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01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997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DF 页数:184 大小:13.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01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01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01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801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亲,该文档总共1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1999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0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2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4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7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6

2、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1999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0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2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4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3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7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

3、010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1“拴菌”试验答:“拴菌”试验是指证明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论”而非“挥鞭论”的一种试验方法,是1974年由美国学者西佛曼和西蒙设计的,他们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

4、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发现细菌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从而肯定了“旋转论”的鞭毛运动机制。2Rickettsia答:Rickettsia的中文名称是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门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一般呈球状或杆状,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造成如斑疹伤寒、战壕热这类的疾病。3流产转导答: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ction)是指转导的DNA不整合到受体的细胞的染色体上,虽然不能继续复制,但仍能表达基因的功能的转导。最终将随细胞分裂而丢失,也可能出现单线遗传。4羧酶体答:羧酶体又称羧化

5、体或多角体,是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的内含体,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0nm)。羧酶体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膜包围,厚约3.5nm,内含固定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自养型细菌固定CO2的部位。存在于化能自养的硫杆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和一些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中。5异核体答:异核体又称混核体,是指当带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两个单倍体细胞或菌丝相互融合时,导致在一个细胞或菌丝中并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遗传型的核的细胞或菌丝,这种由菌丝融合导致形成异核体的现象称为异核现象。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下列细胞器中不

6、属于Saccharomyces细胞内结构的是_。A线粒体B叶绿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B【答案】酵母为单细胞微生物,属于真核细胞的真菌类,有细胞壁、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微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结构,但酵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结构。【解析】2锁状联合是担子菌_的生长方式。A双核的初生菌丝B单核的初生菌丝C单核的次生菌丝D双核的次生菌丝D【答案】3T偶数噬菌体的核心是_。A线状dsDNAB环状dsDNAC线状ssRNAD环状ssRNAA【答案】4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Archaea是_。A硫酸盐还原菌B詹氏甲烷球菌C极端嗜盐菌D流感嗜血杆菌B【答案】5在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中,数量最

7、多的是_。A大肠杆菌B拟杆菌属C双歧杆菌属D乳杆菌属C【答案】6最小的原核生物是_。AMycoplasmaBRickettsiaCChlamydiaDTobamovirusA【答案】A项,Mycoplasma的中文名称为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生物;B项,Rickettsia的中文名称是立克次氏体,属于原核生物;C项,Chlamydia的中文名称是衣原体,属于原核生物;D项,Tobamovirus的中文名称是烟草花叶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结构。【解析】7嗜盐菌依赖紫膜上的_进行的光合作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A细菌叶绿素B叶绿素C细胞色素D细菌视紫红质D【答案】紫膜的光合

8、磷酸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紫膜由75%细菌视紫红质(又称细菌紫膜质)和25%的类脂组成。【解析】8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联结而发生低频率的染色体重组以产生杂种子代的方式,称为_。A准性生殖B接合C有性杂交D性导A【答案】9在白喉棒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中常见的细胞内含物为_。APHBB糖原C羧酶体D异染粒D【答案】异染粒,又称迂回体,是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具有贮藏磷元素和能量的功能,常容易在白喉棒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中见到。【解析】10 细菌细胞膜不是合成_的场所。ALipopolysaccharideBpeptidoglycanCteichoic acidDPyridin

9、edicarboxylic acidD【答案】11 _的糖被可用于提取黄原胶。A肠膜明串珠菌B变异链球菌C黄色杆菌D野油菜黄单胞菌D【答案】12 观察放线菌孢子丝形态时可采用_方法。A印片法B水浸片法C负染色法D革兰氏染色法B【答案】13 某些蓝细菌会产生一种致人肝癌的毒素,这类蓝细菌是_。A螺旋蓝细菌B鱼腥蓝细菌C念珠蓝细菌D微囊蓝细菌D【答案】蓝细菌可分为螺旋蓝细菌、鱼腥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和微囊蓝细菌四类,其中微囊蓝细菌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Cs),MCs是一种肝毒素,是肝癌的诱因之一,有非常强的毒性。【解析】14 目前发现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近50个属,但不包括_。A细菌B放线菌C蓝细菌D

