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994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0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27土地利用规划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利用规

2、划考研真题(含答案)2004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利用规划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利用规划考研真题(含答案)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名称:840土地管理学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土地制度与产权答:(1)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

3、的概念土地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有关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主要有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制度,即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制度内容。而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约束人们土地经济关系的规则的集合,是关于人们之间围绕土地所有、利用、收益而发生的生产关系制度,即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土地经济关系,是一种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的构成一般完整的土地制度由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三大部分构成。a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b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

4、制度是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土地使用制度是在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在土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讲,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每一种社会形态下都存在着与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及其具体形式。土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也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的不同,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类:两权合一和两权分离。c土地国家管理制度土地国家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全国的土地在宏观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制和手段的集合。土地的国家管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实施。通常,土地国家

5、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其基本目的是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具体任务包括: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土地关系;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必要限制;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征收土地税等。(2)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的涵义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正如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一样,土地归谁所有也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土地制度的性质。土地产权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一般用“权利束”加以描绘,即土地产权包括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权利,它们可以分散拥有,当聚合在一起时代表一个“权利束”,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

6、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土地产权也像其他财产权一样,必须有法律的认可并得到法律的保护,即土地产权只有在法律的认可下才能产生。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a具有排他性,即土地产权可以是个体独自拥有,也可由某些人共同享有,而排斥所有其他人对该项财产的权利。因此,界定产权十分必要。b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c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d土地产权的相对性。产权具有排他性,但不是绝对的权利,它要受到来自法律的或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控制和制约。2土地答:(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陆地表层由岩石、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历史

7、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成果。(2)土地定义的理解土地的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自然环境进化、出现海陆分异的结果,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是由岩石、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综合性物质体系,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的性质和使用价值,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是任何单一要素特征的表现。土地质量的好坏可能是某个要素起主导作用,但也要认识到各个土地构成要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构成要素的特性和相互联系。土地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是具有固定位置的空

8、间客体土地的水平范围一般包括陆地、内陆水域和海岸滩涂。当把土地理解为是指一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时,土地的水平范围就包括了整个地球表层,即海洋和陆地。土地的垂直范围取决于土地利用的空间范围。若从农业考虑,是土壤母质层到植被冠层。若从工矿土地利用出发,则是地下岩石层到建筑物的顶部。土地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烙印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影响。它具有为人类利用的价值,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也能够造成土地退化。人类活动促进或者延缓了土地和环境的演化过程。3地籍与地籍管理答:(1)地籍 地籍的涵义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

9、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地籍的作用a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b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c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d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地籍的分类地籍,根据其作用、特点、任务及管理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a依据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b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c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d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2)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

10、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地籍管理又称地籍工作。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初始地籍工作指对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所进行的全面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系统。经常地籍工作是在初始地籍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所进行的调查、登记、统计、更改地籍图等工作,以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适用性。地籍管理的任务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

11、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4土地定级单元答:(1)土地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特性和区位条件基本一致。单元边界由线状地物或权属界线组成。(2)土地定级单元划分原则 单元内主要定级因素的影响大体一致,同一单元内的同一主要因素分值差异不得大于或等于100(n+1)(n为拟划分的土地级数);单元边界一般由线状地物或权属界线组成,但商服中心、文体设施、交通枢纽等整体起作用的区域,不能分割为不同的单元;单元的面积一般在525 hm2之间。在城镇中心区单元面积尽量取低值,城镇郊区单元可适当放大。5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答

12、: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政府是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惟一的供给者,所以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一种垄断型市场。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存在三种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和入股。其中,出让是一种较常用的交易方式,它又包括协议出让、招标出让、拍卖出让和挂牌出让四种方式;出租仍处于试点阶段;入股也只是股份公司土地资产交易的一种方式。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5分)1现阶段我国土地调查分为 、。2“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被称为 ,“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被称为。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

