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_赵立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903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_赵立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_赵立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_赵立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赵立韦,张颖慧,郭泽文(河西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以 20112021 年沪深两市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冗余资源为中介变量、股权结构为调节变量,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成本黏性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积极影响;冗余资源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对两者关系产生了部分中介效应;股权结构则对两者关系起负向调节。这一结论为企业提升创新投入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创新投入;成本黏性;冗余资源;股权结构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8-0169-05Abstract:T

2、ak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listed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from 2011 to 2021 as the research object,with redundant resources as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and equity structure as the moderating variable,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was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ost sti

3、ckiness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It has found that cost stickines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redundant resources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which has a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and that the equit

4、y structure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two.This conclus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investment level.Keywords:innovation investment;cost stickiness;redundant resources;ownership structure作者简介赵立韦(1977),甘肃张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创新投资。基金项目

5、甘肃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210740041)。第 2023 年第 8 期(总第 564 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23Total No.564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入,创新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它不但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金融贷款、政府资助以及股权融资四种形式。后三种形式受外界因素的制约较大,而自有资金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自身积累的结果,相对约束程度较小,所以自有资金将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部资源。企

6、业发展过程就是生产要素与企业战略动态配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冗余资源(企业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源;另一类则是因闲置、过剩而产生的冗余资源),从而导致成本的变化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化幅度呈非对称性。这一现象直到 2003 年才被 Anderson1研究发现,将其界定为成本黏性。此后,成本黏性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成本黏性存在性讨论2-3;二是从行业差异4、地区差异5、调整成本1,6、管理者乐观预期7、代理成本8等方面分析成本黏性的影响因素;三是成本黏性经济后果研究,如成本黏性对盈余预测的影

7、响9以及对企业业绩的影响10,但对创新投入的影响11关注较少。在我国情境下,一方面要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就必须源源不断地投入大量资源,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又要面临供给侧改革,降低成本、合理处置冗余资源。那么如何协调两者关系,将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成本黏性是否会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何种路径发挥效应?股权结构是否对两者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本文可能的贡献:从成本反黏性层面,进一步验证了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成本黏性的经济后果研究;冗余资源的引入,为解释成本黏性促进创新投入、实现可持

8、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对不同股权结构下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差异性影响的考察,拓宽了股权结构的研究领域,为管理者、投资者更好地调控创新投入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一)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从现有文献来看,成本黏性的起因可从调整成本观、管理者乐观预期、代理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调整成本观认为企业增加或减少资源,都会发生调整成本。当业务量上升时企业会招聘员工,从而发生相应的招聘费、培训费;当业务量下降时,企业可能会裁员,同样也会承担相应的成本,甚至还会影响留任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生169-DOI:10.19905/ki.syjj1982.2023.08.044商业经济第 2023 年第

9、8 期SHANGYE JINGJINo.8,2023产效率。所以企业向下调整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向上调整的成本,从而出现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变化的非对称性,即成本黏性,成本黏性的核心便是冗余资源。管理者乐观预期则认为企业的业务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即便遇到经济不景气,管理者也会保持适度冗余资源,因为他们相信削减这些资源的向下调整成本要远高于经济复苏时重新购置它们的向上调整成本。由此可见,管理者对成本黏性产生的冗余资源的配置并非随机的,而是从容的,这便为创新投入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基础;而且这种从容配置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鼓励企业进行大胆尝试创新投入。此外,成本黏性产生的冗余资源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关联度较低

10、,即便创新投入失败,也不会对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成本黏性的存在即使在业务量下降的期间,也会为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保障,从而促进创新投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成本黏性程度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二)成本黏性与冗余资源谢获宝、惠丽丽8的研究显示,管理者为了构建自己的公司帝国,得到丰厚的报酬和理想的职位,并不考虑投入产出比,而是一味地加大成本黏性,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冗余资源。韩岚岚、马元驹12则认为,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当预计业务量会上升时,便自觉调整成本费用,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反之,当

11、预计业务量会下降时,管理者既不愿减少薪酬,也不愿削减控制的资源,从而使成本的下降幅度与业务量的下降幅度不相匹配,产生大量冗余资源,造成当前资源配置严重偏离最优资源配置。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成本黏性与冗余资源呈正相关关系,即成本黏性程度越大,产生的冗余资源越多。(三)冗余资源的中介作用按照 Gourgeois 的划分,冗余资源包括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可利用冗余三类资源。可开发冗余是一种运行成本较高,通过再设计可恢复至正常状态的冗余资源,通常包括人力、物力、软硬设备等。当企业面临外部因素冲击时,该类资源可起到缓冲剂的作用。比如平时闲置的设备在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时可及时发挥作用;平时冗余的

