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小学生情绪的发展及其特点一、情绪与情感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人类的情感现象,即广义上的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不同与认识过程的反映形式,是指通过体验,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主观预期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具有过程、状态、内容、性质等不同的侧面,可分为情绪、情感和情操。 情绪是最基本的情感现象,它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它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所以是不学就会的,并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当有机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愉快、喜悦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愤怒等。情绪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
2、反映形式,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常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有许多种类,人类最原始的四种情绪就是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 情感是广义情感中的一种,是较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侧重于情感现象的内容方面。情感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所以并不是与生俱有的。情感也是多种类的,但具体可分为两类: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感,如害羞、骄傲、谦虚等;与他人有关的情感,如爱、恨等。相较于情绪而言,情感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稳定性。 情操是最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与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友谊感、与遵守法规法则有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联系的美感及理智感。情操发生得较晚,为人类所特有,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
3、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情操比情感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它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然而,以上情绪、情感与情操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不同侧面。在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与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与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既有促进作用,也会产生干扰作用。一定的情绪、情感往往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缺乏热情,表现冷漠,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中去,也难以取得好成绩。适度的兴奋性可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推动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心理学有关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解决任务,但是如果个体产生的消极体验
4、过多,如不满、消沉、情绪低落,或者个体由于动机因素而产生过高的焦虑或紧张,则会干扰个体的行为,妨碍活动的进程,降低活动的效率。情绪、情感在人际关系的调节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人们彼此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通过察颜观色,可以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使人际交往得以正常进行。如果个体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愉快、开朗,则在人际交往中较受欢迎;相反,如果个体的情绪困扰长期不能解决,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与人正常相处,难于适应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不仅影响活动效率,而且也有损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焦虑、压抑,及一些身心疾病,如偏头疼、高血压、胃溃疡等,甚至引起神经
5、症或精神病。 二、小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小学生的情绪是就广义而言的,它包括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指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小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总要对所接触的人和事物抱有一定的态度,以获得某种主观体验,这便是小学生的情绪。进入小学以后,儿童从无拘无束的、天真无邪的幼儿转变为受校规学纪约束的小学生,其主要活动形式也从游戏转变为学习。而与幼儿时期的游戏相比,学习属于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需要同更多的人相处,所有这些都使得小学生需要比幼儿时期承受和体验更广泛的情绪情感反应。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更经常地产
6、生种种情绪体验。已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会产生满足感,考试获得好分数会因成功而带来喜悦。相反,如果学习不好,则可能产生挫折感等情绪。他们有时喜悦,有时郁闷,有时兴奋,有时焦虑,有时愤怒,有时急躁。大量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生情绪发展及其特点人们认为“头脑”和“心灵”是组成人类精神世界的两大重要部分,“头脑”是认知的领域,它给人的行为以方向,“心灵”是情感的领域,它给人的活动以色彩。就是因为“心灵”世界的存在,以及有情绪、情感这样的染色剂、催化剂的存在,所以人类的生活才那么多姿多彩、有声