10、真菌D【答案】15 硫酸盐还原细菌还原硫酸盐的最终产物是_。ASO32BSO22CSDH2SD【答案】硫酸盐还原细菌,是一类以乳酸或丙酮酸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在厌氧状态下,把硫酸盐、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还原为硫化氢的细菌总称。已广泛运用于废水中硫酸盐的去除。这类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硫酸盐作为电子的末端受体而被还原,使特定的有机物或分子态的氢被氧化,从而获得能量。硫酸盐按以下反应过程还原:【解析】焦磷酸H2O2正磷酸 腺苷酰硫酸2eAMPSO32催化最后一步反应的是腺苷酰硫酸还原酶,其中含黄素和非血红素铁。生成的亚硫酸盐通过亚硫酸盐还原酶等的作用,经过若干中间步骤被还原成硫化氢

11、(H2S)。16 _反应中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可用于合成芳香族氨基酸。AEMPBHMPCTCADEDB【答案】17 E.coli鞭毛基体的S-M环基部有_对鞭毛运动起着键钮的作用。A孔蛋白BMot蛋白CFli蛋白D动力蛋白C【答案】18 测量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_。A稀释平板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培养法D显微计数法B【答案】19 根据我国人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良好的饮用水每毫升其细菌总数不能超过_。A1个B10个C100个D1000个C【答案】20 根瘤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是_。A呼吸保护B构象保护C异形胞保护D豆血红蛋白保护D【答案】根瘤菌固氮酶通过豆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方

12、式使豆血红蛋白【解析】周围的氧气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从而达到抗氧保护的目的。三、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标“T”,错误的标“F”,每小题l分,共20分)1用油镜镜检时应将聚光器升至最高。()T【答案】2无鞭毛细菌的菌落大而扁平、形态不规则并且边缘多缺刻,有鞭毛的细菌则形成较小、较厚及边缘极其圆整的菌落。()F【答案】有鞭毛细菌的菌落大而扁平、形态不规则并且边缘多缺刻,无鞭毛的细菌则形成较小、较厚及边缘极其圆整的菌落。【解析】3观察黑曲霉、青霉和假丝酵母时要适当挑取一点培养基以利于形态观察。()T【答案】4朊病毒的发现,证实了遗传信息流可由蛋白质RNADNA的

13、新途径。()F【答案】朊病毒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即不能证实遗传信息流是由蛋白质RNADNA的这条途径,因为朊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即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不能直接把自身的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朊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正常生存,利用宿主体内的营养和结构物质完成生命活动,通过激活在寄主细胞中为朊病毒的编码的基因,使得朊病毒得以复制繁殖。因此朊病毒体内还是没有遗传物质,其遗传信息仍然储存于宿主DNA中,而朊病毒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5我国科学家汤飞凡等最先分离培养成功的是螺旋体。()F【答案】我国科学家汤飞凡等最先分离培养成功的是沙眼病原体。【解析】6凡

14、异型乳酸发酵,必然是通过HMP途径完成的。()T【答案】乳酸发酵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通过EMP途经完成,并且只单纯产生两分子乳酸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通过HMP途径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二氧化碳等多种产物的发酵。【解析】7在非循环光合作用中,系统I用于产还原力H,而系统II则用于产ATP和O2。()T【答案】在非循环光合作用中,系统I将NADP还原为NADPH,用于产还原力H,而系统II是利用光能裂解水,则用于产ATP和O2。【解析】8由于固氮酶对氧的极度敏感,因此,凡能固氮的微生物都是厌氧菌。()F【答案】能固氮的微生物不只是厌氧菌,还有兼性厌氧菌等。