13、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答案】土地调查包括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其任务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解析】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答案】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即“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两者都是决策主体。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解析】3土地的基本特征有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的面积为地球表面积所限定(指正射投影面积)。(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14、。每一块土地都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不能移动,地块之间也不能互相调换位置,也就是说,土地的绝对位置是固定不动的。(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不同的土地单元,所处的地形不一,所含养分、水分及土壤质地也都不一致,所处地点的小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状况亦有很大差异,加之离城镇的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的差别,使得土地质量千差万别,质量完全相同的土地单元几乎没有。(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在土地农业利用过程中,若能合理利用,次要作用的集团;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经济主体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所谓“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是指由个人或一群

15、人,受新制度获利机会的引诱,自发倡导、组织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又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所谓“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充当第一行动集团,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实行的制度变迁,又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自然的产物;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利用的永续性【答案】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解析】其生产能力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相反,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土地在非农业生产部门中,作为“地基”、“活动场所”等的作用,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水灾、旱灾、火灾、地震等而丧失,对土地的承载力的利用是永续的。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方

16、法有 、。5在统计报表中,年度耕地面积增加包括 、。三、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1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的内涵及作用答:(1)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的内涵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是指政府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行为、保持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保护土地交易者和国家等各方面的合法利益而采取的以土地价格为核心的各种调控、引导和管理措施。具体来说,地价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对土地价格及土地价格体系进行管理,调控地价水平;对土地价格评估工作进行管理;对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模拟研究法;定性定量法【答案】唯物辩证法是各门学科共同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土地管理学除了将唯物辩证法作为本学

17、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外,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模拟研究法、定性定量法等。【解析】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农业结构调整【答案】土地市场中因土地价格引起的各种纠纷进行处理。(2)城市土地价格管理的作用 调节土地供求关系,抑止土地投机,保证土地市场均衡、平稳发展。通过地价管理,充分发挥地价调节土地供求关系的作用。当土地市场中土地需求大于供给时,地价上升以抑制需求和刺激供给;当需求小于供给时,则地价下降,以刺激需求和抑制供给。另外,通过制订一系列地价管理措施和制度,防止囤积土地等待地价上涨以获取暴利的投机行为,必要时还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

18、有效地利用土地。通过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合理的土地价格,促使企业节约用地,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土地价差,引导用地者选择用途与经济效益相适宜的土地,促使地尽其利,合理配置,避免盲目争地、多占地、占好地的现象,迫使不能合理使用土地者将土地转让给能够发挥土地最大潜力的使用者利用。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依据。在地价管理中,有了通过评估产生的基准地价体系,政府在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就有了科学依据,参与土地收益分配也就有了客观标准。另外,基准地价也为制定出让地价、确定地产抵押值、计算土地增值税和其他相关税费提供了依据。规范土地市场中交易各方的行为。在土地市场中,有的交易者为了逃避

19、国家税费,采取隐瞒不报或少报地价的非法手段来进行交易活动,不仅扰乱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通过制定规范的地价登记管理制度,保证交易者如实申报交易地价和交纳税费,对瞒报、少报行为进行严惩,迫使土地交易双方依法交易,据实申报地价,逐步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规范土地估价方法,培养土地估价人才,不断提高估价水平。通过建立地价评估制度,实行统一的估价方法和程序,可以保证估价结果的精度,减少不规范的估价行为。通过对土地估价机构进行资质审查和对估价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培养出大批专业的估价人才,有利于提高我国土地估价水平。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一方面,通过地价管理对国有

20、资产中的土地资产进行评估登记,查清它们的数量和分布,可以有效防止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非法转让。另一方面,在对外出让土地时,对土地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出让地价,可以避免国家利益受到损失。通过地价管理,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存在差异,不同城市与地区之间存在级差地租。对于某一地区或城市,国家投资进行各项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和经济环境,使得级差地租更为明显。对于这部分级差地租,国家可以通过地价形式转归国有,进而在全社会进行分配,达到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目的。2比较在同一土地定级单元内商服繁华影响度作用分值与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获取原则上的区别答:(1)商服繁华影响度作用分值计算 商服中心划分与