7、有色。在小学阶段,情绪、情感使这一特殊时期的主角小学生也有了这样色彩斑斓的生活,领略着人生五味。但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儿转变为一个初探人生规则、初识人生百味的少年郎的过渡时期,所以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情绪、情感所呈现的特点是别具一格的,有其明显的年龄特征。 (一)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龄前儿童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情绪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他们各种高级情感或社会性情感也在初步发展着。但是,在整个学龄前期,儿童由于经验和智力水平的局限,情绪丰富性、深刻性和稳定性都还很差,并且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很弱。进入小学后,生活环境的改变、认知能力的提高,使其情绪也得到了显著的
8、发展。 1 情绪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在集体生活和独自学习活动的锻炼和影响下,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虽然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已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而且小学生尚未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因而其基本情绪状态是平静而愉快的。 上述的特点是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比较而言的。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仍还很不稳定,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很弱。表现为:第一,情绪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常。一种刺激激起的情绪反应很快就会被另一
9、种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所代替。第二,情绪的迅速转化。当出现新异刺激时,最初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但随着这类刺激的反复出现,情绪就会迅速减弱,甚至产生相反的情绪。 2 小学生情绪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因而大量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有关的事物构成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如写作业、背诵课文等成为小学生最主要的需要。学习任务完成地顺利,满足了需要,小学生就会迅速产生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而且,小学生是在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中学习和生活的,所以他们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老师之间的关系,学校、班集体对个人的要求和评价等,都会引
10、起小学生的复杂多样的情绪体验。 同时,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高级情感的加入及不断丰富更加充实了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小学生在加入少先队前后,逐步接受一些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的教育,加上学习了思想品德、社会和自然等学科,他们的情感体验就和国家、民族、社会等大集体联系起来。他们也会被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舍己为人、模范人物的坚毅顽强、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崇高精神所感染,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班集体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中,能感受到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渐养成团结、友爱、互助、爱劳动、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样,小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起
11、来。 3 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例如,有关的研究证实,同是惧怕的情绪体验,学前儿童主要是怕人、怕物、怕黑、怕吃药打针等具体的事物,小学生虽然也同样怕这些具体的事物,便更多的是对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习不好,考试成绩太差,怕受家长、老师的批评,怕受同学的讥笑、歧视,等等。研究还发现,同样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小学生对其的体验比学前儿童要现实得多。如学前儿童会因为父母因有事而取消去游乐园的计划而感到愤怒,小学生则可能了解到实际原因即父母工作忙等而产生失望感;学前儿童常因父母的一些日常生活规定如饭前洗手、常剪指甲等而产生不
12、愉快情绪,而小学生则常因在同伴交往中或在学校中受到讥笑、不公平待遇等而产生不愉快情绪。 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也在不断地深化。例如在评价他人时,已不再像学前儿童那样把人仅仅分为“好人”和“坏人”,仅仅根据表面的东西来把人界定为“好人”或“坏人”,而是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他人,评价事物的好坏;也不再似学前儿童那样只看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而是能够把事物同他人、同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到了小学高年级后,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能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形成一定的理智感;也已逐步开始理解自己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负有的一定责任。这些都