12、员工在面临员工流失时可及时到位,维持生产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可开发冗余资源虽然运行成本较高,但从侧面折射出员工享受较高的薪酬待遇和较好的工作环境,这会增加员工的幸福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潜在冗余资源是企业借助负债或投资,从外部获得的额外资源。该类资源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这不但可为管理者的投资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也可增强他们对外投资的信心,促使他们倾向于创新投入。可利用冗余资源是那些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通常流动性较强,可在短时间内进行调剂,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内部资金支持。结合假设 2 和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成本黏性有利于冗余资源的产生,而冗余资源又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因此成

13、本黏性可通过冗余资源间接影响创新投入。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冗余资源在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之间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四)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股权结构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它不但影响股权在各大股东之间的分配程度,也会影响股权的配置效率。当企业的股权相对分散时,各大股东为了争夺控制权,势必会展开一场无谓的斗争,从而导致治理效率低下;此外股权的分散,也会造成各大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下降。在两权分离的背景下,控制权自然旁落到管理层手中。管理层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便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本黏性程度提高。反之,当股权较为集中时,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积极参与

14、公司治理,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避免他们在资源调整时构建企业帝国。因此,相对于股权分散的企业而言,股权集中企业的成本黏性会更低,产生的冗余资源会更少,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投入。结合假设1,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股权集中度对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三、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鉴于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的创新投入问题,因此以20112021 年沪深两市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作为初始样本(科技型企业的选取以科技部、工信部等确定的范围为主,集中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先进制造业等),并进行如下筛选:剔除 ST、*ST、PT 等经营异常的公司

15、;剔除公司治理、创新投资、财务数据披露不完全或无法获取的公司。经筛选,最终得到 4945 个样本观测值。本文数据皆来自 CSMAR 数据库。为了降低异常值对回归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对除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虚拟变量以外的所有变量进行上下 1%的 Winsorize 处理。本文所用软件为 stata13.0。(二)变量定义1.被解释变量。创新投入(R&D)。虽然企业创新的范围涉及很广,但能用数据衡量的却很有限,因此学术界常采用研发强度反映企业的创新投入。研发强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研发投入总额与期初总资产之比13,二是研发投入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14,三是研发人员与企业员工总数之比。本文采用最为

16、广大学者接受的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2.解释变量。成本黏性(Sticky)。目前研究成本黏性的文献中,常用两种模型对成本黏性进行计量。一是 An-derson 在 2003 年首次对成本黏性进行研究时所使用的ABJ 模型,该模型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 ABJ 模型仅能验证样本是否存在成本黏性,对成本黏性的程度却无法计量。因此本文采用 DanWeiss9在研究成本黏性对企170-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创新投入R&D研发投入总额/营业收入解释变量成本黏性Sticky见公式(1)中介变量冗余资源Slack(流动比率+权益负债比+销售期间费用率)/3调节

17、变量股权结构Top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Ln(期末资产总额)高管薪酬SalaryLn(高管薪酬总额)流动资产周转率Cat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比率Far固定资产/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Lev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当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年度Year虚拟变量行业Ind虚拟变量业盈余预测时提出的 Weiss 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Stickyi,t=ln(Cost/Sale)i,a-ln(Cost/Sale)i,ba、bt、t-1t-3其中:Stickyi,t为第 i 家公司第 t 年的成本黏性程度;a 表示当年四个季度中最近的销售

18、收入上升的季度;b 表示当年四个季度中最近的销售收入下降的季度;Cost为营业总成本,Cost=Costi,a-Costi,a-1;Sale 为营业收入,Sale=Salei,a-Salei,a-1。由于该公式得到的成本黏性(Sticky)为负值,为了便于后续回归分析,本文取成本黏性(Sticky)的绝对值。绝对值越大,说明成本黏性的程度越高。3.中介变量。冗余资源(Slack)。本文借鉴蒋春燕、赵曙明15和段海艳16的计量方法,采用三个指标的平均值来度量冗余资源。指标一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期末数与流动负债期末数之比),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可用于保障流动负债偿还的流动资产就越多,即短期闲置、可利用

