了人的行为,人

17、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要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认识他所处的环境及环境的性质,要改变人的行为也要从改变他所处的环境人手。(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人们通过参照和比较,会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或自卑感,也会产生社会公平感或相对剥夺感,形成心理忧郁,影响其心理健康。(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生物遗传因素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也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

18、响的产物,其路径取决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由于人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人类可以改变生活与其中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社会工作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的情况,还要评估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评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使服务对象适应社会环境,恢复和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5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功

19、能。答:(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从社会工作价值观中推导出来的,它来源于社会工作价值观并且与价值观保持一致,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具体化。(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对社会工作的功能 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提供依据和指导,明确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中“哪些是应该做的,应该遵循怎样的准则”,并通过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规范和指导,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与一般性的助人行为相区别,确保服务的专业性。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人际互动关系,

20、其服务的软性特征,使得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在价值观念、契约信任、服务效果、情感理性等方面容易产生冲突。当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发生争执时,专业伦理就作为评判的标准,不仅可以保障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还能保障服务对象和服务的提供者双方能够产生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平和地化解争端与冲突。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核心价值观念中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与义务发生冲突的情形,这就是伦理的两难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会面临如何抉择的巨大压力,若不能及时有效地作出决定,不仅影响服务的进一步展开,有时还会危及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也造成心理上的影响。

21、当伦理议题发生时,守则提供一整套价值、原则和标准以指引社会工作者作出决定和行为,为其提供抉择的基本依据,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厘清思路,从而作出果断的决定。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开展中,不仅是提供服务者,也是学习者和实践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对个人价值的认定问题。专业伦理反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能引导社会工作者开展自我反思,帮助其积累服务经验,并从中寻求和树立与专业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减少自我价值丧失感。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专业伦理是得到业内认可并得到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和参照的服务公约。社会工作伦理能够约束社会工作者的言行,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权利,以便取得服务对

22、象的信任,帮助建立和维护社会工作者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关系,使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得到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的承认,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形象的树立与社会宣传的开展。6如何处理角色失调问题?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1)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两种冲突类型。角色间

23、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角色冲突妨碍与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应尽力避免。防止角色冲突并没有什么统一和固定的措施,而只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针对一个人因承担角色过多而造成的角色紧张,就应减少他的过多的兼职,使他能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岗位上。针对因角色规范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就应采取使人的角色单一化的做法,即在一种场合只扮演一种角色。(2)角色不清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

24、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在社会与文化的迅速变迁时期,很多原有的社会角色都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感到,很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那个范围。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很多人对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究竟应是什么样子,感到“不得而知”。对比传统角色,社会上会产生一些讨论,这种讨论无疑会有助于逐步澄清一些发生变化的社会角色。在社会变迁中,总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与新的社会角色。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3)角色中断角色中

25、断,是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解决这一类因准备不足而产生的角色中断的办法是:从角色承担者个人来说,应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应了解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相继承担的那些角色的特点,为未来的角色做些准备工作;对于家长来说,应注意对子女的成长进行指导;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培养、培训和咨询工作,对于那些因社会原因而造成的角色中断,应从社会层面上给予帮助。(4)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

26、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从角色失败的结果上看,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角色失败通常是件坏事,但是,如果处理得当也不是不能把它转变为好事。例如,一对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如果人为地维持一种不和不散的局面,对双方都是痛苦的,这样就不如让双方都退出角色,让他们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这对双方都会是件好事。又如,一个人可以吸取角色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重新振作起精神,以崭新的

27、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7如何理解社会分层的合理性?答: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1)从社会个体层面而言,社会分层是因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分层是对社会个体之间能力和素质差异的肯定。因此,人们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别有其合理性,由于社会分层是对社会成员的不同能力,特别是对社会精英的非凡能力的认可,因而它能激励人们为增强自己的能力而努力,从而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的素质和水平。(2)从社会整体层面而言,社会分层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人类社会需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工合作。社会分层肯定了