21、资料收集a商服中心划分的原则是:第一,商服中心必须具有一定的店面规模;第二,商服中心边界尽可能选择商服业繁华状况突变的地段,以明显的地物或非商服业建设作为商服中心边界。b商服中心调查内容包括:商服企业名称、营业面积、占地面积、职工人数、营业额、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经营项目及工资总额等。商服中心级别的划分a通常以营业额为标准,根据相关公式计算确定商服中心规模指数;b根据商服中心规模指数计算结果划分商服中心级别。各级商服中心功能分与服务半径计算a根据各级商服中心规模指数计算其功能分;b各级商服中心的服务半径为该中心边缘到定级估价范围边缘的最大距离。网格点的繁华度作用分值计算网格点作用分获取原则是:

22、同时存在各级职能影响时,对各级作用分仅取值一次;受多个同级职能影响时,取其中最高作用分。a各级中心商服繁华度对某网格点的作用分的计算。繁华影响度的大小与距离有关,其作用分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b网格点的繁华程度作用分值计算。对于某一网格点来说,若同时存在多级商服中心的影响时,取最高作用分值作为网格点的繁华程度作用分值。(2)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计算 道路的类型及作用根据道路在城镇中的作用,通常将城镇道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是联系城镇中主要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的道路,是城镇中主要客货运输线;次干道是联系城镇主干道之间的道路;支路是各街巷之间的联系道路。

23、道路功能分计算。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类的道路权重,并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其功能分。道路影响距离计算。根据有关公式计算主、次干道的影响距离。根据城镇土地定级规程的要求和该城镇的实际情况,确定支路影响距离。道路作用分计算。道路影响程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网格点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获取。对于某一网格点来说,若同时存在多条道路类型的影响时,取网格点的最高作用分值作为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3简述在土地管理中如何正确运用相对封闭原理答:(1)相对封闭原理的内涵 相对封闭原理的概念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反馈起着关键作用

24、。相对封闭原理的作用机制通常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管理活动首先是由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指令在发向执行机构的同时,还传给监督机构,以便监督指令执行情况。指令执行效果输入反馈机构,反馈机构对信息进行处理,比较执行效果与指令的差距,然后将加工后的信息返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新的信息对原来的决策进行修正,然后发出新的指令。这就形成了管理的封闭回路。管理活动在封闭回路中不断运行,推动事物的发展。(2)相对封闭原理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运用在我国土地管理系统中,国土资源部是全国土地管理的指挥中心,当它向全国各省市县土地管理机构发出“保护耕地,禁止乱占滥用耕地”的指令时,

25、也将该指令发布给监督机构(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业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等)。各省、市、县土地管理机构,作为执行机构,对辖区内各用地单位(接受单位)的耕地加强管理和保护,严格执行作为指挥中心的国土资源部的指令。监督机构则对各级土地管理机构执行指令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指令执行到位。反馈机构(如监测机构、情报机构、各种形式的调查组等)到实地调查指令执行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建议,将信息返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反馈信息,修正指令或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再发出新的指令。4土地用途管制的含义与目标答:(1)土地用途管制的涵义 土地用途管制的定义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

26、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土地用途管制概念的理解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抉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土地用途管制进行理解: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土地利用约束机制,规范土地的使用,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法定程序确定土地的具体用途,这种具体用途是一种法定用途,具有法律意义,它是符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与其对应的详细规划要求的用途。土地用途变更的申请许可制。一般地,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由甲用途变成乙

27、用途时,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提出书面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并获批准,领取土地用途变更许可证,办理土地用途变更登记等手续后才能完成土地用途从甲用途到乙用途的变更。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非法批准改变土地用途必将受到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处罚。(2)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政府采取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政府为了保障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各种非理性现象,处理好土地利用中的各种矛盾,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采取的一种公共干预措施。因而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是“政府目标”,它是要通过用途管制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与持续利用。具

28、体来说,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移动的资源,其有效配置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土地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二是从社会或宏观控制者的角度来看。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在取得同样经济效果的情况下,土地使用者会通过对使用土地资源还是使用其可替代的资源进行比较权衡后才能决定使用多少土地和使用何种区位的土地。同样在既定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土地使用者如何使用土地,将土地投入到何种使用方向,也是要看哪种方式能为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社会或宏观决策者来说,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与个别的土地使用者有所不同,