13、表明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正在不断地增加。 (二)小学生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特点 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指表达情感状态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三种。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是人类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产物。面部表情是额眉、鼻颊、口唇等全部颜面肌肉的变化所组成的模式。例如愉快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悲伤时额眉紧锁、上下眼睑趋近闭合、嘴角下拉等,形成各种具体的情绪模式。由于面部表情能最精细地区分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这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在情绪的通讯交流中起主导作用。 人们认为面部表情既具有先天预成性又具有后天习得性。就前者而言,许多研究明确证实。首
14、先,婴儿生来就具有表情,如新生儿的“落地哭”所出示的痛苦状。在出生后一年内,婴儿逐渐出示喜怒哀乐等基本面部表情,而这些表情是按照其生理成熟的程序而逐渐显现的。其次,研究发现,先天盲婴与正常婴儿在发展早期所显现的面部表情一样。再次,跨文化研究表明,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通用于全人类,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就后者而论,是由于表情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面部表情的展现从先天预成性向整合性、随意性转化。加上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文化规范以及人际关系的需要,面部表情经常被主体所修饰,所以面部表情具有了后天习得的性质。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是先产生个体的情绪体验,而后才逐渐发展起个体的情绪识别
15、能力的。儿童通过对他人表情的识别,来了解或推论他人的情绪状态,所以儿童表情识别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情绪认知理解的发展水平。在面部表情的识别方面,儿童期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提高的阶段。到了 10 14 岁即小学高年级以后,个体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并渐趋于成熟。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情绪认知理解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已渐趋于能够正确地辨别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 1 小学生对照片中表情模式的识别 黄煜峰等( 1986 )对小学生辨别基本情绪面部表情的彩色照片的研究中,将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面部表情的彩色照片作为实验材料,让儿童进行辨认,结果
16、发现:小学生对不同性质的面部表情识别的速率是不同的,最早趋于成熟的是高兴、愤怒,其次是轻蔑、惊讶、恐惧、厌恶等。可见小学生面部表情的识别是遵循着从简单的面部表情的识别开始,随后逐步分化出对相对复杂面部表情的识别。小学阶段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到了小学高年级后,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才渐趋于成熟,如小学生对轻蔑表情的识别是从五六年级起才进入正确识别阶段;对惊讶表情的识别是从六年级起才进入正确识别阶段;对恐惧表情的识别是从六年级起才进入正确识别阶段;对厌恶表情的识别是从六年级起才进入正确识别阶段。 黄煜峰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对面部照片表情的识别能力一直处于发展、提高的
17、过程之中,从小学五、六年级以后,他们的表情识别能力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这也说明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是在小学高年级以后才渐趋于成熟的。 2 小学生对声音表情和活动录像表情模式的识别 在小学生识别声音表情和活动录像表情模式的实验研究中,主试先以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感情诵读“你这个小家伙真淘气”这句话,让小学生通过诵读的声音来识别这六种感情;随后再将上述六种感情的面部表情进行录像,让小学生通过录像的视觉作用来识别。结果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小学生对声音表情的识别就进入了正常识别阶段,即达到了日常生活中成人通常理解的水平;而活动录像表情识别则要在六年级以后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即声
18、音表情识别的发展早于视觉表情识别的发展。这可能是因为声音表情识别和视觉表情识别它们各自有相应的正常标准,在识别的时候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视觉条件下的识别标准相对要高一些,精确性要好一些,所以儿童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相对要困难一些。小学生对活动录像表情的识别成绩明显高于对声音表情的识别成绩,即小学生对视觉刺激条件下的识别成绩高于声音识别条件下的成绩。这是因为视觉表情信息比声音信息可以提供更精确丰富与更为完善的识别信息。 专栏 6 1 情绪稳定性测验 每个问题都有三种答案可供选择,你可以将题目看清楚一点,至于选择哪一种回答倒不必斟酌不定,只要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相近的一种便可。 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
19、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 觉得不称心 b觉得很好 c觉得可以 2 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a经常想到 b从来没想过 c偶尔想到 3你是否被朋友、同事、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a这是常有的事 b从来没有 c偶尔有过 4你上床以后,是否经常再起来一次,看看门窗是否关好、炉子是否封好等。 a经常如此 b从不如此 c偶尔如此 5你对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是否满意 ?a不满意 b非常满意 c基本满意 6你在半夜的时候,是否经常觉得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事 ?a经常 b从来没有 c极少有这种情况 7你是否经常因梦见什么可怕的事而惊醒 ?a经常 b没有 c极少 8你是否曾经有多次做同一个梦