19、冗余资源就越多;指标二权益负债比(所有者权益期末数与负债期末数之比),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潜在的融资能力就越强,拥有的潜在冗余资源也就越多;指标三销售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拥有较多的可开发冗余资源。4.调节变量。股权结构(Top)。股权结构在企业中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股权集中度,二是股权制衡度。为了排除股权制衡度的影响,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5.控制变量。此外,为了考虑其他因素对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本文借鉴相关文献选取企业规模、高管薪酬、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具体定

20、义如表 1 所示。(三)模型设计1.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的检验模型。为了研究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即验证假设 1,本文构建如下模型:R&Di,t=0+1Stickyi,t-1+2Controlsi,t-1+i,t(1)在模型(1)中,若 1为正,则说明成本黏性促进了公司的创新投入;若为负,则说明成本黏性抑制了公司创新投入,本文预期检验结果为正。2.冗余资源在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中中介作用的检验模型。为了研究冗余资源在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即验证假设 2、假设 3,本文参照温忠麟17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采用层次回归法构建如下模型:Slacki,t=0+1Stickyi,t-

21、1+2Controlsi,t-1+i,t(2)R&Di,t=0+1Stickyi,t-1+2Slacki,t-1+3Controlsi,t-1+i,t(3)具体检验步骤为:首先检验成本黏性对冗余资源的影响,即式(2)中 1的显著性;然后将冗余资源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式(1),分析成本黏性、冗余资源同步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即检验式(4)中 1、2的显著性。若 1、2同时显著,1显著为不完全中介效应,即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1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即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只有间接影响。若 1、2中至少有一个不显著时,必须进行 Sobel 检验,检验结果显著才能证明中介效

22、应存在,反之亦然。3.股权结构对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影响的检验模型。为了进一步验证股权结构在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文借鉴胡华夏11的设计,构建如下模型:R&Di,t=0+1Stickyi,t-1+2Topi,t-1+3Controlsi,t-1+i,t(4)R&Di,t=0+1Stickyi,t-1+2Topi,t-1+3Stickyi,t-1*Topi,t-1+4Controlsi,t-1+i,t(5)在 模 型(5)中,将 重 点 关 注 交 乘 项(Stickyi,t-1*Topi,t-1)的系数 3。结合假设 4,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结构的衡量指标,其数值越大

23、,说明企业的控制权越集中,对管理层的监督将越有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成本黏性,抑制企业创新投入。因此,预计 3显著为负。模型(1)(5)中,为了消除内生性因素的影响,除虚拟变量外,所有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均使用滞后一期的数据。0、0、0和 0为常数项,i、i、i、i为各变量的系数,为残差项。四、实证结果及分析(一)描述性统计从表 2 列出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创新投入(R&D)水平均值为 0.0636,最大值 0.886,最小值接近 0,标准差 0.0619,说明样本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普遍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 10%的投入相比),且企业间差距较大。成本黏性(Sticky)均值的绝对值为

24、 0.128,说明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时成本的上升幅度远大于销售收入减少时表 1 变量定义及说明表 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样本数均值Sd 值最小值最大值R&D49450.0640.0620.00030.886Sticky49450.1280.2140.00013.467Slack49452.1872.7880.17742.69Top49450.320.1390.030.891Size494521.931.13519.0327.47Salary49456.6670.2855.6327.958Cat49450.970.7040.05114.13Far49450.190.130.0010.789L

25、ev49450.3720.1930.0140.993Grow49450.1830.539-0.84316.91赵立韦,张颖慧,郭泽文: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171-模型(1)R&D模型(2)Slack模型(3)R&DSticky0.062*(9.76)0.453*(2.83)0.06*(9.54)Slack0.003*(5.44)Size-0.007*(-8.48)0.103*(3.79)-0.007*(-8.99)Salary0.04*(14.5)-0.18(-1.67)0.041*(14.82)Cat-0.023*(-17.16)-0.476*(-10.87)-0.021*(-16.

