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四、充足运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五、保教结合的原则。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七、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八、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师
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1 、幼儿教师的劳动复杂而富有发明性
2、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3、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幼儿
1、幼儿是教育的客体
2、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3、幼儿是自身权利的主体
幼儿园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的要素:
1、课程目的
2、课程内容
3、课程组织
4、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幼儿在园内的一日活动之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二、幼儿园课程以促使幼儿获得对生活环境的直接经验为重要目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
教师从幼儿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积极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边环境的结识,培养学习爱好,帮助幼儿获得有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生活。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生活性与启蒙性—教学内容
活动性与参与性—教学方法
游戏性与情境性—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涉及:教师布置学习环境、运用教具、电教化教育手段、提供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演示等。它是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有效传递信息、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
幼儿园活动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向
二、积极性原则—双边活动
三、发展性原则—教学进度
四、直观性原则—教学手段
五、活动性原则—教学形式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活动法
(实践活动) 直观法
(感知活动) 口授法
(口语活动) 游戏法 观测法 谈话法 实验法 演示和示范 讲解讲述 操作练习法 电教手段 讨论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借助材料和设备,让幼儿来亲自动手、参与整个过程,并拿出结论。实验法可使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培养动手能力。
运用游戏法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2、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结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的和规则应与教育规定相吻合。
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的安全性。
2、教师预先操作实验,已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测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亲自动手。
4、在幼儿操作实验中,选用的设备材料要齐全、够用,时间要富余,以便每个幼儿有反复尝试的机会。
观测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作用:丰富感性经验、刺激其各种感官、引发幼儿关注周边事物、培养其积极的态度和观测力,同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爱好。
运用观测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育规定,做好观测前的准备。
涉及:拟定观测目的,选择观测对象,拟定观测计划,创设观测的环境条件。
2、观测开始时,教师要想幼儿提出观测目的,用设疑的方法引起幼儿观测的爱好。
3、观测过程中,教师要充足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爱好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测的对象,学习观测的方法。
4、观测结束时,要总结观测的印象,让幼儿观测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
演示和示范
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
示范是指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楷模。(语言师范和动作示范)
作用:让幼儿看的具体、学的生动、可以模仿、容易学会。
电教手段
电教手段就是要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录音机等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作用:具体、生动、形象、易引起幼儿爱好,开拓视野,加强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电教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前做好准备。
2、教师在组织观看前要提出观看规定,放映后让幼儿交谈印象。
3、教学中要配合其他其手段。如:插图、实物、教师讲说等。
教案的写法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1、情感目的2、能力目的3、知识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