29、它追求的是全社会土地利用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取得土地利用整体效用最大化,其实质就是要达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优化,即土地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有效配置。土地用途管制就是要解决在各种竞争性用途之间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问题,它既考虑了每一个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又从宏观上考虑了社会整体利益,从二者的结合上追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目标。协调“吃饭”与“建设”的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土地利用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与非农业建设之间的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由于农业生产用地与各种非农业建设用地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存

30、在着较大的差异,农业用地在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竞争中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土地利用的非农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土地用途管制,严格限制农业生产用地向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转移,以保护耕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供应,保持社会的稳定。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在空间上互相连接在一起,不能移动和分割,因此,每块土地利用的后果,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利益及生态环境,必然也影响到邻近土地,甚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产生巨大的社会后果。即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外部性。对于土地利用产生的积极的外部性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对于土地利用中的消极的不利的外部性影响必须加以

31、避免和限制。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可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经济和社会条件,合理地划分土地用途区,对每一用途区的土地使用类别、土地使用条件、土地使用强度等加以规定和限制,防止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防止建筑物和人口的过度拥挤,保证一定的绿地等,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四、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1耕地非农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耕地非农化的速度应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相协调。请站在土地管理的视角,分析耕地非农化的机制与调控措施。答:略。2土地管理目标是什么?在土地管理中为何要综合运用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来管

32、理土地,以实现土地管理目标,提高土地管理效率?答:(1)土地管理的目标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正确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各方面理解: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任何社会制度下,国家实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的,都在于维护土地所有制。它也是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阶级性的表现。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建立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公有制的一项国家措施。通过土地管理,可以制止或约束对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各种侵犯行为,保护社会主义土地所有者、使用者

33、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主义土地利用方式。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最珍贵的生产资料,具有数量有限、稀缺和不可替代等特征。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必须进行土地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地开发、整治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对土地实行有偿、有限期和有流动的使用。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还必须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通过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省、市、县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计划供给,对土地利用按照规划进行用途管制,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等,努力促进全国各地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保证土地用养结合,维持土地系统的生态平衡。贯彻执行土地法规土

34、地立法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需要。健全、完善土地法制,虽然本身不应当直接创造财产,但是可以通过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鼓励财富的积累和创造。贯彻和执行土地法规,落实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科学地管好用好土地的政治保证。保证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是浪费土地、乱占耕地和破坏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是运用经济手段管好用好土地,控制乱占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显化土地资产的市场价值

35、,把土地费用纳入成本进行经济核算,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合理分担土地税费。运用土地价格和级差地租杠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功能,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实现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有土地出让价格上升,政府可获得的土地收益增加,也能够更加多地投资建设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土地的分配与再分配,是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们使用土地的前提,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但不是土地管理的最终目的。土地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土地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全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土地分配与再分配必然涉

36、及土地权属关系的调整,如果地界不明确,争执不休,地权紊乱,土地也就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为此,就必须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地籍管理制度。(2)土地管理的方法实现土地管理目标,提高土地管理效率,要综合运用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行政方法a含义土地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以政府文件、政令、规划、计划、考核等形式,对土地利用和经营行为直接进行组织、干预、控制和处理,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b优势行政方法能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可以发挥高层领导的决策作用,充分依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威,通过行政层次和行政手段,对下属管

37、理机构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行政管理方法,除了政府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指令性的手段外,也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措施和信息咨询等方式进行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日益健全和政治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的主观能动性,更是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c局限性第一,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领导水平不高,就容易产生瞎指挥;第二,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迟缓,有时严重失真;第三,行政层次多,手续繁杂,影响工作效率;第四,行政行为具有较大的被动性,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观能动性。经济方法a含义土地管理的经济方

38、法是指管理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b优势经济手段(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等c局限性第一,它是通过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来指导土地利用,实现管理目标的,具有间接性,对于某些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外部不经济行为缺乏限制,对于有些违法利用土地行为也很难及时制止;第二,人们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精神和文化需要,单纯依靠该种方法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土地利用中有时并不一定都能奏效。法律方法a含义法律方法是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