20、的情况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9有没有一种食物使你吃后呕吐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10除去看见的世界外,你心里有没有另外一种世界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11你心里是否时常觉得你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a时常 b没有 c偶尔有 12你是否曾经觉得有一个人爱你或尊重你 ?a是 b否 c说不清 13你是否常常觉得你的家庭对你不好,但是你又确知他们的确对你好 ?a是 b否 c偶尔 14你是否觉得没有人十分了解你 ?a是 b否 c说不清楚 15你在早晨起来的时候最经常的感觉是什么 ?a秋雨霏霏或枯叶遍地 b秋高气爽或艳阳天 c不清楚 16你在高处的时候,是否觉得站不稳 ?a是 b否 c有时是这
21、样 17你平时是否觉得自己很强健 ?a否 b是 c不清楚 18你是否一回家就立刻把房门关上 ?a是 b否 c。不清楚 19你坐在小房间里把门关上后,是否觉得心里不安 ?a是 b否 c偶尔是 20当一件事需要你作决定时,你是否觉得很难 ?a是 b否 c偶尔是 21你是否常常用抛硬币、玩纸牌、抽签之类的游戏来测凶吉 ?a是 b否 c偶尔 22你是否常常因为碰到东西而跌倒 ?a是 b否 c偶尔 23你是否需用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睡,或醒的比你希望的早一个小时 ?a经常这样 b从不这样 c偶尔这样 24你是否曾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a经常这样 b从不这样 c偶尔这样 25你是否觉得自己有
22、超越常人的能力 ?a是 b否 c不清楚 26你是否曾经觉得因有人跟你走而心里不安 ?a是 b否 c不清楚 27你是否觉得有人在注意你的言行 ?a是 b否 c不清楚 28当你一个人走夜路时,是否觉得前面潜藏着危险 ?a是 b否 c偶尔 29你对别人自杀有什么想法 ?a可以理解 b不可思议 c不清楚 以上各题的答案,选 a得 2分,选 b得 0分,选 c得 1分。请将你的得分统计一下,算出总分。得分越少,说明你的情绪越佳,反之越差。 总分 0-20分,表明你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具有较强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你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理解周围人们的心情,顾全大局。你一定是个性情爽朗、受人欢迎的人。
23、 总分 21-40分,说明你情绪基本稳定,但较为深沉,对事情的考虑过于冷静,处事淡漠消极,不善于发挥自己的个性。你的自信心受到压抑,办事热情忽高忽低,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总分在 41分以上,说明你的情绪极不稳定,日常烦恼太多,使自己的心情处于紧张和矛盾中。如果你得分在 50分以上,则是一种危险信号,你务必请心理医生进一步诊断。 (采自张力、张钦,情绪智商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第二节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辅导处于身心飞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由于学校学习的压力、生活节奏的高度紧迫感、父母过高的期望、不良的同伴交往关系等诸多因素,使他们不时经历情绪、情感上的困扰,受到孤独、失望
24、、忧郁、焦虑、愤怒、嫉妒等不良情绪的侵袭。虽然这是成长过程中所避免不了的,但若不及时调整,将会使这些不良情绪转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从而阻碍个体身心的健全发展。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小学生情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一)焦虑 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其核心成分是恐惧。详而言之,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性情感,常常表现为无原因的恐惧和不安、无所指向的烦躁和惊慌,好象是某种危险和和灾祸就要临头,但又说不出究竟担心什么或究竟害怕会发生什么不幸。当焦虑状态严重和持续存在时就可能导致神经性焦虑的病理状态。经常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特质,其特点
25、是性格脆弱。 1 焦虑的表现 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焦虑使人不愉快,因此人们常避开引起焦虑的事物。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虑具有保护性意义。然而过度的、无端的焦虑则是不正常的,它会对儿童的行为、智力和人格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儿童的行为,如会使儿童变得退缩、过度顺从,或暴躁、恐惧上学等。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如会使他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活动丧失信心。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如会使儿童过分敏感、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感重,依赖感强、做事优柔寡断、抑郁沉闷,并有自我攻击行为。就因为焦虑的儿童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病,所以同伴往往不喜欢他们, 焦虑的儿童在行为举止上存在着许多明显
26、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常因一些微小的事而烦躁不安、担心害怕。例如,他们会因同伴的一句戏言、会因别人的一记白眼、会因一次小小的考试失误,而终日惴惴不安。这类儿童平时表现良好、温顺、遵纪守法,且自制力强、自控力强、自尊心强,对等事物常常一丝不拘、十分认真,但仅显得过分紧张。特别在陌生的环境中或对待不熟悉的事物,他们更易出现焦虑反应。他们在生理上也常因此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睡眠障碍、做恶梦、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尿频等。 2 焦虑的原因 焦虑的发生和成因与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影响都有关系。而不良的环境因素、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27、,即后天的因素则是引发或加重儿童焦虑反应的重要原因。后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1 )老师或家长自身有焦虑的情绪反应倾向,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受到其的感染或对其进行不自觉的模仿,最终导致儿童也产生了焦虑。 ( 2 )老师、家长或学校对儿童的要求过高或过严,常常超出儿童的实际能力水平,使得儿童因为总是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焦虑情绪反应。 ( 3 )老师或家长对某些危险或事物估计过高,反复要求儿童提高警惕或反复给予儿童劝告、威胁等,也会使儿童在他们的语言压力下产生焦虑情绪反应。 ( 4 )家长经常向儿童诉说家中的问题,而年幼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理解或者无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矛