26、09)Far-0.003(-0.46)-1.178*(-6.07)0.001(0.21)Lev-0.037*(-9.09)-7.779*(-45.23)-0.011*(-2.11)Grow-0.014*(-7.3)-0.42*(-6.72)-0.013*(-6.63)Year控制控制控制Ind控制控制控制Constant-0.051*(-3.12)5.088*(8.78)-0.068*(-4.13)Observations494549454945R20.3790.5520.388F 统计值75.06101.6977.3P 值0.0000.0000.000成本的下降幅度,初步证明我国科技型企业总

27、体上存在成本黏性。冗余资源(Slack)最大值 42.69,最小值2.788,均值 2.187,说明样本企业的冗余资源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从股权结构(Top)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达到了 0.32,表明样本企业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表 3 是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成本黏性(Sticky)与冗余资源(Slack)、创新投入(R&D)水平均在 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冗余资源(Slack)也与创新投入(R&D)在 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本文假设的合理性。为了排查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全样本的中介效应模型测算了 VIF 值。结果

28、显示,所有变量的 VIF 值远远小于合理值 10,因此,模型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三)回归结果分析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截面数据,公司个体差异容易使模型产生异方差问题,从而影响最终结果。为了消除这一影响,本文使用 robust 命令进行修正。表 4 报告了模型(1)、模型(2)、模型(3)的回归结果。从模型(1)、模型(3)所在列可以看出,成本黏性(Sticky)与创新投入(R&D)的回归系数均在 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的成本黏性程度越大,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从而验证了假设 1。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Size)、流动资产周转率(Cat)、资产负债率(Lev)、企业成长性(

29、Grow)均在 1%的水平上与创新投入(R&D)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流动资产营运能力越强、负债占比越高、营业收入增长越快,企业创新投入则越少。同时,高管薪酬(Salary)在 1%的水平上与创新投入(R&D)显著正相关,说明对高管的薪酬激励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投入。从模型(2)所在列可以看出,成本黏性也与冗余资源在 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即成本黏性能够促进企业产生较多的冗余资源,假设 2 得以验证。在假设 1、假设 2 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将冗余资源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模型(1)与成本黏性共同对创新投入进行回归来检验中介效应是否存在。从模型(3)的回归结果来看,冗余资源与创

30、新投入在 1%水平下显著为正,中介效应是存在的,而且成本黏性的系数也很显著,则中介效应为不完全中介效应。即成本黏性不仅会直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还会通过冗余资源对创新投入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支持假设 3。(四)稳健性检验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1.更换自变量进行检验。在测算成本黏性时,将Weiss模型中的营业成本替换为期间费用,重新对模型(1)模型(3)进行回归,如表 5 所示,各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中介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依旧显著,说明成本黏性的衡量方法不会影响回归结果的稳定性。2.改变样本进行检验。与成本黏性相对应的是成本反黏性,即成本在收入上升时的增加

31、幅度小于在收入下降时的减少幅度。为了增强结论的可信度,本文采用模型(1)模型(3),对原样本中剔除的反黏性样本进行检验。根据表 5 中列 5、列 6 显示,成本反黏性在 5%、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科技型企业的成本反黏性程度越大,产生的冗余资源就越多,同时也越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投入。根据列 7,成本反黏性、冗余资源依然在 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冗余资源在成本反黏性促进企业创新投入中充当中介作用,这与之前取得的结论相一致。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五)进一步分析为了验证假设 4,本文选用模型(4)、模型(5)进行回归检验,实证结果如表 6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成本黏性与股

32、权结构的交叉项的系数在 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股权结构在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即相对于股权集中的企业而言,股权分散企业的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更大。注:*p0.01,*p0.05,*p0.1,下同。表 3 主要变量相关系数R&DSticky SlackSizeSalaryCatFarLevGrowR&D1.00Sticky 0.26*1.00*Slack 0.29*0.09*1.00Top-0.15*-0.05*0.001.00Size-0.18*-0.07*-0.34*0.07*1.00Salary 0.07*-0.03*-0.16*-0.09*

33、0.57*1.00Cat-0.30*-0.16*-0.24*0.06*0.22*0.14*1.00Far-0.23*-0.06*-0.17*0.06*0.08*-0.06*0.41*1.000Lev-0.26*-0.07*-0.63*0.020.51*0.18*0.24*0.14*1.00Grow-0.07*0.03*-0.05*-0.02 0.05*0.020.08*-0.09*0.011.00VIF1.031.711.042.031.581.341.262.061.03注:括号内的数值为 t 值,下同。表 4 回归结果商业经济第 2023 年第 8 期SHANGYE JINGJINo.8,