28、人们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声望第位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处于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社会财富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批有能力的人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同时,社会分层也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取得较好的社会地位,整个社会则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促进社会的的进步。8如何理解“迟发展效果”?答: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为“迟发展效果”。这些“迟发展效果”主要

29、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种种不平等关系以及屈辱的殖民地历史经历中,感到了自己的落后与贫穷,因而激发和树立了社会现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试图使自己的国家也强大和发达起来。这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可能,因而它们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赶超”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种程度上的“集中化”和“计

30、划化”,以促进社会现代化过程。因为只有通过某种计划,将国内的资源、有限的财力和生产要素,尽可能有效地组织起来,集中运用于国家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在一个或几个领域中取得突破,启动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当然,这种“集中化”和“计划化”在不同的国家里,特别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里,有很大的差异。(2)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与“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有一个重要区别,即“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这些国家长期历史发展累积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般是在前现代社会的基础上,由外部环境引发和带动的,或是受到外来的打击与刺激,或是由外来的殖民主义者引发的。因此,现代化过程对于

31、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的过程,包括经济模式、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和接受,会带来许多特殊的效应。外来因素,包括现代化因素的输入,必然不可避免地要同本国社会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对抗,引发多种社会问题,甚至导致民族矛盾和冲突。基于外部因素引发的现代化过程,会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体或重组。因此,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比起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常常表现得更加不稳定,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中断”的情况。造成不稳定的因素:a来自传统的社会力量,它们有可能顽固地抵制和反抗现代化过程;b来自急于实现社会

32、现代化的社会力量,超出了整个社会所能接受的程度;c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发达国家在物质生活、制度结构、价值观念和消费方面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一方面使这些国家人民产生过高的企望,形成超越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急迫心理;另一方面,迫使国家和政府采取急功近利的策略。由此,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直至造成政治危机,使得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受挫。三、论述题:(第1题28分,第2题20分,共48分)1社会工作过程即助人过程涉及哪些要素?试述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答:(1)社会工作过程涉及的要素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社会工

33、作方法,帮助或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发挥自身的功能、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社会工作者。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他在助人价值观指导下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双方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由他向服务对象提供物质的或精神的服务与支持。受助者。受助者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它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从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

34、生的基本前提,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35、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2)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它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一般说来,实施社会工作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接触问题。接触问题是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了解可能的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了解问题的途径有两种:服务对象的求助和社会工作者的主动发现。在专业社会工作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求助式,在我国发现式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在中国社会中常常表现为消极的求助模式。调查和确认问

36、题。调查和确认问题是对所遇到的可能的服务对象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和所遇问题的性质、程度等。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把对方所遇到的困难作为双方合作解决的问题。分析和诊断。分析和诊断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里包括将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可运用资源相比较,从而把服务放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提供服务。服务也称对问题的干预,即在制定服务计划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和配置资源,对服务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对服务对象的有效支持,使其摆脱困境,满足其需求。评估则是对整个服务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在专业社会工作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评估由社

37、会工作者同服务对象共同参加,主要是检测服务的进程和效果,检测结果与计划的一致程度。社会工作是一项计划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互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与技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知识及价值观念、所拥有的资源状态、工作环境、心理状态等都有可能对服务效果产生影响。2论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答:(1)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是17到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主要目的是用来指导政府和企业活动的组织形式。科层制的含义: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

38、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的分工。科层制把从事的活动以正式规定的职责形式固定落实到人,即明确每一个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与正式职位捆绑起来而使之合法化。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组织中的职位权力遵循层序的原则,即下一级职务接受上一级职务的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明确的职权等级是组织实行大规模责任制和协作必需的原则。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成员都要遵循一整套抽象的规章制度,包括在具体情况下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其目的在于求得组织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平等对待一切人和事

