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09989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其答案选择题(part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2、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

3、制和剥削现象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2.马克思主义最本

4、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

5、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无

6、产阶级专政理论 C.剩余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23.(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A.共产党宣言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论2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参考答案:1.A 2.A 3.B 4.A 5.B 6.C 7.A 8.B 9.B 10.C 11.A 12.A 13.A 14.B 15.A 16.A 17.D 1

7、8.A 19.D 20.A 21.D 22.B 23.B 24.A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8、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

9、.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

10、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

11、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 联系的方法 B. 发展的方法 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18.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 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 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 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 社会规律的间断性 D. 自然规律的盲目性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

12、说明了(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 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22.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

13、动过程的特殊性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参考答案:1.C 2.D 3.A 4.B 5.A 6.B 7.B 8.A 9.C 10. A 11. C 12. B 13. A 14. B 15. C 16.A 17.D 18.B 19.A 20.A

14、 21.C 22.C 23.C 24.D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A.不可知论B.唯实论C.可知论D.辩证法2“我思故我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5实

15、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

16、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17、能动的反映论是(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15感觉、知觉、表象是()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18、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C真理

19、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参考答案:1.C 2.D 3.A 4.C

20、5.C 6.A 7.D 8.D 9.C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19.A 20.D 21.A 22.C 23.C 24.A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

21、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7国家是代表(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22、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10“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

23、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A.产业革命B.思想革命C.政治革命D.经济革命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

24、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

25、律是可以被认识的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2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26、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2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25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27、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2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28.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C.国家政权 D.政党29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C.人是符号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0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28、(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31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3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A.阶级妥协的结果 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使用暴力的结果33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A.分配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D 7.A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D 17. C 18. C

29、19.A 20.A 21.D 22.A 23. A 24.C 25.B 26.B 27. D 28.C 29.D 30.C 31. A 32.C 33.B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资本主义萌芽于( )A.14世纪 B.14世纪末15世纪初C.1416世纪 D.17世纪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0、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6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

31、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10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1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1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32、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费力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流动性偏好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A.生产不足 B.生产过剩 C.消费不足 D.失业增加 16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17剩余价值率是( )

33、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9、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2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

34、的再生产2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实物补偿问题2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B.为世界稳定服务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2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RMB8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24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参考答案: 1. B 2.D 3.C 4.A 5.B 6.B 7.B 8.D 9.C 10.D

35、11.A 12.D 13.B 14.A 15.B 16.C 17.D 18.C 19.A 20.B 21.A 22.C 23.C 24.A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 调节 D.对外掠夺2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 )A.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扩大国家关系的民主化C.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内容 B.作用C.表现形式 D.作用后果

36、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6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代表和维护(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社会化C.固定资本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