28、盾下,就容易产生焦虑。 ( 5 )儿童缺乏母爱或被过分溺爱,易导致早期的分离焦虑和期待焦虑。 ( 6 ) 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喜怒无常、奖惩无度,常使儿童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才能处理好与家长、老师的关系,因而容易引发焦虑情绪。 3 焦虑的防治 对小学儿童焦虑的防治,可以参考下列的几种措施: ( 1 )改善环境、教育方式及父母、老师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施加适当的压力,给予恰当的要求,不溺爱,不苛刻,从而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增强抗挫折的能力。这些对防治焦虑都极为重要。 ( 2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以身作则,成
29、为儿童的榜样。父母应认识到自身就是儿童观察学习或模仿的对象,自身的个性特点可能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所以要注意自己在儿童面前所表现的言行举止,防止儿童不自觉的模仿。 ( 3 )父母 和老师应注意与儿童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儿童只有向可依赖的人倾诉了自己的积怨、委屈等以后,心情才会平静下来,否则心里就不会得到平静,焦虑就不会消除。但只有在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中,父母 和老师才能引导儿童说出自己所担忧或焦虑的事情,帮助他们抚平创伤,消除焦虑情绪或者平缓儿童的心境。可见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儿童焦虑消减的重要意义。 (二)恐惧 恐惧是指儿童对某事物或特殊环境产生的惧怕、害怕的情
30、绪反应,如对动物、黑暗、社交或某种情境感到害怕。恐惧在儿童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普遍具有的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环境事件的一种必要的、往往也是健康的反应。但不同年龄的儿童其恐惧的内容也常不一样。恐惧大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而消失,但若对某特定的事物、环境恐惧过度或持续的时间过长,则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专栏 6 2 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常见的恐惧 年龄 恐惧的对象 0 6个月 身体支持的丧失、大的声音 7 12个月 陌生人、突如其来或冲向身体的物体 1 岁 与父母分离、伤害、大小便、陌生人 2 岁 噪音、动物、黑暗的房间、与父母分离、大型物体或机器、个人环境的改变 3 岁
31、 面具、黑暗、动物、与父母分离 4 岁 与父母分离、动物、黑暗、噪音 5 岁 动物、“坏人”、黑暗、与父母分离、身体伤害 6 岁 超自然的东西如鬼怪或巫婆、身体的伤害、打雷和闪电、独自睡觉或独自活动、与父母分离 7 8岁 超自然的东西、黑暗、媒体关注的事件、独自一人、身体受伤 9 12岁 学校的考试和测验、学校里的表现、身体受伤、外貌身材、打雷和闪电、死亡 青春期 人际关系、外貌身材、学校、政治事件、未来、动物、超自然现象、自然灾难、安全 (采自 Klein Last,1989,儿童异常心理学, Eric J Mash 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1 小学生恐惧的表现 儿童恐惧的对象多
32、种多样,按其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对身体损伤的恐惧,如怕死、怕出血、怕登高、怕打架等;第二类,对自然事件的恐惧,如怕黑暗、怕火、怕小动物、怕电闪雷鸣、怕洪水等;第三类,对社交的恐惧,如怕陌生人、怕上学、怕人多的场合、怕离开父母或家等。小学儿童的恐惧对象也逃不脱以上的三类,但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害怕上学、害怕受伤、害怕电闪雷鸣、害怕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害怕社交、害怕亲人去世。 小学儿童在恐惧时,会出现下列的一些反应:判断力和理解力降低,甚至丧失理智和自控力,同时可能还伴有惊慌、哭闹、回避等的行为反应及心跳加快、呼吸变速、出汗、面色苍白、发抖等的生理反应。 一般而言,儿童的恐惧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
33、况和应对能力有关。随着儿童体力与智力的发展,恐惧会不断地变换。如一岁以内的婴儿,怕巨大的声响、突然的声音、身体失去支撑、生疏的人和事物等;幼儿期的儿童,怕黑暗、动物、想象中的怪物、医生、与亲人分离、受伤等;小学儿童,怕上学、受伤、打雷闪电、自然灾害、亲人分离、社会交往等;青少年,怕受伤、社会交往、死亡、没有同伴等。一般来说,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恐惧为时短暂,多数恐惧在三个月之内即消失,很少有持续一年以上的,它们几乎不会对儿童将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但如果恐惧的表现较为严重而持久,且没有明显的恐惧刺激或原因也惧怕或对该年龄本已不该害怕的事物仍极为害怕,则应该引起注意,这种恐惧已成为一种情感障碍。
34、2 恐惧的原因 引起小学生恐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具体可参考下列四点: ( 1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有的儿童本身的性格特征就是:内向,胆小怕事、害羞、孤僻、自主性差、退缩、过分敏感、依赖性强等,如果再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或冲击力较强的事件,就极易引发恐惧情绪反应。可见,这种类型的儿童其本身的性格因素就是其恐惧情绪产生的重要潜在因素。 ( 2 )小学生对幼年时暗示引起的恐惧的记忆。在儿童年幼儿时,有些父母为了安抚夜晚他的哭闹,听到外面一点动静,就吓唬他:“再哭,大马猴来了!”这种暗示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得儿童害怕黑暗中的任何声响,怕黑、怕一些动物。如果家长总以这种方式来吓唬儿童,慢慢