39、。在这里,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最高权威,它规定成员的权力、责任和活动程序等。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在处理公务时,成员应按规则办事,即本着严肃的非人格化精神,不掺杂个人的好恶爱憎,因而不带有情感和热情,保证工作按正式确定的方式进行。第五,量才用人。科层制招聘人员按技术资格录用,并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承担某一职务的人员应保证其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科层组织内还有一套按年资、按工作表现或两者兼顾的提薪晋职制度。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这就使组织管理者在更替过程中,并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保证了组织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韦伯看来,依照科层制原则组

40、织起来的机构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它能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通过对科层制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科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正是科层制的功能之所在。(2)科层制理论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本尼斯曾指出,科层制的组织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既无力应付内部环境的整合要求,也无法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内部协调的困境。科层制内部协调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现代民主主义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也就是一方面人们强烈地要求个人的权利得到保护,尊重个人作为人的尊严,另一方面又要求组织活动

41、的理性化和制度化,以体现效率至上的信念。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技术的进步,理性的蔓延,对效率的要求,无疑压制着人的自由,人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远离人的本来意图,非人性化已经充斥在工作的过程之中。这种矛盾最终表现为人的需要、目标与组织的需要、目标相对立。内部的危机意味着科层制无法做到“内适应”了。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将导致科层制的崩溃。科层制结构面对那些稳定的、可预测的、相对均一的环境是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处理日常性的、重复发生的事件上,科层制组织是很有效率的组织。到了20世纪下半期,组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智能技术以及管理者的职能都发生了变化,从许多方面重塑了组织的外部环

42、境。环境的迅速变化导致组织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发展,组织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导致组织间的经营范围的模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组织间的合作与竞争加剧,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从前的一些政策法规也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效力。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现象。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不仅仅是管理者个人的思想作风问题,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一种管理制度问题。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浮夸习气。权力实行单轨制,且层次过多,下级呈报上级的信息又不能越级汇报,故信息失真程度逐级增加。第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科层制要求成员严格按规则办事,以保证组织效率。但长期受规则的限制

43、,则人的主动性和革新精神会泯灭,管理人员容易变得目光短浅、不近人情、打官腔、缺少生气。第三,繁文缛节、文牍主义。任何规则都有例外,为了处理例外情况,需要制定新的规则,新规则还会有例外,仍需制定规则。如此下去,规则越来越多。第四,例行公事、文山会海。许多管理部门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官僚主义现象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主要根源在于制度结构,而非个人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组织的实际运行过程时,把重点放在改善现存的管理制度上。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华中农业大学二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纸课程名称:3

44、31社会工作原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团体动力学2社会工作价值观3社会流动4组织管理5社区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1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它对社会工作的功能何在?2怎样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3助人过程主要涉及哪些因素?它们各起什么样的作用?4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是什么关系?5社会工作的过程构成要素包含哪些?6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7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8简述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第1题28分,第2题20分,共48分)l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可依据哪些标准加以划分?我国社

45、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弱势群体具有哪些特点?2论述贫困文化论与贫困处境论的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华中农业大学二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纸课程名称:331社会工作原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团体动力学答:团体动力学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小组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小组工作有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2社会工作价值

46、观答: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子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在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价值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工具性日标。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

47、到发展。3社会流动答: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个人所占据的多重社会地位组成个人的社会地位结构,因此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个人的多重社会地位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一般认为,职业地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职业地位是个人地位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地位,因此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4组织管理答: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

48、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组织与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管理者,即使工作在同一组织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使管理工作成为一门复杂的人类系统工程。5社区答: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四层含义: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

49、动及其互动关系。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互动,形成了各种关系,并由此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社区。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1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它对社会工作的功能何在?答:(1)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是指一整套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的社会科学,其实践包含特定的价值观和信念。这些价值观和信念成为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原则和指南,最终形成专业的应用伦理。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

50、伦理就是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对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专业人员要努力将诸如平等、正义、尊严、个人自我实现等终极价值和追求好的生活等中介价值,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价值或工具价值。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对于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成为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指南针或行为准则,规范该专业人员的言行;它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凭借其专业伦理维护专业的原则、权威;它作为一种标准,能借以评判该专业的实施效果。2怎样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答:人类生活在环境之中,人类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