15、【解析】9目前知道的最小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在0.5Mb左右,最大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在10Mb左右,故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一般在5Mb左右。()T【答案】10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没有G1期。()F【答案】不管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分裂都包括G1、S、G2、M期。【解析】11 Rhizopus stolonifer的菌丝体由无隔单核结构的菌丝组成。()F【答案】Rhizopus stolonifer的中文名称是面包霉,又称根霉,包括毛霉,棍霉,曲霉等,毛霉,棍霉由无隔菌丝组成,曲霉由有隔菌丝组成。因此Rhizopus stolonifer的菌丝体不仅仅由无隔单核结构的菌丝

16、组成的。【解析】12 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故可与后者相互竞争转肽酶的活性中心。()T【答案】13 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可获得含50%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T【答案】高频转导是指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会产生50%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用这种裂解物去转导受体菌,就可获得高达50%左右的转导子。【解析】14 糖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检查细菌代谢色氨酸产吲哚的能力。()F【答案】15 嗜酸微生物细胞内环境的pH和各种酶的最适pH都在5.06.5。()F【答案】16 进行接合试验时采用

17、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原因是为了筛选方便。()F【答案】进行接合试验时采用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原因是控制培养出来的菌群,而不是为了筛选方便。【解析】17 稀释平板测数时,无论是用混菌法,还是用涂抹法,每个平皿中的菌液加入量都是0.1ml。()F【答案】18 物镜的焦深和数值孔径及放大率成反比,即数值孔径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故调节油镜比低倍镜要更加仔细,否则容易找不到物象。()T【答案】19 大多数DNA病毒在寄生核内完成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然后再运到细胞质中组装;大多数RNA病毒,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病毒的装配均在细胞质中进行。()T【答案】20 形成子实体是myxcobacteri

18、a区别于其他原核微生物的最主要标志。()T【答案】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利用微生物设计一个具体实验论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突变是非定向的”理论。答:论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突变是非定向的”理论的具体实验设计如下:(1)设计思路:物种会在选择压力的环境条件下增加自发突变的概率,以基因突变的物理突变因素紫外线作为选择压力,来诱导枯草芽孢杆菌BF7658菌株的突变,通过观察菌株的突变效应来判断突变是否是定向的。(2)实验原理:紫外线(UV)是一种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因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使DNA双链之间或同一条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阻碍双链的分开、复制和碱基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

19、。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可由光复合酶的作用进行修复,使胸腺嘧啶二聚体解开恢复原状。因此,为了避免光复活,用紫外线照射处理时以及处理后的操作应在红光下进行,并且将照射处理后的微生物放在暗处培养。本实验以紫外线作为单因子诱变剂处理产生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F7658,根据试验菌诱变后在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指示诱变效应。(3)实验步骤: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BF7658的诱变效应a菌悬液的制备:取48h生长丰满的枯草芽孢杆菌BF7658斜面45支,洗下菌苔后振荡处理,打散菌块后进行离心(3000rpm,10min),弃上清液无菌水清理制成菌悬液。b制作淀粉琼脂固体培养基c紫外线处理第一,打

20、开紫外线开关预热20min;第二,取直径6cm无菌平皿2套,分别加入菌悬液3ml,并放入一根无菌搅拌棒或大头针;第三,将上述2套平皿先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打开板盖,在距离为30cm,功率为15W的紫外灯下分别搅拌照射1min和3min,盖上皿盖,关闭紫外灯。d稀释、倒板、培养e观察诱变效应,在生长比较好的菌落周围加碘液,则会出现透明圈,观察透明圈的大小,即可判断突变效应。(4)实验结果与结论:若观察到的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很大,则论证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突变是非定向的”理论;若观察到的透明圈的大小基本一致,则否认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突变是非定向的”理论。2什么是细菌杀虫剂?什么是病毒杀虫剂?试比较