35、地儿童即使长大了明知不应该再有这种恐惧情绪,也会控制不了自己,不自觉地对黑暗、对某物产生恐惧情绪。 ( 3 )观察学习和模仿而习得的恐惧。儿童的恐惧很多是源于幼年时的观察与模仿而习得的,如儿童看到某个幼儿被玻璃划了一下,出血了,哭了,当把玻璃放到他跟前时,虽还没划到他,他也会哭起来。家长的榜样作用尤其重要,如害怕小猫的妈妈,其女儿很可能也会害怕小猫;害怕耗子的妈妈,其女儿很可能也害怕耗子。幼年时的这种恐惧行为如果一直被保持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定势的恐惧情绪反应模式。 ( 4 )经验得来的恐惧。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恐惧,主要来源于儿童自身直接的体验。例如,儿童不小心被蛇咬了一口,以后一看到蛇甚
36、至是像蛇形的绳子都会胆颤心惊;儿童曾失足落水,以后一见水就害怕,一到河边就心惊肉跳。 3 恐惧的防治 小学生恐惧的防治,关键在于教育: ( 1 )培养小学生乐观、开朗、坚定的良好性格。 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以及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逐渐去接近他们害怕的事物,以培养其坚毅勇敢的精神。扩大儿童的交往范围,让儿童多与外界事物接触,在与他人交流、接触中逐渐培养其乐观、开朗的性格。家长不应过分保护儿童,也不应勉强儿童做不愿或不敢做的事,应教给儿童有效的适应各种情境的各种方法,有意识地增强儿童的应变能力,使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体验到适应性的轻松感,从而促进其自信心的树立。 (
37、2 )对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采用讲道理、讲事实、讲科学的教育方法,决不要采用各种恐吓手段随便吓唬儿童。在与儿童交流时,不应使用过多、过于严厉的谴责和惩罚,这也会使儿童产生恐惧情绪。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不应在儿童面前毫不避讳出示自己的恐惧反应。 ( 3 )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扩大其视野。很多恐惧是由于无知而产生的,所以家长应向儿童多做些浅显、科学的说明和解释,并多让儿童接触自然、社会,多让儿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或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一些不必要的恐惧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三)抑郁 抑郁是指一种较持久
38、的、忧伤的情绪体验。人人都有过抑郁的体验,所以抑郁可视为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暂时的,属正常范围,也有少数人会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并伴有严重的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这时的抑郁可能已转化为病态情绪,即抑郁症。有关资料显示,儿童期真正的抑郁症并不多见,但是由于其他身体或精神问题而伴有的抑郁情绪反应则很多。如在有关的调查中显示,抑郁症在 8 岁以下的儿童中很少见,多发生在青少年期,一般女孩多于男孩,而就 7 12 岁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抑郁症的儿童只占 1.8% ,而有抑郁体验的儿童则占 20% 左右。 1 抑郁的表现 正常儿童在遇到某些不佳情境或事件时,会表现为情绪抑郁
39、、心境压抑,但能很快适应。而某些先天素质不良,早期经验坎坷的儿童,其抑郁表现可能会持续甚久,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应注意抑郁儿童的表现特征,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虽抑郁多发生在学龄期的儿童身上,但婴儿期的儿童也存在一种特殊的抑郁表现,主要是由于婴儿期的母子分离所导致的。其表现先是情绪激动,啼哭不断,或不停地四处寻找父母;然后约一周后,这类活动减少,不再嚎啕大哭,但常低声哭泣,面部表情沮丧,表现出绝望、退缩、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有的婴儿食欲不良,体重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某身体疾病。但几周过后,大多数婴儿能从这种抑郁状态中恢复过来,对周围的事物
40、重新产生兴趣和反应。 小学儿童的抑郁表现与成人的抑郁表现、婴儿期的抑郁表现各不一样,有其一定的年龄特点,如情绪恶劣,易激怒、敏感、好发脾气、好哭闹、焦躁不安、孤独、常伴有自责感和自罪感,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对周围的人和事丧失兴趣,对一切活动不感兴趣,伴有退缩行为,没有愉快感等等。除此之外,抑郁儿童还可能有行为障碍,有时甚至以行为障碍为突出的表现,如多动、攻击行为、学校恐怖、逃学等。同时,还可伴有多种身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低下、浑身疲惫无力、胸闷心悸、周身痛疼等。 一般而言,儿童期的抑郁愈后效果较好,到成人期时多数可以痊愈。而且,研究发现,儿童的抑郁与成人的抑郁并无明显关
41、系。 2 抑郁的原因 引起儿童抑郁情绪的原因很多,有生理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原因以及环境上的原因等等。具体如下所列: ( 1 )有些儿童因本身健康状况不良好,身体较弱,如突然遇到不幸的事件,心理承受的压力超重,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 2 )儿童本身的性格因素,如性格内向、不合群、不爱交际、不喜欢热闹场合、文静、孤独、敏感、自卑感强、自信心低、悲观等,常使儿童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只注意事物的消极而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客观世界。如遇到一些挫折,则容易想不开,钻进了牛角尖,而出现抑郁情绪反应。 ( 3 )儿童的环境因素是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刺激源。如很多抑郁的儿童,都是由于从小在家庭中受到
42、歧视或虐待,长期心情压抑,幼小的心灵长期受创伤;有的儿童是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对其管教过严,要求过严,超过了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从而使儿童无法承受,导致抑郁情绪;有的儿童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儿童交流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不论喜怒哀乐都无法发泄,久而久之,使儿童积郁在心,导致严重的抑郁情绪;有的儿童因为父母死亡或离异,父母对其关心不够或父母对其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致使儿童心情郁闷,诱发抑郁情绪。诸如这类因素,对儿童的抑郁情绪的产生都有重要的引发作用。 3 抑郁的防治 抑郁情绪对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致使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一生