39、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在土地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主要是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立法必须正确认识和真实反映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司法是行使法律手段的保证。制定法律仅能解决管理有法可依的问题,要保证法律的贯彻执行,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司法机构和制度。b优势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具有更大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c局限性法律只能在合法与非法之间调整与控制人们的活动,这个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很多超越法律范围的土地不合理利用行为,就显得无能为力。技术方法a含义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

40、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科技手段和科技成果应用来执行管理职能,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方法。b优势技术方法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c局限性技术方法管理土地要在特定条件上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第一,管理信息的客观、真实和具有现势性;第二,分析方法科学、适用,具有针对性;第三,科技成果对问题分析透彻,并具有对未来的预见性;第四,技术设备先进,功效显著,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土地管理的任务十分重要,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的利益群体非常广泛,而各种管理方法有各自存在其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所以在日常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应该因势利导,综合运用行政

41、、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来做好土地管理工作,保障土地管理目标的实现。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0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0土地管理学考研真题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27土地利用规划考研真题2006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27土地利用规划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华中农业大学二00六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名称:427土地利用规划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

42、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它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鼢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2基本农田答: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

43、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内涵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耕地自然生产力高低;(2)明确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的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的优劣;(3)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段内人地关系状况的反映,即时段性特征,它赋予了基本农田的动态内容。因此,对基本农田的理解,应当考虑农田内在肥力特征、所处区位条件以及不同时期对基本农田的需求状况。3土地利用计划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中

44、性、动态性。4土地整理答: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和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既包括对现有已利用土地的整理,以提高其利用的集约度,也包括未利用地的开发和废弃地的复垦以增加耕地总量,从地域上来看可涵盖城市和农村。实质是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土地整理的范畴广泛,从地域表现形态角度可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两方面内容,而农地整理主要指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5居民点答:居民点是指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

45、产资料集中配置的场所。在我国居民点体系由城市、城镇、乡村三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面未统分。6土地信息答:土地信息是指与土地相关的信息,包括描述一块土地的空间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权属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信息。这些信息以数据(具体地说是代码)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的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各功能模块和计算机硬件资源间的数据调用。土地信息的特性:综合性、基础性、时空性、严肃性。7建设用地答: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一般将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区用地和交通用地都作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46、的特征:(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5)无限性与再生性(6)空间性与实体性8土地市场答: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场所;从狭义上讲,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共存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因此,土地市场包括城市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土地市场的特征:(1)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2)土地市场的地域性。(3)土地市场的垄断性。(4)流通方式的多样性。(5)土地供给弹性小。9土地发展权答: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

47、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单独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土地发展权包括:农地变更为非农用地的发展权或称之为农地发展权;未利用土地变更为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发展权;在农地使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扩大投入的发展权;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设的发展权。10土地利用率答: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1)土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势的高低,土壤的肥瘠,降水的多少,气

48、温的高低,以及动物、植物、矿产的分布情况等。(2)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土地利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大,这又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土地的利用程度可因技术条件改变。技术进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经营制度,地租制等。二、填空题(每题l0分,共20分)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 、五个层次。全国 省 市 县 乡【答案】2林带的结构按疏透度分 、三种。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我国士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体系。答:计划指标是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和数量表现,通常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建设用地、非

49、农业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等四类。(1)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内容 农业生产用地计划指标农业生产用地计划指标,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指标。为反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情况,还可以列出耕地改园地、改鱼塘、改林地、改牧草地的计划指标。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指标。农村道路是指村际道路、村组道路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用道路(不含田埂)。农田水利用地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干、支、斗农渠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国家建设、乡镇集体建设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指标。国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指县以上全民所有制和城市大集体所有制

50、投资、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准许建设的各项基本建设用地计紧密 疏透 透风【答案】划指标。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探、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物资供应、科研文教卫生、社会福利及城市公用事业等。乡(镇)集体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指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计划指标。乡(镇)企业,是由乡(镇)、村、组办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等五个层次组成的。行业,有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等。乡(镇)村公共设施,包括交通道路、桥梁、供电、通讯、公共厕所、煤气供应等设施。乡(镇)村公益事业,包括文化、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