21、其优缺点并指明其改进策略。答:(1)细菌杀虫剂是指利用细菌的活体制成的杀虫剂。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对害虫有致病作用的细菌,利用这种致病性来防治害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开发最成功的是利用芽孢杆菌作杀虫剂。(2)病毒杀虫剂是指利用病毒不能离开害虫而独立进行自我复制和增殖,必须依赖害虫提供能量系统,最终又会侵染害虫致死害虫死亡的特点,对病毒进行研究,在不影响病毒本身功能的条件下,引入可增强毒力,具有杀虫作用的因子,从而可加快毒杀速度,防止病虫灾害的一类杀虫剂。(3)细菌杀虫剂和病毒杀虫剂的优缺点及其改进策略 细菌杀虫剂的优点a对脊椎动物和人类无害,特异性强。b有自然传播感染的能力。c害虫不

22、易产生抗药性,能保护害虫天敌。d容易进行生产。e不污染环境。病毒杀虫剂的优点a致病力强,使用量少。b专一性强,安全可靠。c抗逆性强,作用长久。d生产简便,成本低廉。细菌杀虫剂的缺点要用活体害虫寄主来繁殖微生物,实现大规模生产困难较大。病毒杀虫剂的缺点a病毒的工业化生产还有困难;b病毒多角体在紫外光及日光下易失活;c杀虫效果一般要经1020天才显露出来,不像化学农药那样能“立竿见影”;d在接触低剂量的病毒后,经3040代后也会产生抗性。改进策略a细菌杀虫剂的改进策略:利用生物工程的细胞培养技术繁殖细菌来进行改造。b病毒杀虫剂的改进策略:可利用遗传工程等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改造。3什么是质粒的不相容

23、性?它是由什么控制的?答:(1)质粒的不相容性是指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共同存在,当两种质粒同时导入同一细胞时,它们在复制及随后分配到子细胞的过程中彼此竞争的现象。(2)质粒的不相容性是由细菌的稳定遗传控制的。在一些细胞中,一种质粒占优势,而在另一些细胞中,另一种质粒却占上风,当细胞生长几代后,占少数的质粒将会丢失,因而在细胞后代中只有两种质粒的一种。4微生物发光的机制是什么?发光细菌在环境污染的监测中有何作用和优点?答:(1)微生物发光的机制:微生物发光是菌体生理代谢正常的一种表现,这类菌在生长对数期发光能力极强,但当环境条件不良或有毒物质存在时,发光能力受到影响而减

24、弱,其减弱程度与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2)发光细菌在环境污染的监测中的作用和优点:微生物的发光特性可以检测待测物的毒性,通过灵敏的光电测定装置,检查在毒物作用下发光菌的发光强度变化可以评价待测物的毒性。其中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为明亮发光杆菌。五、问答题(每小题l5分,共60分)1什么是溶源菌?如何检出溶源菌?简述溶源性感染对被感染细胞的影响。答:(1)溶源菌又称细菌溶源化,是指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菌,溶源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10-6)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2)可利用噬菌体显示技术等来检测出溶源菌。在开始的阶段,溶源菌不易被检测出,

25、因为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噬菌体的复制被抑制,宿主细胞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给子代细胞;当在一定条件下,溶源菌会进入裂解阶段,噬菌体在宿主细菌内大量合成,这时候会检测出大量噬菌体。(3)溶源性感染对被感染细胞的影响:溶源性细菌中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通常不影响细胞的繁殖功能,但它们可能引起其他的细胞变化。这些变化不但对溶源菌,而且也可能对溶源菌的宿主机体产生深刻的生物学影响。免疫性溶源性细菌对本身所携带的原噬菌体的同源噬菌体有特异性免疫力,这是所有的溶源性细菌都具有的一个重要性质。免疫性是由原噬菌体产生的阻遏蛋白的可扩散性质