43、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必须及时地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儿童不受抑郁情绪的侵扰。具体可参考下列方法: ( 1 )家长在儿童早期就应注意儿童健康人格的塑造。幼儿早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系时期,而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预防儿童抑郁情绪出现的一重要途径。 ( 2 )家长要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或游戏活动,如听音乐、唱歌、跳舞、看电影、下棋、去游乐园等,来陶冶性情,调节情绪,转变抑郁情绪。或者,家长尽可能地安排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空间,从而促使儿童乐观的个性品质的产生。 ( 3 )家长不应对儿童管得太多、太严。因为小学儿
44、童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他们喜欢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满足其成就感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改善抑郁情绪。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误认为自己无能,不值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对自己丧失自信心,陷入抑郁状态。 ( 4 )家长要改变他们对儿童的不正确态度。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有自由的空间。家长在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时,注意避免专制的作风,让儿童把他们的积郁、不满、疑猜等都倾诉出来,并帮助儿童解决或给予合理的解释,使儿童从内心真切地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儿童就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抑闷的情绪就可以得到释放。 二、小学生常见情绪问
45、题的辅导案例一:沮丧张舟是从农村花钱借读到这所小学的,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来到这所小学,家里就是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个学年以来,张舟的成绩有些下降,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很少举手回答老师提问,长时间地情绪低落,表现反常。一天下午老师把张舟找来,问:“张舟,最近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 ? ”,他一言不发地看着地。“张舟,最后冲刺的时间越来越紧了,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 ? ”看他不吭声,老师又问:“家长和你本人不都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吗 ? ”没想到,张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老师,我不想上重点中学,我要回家。”他哭得很伤心,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说:“老师就是你的知心
46、朋友,有什么话就 和老师说。”等他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他 向老师我说了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原来,家里节衣缩食供他在外念书,就是为了让他考上重点中学。这使他压力特别大,觉得考不上给父母丢脸,自己也不光彩,可能是由于太紧张、太害怕,上课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而且期中考试又没有考好,这使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变笨了,无论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再喜欢他了,所以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想再学了。 分析: 张舟由于家长不当期待的压力而产生了明显的沮丧情绪。处于沮丧情绪状态下的人常表现为: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封闭自己,给自己构筑一个小天地,在那
47、里责备自己,怨恨自己,自信心下降,疏于与外界沟通,孤寂,悲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观念固执,自己品尝苦果。沮丧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经常受挫折引起的。它是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的,通常情况下只是偶尔短暂地出现,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但这种情绪如果长时间持续就容易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小学生人格发展还不够成熟,而且对困难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一旦出现沮丧的情绪反应,仅凭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这就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及时发现有沮丧情绪的学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使其早日从中摆脱出来。 方法: 1 转化失败,保持自信。改变消极心态的一个办法是;避免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多看自己的优势。每当沉浸于挫折和失败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中时,要尽快从中摆脱出来,对自己过去的美好体验进行回忆。要承认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淡化它对自身的影响。同时,还可采用一定的方法来保持自信,比如用积极想象、语言暗示等办法来增强自我感觉,可明显地改变沮丧情绪。 2 爱生活,心情开朗、乐观。一个人对生活如果缺乏兴趣,就很难热情地投入生活之中,久而久之,易陷入沮丧、失落、自卑等不良情绪中,生活的天地也越来越狭隘。在热爱生活的同时,还要培养乐观的生活方式。在面对失意的事情时,我们不能让自己整日处于一种消极的恶性循环中,而要勇于正视现实,承认它、接受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