34、2023172-五、结论与建议本文以沪深两市科技型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成本管理行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路径,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成本黏性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冗余资源在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成本黏性可通过影响冗余资源从而影响创新投入;股权结构对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不但丰富了成本黏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而且对提升创新投入水平具有一定建设性启示。一方面企业应辩证地看待成本黏性产生的冗余资源,根据自身所处情景保持适度水平,充分发挥其缓冲效应,作为促进创新投

35、入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应优化股权结构,比如适度增加股权制衡度或降低股权集中度,这将有助于改善股权结构对成本黏性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参考文献1ANDERSON M C,BANKER R D,JANAKIRAMANJ S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47-63.2BANKER R D,BYZALOV D,CIFTCI M,et al.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rior sales changes on

36、asymmetric cost behavior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Research,2014,26(2):221-242.3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4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105-112.5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6):92-95.6江伟,胡玉明.企业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1(9):74-79.7李粮,赵息

37、.公司高管乐观预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4-69+76.8谢获宝,惠丽丽.投资效率、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2):3-11.9WEISS D.Cost Behavior and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J.Accounting Review,2010,85(4):1441-1471.10耿云江,胡姝敏.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会计与控制论,2018(1):136-151.11胡华夏,洪荭,李真真,等.成本粘性刺激了公司研发创新投入吗?J.科学学研究,201

38、7(4):632-640.12韩岚岚,马元驹.内部控制对费用粘性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管理者自利行为的中介效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131-144.13周竹梅,郑清兰,孙晓妍.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研发投入强度相关性研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检验J.会计之友,2019(16):41-46.14高丹.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研发投入与可持续增长相关性研究: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D.江苏:江苏科技大学,2018.15蒋春燕,赵曙明.组织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时间序列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5):108-115.16段海艳.连锁董事、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

39、学学研究,2012(4):631-640.17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268-274.责任编辑:史朴表 5 稳健性检验营业成本替换为期间费用成本反黏性样本模型(1)R&D模型(2)Slack模型(3)R&D模型(1)R&D模型(2)Slack模型(3)R&DSticky0.026*(6.07)0.151*(2.32)0.026*(5.98)Unsticky0.034*(5.48)0.353*(2.1)0.032*(5.28)Slack0.003*(3.95)0.004*(4.76)Size-0.008*(-6.55)0.13*(2.77

40、)-0.009*(-6.94)-0.005*(-7.23)0.036*(1.75)-0.005*(-7.46)Salary0.042*(9.22)-0.321(-1.64)0.043*(9.45)0.032*(12.29)-0.076(-1.05)0.032*(12.48)Cat-0.026*(-11.8)-0.578*(-7.78)-0.025*(-11.16)-0.02*(-17.11)-0.398*(-11.49)-0.019*(-16.08)Far0.004(0.46)-1.655*(-5.16)0.009(0.96)0.009(1.56)-1.088*(-6.61)0.013*(2.

41、25)Lev-0.031*(-4.95)-8.63*(-31.81)-0.006(-0.77)-0.033*(-8.29)-6.592*(-44.37)-0.009(-1.65)Grow-0.012*(-2.27)-0.627*(-3.86)-0.01*(-1.92)-0.009*(-3.67)-0.425*(-6.98)-0.007*(-3.03)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Ind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Constant-0.027(-1.03)5.892*(5.98)-0.044(-1.67)-0.04*(-2.5)5.179*(10.8)-0.059*(-3.67)Observati

42、ons254525452545445444544454R20.3380.5430.3470.3560.5810.364F 统计值34.6455.1435.2555.8698.7656.65P 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表 6 调节性检验模型(4)R&D模型(5)R&DSticky0.061*(9.74)0.098*(6.65)Top-0.022*(-5.48)-0.009*(-1.69)Sticky*Top-0.122*(-3.28)Size-0.006*(-7.8)-0.006*(-7.94)Salary0.038*(14.02)0.038*(13.98)Cat-0.022*(-16.88)-0.022*(-17.03)Far-0.003(-0.58)-0.003(-0.52)Lev-0.038*(-9.28)-0.038*(-9.37)Grow-0.015*(-7.43)-0.014*(-7.16)Year控制控制Ind控制控制Constant-0.048*(-2.93)-0.045*(-2.87)Observations49454945R20.3820.384F 统计值72.5170.52P 值0.0000.000赵立韦,张颖慧,郭泽文:成本黏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