26、所决定的。溶源转变溶源转变是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以外的其他的表型改变,包括溶源菌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变。原噬菌体诱发的致病性转变可能是细菌致病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2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物,同时对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活菌进行计数(简述操作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菌株进行初步的鉴定。答: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物以及对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活菌进行计数的实验方案设计如下:(1)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根据自生固氮细菌可以自我合成氮源的特点,利用选择培养平板法制备选择培养基(缺乏氮源)来分离固氮微生物。并用显微计数法对活菌直接计

27、数。(2)实验步骤:制备缺乏氮源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从同一块土壤中取适量的土壤进行稀释。将土壤稀释液在无菌环境下涂布到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存活下来的即为自生固氮细菌。对活菌进行显微计数:a取适量活菌至计数板上;b在显微镜下读取单位面积的活菌数;c单位面积的活菌数乘以活菌覆盖的单位数即为活菌的总数。将上述活菌挑取出来重新进行培养,即可得到自生固氮细菌的纯培养物。(3)对菌株进行初步的鉴定:将上述菌株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能存活下来,则是自生固氮细菌,若不能存活,则是杂菌。3某课题组利用培养实验模拟反硝化菌对污水中的氮进行去除,分别在培养基(相当于污水)中加入铵根(对应白色

28、柱子)、亚硝酸根(对应麻格柱子)和硝酸根(对应斜线柱子的结果)(相同的浓度)作为唯一氮源,将反硝化菌株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中培养24h后,测定培养物中微生物的生物量(OD600)和培养基中的铵根、亚硝酸根和硝酸根浓度(同时测定每个样品中的总无机氮),得到如下结果(柱子上字母不同时表示这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请描述结果并讨论。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Oil the growth(A)and nitrogenremoval(B)答:(1)实验结果描述:通过A图结果可知,反硝化菌株接种到加入三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24h后,所得

29、到的微生物的生物量(OD600)具有显著性不同(P0.05);通过B图结果可知,24h之后三种培养基中,加入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离子的培养基中的离子浓度和总无机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这两种培养基中的离子浓度和总无机氮却和加入了铵根离子的培养基中的离子浓度和总无机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结论描述:通过A图结果可知,反硝化菌株在含有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的生存能力不一样。通过B图结果可知,反硝化菌对于含铵根离子的污水的去污能力较强,而对含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离子的污水的去污能力较弱。4芳基硫酸酯酶常用于指示土壤中有机硫的转化活性,某课题组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油菜种植季根标土壤

30、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Arylsulfatase activities for the rhizosphere soil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growthstages(blank bars indicate th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traw returningfield;shaded bars indicates the ones collected from the control field that thestraw was removed).The data presented are

31、the means plus standarddeviations of three replicates;If any two columns possess 1 to 4 consistentletters indicate the two data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f any two columnpossess complet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the two data are significantdifferent(P0.05).(1)你从图中能得到哪2个结论?(5分)(2)尽管芳基硫酸酯酶所催化

32、的反应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中微生物矿化有机硫的活性,考虑到土壤中还具有大量的有机芳基磺酸盐类物质,水解这类有机硫主要依靠asfRABC基因簇所编码的酶类,其中asfA基因是该基因簇中最重要的功能基因。你打算采取何种策略对土壤中水解有机芳基磺酸盐的微生物数量与活性进行评估?(10分)答:(1)从图中得到的结论:在植物成熟收割期的时候,土壤中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是最高的。在冬季的时候,土壤中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是最低的。在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油菜种植,对土壤中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没有太大的影响。(2)将含有有机芳基磺酸盐类物质的土壤作为培养基,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微生物数量以及芳基硫酸酯酶含量;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asfA基因插入待测微生物基因组中,并在这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水解有机芳基磺酸盐的微生物数量及芳基硫酸酯酶含量;最后进行评估,分别比较培养前后土壤中水解有机芳基磺酸盐的微生物数量及芳基硫酸酯酶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如果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则说明土壤中水解有机芳基磺酸盐的微生物数量不多,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低,反之,如果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则说明土壤中水解有机芳基磺酸盐的微生物数量高,芳基硫酸酯酶活性高。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61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